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師德議論文(精選6篇)

師德議論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爲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我們該怎麼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師德議論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師德議論文(精選6篇)

  師德議論文1

除家長之外,教師是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教師常常被學生視爲最親近、最信任、最崇高的人,所以教師的道德、人品表現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一生。因此,教師的師德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教書者必先學爲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爲示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一個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纔會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

當前,教育工作者面對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着課程改革的新標準、新要求時,應該首先想到的是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兒童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是的,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裏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着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着標記前行。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你講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無雨之雲、無光之燈!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裏、心光屏上,都有意或無意地進行着現場的觀摩表演,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範性,這種示範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動力。

師德是一種作風,它時刻影響着學生。教師時常面帶微笑,整日朝氣蓬勃,他所帶的學生就會活潑,天天陽光燦爛;他的課堂就會活躍,學生該說就說,須議便議。教師辦事雷厲風行,學生做事就不會拖沓。如學校工作有佈置,教師馬上就安排;學生一行動,教師就督促。教師及時安排,按時督察,適時總結,一項工作就會很快完成。久而久之,學生也會養成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教師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學生學習就會認認真真。教師上課的板書一筆一畫,學生的作業就會工工整整;教師都能象藤野先生那樣連學生課堂筆記中的語法錯誤都改了,學生能不認真對待每次作業嗎?師德是一種行動,它時時帶動着學生。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爲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必須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率先垂範,嚴於律己。教師應以嚴格的制度約束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性。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俗話說:嚴是愛,鬆是害。教師是學生學校生活的組織者,要讓學生過好集體生活,必須有校規班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很多教師說,現在的學生難管,說得輕了不管用,說得重了家長和你鬧個沒完。但我認爲:不僅要管學生,而且還要嚴管。只要是出自內心的愛,採用正當的手段,學生都能接受。其法寶就是誠信、愛心和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在一次師德演講會上,一位師德標兵說:“在我每次給學生提出一個要求的時候,我也讓學生給我提出一個要求,即使給我提的要求有些苛刻,我也會不折不扣的做到。例如有一次教學情況調查時,班上的學生提出:‘只要你以後在課堂上不發脾氣,我們就會遵守紀律。’於是在以後和學生的相處中,即使有時候我的內心被折騰得翻江倒海,但是隻要一想到我們師生有‘君子協定’,再難受我也會強迫自己平靜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我感覺到自己的氣量比以前大了,學會寬容和忍耐了,情緒也比以前穩定多了,而最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的自覺性確實提高了很多。”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有許多科任教師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顧慮,不願管學生,也不敢管學生,一怕學生和自己頂撞,下不了臺;二怕學生以此爲藉口,滋生是非,自己落過。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恐怕只會是事與願違,惡性循環,教師會有更多的時候下不了臺,學生會有更多的藉口找你的麻煩。其實,管學生靠的不只是周密的制度和嚴厲的態度——學生根本不買帳,而是靠教育者自身的一種人格魅力、寬厚仁慈的愛心。“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就是對教師人格魅力作用的最好證明。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爲人師表、愛生如子、嚴字爲頭。作爲師者,要注意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作爲育人者,要盡己所能樹一方正氣,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要信奉“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爲此,在平時,教師不說髒話,佈置任務面帶微笑,學生幫了忙說聲謝謝,師生之間平等,互相尊重;在家裏,上孝敬父母,下愛護子女;在學校,上團結同事,下熱愛學生;在課堂上,從不把病痛和煩心事寫在臉上,始終以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情緒感染學生。這一切不都是教師在用自已規範的文明行爲影響學生嗎?

師德是一種寬容,它常常塑造着學生。仁愛爲先,寬容爲懷。教師對學生,多些關愛,多些寬容,多些鼓勵;學生就會多些自信,多些努力,多些成功。記得《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很發人深省: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當教師把和藹可親的微笑撒向每一個學生、用真誠炙熱的關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時,他就會蠃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學生才能以最佳的心態敞開心扉,樂意聽從老師的教誨。從而“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圓滿地完成學業。這不正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希望達到的目的嗎?

