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熱門】中考作文錦集7篇

【熱門】中考作文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考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中考作文錦集7篇

中考作文 篇1

中考作文要獲得成功的第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審題,考生只有在極短的時間內思考和分析作文題目,瞭解命題者的意圖,準確把握文題的要求、主題、選材範圍、體裁及人稱等,才能穩妥地越過“偏題”、“跑題”的雷區。怎樣才能確保審題的正確快速呢?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簡易的方法。

 一、填補標題法

此方法適用於較寬泛性的標題。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較大的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審題時只要在原題目的基礎上添加新的條件,題旨就會顯露出來,從而化難爲易。

譬如20xx年山東省中考題目《變化》,如果用填補標題法審視,在原題目前面加上“我家的”、“媽媽的”、“小院的”、“學校的”等新條件,使題目相應成爲《我家的變化》、《媽媽的變化》、《小院的變化》、《學校的變化》,題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的多了。像這類題目還有《歌聲》、《心事》、《懺悔》、《嘗試》等。

運用填補標題法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補充的條件一般指人物、時間、地點、事件,越具體越好。如前面說的《變化》補充題目後,能從小處着眼,可以以小見大來寫;但若補充成《祖國的變化》,題目仍很寬泛,寫時就不好把握了。

(二)補充的位置可在原題目之前或之後,但不得擅自改變原題目,只能在草稿紙上或心中進行填補。

(三)如果命題者沒有附加要求(從現在中考趨勢來看,淡化要求、鼓勵創新),補充時可以使原題以寫人爲主,也可以使原題以寫事爲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補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二、虛題實做法

有些作文題,由於概念抽象,學生難以把握,怎樣寫好這類題目呢?將這類比較大比較虛的題目化爲比較小比較實的題目即可。

比如《追求》這個作文題,看起來很大很虛,但是如果把它落實到某一具體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筆了:可以寫一位老師的追求,一名下崗工人的追求,一箇中學生的追求。總之,各行各業的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寫。當然也可以寫成議論文,論述當代青年應該追求什麼, 當代中學生應該追求什麼。像課本中《背影》寫得是父親的背影;《一面》寫的是“我”和魯迅的一面之交及這一面對“我”的影響。

 三、實題虛寫法

有些作文題從表面上看實實在在,範圍很小,如《路邊小草》、《秋葉》、《春雨》等,這類作文題在寫作時,不應就實物而寫實物,而要寫出他們的比喻義、象徵義,歌頌具有這一類精神、品質、風格的人和事。

寫《路邊小草》就要歌頌路邊小草默默無聞、自強不息的精神或者讚美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或者謳歌小草與世無爭、不圖名利的風格;寫《秋葉》就要突出秋葉的奉獻精神,或寫葉落歸根的情懷;寫《春雨》就要寫出春雨的及時和珍貴。寫出春雨對大地萬物的滋潤,可以引申出黨的好政策給人民帶來的實惠。像課本中的《驛路梨花》、《白楊禮讚》、《荔枝蜜》借物喻人就是例子。

運用實題虛寫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對實題(物)應做必要的描繪,但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繪具有可比喻和象徵的那一部分。

(二)“虛擬”與“實題(物)”之間要有相似之處,聯想合理,過渡自然。如《白楊禮讚》就是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聯想到北方的軍民,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的精神和意志。

四、反向思維法

有些作文題,從字面上分析,從正面思考很難找到突破口,但是轉換一下思維方式,就會豁然開朗了。

例如《靜靜的夜晚》這個題目,單從字面上理解,夜晚靜靜的,萬籟俱寂,有什麼好寫的?運用反向思維法來審題就容易多了,其實這個題目要寫的是在靜靜的夜晚發生的不平靜的事情。靜靜的夜晚,大地萬籟俱寂,但是種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長,老師在燈下備課,邊防戰士在站崗放哨……可寫的內容就多了。

