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古典詩歌中的誇張

古典詩歌中的誇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誇張是詩歌中經常運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它是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誇大或縮小事物形象或某種性質、程度,藉以突出事物的某種特徵,抒發作者某種強烈情感的修辭格式。

古典詩歌中的誇張

誇張這種手法產生很早,幾乎是同我國古典詩歌同時產生的。早在我國第一部民歌集《詩經》中就出現誇張,如《河廣》篇:“誰謂河廣?曾不容舠。誰謂宋遠?曾不崇朝”。河狹窄的容不下一條小船,路途近的一個早晨就到,這皆屬於縮小誇張。《詩經·雲漢》篇:“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是說周朝的百姓一個也沒有剩下,這屬於誇大誇張。

最早從理論上以專文來探討誇張手法的是東漢的王充。他在《論衡》中寫了《藝增》、《儒增》、《語增》三篇評述誇張的文章,對經書聖典中的誇張,有時辯護,有時批評;對文藝作品中的誇張,常常不贊成;對世俗傳言中的誇張,更多的是否定。他在解釋“鶴鳴九皋,聲聞於天”這句話時,說:“人無在天上者,何以知其聞於天上也?無以知,意從準況也。使人或時不知,至誠以爲然;或時知而欲以喻事,故增而甚之。”指出誇張與詩人的想象有關,與詩人的強烈感情有關,與比喻也有密切的關係。

對誇張進行全面系統論述的是劉勰。他在《文心雕龍·誇飾》中說:“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同王充相反,他對文藝作品中的誇張持肯定態度,認爲不僅無害,而且能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而且具有“談歡則字與笑並,論戚則聲共泣偕”的藝術魅力,“神道難摩,精言不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運用得好甚至能“披瞽而駭聾”。如何運用誇張,劉勰提出“誇而有節,飾而不誣”的原則。這些論述不僅道出了誇張的本質特徵,也劃分了誇張與誇大失實的界線。劉勰在《變通》中還直接運用了“誇張”這一修辭術語。

  一、誇張的審美價值

誇張有如放大鏡,使人們能夠更直接、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質和特性,獲得鮮明的印象和具體深刻的感受。在詩歌中,誇張用於描寫可以使形象更加突兀生動,用於說理能夠化抽象爲具體,變深奧爲淺顯,用於抒情能將情、景、物、我溶爲一體,給語言增添幽默、諷刺的情味,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具體說來,它有以下幾種美學效果:

1、誇張能夠創造新異的意象美

誇張能創造意象美,這種意象具有超常變異性。它以變形的手法,改變事物原有的人們熟悉的面貌,創造出一種陌生的全新意象,這一意象是讀者未經歷和感受過的,因而能夠給人一種愉悅的新奇感受,從而產生獨特的藝術魅力,“發蘊而飛滯,披瞽而駭聾”。當我們讀了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噫吁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類詩句後,對廬山瀑布的壯觀、對朋友的情誼,對太白峯的高峻和蜀道的艱難都會產生從未有過的新奇獨特的感受,從而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杜甫形容胡馬的剽悍削瘦:“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房兵曹胡馬》),這是個敘述句式,究竟如何剽悍如何削瘦,我們只能有個模糊印象。李賀在《馬詩》中對此加以誇張形容:“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通過這一想象加誇張,對馬的剽悍削瘦印象就會極其深刻形象。研究者常說,李賀的奇譎源於杜甫,這話不錯,還要加一句,他也發展了杜甫的奇譎!再如形容山高的詩句,李白有“連峯去天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蜀道難》),王維有“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其中有誇張,但究竟如何高峻,還是印象不深。如果改爲“夜宿峯頂寺,舉手捫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題峯頂寺》),“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蜀道難》)。同樣是李白的作品,甚至是同一首詩中,其意象就要新奇得多,給人的印象也要強烈深刻得多!

2、誇張能產生濃郁的情感美

情感是藝術創作的動力,也是藝術創作的核心。在所有的文學樣式中,詩是一種最長於抒情的文學樣式,情感不僅是詩的活動的原始動力,也是詩的生存價值所在。有人說,情感是詩歌面頰上的紅暈,沒有了情感,詩就顯得蒼白無力。誇張是詩歌創作主要修辭手法之一。因爲誇張能夠充分表現情感美。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那種人生苦短的悲哀,那種狂放深沉的愁緒,如排山倒海而來,讓人震驚,讓人歎服,從而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柳宗元的《江雪》將冬日雪原的荒漠蒼涼,天地無語死一般的沉寂,漁翁寒江獨釣的孤獨與執着,通過誇張讓讀者視野產生強烈震撼,從而深深感受到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後、壯志未酬又身處荒州的曠世孤獨之情感。又如項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慨嘆,通過誇張讓我們深知什麼是英雄末路,什麼是命運之困厄和錯位!

3、誇張能夠表現崇高美

美學形態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優美,一種是壯美。“胡馬、秋風、塞北”是壯美,“杏花、春雨、江南”是優美。壯美又稱“崇高”。西方美學家朗吉諾斯認爲,文學作品的崇高風格包括五個方面內涵:即莊嚴偉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辭格的藻飾、高雅的措辭和尊嚴的結構。(《論崇高》)就詩歌中的崇高而言,其內在是一股強大的不可遏止的氣勢,外在則是以粗獷、激揚、剛健、雄渾、浩瀚等形式美爲其特徵。就審美經驗而言,能使讀者在接受中受到震撼,產生莊嚴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種程度的恐懼,使生命主體在感奮中得到昇華。誇張的手法是產生壯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爲把描寫的對象放大,把情感表現得更熱烈,從而創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強勁的氣勢,從而把人帶進崇高的境界。例如盛唐詩人岑參的邊塞詩,被詩論家稱爲“語奇體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嶽英靈集》),在他筆下的西北邊塞風光,奇特而又瑰麗;戍守的將士們,慷慨而又悲壯。無論是“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的塞外奇寒;“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的走馬川狂風,也無論是“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的雪夜急行軍,“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的激烈戰鬥場面,都給人雄奇壯偉的藝術感受,都產生一種崇高美。這種崇高美的產生與構思、想象、瑰麗的語言不無關係,但誇張手法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上面提到的“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即是誇張,上面沒有提到的“看君走馬去,直上天山雲”(《醉裏送裴子赴鎮西》,“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海上衆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更是誇張。這些誇張,把西北邊塞的蒼茫、粗獷、奇特;戍守將士們的英勇、慷慨和悲壯的獻身精神宣泄得熱烈而又充分,讓讀者在新奇的感受中受到強烈的震撼,從而產生一種崇高的美感。

5、誇張能製造出幽默美

誇張往往把表現對象推到超常的極點,使之誇張變形,這就造成真實事物與誇張事物之間的矛盾或不協調,從而產生出人意料的喜劇效果。如元代無名氏的《嘲貪漢》,諷刺一個吝嗇鬼:“一粒米針穿着吃,一文錢剪截着用。看兒女如銜泥燕,愛錢財似競血蠅。無明夜攢金銀,都做充飢畫餅”!作者藉助貼切的比喻進行誇張,把貪財漢的舉止、心境描繪得淋漓盡致。誇張的手法結合辛辣語言形成強烈的諷刺效果。又如元代無名氏的這支小令《醉太平·飢貪小利者》):“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散曲列舉了六個常人無法想象的做法進行誇張,對貪婪蒐括者的手段和心理進行極大地諷刺,使讀者在幽默中領略世事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