師德無價。學子對恩師的追隨,如同雲翔而影從。沒有什麼比師魂的陽光更具無窮魅力了,沒有什麼比師德榜樣更有無限動力了。師德——學生的一面鏡子。社會賦予了我們教育工作者太多的責任,家庭賦予了我們太多的希望,孩子們賦予了我們太多的信任,只要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已經沒有了退路,沒有了藉口,我們必須把全部的身心義無返顧地獻給學生

  師德議論文2

  一、教師的角色

1、導師

在計算機網絡時代,人們很容易從外部數據資源中獲得信息和知識,教師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傳播者、講師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爲主,其主要職能已從“教”轉變爲“導”,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元認知能力。

(3)誘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輔導: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使他們能夠很快在網絡上找到需要的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利用新技術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實現智力技能的遷移。

(5)教導: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樣,教導學生養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時代精神的各種優秀的品質,具備區分良勞信息的能力,抵制新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信息作弊、侵權等不良行爲的發生。

2、合作者

在信息時代,以計算機網絡爲特徵的各種技術把跨學科領域聯結起來,形成一個全球化課堂,它們支持地理上分離的研究單位、學科以及個體之間的合作,提供更公平地獲取專門知識、信息和工具的途徑,因而對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建立新型的合作關係,改變以往制度上分離以及個體之間的工作相互隔絕的狀況。在教學的準備過程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教師可一起合作,設計課程,討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革新,交換意見,分享經驗,討論難題的解決辦法。學科教師還可合作開發教學軟件。在教學中還可以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並進行研討,促使學生在合作的學習環境中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

在信息時代的新教育系統中,教師作爲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在其衆多角色中顯得十分重要。由於社會各方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使課程和教學範例不可避免地發生改變。教師應以建構主義理論爲基礎進行課程開發。確立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對知識進行重新認識和定義,決定孩子們在學校應該學什麼。改革傳統的課程內容,以一系列新技能爲基礎來改組課程,改革課程的結構和課堂教學風格。而且,教師還將重組課程傳遞方式,開發課程變革的策略,具體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的實施情況。爲扮演好這些角色,爲在課程中建立跨學科間的橋樑,教師將以跨學科小組形式工作。對所有的課程來說,教師需要規劃課程的內容,制定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必須決定這門課程要開設多長時間,討論時採用哪種模式,大致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將要涵蓋哪些主題和次主題,需要哪些學習資源,爲指定的作業、課題以及期未課程小結確立具體的任務和最後期限。

4、學習傾向

在信息時代,教師可通過計算機診斷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和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需求隨時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滿足這些需求的項目,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通過評語單評價學生的進步,給學生提供反饋信息。

5、研究者

當教師被新技術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教育科研,教師的角色應由“教書匠”向“研究型”教師轉換,成爲名副其實的教育專家,研究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影響下,學生學習的特點、規律,現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等問題。例如,在大量信息面前,有的學生出現了求新、求快、求刺激而不求知識甚解的傾向,就應研究怎樣使學生加深理解以及提高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還要進行教學實驗,研究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怎樣的影響;研究如何利用新技術提高學生高層次思、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網絡提供的教學材料進行研究和評價,並加以改善;總結概括出不同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學習某門課程經常出現的疑點和難點,爲設計製作多媒體教材提供資料和數據。

6、學習者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社會。在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德洛爾在主題發言中特別強調教師的四點責任之一,就是教師自身的培訓,教師必須終身學習並不斷地再培訓自己。爲了適應現代社會的挑戰,爲了學生的未來,教師要不斷接受新的知識,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特別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具備操作現代教育教學媒體的能力,並藉助技術手段進行學習,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二、幫助教師實現角色轉換的措施

面對新的教育技術對教師角色提出的挑戰,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採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在此,我們結合他們的做法以及我國的實際情況談談我們應採取的幾點措施:

1、轉變教師的觀念和態度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設備。面對新的教育技術,教師如何適應新的媒體、駕馭新的媒體,筆者認爲轉變觀念是前提。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觀念,再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發揮不了作用。轉變觀念就是要轉變和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知識觀、人才觀。要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使他們對教育技術的發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有一個明確的理論認識。應讓他們認識到,教師是新的教育技術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現,爲教師施展才華提供了契機,如果不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就會成爲時代的落伍者。