再如《又到中秋月圓時》這個題目,從正面來寫無非是中秋賞月、家人團圓,然而反向思維寫,中秋時不能賞到明月,一家人不能團圓,爲何呢?可寫大氣污染太嚴重,能見度低, 明月不易見,而談論到熱門的環保話題;可寫由於公務繁忙,崗位需要,軍人天職等而家人不能團圓,進一步歌頌奉獻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恰當的鋪墊。這樣寫能收到語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還有些作文題從正面思考也能很快入題,但是角度不新,立意不佳,寫出來的文章很平淡,這樣的題目也可以另闢捷徑,從反向思維而入題,寫出來的文章更富有創見。例如《談 “開卷有益”》,從正面來思考主要是寫要博覽羣書,吸收營養,充實自己。“開卷有益”這句名言早在人們的思維中形成了定式,按常規來寫無新意。運用反向思維法,立論爲“開卷未必有益”往往更富於啓發性和新奇感。

運用反向思維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這類文章一般採取欲揚先抑法:先說已存結論合理的一面,再指出其侷限性,然後從新的角度上引申發揮,最後證明新的觀點。

(二)用反向思維法確定的論點,只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對某個特定的命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正確的,切不要不加分析辨別就將之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如《談“開卷有益”》一題可以立論爲“開卷未必有益”,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主張開卷有益的;《談“雪中送炭’’》一題,可以立論爲“雪中送炭非良策”,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要讚揚雪中送炭,關心民生疾苦的好作風。

總之,在審題過程中掌握一些方法,仔細靈活地對待,就能減少偏題、跑題現象的發生。

中考作文 篇2

(一)周密審題

審題是作文過程的第一步,這一步工作的好壞,將決定全篇內容是否符合要求,決定構思能否按正確方向展開。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中考時由於審題不清而造成文不對題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在作文基本功較好的情況下,只要文章符合題意,一般能保證二類文的`成績。

那麼如何審清題意呢?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辨明文體

可以寫成多種文體的考題是比較少的,一般情況下,一個文題只有一種適合它的文體。審題的第一步是判斷文體。判斷文體應注意以下規律:

(1)記敘文文題的字面一般對記敘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國慶之夜》涉及了時間,《放學路上》涉及了地點,《我家來了客人》涉及到了地點、人物、事件,《家鄉變了》涉及到事物的發展和結局。題目當中直接帶有"人"、"事"、"記"等字樣,就更是記敘文的標誌了。

(2)議論文文題中經常會有"議"、"論"、"談"、"辯"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啓示"、"從……想到的"、"由……說起"等短語構成。有的議論文題目本身就是一個表明觀點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視》、《不要懼怕困難》,判斷起來就更加容易了。

(3)中考考查說明文的情況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對文體有所提示。應用文試題則明確要求寫通知、啓事、書信等等。

2.要看清題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題都在"要求"一項裏對文體、字數、表達方式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必須把"要求"這項內容搞清楚,並且嚴格執行不能遺忘。

例如(1992年北京中考試題)

題目:在陽光下成長

要求:(1)寫成記敘文,適當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

(2)文中不得出現真實姓名和校名

(3)字數500~800,不足500或超過800的,每25個字扣0.5分。

以上要求應該說是很具體的、明確的,但在實際考試中仍會有少數考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一定要注意的。

3.注意題目中的隱含內容

考題中明確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須照辦無誤,但有些要求是隱含在表面文字背後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來。比如《在陽光下成長》中的陽光,當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陽光,應理解爲黨的關懷、集體的溫暖、家人朋友間的親情等等。《我的腳印》一題也決不是要描寫真實的腳印,而應當寫成長道路上、進步過程中的有意義的事件。對一些給材料作文題目中提供的材料,更應當注意運用概括、引申、類比等方法,加以認真分析,理解題目的比喻或象徵意義。

(二)妥善立意

審題完畢,就要根據題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謂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記敘文中,"立意"是文章通過寫人記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議論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論點。

對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點:

一是要鮮明。文章歌頌什麼,批評什麼,主張什麼,反對什麼,應旗幟鮮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兩可。

二是要正確。中考作文評級標準中對立意的要求是:記敘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議論文要"觀點正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實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穎、深刻。這是在前二者基礎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爭寫出新意,寫出深度,不要過多重複別人已說過多次的話題,不要就事論事、淺嘗輒止。還要注意立意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三)編寫提綱

在文章的中心確定下來之後,就要考慮選用哪些材料,怎樣組織材料,怎樣結構全文了。在這個思考過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編寫提綱。就像蓋房子之前要畫好圖紙一樣,寫作之前要先給文章搭個架子,把審題、立意、構思中落實下來的東西用文字條列出來。所以說,編寫提綱的過程實際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組織結構的過程。

提綱要確實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簡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點。至於文章細部的安排,可在寫作過程中進一步落實。在寫作過程中,發現提綱有不當之處,還可進一步修改。

編寫提綱沒有固定的格式。由於文體的不同,提綱的寫法也應有所區別。如:記敘文可以按時間、空間的順序或事件發展的過程來編寫;議論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搭起架子,並體現論點、論據之間的關係;說明文則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按空間、或時間、或邏輯順序編寫。

下面是兩篇不同文體作文的寫作提綱:

記敘文:《不尋常的考試》(1991年浙江省寧波市中考題)

題目要求:(1)寫一篇記敘文,要有適當的議論。

(2)字數不得少於600。

(3)凡涉及校名、人名、地點時,一律用××代替。

提綱:(一)開頭:議論點題,人生路上有各種各樣的考試,我經歷過兩種不尋常的考試。

(二)主體部分:1.刻苦練功--準備參加芭蕾舞學校招生考試

2.雨夜助人--考試前一天晚上發生的事

3.意外遭遇--途中扭傷了腳

4.考試失敗--腳傷造成的結果

(三)結尾:對這件事的看法--舞蹈考試失敗了,做人的考試中交了正確答卷。

議論文:《不要拒絕做小事》

提綱:(一)引論:引出話題,提出論點--不要拒絕做小事。

(二)本論:

A.闡述論點:

1.不要輕視小事,"小事"是"大業"的基礎。

(1)老子的名言--分析

(2)劉備的話--分析

2.偉大的成就是由點滴努力積累而成

(1)蘇聯昆蟲家柳比歇夫的事例

(2)巴甫洛夫的論述

(3)中國女排的事蹟

B.聯繫實際:

青少年要重視小事

(三)結論:重申論點。

(四)沉着行文

列好寫作提綱後,就要落筆行文了。行文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語言表達

一篇文章有了明確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後,最終的成敗要取決於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對於語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順,沒有病句"。

北京地區中考評分標準中語言一項明確規定,文中有1至3個病句尚可評爲二類,有4至6個病句就屬於三類了。因此,語言的通順與否是極爲重要的。各類不同文體對語言的要求我們在前面分體指導中都有具體說明,這裏不再重複。不論哪一種文體,語言的準確和簡潔都是必須要做到的。

2.準確使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標點使用不準確,可能會導致文字的歧義;標點使用不規範,會影響全篇文章的表達效果。因此,行文中應給予足夠重視。使用標點要注意規則,如:句號、問號、感嘆號、頓號、逗號、分號、冒號(統稱"點號")都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引號、括號、書名號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後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破折號和省略號都應占兩格,一個破折號或省略號不能分處兩行。省略號要點足6個點等等。

3.書寫清楚工整,不寫錯別字。

考試作文的書寫情況,直接影響閱卷老師的總體印象,也就影響着作文成績。對這一點,考生必須有足夠的認識。"北京地區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規定,錯別字每2個字扣0.5分,最多扣3分;全文書寫極其潦草使人難以辯認的,扣2分,文中書寫潦草或格式不正確的扣1分。不要小看這1分、2分,有時候,這小小的分數之差可能直接影響你升學的最終結果。書寫的工整規範不是一日之功,應當在平時嚴格要求、自覺訓練。

