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有關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彙總十篇

有關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彙總十篇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

“正月裏,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大街小巷“大紅燈籠高高掛”,元宵真是一個喜慶的日子。這天,我和爸媽拿出相片簿,一齊回憶着鬧元宵的情景。

下午3點,一聲禮炮響起,“民俗歡鬧賀新春”廣場活動拉開序幕。臺上那些具有閩南民間特色的舞蹈節目牢牢吸引住觀衆的眼球,另一側,一場木偶表演也讓許多男女老少拍手叫好呢。一位老爺爺說:“元宵氣氛真是好,那些節目讓我回憶起童年,好久沒看到這麼好看的木偶戲了!”

不遠處,燈謎引人入勝;圍棋、跳繩、投羽毛球入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玩得樂翻了天……這樣的演出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好戲在後頭,現場鑼鼓聲、鼓掌聲、雨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舞龍、高蹺小丑等具有典型民間特色的傳統舞蹈,精彩得讓人目不暇接。觀衆圍得裏一層外一層,小孩子坐在爸爸肩上,個子不夠的脖子伸得老長看錶演……

6時30分,天黑了,公園裏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鬧元宵真叫人難忘。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2

中國傳統文化有元宵節看花燈吃湯圓,端午節划船吃糉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節日。

那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元宵節的故事吧。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也稱“元夕節”,又名“燈節”或“燈夕”。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爲“下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如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故此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3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別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後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爲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着,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是這樣的!因爲我做到,看見這樣的情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4

舞獅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之一,今天,老師就讓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

瞧,這隻調皮的小獅子一蹦一跳地上了臺,它長得十分可愛,銅鈴般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身子,還穿着一身鮮紅的“衣裳”,張着血盆大口,真惹人喜愛。它先用前爪向大家揮了揮,好似在向我招手呢!然後,小獅子跳上一根木樁,擡了擡前爪,慢悠悠地跳了過去,突然,它的腳一踏空,我的雙眼猛得一閉,然後提心吊膽地睜開,出乎了我的意料,小獅子在梅花樁上做倒立蜻蜓呢!害得我爲它捏了一把汗!然後,小獅子來到了鋼絲前,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輕而易舉地走過了鋼絲,兩位舞獅的叔叔真是配合得默契,教室裏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小獅子跳梅花樁就更精彩啦!看,它在梅花樁上來了一個180度旋轉,然後,又穩穩當當地落在了梅花樁上,又在一根又一根的梅花樁上做不同的動作,看得我們是眼花瞭亂,目不暇接,舞獅快結束了,小獅子又來了一個360度翻跟斗,我們個個都讚不絕口,一起喝彩,教室裏又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

看完舞獅表演,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想:能把舞獅表演得這麼活靈活現,舞獅的兩位叔叔在臺下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時間,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5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從兒時起,媽媽就教我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的我就領略到了古詩詞的魅力。幼兒園時我又學習了《弟子規》,懵懵懂懂中我知道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上了小學後,學校裏有了《國學》課。每天早上我們聽着廣播裏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踏進校園,穿越在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故事裏。《三字經》是國學經典中最耐人尋味的一本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它每一句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一段歷史,一些知識,一個道理。“黃香溫席”讓我知道了如何感恩父母;“孔融讓梨”讓我懂得了謙讓的美德;“程門立雪”讓我明白了尊敬師長……《三字經》簡單易懂,直接點明中心,它告訴我許多道理,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多,有唐詩宋詞、古代名著。在唐詩宋詞中我可以和李白一起望廬山瀑布,感受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我 還 彷彿看到了蘇軾的廬山之美“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論語》中,我還聽到了孔夫子的諄諄教誨聲。在《西遊記》中,我可以和孫悟空一起降妖除魔。在《水滸傳》中,我可以和水滸英雄一起鬥智鬥勇。

中華民族的傳統國學文化,已經在我的心裏牢牢紮根,時刻伴隨着我、激勵着我。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6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爲流傳開來。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7

傳統文化之舞龍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生活活動之一。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城區都有舞龍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經成爲一種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舞龍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人們用耍龍燈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舞龍的主要部位是龍頭、龍身兩個部位。龍的節數以單數爲吉利,多見爲九節龍、十一陽龍、十三世龍、多者可達二九銀龍。十五節以上的龍比較笨重,不以舞動,主要是用來欣賞

,這種舞龍特別講究裝潢,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有一種“火龍”。危險性很高,用竹子先撐住內部,披上紅紅火火的龍衣,在竹子裏面的縫上頂住蠟燭跳來跳去,欣賞性很高,夜間表演十分壯觀。

舞龍的耍法有多種,九節以內的側重於花樣技巧,較常見的有:江龍漫遊、龍頭飛舞、頭尾交跳、龍身擺尾等。十一節,十三節的龍,側重於動作表演,有各種的樣的金龍玩珠、火龍刀蠟、一應俱全、應有盡有的花樣讓我們眼花繚亂,非常好看。

舞龍的習俗在海內外華人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他們就一向會舞起龍、耍起獅,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8

春節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有一年我們回去過年,剛出車站,就已經聽到那噼哩啪啦的聲音,哦!原來是脾氣火爆的炮竹大哥呀!我趕快跑回我親愛的家鄉,啊!多麼有過年的味道呀!有時就連女孩子也忍不住放一個鞭炮。

最有意思的是那活躍的老太太們,甩着紅綢子,扭秧歌,就連老爺爺們來敲鑼打鼓伴奏,旁邊的小寶貝們也在搖搖車裏學老太太們扭秧歌,真惹人喜愛呀!

街上一派過年的氣息。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9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爲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爲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

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五年級作文 篇10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又稱爲“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能夠拿利是,小朋友還能夠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齊放,我們玩得十分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齊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十分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爲“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十分開心,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完美的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