教師對新技術的態度影響到技術的應用以及教師角色的轉換,由於缺乏計算機網絡等知識的培訓,不瞭解它們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師滿足於傳統的“粉筆加黑板、課本加筆記”的教學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態度:有的由於有誤解,產生機器會取代人的憂慮,有失落感;有的態度冷漠,甚至拒絕在教學中使用新媒體;有的認爲信息技術高不可攀,產生恐技術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擺弄計算機時卡殼,當衆出醜;有的對教育媒體產生恐懼心理,望而卻步,從“不會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對新技術期望值過高,一旦失敗,就認爲其無效,產生失望心理。凡此種種,都不利於教師角色的轉換。

教師應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對新技術不迴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用好新的教育技術,組織好教學。從敵視、擔心到適應、接受,最後到舒適、安心。教師一旦真正發現新教育技術的價值,就會越用越愛用,越主動積極地去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自覺自願地運用教育技術。

2、爲教師配備多媒體計算機和教學軟件

目前,我國不少學校存在設備不足、陳舊落後的情況,阻礙着新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步伐。據對304所中小學的抽樣調查,約有85%的抽樣學校軟硬件配備不足,未達到國家教委要求的配備情況。據一份對上海高校教師的調查發現,約有九成左右的教師尚不知衛星通訊、電子郵件、電子印刷白板、交互式錄像系統等先進的教學媒體,有些教師認爲“這些設備我從來沒見過,”有的發出感嘆:“若真有那麼多先進設備可供課堂教學使用,那真是太好了。”由於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學校都增添先進的教學設備,可通過多種渠道籌措經費添置多媒體計算機和教學軟件,爲教師實現角色的轉換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3、對教師進行培訓

近年來,不少學校投人大量資金,添置了不少現代化教育技術設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鎖在深閨人未識”。重要原因在於教師缺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受到專門的培訓。據1997年一項對部分設備較完善的學校的調查,有超過50%的學校只有少數教師會用電腦或是幾乎沒有教師會用電腦。據對304所中小學1991一1994年電教經費支出調查,用於人員培訓的僅佔2.74%,這與國際通行的投資方式:硬件、軟件、人的培訓各佔1/3,相去甚遠。培訓包括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兩種基本形式,具體方式可靈活多樣。澳大利亞新威爾士政府最近提出,大學師範教育中必須將電腦技能納人教學計劃,要求新教師在開始執教前,必須具備最低標準的電腦使用技能。我國可對師範院校的畢業生做出統一規定,要求他們在任教之前必須掌握教育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或通過一定的等級考試。

在此,我們着重談談教師的在職培訓。在新加坡現有的21000多名教師中,已有8400多名接受了基礎的資訊科技技能訓練。教育部正組織訓練教師使用Internet。香港教育署未來兩年會爲5萬名教師提供電腦教學訓練,每校最少有30位教師接受18小時訓練,其中兩名更需作120小時訓練。臺灣的“遠程教學聯合服務中心”將對在職教師等進行遠程訓練實驗,它要求70%教師應強化信息意識並具有電腦應用技能,以推動信息應用教學、改善教學模式、普及全民信息教育。看來,當務之急還是加強對教師的在職培訓,儘快幫助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引人教學過程。上海市閘北區對全區教職工進行計算機知識普及。到2000年要求50歲以下的全體教師都要通過上海市計算機能力考覈初級考,接受CAI方面的知識培訓以及網絡應用培訓。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師做出適當要求並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可包括現代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現代教育媒體的操作技能,教學軟件的設計、編制、使用、選擇和評價方法等。培訓的內容應不斷更新,反映發展中的知識。

培訓手段,美國大多采用遠距離教室或在計算機網絡上運行,通過教師指導學會如何利用Intemet或利用CD一ROM採集信息、閱讀資料,學會軟件的使用。印度利用衛星通訊技術培訓邊遠地區的在職教師,使他們能夠直接與教育專家對話,討論他們在課堂上遇到的教育問題,幫助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此外,教師可以用電話、電傳向專家提問,可以在他們的電視屏幕上看到專家解答的情景。培訓時間的安排要根據各級學校教師的具體情況而定,譬如,中小學教師日常工作負擔很重,不能期望他們放學後參加在職培訓,可利用寒暑假週期性地爲教師提供集中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4、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和獎勵體制的建立