4.注意掌握時間,限制字數。

一般地說,在整個作文過程中要注意三次時間。一次在開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作文時間共有多少,根據總時間決定行文的速度;一次在初步構思完成時,看用於正式行文的時間有多少;第三次在正文寫下一半時,看還有多少時間,從而決定是否按計劃展開全文,是否需要壓縮調整、簡化內容。

對作文的字數,考題一般都有明確規定,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規定上限,如"不得超過多少字"、"在多少字以內";二是規定下限,如"不少於多少字"。這兩種情況必須嚴格執行限制字數。三是上下限都有規定,如"左右","之間"等,其左右的幅度要看中間數字本身:一般地說100至200字的,各不宜大於10字;300至500字的,各不宜大於20字;600至800字的,各不宜大於30字。(標點符號應計算在內)

作文的字數,在總體佈局時應心中有數。一般來說,命題作文主體部分應占全文的70%,開頭和結尾各佔15%;給材料作文,開頭要引述材料的,開頭部分可增加到25%~30%,主體部分至少要保證65%,結尾可適當縮減。

(五)檢查與修改

文章寫完以後,一定要檢查修改。修改文章,原則上應從思想內容、結構、語言三方面進行,但考試作文在寫完後不可能有時間做大的調整、改動,所以,修改的重點應是文面上的問題。對漏字、錯字、別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時糾正,使其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應有的損失。修改的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默讀"。逐字逐句讀下去,發現問題隨時修改。

作文臨場答卷是在有限時間內進行的,但答卷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考前的長時間的努力,反映着考生平時語文學習的功底。因此,要想臨場答卷取得滿意的效果,功在平時。如果說作文有"祕訣"的話,那就是魯迅先生所講過的:"要多看、多想、多讀、多寫。"

中考作文 篇3

我是個柔弱的女孩,小時候爸爸可愛我了,我常常是爸爸腿上的嬌娃,背上的騎士。隨着時間的推移,我也漸漸長大了,可是爸爸也與我漸漸疏遠了,這是我上了小學以後才感覺到的。我家離學校七八里路,每天放學上學,都是媽媽接送,到了五年級,媽媽也不接送了,我知道,一定是爸爸的主意。這是爲什麼呢?是爸爸不愛我了嗎?可是每當看到別人爸爸媽媽準時地接送自己的孩子時,心裏總會產生一種淡淡的哀愁,絲絲的涼意。這時,我甚至懷疑,爸爸是不是我的親爸爸?

爸爸在家裏自然是一家之主,平時,臉上總是嚴肅的,冷靜的,只有在逢年過節和來客人的時候,才見到他臉上的笑容。他對我,更是嚴肅得怕人,尤其是考試失誤的時候,可奇怪的是,爸爸從不問我的成績,考好考砸,在他的眼裏沒有什麼兩樣,這不也是不關心我嗎?我們的心就這樣不遠不近,不即不離,我真揣不透爸爸每天在想什麼,我在他心裏是不是有位置。

這天,天空突然飄起了鵝毛大雪,紛紛揚揚,轉眼間就下了尺多厚,整個大地漫天皆白,變成了童話世界,再也看不到路,房子、樹、草、花,不見了蹤影,更不用說貓呀、狗呀、鳥呀之類的動物了。下課後,天漸漸暗下來,同學們都走到教室門口,等着家裏人來接。這下可慘了,媽媽近來身體不好,爸爸到縣城出差去了,怎麼辦?這時,我突然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爸爸!他怎麼來了?又是第一個到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這是真的!爸爸穿着深筒膠靴,一步一步,艱難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爸爸還是一句話不說,可我的心裏,卻涌起了千言萬語,爸爸,你是愛我的,愛得那麼冷酷,那麼深沉,而在平時,這種愛是看不到的,只有在關鍵時刻,這種愛才迸發出閃光的火花和驚人的力量,也許,這就是大愛無聲吧!

