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必備】中考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必備】中考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考作文300字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中考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中考作文300字 篇1

安然無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爲趙孝成王。由於趙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處理,趙威後是一個很能幹的婦女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着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趙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趙威後笑着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捨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趙威後和使者的對話的原文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這也就是後來演化出的“安然無恙”這個成語

中考作文300字 篇2

冬爺爺駕着它的雪車走了,春姑娘邁着輕盈的腳步來了。

春姑娘來到小河邊,手輕輕一揮,撒出了一片溫暖的陽光,小河裏的.冰融化了,唱着優美的歌向東奔去,“叮咚,叮咚……”。

春姑娘來到田野裏,她拿出了五彩繽紛的魔杖,向田野裏一拋,田野裏的小麥好像得到了法力,慢慢得變綠了,在風婆婆的撫摸下,手舞足蹈。

魔杖好像驚動了在天上睡大覺的雨神,雨神打了個哈欠,不大一會兒,牛毛般的毛毛細雨,從天上落下來,密密地斜織着,莊稼們喝着甘甜的雨汁都笑了。

春姑娘來到了柳樹林,用它的魔杖變了一把梳子,在風婆婆的幫助下,給柳樹梳洗着,柳樹慢慢甦醒過來,脫去了它的冬衣,換上了它的綠裙子,柳枝上還長出了一個個嫩芽芽,好看極了。

看,幾個小朋友在柳樹下正在做着柳笛,歡快地嘻戲着,打鬧着,並用柳笛吹出了優美動聽的交響曲。

這時,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悠閒地落在柳枝上,聽着優美的笛聲,不一會兒,燕子也參加了小朋友們的樂隊,“嘰嘰喳喳”地叫着,組成了一首春天的讚歌。

我愛春天,因爲春天給我帶來了快樂,帶走了煩惱。

中考作文300字 篇3

感情不成熟的原因,是否因爲我們都還年輕?

無數次有意的偶遇,無數次漫長的等待,遇到的等到的卻讓我頗有感觸,確定不了,肯定不了,懵懵懂懂問我,卻固執地認定,你是我這一生要遇到的人。青春的浮華,是否是我們的幼稚?年少的衝動,是否是我們的固執?失去了,卻又堅定自己“受傷了”。過了一段時間,堅決地拋棄你,卻又在命運的安排下遇到了另一個自己生命裏唯一的人。反覆地失去,反覆地難過,坐下來好好想想,卻又不得不自嘲地笑。是感動一時,卻不是感動一生,算得上感情,卻算不上愛情,談得上喜歡,卻談不起愛!所謂的“愛情”只是年輕時可大可小的一場遊戲,有資本,玩得起,卻輸不起。還君明珠吧,這一次不再莞爾,這泓碧不再漣漪。與往事幹杯,明日我們都將踏上尋夢的旅程……

此戲屬早戀。

遊戲,遊戲,遊與戲,可遊卻不可戲。

中考作文300字 篇4

白隱禪師無辜受辱

日本有位白隱禪師,德行很高。他有一個開布店的信徒,這人家有個女兒,和一位青年發生了愛情,還沒出嫁就懷了孩子,做父親的很生氣,逼問女兒到底是誰的孩子,女兒怕說出男朋友會被父親打死,她想到了父親平常最尊敬白隱禪師,於是就說是白隱禪師,做父親的一聽氣得要命,就拿了木棒,不分青紅皁白把禪師痛打了一頓,禪師莫名其妙地認了,後來此女生了孩子,扔給禪師,禪師又像保姆一樣,四處乞求奶汁餵養小孩,到處遭受辱罵與恥笑,禪師一點都不在意,只希望把小孩帶大。在此之前,小姐的男朋友早已嚇跑到他鄉外地去了,過了好幾年纔回到家鄉,知道了這裏發生的一切,就找到了小姐,說:“我們怎麼可以這樣讓禪師受辱呢?真是罪過無邊。”於是向小姐的父母說明真相。全家去向禪師道歉,禪師一點也不感到委屈,只簡單地說:“小孩是你們的,那你們就抱回去吧。”

榮辱不驚,看淡榮譽和恥辱,纔不會被榮辱絆住前進的步子。

中考作文300字 篇5

不恥下問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爲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爲聖人。然而孔子認爲,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爲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爲“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爲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爲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爲‘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爲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爲他的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