大量研究表明,教師應用技術越多,他們把技術應用於教學和課堂組織時,就會感到自信和舒適,就越可能積極地在教學中使用教育技術。這樣,教師就會自覺主動地適應角色的轉變。學校行政領導應對新技術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鼓勵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技術,參與在職教師培訓方案的實施,爲實驗新的教學手段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必要的經費。學校應建立獎勵體制,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美國有12。5%的學校建立了獎勵制度,對在教學中積極採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給予獎勵。學習掌握新技術和網絡工作可以得到職位提升的機會。

5、抓緊教學軟件的'開發與製作

要使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必須有充足的配套軟件。由於人們在開展電化教育活動時,往往注重硬件的投人,忽略軟件的配套問題,導致設備利用率低或閒置而不能發揮作用。而由計算機公司或計算機專業人員開發的教學軟件,由於不符合教學規律,不能與各科教材及教學大綱緊密結合,雖投人很多,卻不能被第一線的教師所接受,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應由軟件專家,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以及教育技術專家組成一支教學軟件的研製、開發隊伍,製作出高質、高效、滿足個性化需要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提供給廣大教師使用。學科教師也可利用操作簡便的軟件開發工具,針對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自行開發短小精悍的CAI軟件。

6、大力提倡教師開展教育

科學研究長期以來,在教師隊伍中,科研風氣不濃,一些教師滿足於靠積累個人經驗來教書。面臨新技術的挑戰,僅憑經驗來進行教學是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了。應向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研究、探索,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並通過科研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轉化。

  師德議論文3

德育課是中專學校的一門文化課,也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果教師在上課時說教味濃,學生就會失去學習德育課的興趣,如何上好中專的德育課就成了擺在德育課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中專德育課教學現狀

1、老師教德育知識,學生學德育知識,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感到德育課堂索然無味。

2、學生不重視德育課的教學,德育課變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職業學校的特點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勢必要以專業課爲主導課。學生認爲他來是學技術的,德育知識知不知無所謂。

3、一些老師講解過程單純以老師的講爲主,忽視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中職學校學生德育課教學是整個社會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師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進行德育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在中專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思想行爲、個人素養都存在較大缺陷的情況下,要有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德、育、體、美、技全面發展的勞動後備大軍和有用人才。

  二、中專學校的老師要上好德育課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師生關係要和諧

師生在課堂上的關係是民主與平等的。中專學生對德育課是否有興趣,與教師的關係很大。關係好了,師生間便於溝通,老師就成了學生的前進的燈塔。

教師要有魅力,要以火熱的真心愛護、保護學生,不要歧視學生,在學習上幫助他們、生活上關心他們,課堂上不要站在講堂上,高高在上,要走到他們中間,多表揚少批評,爲他們服務,和他們建立平等關係,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學生和我關係很好,信我說的話,對德育課興起盎然,這是我上好課的一個法寶。

2、創設情境教學讓學生活動起來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心態和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啓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設情境就是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學情境,包括問題情境、故事情境、詩歌、音樂情境、多媒體教學情境、漫畫情境等。利用這些逼真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有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平臺,也有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平臺,這些平臺可以營造課堂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使原來枯燥,死板的課程變成了逼真、生動的情境,讓他們的心動起來,從而更好地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

在《經濟政治與社會生活》一書中,“樹立正確消費觀”一節,我講了一個真實案例,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對身邊的生活給予關注。

2009級的一個男生家裏很窮,家住農村,但他不體諒父母艱辛,一個月花1000多,上網吧玩遊戲,與同學攀比,跟家裏要手機。有個女大學生家也是農村,卻把錢控制在500元,自己還出去勤工儉學掙學費。我設置這樣的問題“中職生月花費一千多元,家裏生活還貧困,你覺得適度嗎”。

這個情境真實,貼近學生實際,學生的心靈很震撼,他們各自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地說什麼事正確的消費觀,今後如何認識身邊的消費,消費從我做起。我及時提出這裏的消費的度就是“量力而出”,適度消費,過分消費不可取,要樹立適時合理消費觀。