“到家了!”爸爸終於說了一句話。可是我,緊緊抱着爸爸的脖子就是不下來,我是不想不來啊!好多年來,我沒有享受到這種親近的待遇了,我不再誤會爸爸了,隔閡消除了,不再生疏了!我要在爸爸身上多待一會兒。——我們的心近了!

中考作文 篇4

靈感往往呈跳躍性、短暫性和不穩定性。當靈感突發於考場時,如果不及時捕捉,靈感就會逍逝,以後再冥思苦想,一時半刻也難以記起,特別在考場特定的緊張氛圍中,越急就越打不開思路。因此,當靈感出現時,我們應立即捕捉,並速記備用。捕捉靈感不必用完整的語句,只要用極簡單的字詞或特別的符號將點滴靈感火速記下即可。準確捕捉靈感並向縱深開掘,就常常能化難爲易,並迅速打開寫作思路。針對捕捉的靈感進行聯想選材,把映在頭腦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迅速文字化、條理化,就能寫出高質量的中考作文。

一篇文章,給人第一印象就是開頭一段話。古人把文章開頭稱爲“鳳頭”,就是說文章的開頭要漂亮,給人以先聲奪人之感。開頭好比樂曲定調,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整個作品的得失。開頭應盡力寫得新穎些、別緻些。

我不喜歡雨季,但它還是來了。雨纏綿地下着,我躲在傘下,獨自品嚐着雨季的苦澀。

語言流暢,情景交融,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頗有神韻,而且巧妙而含蓄地點題,併爲全文定好基調——多麼生動精彩的開頭。

分段和寫好中間的技巧

分段的技巧說白了就是多分段。有的學生愛寫三段式文章,“穿鞋戴帽中間一大套(一大段)”,顯得拖沓、冗長,成績肯定受影響。中間部分要多分段:一件事一段,略寫的是一段,詳寫的內容再分爲二三段,並用恰當的過渡詞、句、段進行啓承轉合,便會給人以脈絡分明之感,自己也便於在分段中調整思路。

另外,當你的文章以精練取勝而顯文字不足時,多分幾段可以增加篇幅。一般說來,考查一篇文章的總字數,是不考慮每段後面的空格的。因此,在不影響意思的完整表達時,多分段不失爲明智之舉,例如,可將人物之間的對話用分段的方式來排布等。總而言之,多分段不僅可以彌補字數不足,還可以收到利於閱卷的奇妙效果,使閱卷老師很輕鬆地把握你文章的思想內容及結構。

被喻爲“豬肚”的文章中間如何寫得浩蕩而精彩呢?其實,名篇佳作,絕非通篇精美,它們之所以出“名”稱“佳”,靠的也只是一個或幾個精彩的片斷。名家名篇尚且如此,初中生的中考作文又怎能企求在“考場”這樣特定環境裏,用個把小時就雕琢得十分完美呢?

因此,寫好中間的技巧就是精心設計出一兩個精彩片斷來。這種片斷或濃墨重彩、精工細描,或飽含深情、抒發感慨,或畫龍點睛、提示哲理……這種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大,它往往能像閃光的珍珠一樣博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平時上課時老師津津樂道,我們自己感到文章寫得妙的不都往往是一些精彩片斷或細節嗎?那麼,我們將片斷寫精彩不同樣會受到好評嗎?

控制字數和意外情況應變的技巧

中考是選拔性考試,作文有字數的限制,才能較客觀地反映出考生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從而使部分有明確的標準。控制不好字數,使作文字數不符合要求,不僅會被直接扣分,同時會給閱卷老師產生不良的第一印象,因而會大幅度地降低得分率。而且字數過少或過多,作文的內容、中心、結構、語言等勢必受到影響,評分時可能各項都會因此而降低,作文想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作文控制字數小看不得。

