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水”包蘊着大智慧

“水”包蘊着大智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老子說:上善若水。(《老子·第8章》)

“水”包蘊着大智慧

最善之人,品格如水。

老子如是說,其意深矣。他接着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第8章》)。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心甘情願地處於衆人都不喜歡的低窪之處,所以最接近於“道”。

這話說得淺顯明白,但越品越覺得意味深長。

水是大地之母、生命之源。它滋養萬物,養育生靈。我們生活的土地上,因爲有了水,纔有了草木繁盛,纔有了禽飛獸走,纔有了從猿到人的生命進化。是水,讓這塊土地富饒美麗,生機盎然。

水之功莫大焉。然而,水是那樣柔弱、謙遜、低調。人往高處走,可水,偏偏要往低處流。把無限風光,讓他人享有。水的品格,水的境界,從古至今,少有人能夠企及。當人們吟頌着 “會當凌絕頂牞一覽衆山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時,我們似乎還需要冷靜反芻一下“上善若水”的真諦。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在強大的誘惑面前,又有幾人能夠像水一樣甘處下游,低調謙讓。捫心自問,我深感汗顏,難啊!

水是天下柔弱之物。可是,睿智的老子,目光卻有着奇特的穿透力。柔弱只是外表,本質卻是生命的強大。老子一語道破天機:“守柔曰強”(《老子·52章》),“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老子·76章》)。柔弱其實就是強大,“柔弱勝 剛 強 ”(《老子·36章》)!這驚世駭俗的結論,讓幾千年的後人目瞪口呆。連西方先哲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都不得不歎服,並從中汲取着辯證法的營養

或許,我們再一次溫習一下 “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會對老子的“柔弱勝剛強”論斷有一個更加明晰的理解。水的強健,水的恆久,水的執着,水的.力量,盡在這不動聲色中,一點一滴地彰顯。

或許,我們再一次體會一下 “海納百川”這個成語,會對“上善若水”的理解,有一個醍醐灌頂的徹悟。山間小溪匯成江河,江河奔涌匯入大海。茫茫大海牞波浪滾滾。水之深,水之大,水之氣勢,盡在眼前矣。

此時此刻,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老子“守柔曰強”的含義。成語中還有“洪水猛獸”、“水火無情”,長江決口,黃河氾濫,巨浪滔天,海嘯狂呼,這水,哪裏還有半點柔弱女子的綽約與羞澀,而完全是猙獰的雄獅與暴怒的猛虎。水一旦匯成江河,聚於大海,其強大與威猛則盡顯無遺。這正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43章》)。

從甘爲小溪,到奔流入海。弱轉化爲強,小轉化爲大。原因何在,這正是老子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老子·66章》)。善下,成就了江海,成就了百谷王。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66章》)正如江海,恰恰因其不爭,反而所向披靡,天下無敵。這個道理與其說深刻,還不如說有點可怕。老子太厲害了,2000多年前就發掘出這麼深刻的哲理,我只能說他非神即聖了。

世間的事就是這麼奇怪:越是爭越是搶,往往越是得不到;不爭不搶,卻常常是一絲一毫也少不了。套用《說聊齋》一句歌詞:此中滋味,誰能解得開,誰能解得開。

其實,老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給我們解開了。不過,奇怪的是,後人們卻總是視而不見,執迷不悟。古往今來,能夠參透“上善若水”之深義,並能夠率先垂範者確是少而又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