3、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現代社會已進入電腦時代,多媒體被廣泛地應用教學中,逐步代替了過去那種一個黑板,一支粉筆、一張桌子、三尺講臺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信息量大,涉獵學科廣,古代與現實,中國與外國,天上於地下,人與自然界等等都可以與動畫,圖像等圖文並茂地融合在一起,並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較深刻的烙印,學生有身臨其中的感覺,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講《職業道德與法律》中“努力做遵紀守法的公民”時,我告誡學生要養成尊進守法的好習慣。①必須認識遵紀守法的重要性;②要學習相關知識並形成紀律和法律意識;③要落實到自己的日常行爲中。然後舉例:比如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並把不遵守交通規則釀成的交通事故例子通過多媒體播放出去,並告誡學生我國的交通死亡人數位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幾百人死於車禍,其中中小學生佔10%左右,以此讓學生養成遵紀守法好習慣,並認識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學生身臨其境,把理論知識轉化爲認知能力進入最佳的學習境界,從而提高了課堂質量。

4、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用情感代替說教,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單純地空調說教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中專的學生本身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理解能力各異,如果空洞說教,很容易引起他們的聽課疲勞感,盡而好的趴桌子睡覺,好動就要搗亂,擾亂課堂教學秩序,只有用喜聞樂見的內容,充滿激情地講課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達到受教育目的。德育課不是坐空論道,而是要求教師將深奧的道理通俗化,講條條框框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讓德育課貼近學生、親近學生,使他們通過學習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比如說講《職業道德與法》第一單元“習禮儀、講文明”一節,課前我就想,如果我這樣講,中國是“禮儀之邦”,以講禮儀爲榮,所以大家一定要講文明,這節課也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會怎麼想,“文明不文明與我何干?”“我就是學好專業課,能掙錢就行”,這課就沒法上了。你上你的,我聽我的。我這個課是這樣上的,把學生分兩組,模擬招聘。讓他們充當面試官和找工作的畢業生。一組好的,一組不好的,然後讓其餘學生做自己總結,哪一組好,哪一組不好,爲什麼。學生總結不好的學生面試時抓耳、摸衣角、抖腿、眼往上看,進場沒打招呼,退場不說再見,因而面試單位不錄用。然後問學生;“這些毛病是大事嗎?”學生回答:“不是”。但是我告訴學生小事都影響了大事,所以遵守個人禮儀多麼重要,這種上課方式學生能不歡迎嗎?也就是說,在模擬招聘中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白了禮儀的重要性,而不再把禮儀看作與自己無關,通過這種方式把認知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把德育課講活,要得到學生的喜愛和青睞,營造學習機會讓學生自主活動,爲他們展現自我搭建寬闊的舞臺和空間。

社會在飛速地進步,我們的教育對象在不斷地變化,將會有許多新思想、新內容、新方法擺在德育教師面前。教師應不斷探究,掌握適合自己所教對象的方法,才能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我將不斷努力,在潤物細無聲中提高新思維,併爲學生提供上好德育課的平臺,上好德育課。

  師德議論文4

寒暑易節,歲月如歌!來到土門鎮中學,從事英語教育以及班主任以來,我雖然付出了數不清的心血和汗水,但我收穫的是我們彼此心中無盡的惦念和牽掛,是經歲月流逝而在心底越來越醇的師生情愛。與同學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鋪就了我的又一條生命旅程,那就是充滿愛的心靈之旅!

今天,就在這個講臺上,我再次回首離我最近的卻是最不平常的一段心靈旅程!

20xx年夏天,我調入土門鎮中學,接任初一63班的班主任工作。

土門鎮中學是全封閉全住宿管理,學校教學秩序井然,管理嚴格科學。爲了更好地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我離開家、離開父母,毅然住進了學校。

走進我接管的63班,我看到的是**雙年輕的眼睛,那是一雙雙充滿個性、張揚、挑剔、懷疑、調皮、冷漠甚至還有挑釁的眼睛,憑我的經驗,我知道,這個班不好帶,但我胸有成竹,我一定會把這個班帶好。因爲我深深知道:我有這樣一種力量,可以給頑劣以理智,可以給懦弱以堅強,可以給浮躁以沉穩,可以給頹唐以激昂,可以給迷惘以理想,它可以穿越再遙遠的心靈的距離,那就是博大無私的師愛。

我把我的愛無私地給了我的學生。我要讓我所有的學生眼中都充滿自信,充滿寬容,讓我所有的學生都充滿對未來的追求和渴望,要讓學生知道,爲了明天,無論是何時何地,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在心裏,給自己一輪太陽,有了它的照耀,何時何地都不會絕望,老師就是他們的太陽!在寒冷時給他們以溫暖,在黑暗時給他們以光明!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用自己的人格和做事原則影響着我的學生。我跟我的學生說,我們每天都有許多的約會,誰都不能失約!