要控制好作文字數,構思時就必須把握住內容的要點,將這些要點加以分析比較,確定好行文詳略,對次要的材料略寫,對重要的材料詳寫。接着進一步具體考慮,根據字數要求,全文大體分幾段來寫,每一段大體安排寫多少字等。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於600字”,初中生最頭痛的往往是字數太少達不到要求,下面幾個小技巧也許能使你的難題迎刃而解:①增加細節描寫,這樣的處理往往還會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性。②增加抒情和議論的成分,多寫抒情和議論的句子,還會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以充分的體現。③增加所敘事情的數量,當寫一件事感到文字數量不足時,就可以根據作文要求考慮寫兩三件事。如果是議論文的話,可以增加論據,或從另一個角度深入一層論述論點。④增加對照的成分,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對或相反的事物存在,將某些對照的事情添寫進來,往往會使內容更充實、中心更突出。⑤分多自然段。

中考作文 篇5

纔不過初夏,卻早已是一番盛夏的炎熱;纔不過清晨,卻早已是明麗的陽光刺眼,灼人的熱浪滾滾。

隨着人流,機械般地快步行走。

幾乎是同時,我和他都到了扶梯口,都是大大的箱子,都是行色匆匆。然而,那扶梯狹窄而邈遠,僅容一人一箱而已。

幾乎是下意識地,我們都停住了腳步,跟隨人飛馳向前的箱子也迫不得已地停了下來,在原地隨着慣性打轉。

“狹路相逢,勇者勝”啊!身爲弱女子的我,雖並不曾妄自菲薄,卻本能地後退一步,準備讓行。卻不料看到了一個請我先行的手勢,繼而迎上了一張善意盪漾的年輕明媚的笑臉。一個個子並不太高的俊朗青年,站在扶梯口,優雅而紳士地等待。

此時,人流仍不斷地向扶梯口聚集,摩肩接踵,熙來攘往。在這炎熱的季節裏,彷彿張袂即可成陰、揮汗便是大雨般得令人陡生莫名的恐慌。行走在人羣中,不免焦燥橫生,戾氣遊移,衝突如劍在弦上,氣氛劍拔弩張。似乎,只一個眼神,就會如一粒火星濺落乾柴似的,燃起熊熊大火。

片刻的猶豫之後,我拎了沉重的箱子上了扶梯。隨着扶梯緩緩上升中,再回首,那張微笑的臉早已湮滅在人的洪流中;扶梯口,卻似乎也驟然間不再擁堵,變得井然有序起來;而緩緩上升的電梯上,人流拾階站立,在陽光的照耀下,突然成了一條流光溢彩的河流,盪漾着人們的笑臉盈盈,如浮光,如躍金;五彩斑斕的服飾變幻,說不盡的繁華滿眼,道不完的喜悅滿懷。

那一刻,因了那張笑臉,因了那讓行的善意,我心頭莫名的焦燥消散了,爭先恐後的恐慌消釋了,心態平和了,從容了,心情快樂了、幸福了。

善意如陽光,只要一點點,剎那間就能驅散陰霾,就能成就美好啊!

路口的那家報刊亭裏,胖胖的阿姨,雙手遞過的雜誌,表達着真誠的尊重;小區的健身器材旁,步履蹣跚的老人,俯身撿拾的瓶子,傳遞着執著的堅守;地鐵的高峯期車廂裏,疲憊不堪的下班族,起身讓出的座位,闡釋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懷……

這場景,彷彿遙遠而不可捉摸,又彷彿似曾相識,總縈繞在身邊,閃現在眼前。一切,初源於內心,後現於行動,成於美好,終永遠駐足於心靈,並衍生、傳遞,直至生生不息!