每天,在晨曦中,我第一個推開教室的門,我想讓每一個學生走進教室的時候看到我的身影,冬天,我的愛就是濃濃的火焰,夏天,我的愛就是絲絲的清涼,我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是苦,學習是累,但老師是跟他們一起的!

風中雨裏,我都跟在學生隊伍的後面,和他們一起,在清晨的操場上跳躍生命的節奏。

無論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寒風凜冽的嚴冬,每天學生午休和晚上就寢後我都會到4個學生宿舍,聽着他們發出均勻的鼾聲,我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

我用我的愛溫暖着我的學生。

學生身體不舒服了,我就帶他們上醫院,給孩子們買藥,給他們悉心的照顧。一次次病牀前的悉心照顧,一次次燈下的促膝長談,一次次課外活動操場上的激烈比賽,我完全融入了學生的生活,走進了學生的心裏。

我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熟知每一個學生的思想,他們的任何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不會逃過我的眼睛,都在我的心裏,我也在學生的心裏。

嗓子不好了,會有學生把清咽糖放到我的講桌上,我感冒了,會有學生把感冒藥放到抽屜裏,上面用紙條寫着:老師,一天三次,一次兩粒。看着這些充滿溫情的字條,我不禁落淚了,正是學生對我的這份愛的重負,讓我更加愛我的學生,愛我的事業。

我們彼此用深深的愛凝聚了這個**人的集體。我們63班是團結的集體,有着拼搏精神的集體,我們在嚴寒酷暑中摸爬滾打,爲一次次比賽的勝利歡呼雀躍,爲一次次成績的提高而歡欣鼓舞,爲班級的量化丟了一分而傷心落淚。

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恆,而教育就是這樣一種職業,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撫摩,一個微笑,都是偉大的愛的力量。

愛是最偉大的教育,也是最成功的教育。

跟我一起進入到80班的許冬學,是從張家口北龍中學轉來的留級生,他來班裏沒幾天就出了好多的問題,上課跟任課老師頂嘴,跟同學鬧矛盾,甚至想打架,在宿舍裏悄悄抽菸,他在同學們中間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讓任課老師對80班也有了不好的看法,我找他談話,從他的眼睛裏我看到是桀驁不馴,是一個十六歲孩子眼裏不該有的玩世不恭,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可教育的壞孩子,我從來這樣認爲。

————我用我的寬容原諒了他一次次的錯誤!給了他無私的關心和愛護。一個學期下來,他適應了,學習大有進步,他的父母來到學校,哭着對我說,老師我們是實在管不了才把孩子轉到二中的,謝謝你,你比我做媽媽的都懂得我的孩子啊!中考結束離校,許冬學對我說,老師我會想你的,老師我抱抱你行嗎?一個一米七的大小夥子抱着我哭了,我也哭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也許有人不明白,我這樣苦苦地工作,圖的是什麼呢?

爲了學生我把孩子丟在父母那裏,在孩子嘶心裂肺的叫喊中來到了學校,爲了56個家庭的56個100%的希望,我拋下了我100%的希望,就因爲我是老師,就因爲教育是我的事業。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有人說這是教師工作的寫照,但我認爲,學生畢業走了,但留在我們彼此心裏的是一生都回味不盡的師生情誼,這種情緒這種愛會滋養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在張北讀私立高中的王向東回來看我,說,老師我開始寫小說了,現在已經寫了3萬多字,我問寫什麼內容,他說,老師我就寫我留級到80班的這兩年的生活,我忘不了你,忘不了80班!我希望我的學生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都一路走好!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我慶幸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慶幸我做了這麼多年的班主任,我在學生的身上看到了愛的延續,我在學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師德議論文5

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其道德操守,舉止言談向來是有嚴格的規範的。上古的“五倫”自然形成的人的天性即順應着自然規律所構建的倫理基礎,整合了社會道德的基本標準,應運而生的是“五教”的哲學。“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每個人都要重視教育,尊重教師,當然教師首先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不但滿腹經綸而且具有高風亮節,方能做好教育,贏得全社會的尊重。這既是教育應有之義,也是人類文明的開端、和諧社會的基礎。

  一、立足教育的基本標準——爲人師表,人類文明的開端

在中國歷史文明發展的幾千年中,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天下擾攘,列強瓜分,百姓罹難。封建專制極其殘酷,於是纔有諸子百家的並起,紛紛爲亂世之秋開出太平藥方。諸子其實就是職業的師者,遊歷天下,私人講學,坐而論道,並且各有數千追隨者。雖不是誰任命的老師,但是諸子循循善誘,諳通育人的風格,個個堪稱教育家。在給後人留下的經典中,雖只有吉光片羽的箴言,卻也是彌足珍貴的古訓,有些現在還在沿用。孔孟之道,我們的課本中一直在讀,現在家長教育孩子以瞭解國學知識爲榮。孔夫子被尊稱爲“萬世師表”。如果教師不能爲人師表,做到言行一致,率先垂範,事必躬親,怎麼可能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呢?孔子教導學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要求自己必須先做到。學生子貢評價說:“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在孔聖人身上“仁且智”是最鮮明的特性,這也是古代對教育者人格境界和師表風範的最高追求。

歷朝歷代都會對教育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儘管私人講學和書院教育只是爲少數封建統治者服務的,但也可見教育教學的積極一面,教化的青少年,推動了社會文明。要想達到和諧社會的發展,爲大多數人服務,那將是現代學校教育的不懈追求。

  二、搞好教學的典型案例——率先垂範,和諧社會的基礎

中國社會發展已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教育也隨之前行。三十多年來的經濟改革,注入教育無窮的能量,大大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教育精英——賈繼梅、於潤樸以及仉威等一線優秀教師。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正是因爲有像賈繼梅這樣的全國優秀班主任的無微不至的關心與體貼,纔有勇敢走出悲情的優秀學生潘新蕊“不比父母比自己,不比吃穿比學習,不比基礎比努力”的理念,讓農村孩子崔雪松有了自信,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牡丹江師範學院,接過老師的教鞭,再續教書育人的新篇。有了這樣的良性循環,我們身邊的孩子會受益的,信賴我們的家長會開心的,培育我們的祖國會放心的。賈老師就生活在我的身邊,我們以她爲榮,以她爲榜樣,勵志把自己唯有的品德與才能都傾注給我的學生,甘做人梯。充當促進社會的正能量。

從教近30年的於潤樸和仉威老師,在各自不同的教學領域奉獻着自己的一切。於老師的英語教學水準在全國教育戰線遙遙領先,這是他多年來努力鑽研的回報。他是英語教學上的帶頭人,他更是育人方面的引路人。他帶領的年輕人師徒結對,正在小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破浪向前,讓學校內外充滿着科研的氛圍,家與校的和諧統一,給身邊的所有人以正能量的鼓舞。她的影響力從東北到雲南。她教育學生“成才先成人”。不管是同學還是兄弟,推棗讓梨中的王泰與孔融既是仁者又稱智者,倍受天下人尊重與愛戴,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榜樣。她的學生劉大釗等以優異的成績、優秀的人品考取了中國最好的高校。將是國之棟樑。在仉威老師的呵護下,一羣羣雛鷹正展翅飛向浩渺的藍天,爲中國大地譜寫着和諧的詩篇。

  三、打造優質的師德師風——規劃管理,勇攀高峯的基石

爲了讓教師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學校要與教師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堅持每學期進行一次面向學生、面向家長的師德師風調查問卷,面向教師的師德師風自評、互評問卷。學校開設校長、書記熱線電話,師德師風監督信箱,把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放在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之下,放在了教師自律意識的提高之上。得到全體教師的大力響應。高尚的師德師風是教育之“魂”,只有“魂”正才能“心”正、“身”正。教育最感人的旋律就是愛的奉獻。學校深化師德師風,講師德,正師風,激勵全體教師在育人第一線忘我勞動,艱苦奮鬥,投入滿腔熱忱和辛勤汗水,爲人師者“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人人都懷抱着一顆慈愛之心,使不聽話的孩子能夠敬重你,膽怯的孩子能夠接近你,偏激的孩子能夠喜歡你,所有的孩子都願意追隨你,信任你。教師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和薰染着孩子們稚嫩的心靈,孩子們會一生受益。這是永不落伍的師德師風,是令人嚮往和企及的最高境界。