初夏的陽光依然明亮,卻不再灼人;心情,依然着急,卻不再焦燥。代之而起的,是如清泉般恣意流淌是寬容,善意,以及更多的與美好相關聯的東西……

中考作文 篇6

有人讚美高大挺拔的樹木,有人讚美堅韌頑強的小草,有人讚美奼紫嫣紅的花朵,卻很少有人想起那哺育萬物的泥土。

泥土的表面崎嶇,溝壑縱橫;有的是咖啡色,有的是黑油油的,普遍都是黃色的;鬆鬆軟軟的,有一股刺鼻的腥味兒。這形象着實讓人生厭,特別是雨天,稀稀的泥更讓人討厭,比起那些鮮豔的花朵來,泥土顯得那麼醜陋,那樣平凡、樸實;比起高大挺拔的樹木來,它顯得那麼矮小。

可是誰又曾想到,如果沒有泥土,花草樹木又立身於何處呢?爲了給花草樹木提供營養,它把自己化作了一粒粒細細的沙,把自己身體裏的營養奉獻給了花草樹木,讓花朵更加豔麗多彩,讓大樹更加高大挺拔。它是那樣的平凡、樸實,不被人們關注,隱沒於榮譽的背後。

每當我想起泥土時,就想起了辛勞樸實的父母,把一切都給予了我們這些孩子,卻把一生的滄桑留給了自己;投身於教育事業的老師,引領我們走向成功後,卻忽視了自己;置身於清潔工作的工人,把清潔衛生獻給了城市,卻無人向他們致謝……他們不正是平凡樸實的“泥土”嗎?

泥土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當你在無邊無垠的荒原上走過,看見無盡的荒漠,這時,你的內心也許會情不自禁的涌現出“宏偉”或者“雄偉”,諸如此類的形容詞,與此同時,你會感到自己在這遼闊的大地面前顯得那麼渺小,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泥土就是這樣,默默地養育了萬物,卻無人向它致謝。“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樣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學習嗎?我們的生命因有意義、有價值而精彩,我們應該貢獻自己不圖回報,這樣我們才能像泥土那樣活得有價值。

泥土讓我們得以生存,泥土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價值。泥土啊,我要高聲讚美你。

中考作文 篇7

中考作文佔60分,是初三生複習的重點,而且作文又是最容易丟分的部分。相關老師表示,審題不清、缺乏文采、文章較平是初三生中考作文常犯的三種錯。

審題不抓關鍵詞。北京八中老師劉豔認爲,在近幾年的中考評卷中,發現相當一部分考生審題不抓關鍵詞,這樣在寫作時就很難抓住重點,容易跑題。如動力來自這個作文題的關鍵詞是來自,考生只有將來自作爲重點才能寫出好文章。不少考生沒有審題抓關鍵字的意識,看一眼題目就急着動筆,有的考生考前背過一些範文,一到考場就往裏套,不仔細審題,這樣最容易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初三生要養成審題的習慣,對作文題目要逐字細看,明白題目的要求後再下筆。

北師大附中老師高超提醒考生,審題時還要注意文章體裁和字數要求,看看題目要求寫成什麼體裁的文章,字數不要超出或少於要求字數太多。

語言貧乏缺少文采。劉豔說,有的初三生寫文章不會抒情議論,沒有理性思辨語言,這樣的作文很難拿到高分。考生在平時就要注意對語言素材的積累。一方面可以多看看名家大師的文章,看看別人的遣詞造句,自己在寫到相關文章時就可以參考借鑑;另一方面,初三生還可多關注同齡人的優秀文章,和同學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平時,考生可抽出時間閱讀一些報紙雜誌,如《讀者》,每期都有不少親情、勵志方面的文章,對作文素材積累很有幫助。此外,初三生還要注意古詩詞的積累,在文章中恰當地運用古詩詞也是讓文章增色的好辦法。

文章較平缺少細節。一些考生寫的文章沒有細節,沒有重點,記流水賬一樣洋洋灑灑一大篇。初三生在寫作時要有兩把剪刀,一把剪出自己最擅長的一件事,另一把在這件事中剪出要重點描寫的部分。如在寫跑步時,早上怎麼集合、怎麼準備,都可以略寫甚至不寫,但發令槍響時自己如何緊張,跑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詳細描寫。有細節的文章纔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一般來講,一篇文章中抓住兩個精彩的細節就夠了,這需要考生平時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