  師德議論文6

從古至今,教師職業都是一種令人尊敬、受人愛戴的崇高職業。“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數不勝數的評價和讚美,無不表明瞭教師職業的神聖、人民教師的偉大。那麼,是什麼能讓教師職業獲得如此殊榮?支撐教師職業的靈魂又是什麼呢?是師德,它是教師素質的靈魂,爲師之道。

2011年3月2日,上海特級校長程華教授來太講學。在校本教研的環節中,他介紹了研修的內容,即:師德、知識、技能。程校長將師德放在了首位,可見他對師德建設的重視。由於市場經濟和社會轉型時期的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一股歪風邪氣也正悄無聲息地潛入到教育這塊聖地,導致部分教師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質的變化。一些教師僅僅認爲教師只是一種職業、謀生的手段,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消極怠工;一些教師專注自身的享樂,任務意識地完成教學任務,不管學生品行、生活習慣的養成;一些教師甚至辱罵、諷刺、體罰學生……程校長在校本教研中注重市場經濟下教師職業道德的重建,他要求的“無私奉獻”、“不計報酬”確實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

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同志在“踐行師德創先爭優、辦人民滿意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也提出:“在幼兒園教師中,少數教師玩忽職守,不負責任;言行失當,打罵體罰幼兒;不能對幼兒一視同仁,歧視偏愛孩子……”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的老師怎麼了?”雖然這並不是普遍的現象,有的只是個別現象,但它體現的卻是師德的滑坡。結合自己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認爲要提高教師自身師德修養,必須從以下幾點着手:

  一.充分認識師德建設的重要性

領導對新時期師德精神作了新的概括、新的闡述,他特別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體現了師德建設時代感、責任感、緊迫感。因此,幼教中心的行政必須把教師師德建設放在重要的日程上。

第一,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提高教師履行師德的自覺性。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有實效的師德教育活動,如學習吳邵萍先進事蹟、“身邊感動的人”演講活動等,以形成良好的氛圍。

第三,表彰爲人師表的好人好事,如開展“優秀班集體”、“優秀班主任”等評選活動,樹教師形象,展時代新風。

第四,建立相關的考覈制度,在評先中把師德放在重要地位,在學校內部形成良好的風氣。

  二.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

我們教師要堅持專業化的成長,內化自己,追求事業,淡薄“名、利”,要有“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雲捲雲舒”的情懷,努力塑造自己的良好人格形象,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提高教研能力。

第一,讀書破萬卷。程華教授很崇尚讀書,他說:“讀書能讓人變得神情淡雅、從容自如。”的確,讀書能夠盪滌浮躁的塵埃污穢,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嫺靜氛圍。

第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師在執教生涯中,總會遇到“山窮”、“柳暗”的時候,對教育的茫然、對特殊孩子的無奈等,在自身調整的基礎上,學校應重視幫助教師排憂解難,重拾信心,以免負面情緒帶來的不必要麻煩。

第三,業精於勤,行成於思。學校應該爲教師提供平臺,讓教師去做、去說、去思,比如結合教育教學中的案例開展園本研修等,使教師更精通教育教學,在不斷地反思中獲得成功,而非“荒於嬉”、“毀於隨”。

  三.讓愛在教育中蔓延

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摧毀一個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行爲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愛不分貧富、美醜、乖巧,它只有公平。

第一,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師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同事又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人格特徵、言行舉止以及對孩子的態度,直接影響着幼兒的發展。你愛着孩子,孩子便會愛着同伴,愛着家人,愛着身邊所有的人。

第二,摒棄偏愛,公平教育。教師的愛不同於父母或家人的愛,而是一種更爲博大的愛。也許這個孩子長得漂亮,也許這個孩子學習聰明,也許這個孩子家裏富裕,或多或少的影響老師對孩子的偏見、偏愛。其實,那些在大人眼裏長得不漂亮、學習不聰明、家裏不富裕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愛,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第三,家長工作,忽視不得。師德不僅體現在孩子身上,更被家長默默關注,家長是透過個別教師看、評整個社會的師德現象,具有很強的宣傳作用。我們應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家長,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家長,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家長,彰顯師德的亮點。

師德是人梯,給一個又一個的攀登者以無窮的幫助;師德是綠葉,襯托着千萬朵鮮花盡情地開放;師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達到成功的彼岸。教師是一份崇高的職業,更是一份神聖的使命,我們在感受光榮的同時,請恪守師德,情灑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