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精選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合集9篇

精選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合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合集9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1

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 楚國的大夫,因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百姓,心中悲憤難忍而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邊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我們這裏最長見的習俗就是吃糉子。雖然超市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因爲家裏包的糉子非常新鮮,吃起來特別清香。包糉子也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奶奶就會把包糉子的葉子買回來,用清水洗乾淨,然後準備好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紅棗等。接下來就是包糉子,奶奶每次總是取兩三片糉葉捲成圓錐體形狀,把準備好的原料放入裏面,再用葉子把錐口封住用棉線捆結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

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神奇而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2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此時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此時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入汩羅江自盡。當地人民駕舟奮力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風俗;人們又將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河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後來,人們將竹筒盛米改爲我們所吃的糉子形狀。

去年的端午節。大街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在幹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早就去買艾蒿了,聽奶奶說,往門上插艾蒿能驅邪。沒什麼事幹的媽媽便包起了糉子,糉子又叫“角黍”、“筒糉”我看見媽媽首先將西米浸泡,接着在糉葉表面塗上油,因爲這樣防粘。然後將糉葉捲成窩形,先填好西米和餡料。要注意壓緊了,包裹後捆緊,最後再放入鍋中煮半個小時,撈出來放涼後便可以吃了。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爸爸給了我一個香囊,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我很喜歡這個香囊。

隨着時間的推移,端午節過去一年多了,但在我的心裏卻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4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許許多多,比如像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爲在端午節時,我可以吃糉子,大人們則可以包糉子、賽龍舟等。

記得有一年過端午節時,媽媽和姥姥正在吃糉子時,我跑進家去向媽媽要了一個大大的糉子。媽媽幫我把糉子那綠綠的大褂子脫了下去,又把它大卸八塊並撒上了白砂糖。我拿起筷子夾起一塊送到嘴裏,一邊吃一邊想起一個問題:爲什麼一到端午節就要吃糉子呢?難道是爲了好吃嗎?

爲了解開這個謎題,我去尋求媽媽的幫助。媽媽聽完告訴我:“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詩人,因爲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國家滅亡而投江自盡,老百姓爲了不讓江中的小魚、小蝦去吃屈原的屍體,就從家裏拿來米飯和雞蛋投入江中,這樣,魚和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從此,人們就把屈原自盡的那一天定爲端午節。”我聽着聽着入了迷,又夾了一塊糉子送到了嘴裏。過了幾分鐘後,我又向媽媽要了一個糉子,撒了白糖繼續享受糉子的美味。

端午節這一天,我不僅吃到了可口的糉子,還知道了許多知識。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5

今天早上,我一起牀就聞到了滿屋子的糉子香。因爲今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呀!

早幾天,我的外婆就已經給我包了好多好多的糉子。糉子是用棕葉把糯米包裹成一個一個的四角形用蒲草紮緊,而裏面的.餡兒就五花八門了,有蛋黃餡兒,板栗餡兒,鮮肉餡兒,豆沙餡兒……口味各相不同,又香又糯可好吃啦!

傳說端午節起源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含恨投江自盡。爲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人們用竹筒裝糯米飯投進江中,後來漸漸改爲用糉葉包裹,再用綵線纏繞,形成了糉子。

除了吃糉子,人們還要賽龍舟。賽龍舟是我國民間非常熱鬧有趣的習俗。各個地方的人們做了不同樣子、不同顏色的龍舟,裝飾得非常好看。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紛紛下水,比試比試。先放幾個鞭炮,然後一聲哨響,比賽就開始了。人們穿着統一的服裝,扎腰束腿,聽着船頭的鼓聲,動作整齊地划着龍舟,河岸上的人們也在拼命地喊加油,場面好不熱鬧!如果哪隊贏了,他們來年就會有好兆頭。

香噴噴的糉子,熱鬧鬧的賽龍舟,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6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可真不容易啊!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7

端午節這天上午,我正在和妹妹做遊戲,突然發現廚房裏放着一些竹葉,媽媽正在忙着什麼。我沒有看明白,跑過去問媽媽,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我正在做糉子。”我和妹妹高興的跳起來,大聲呼喊:“今天有好吃的嘍!”

過了一會兒,我又很好奇的跑到廚房對媽媽說:“媽媽,我也和您一起包吧!”媽媽撫摸着我的頭說:“先去把先去把小手洗乾淨,我來教你。”

我把手洗乾淨了,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片糉葉,先把它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漏斗,再把泡好的米和煮熟的小棗放在裏面,再把糉葉一圈一圈的包好。最後用細線把它捆牢。一個糉子就這樣做好了。

我拿着自己做好的糉子去給爸爸看,爸爸笑着說:“這個糉子要留給你自己來吃纔有意義。”

過了好大一會兒,糉子才煮熟了。一大盤子的糉子都是圓圓鼓鼓的,爲什麼只是我包的是軟軟扁扁的呢?先嚐嘗味道吧!怎麼跟水泡了似的一點也不好吃呢?我又嚐了一口媽媽包的,咦!爲什麼味道不一樣呢?甜甜的、黏黏的、軟軟的,真好吃。這時我才明白爸爸爲什麼讓我吃自己做的原因了。因爲媽媽把勤勞和愛心包在裏面了,所以味道就不一樣了。

吃着香甜的糉子,聽着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幸福的端午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8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吵死我了,“ 嘉楠起牀啦!”媽媽叫道,我問:“怎麼了,幹嗎叫醒人家,人家剛做得好夢就被攪和啦!”“什麼,今天是五月五端午節,你都忘記啦!”“哦,想起來了。”我恍然大悟。

我、爸爸媽媽和小姨來到了濉溪路上的樂購,我們先推了輛推車,然後就進入超市了。咦,樂購的手提籃可真好玩,跟箱包一樣,我很好奇。一樓是日用品店,而我們卻是去買食品,便上了二樓,買了菜、糉子、紫菜等許多食品。

回到家,我先把買的壽司包裝盒拆開,可是我拆了半天也沒搞好,還是找了爸爸幫忙。我把壽司放進盤子,在微波爐熱了 分鐘。

“叮鈴鈴”,門鈴響了,我跑過去開開門,原來是我們家大名鼎鼎的廚師三叔來了,三叔說:“哥(我爸),今晚我燒飯。”三叔穿上圍裙,開始烹飪了。

我們準時開飯,“這些怎麼那麼的淡啊?”,“可能忘記放鹽了。”餐桌上,我們有說有笑,很有趣。

我愛這個端午節,希望明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啊!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300字 篇9

端午節在五月初五。端午節有五黃:黃酒、黃魚、黃鱔、黃瓜、黃桃。還有許多習俗,比如說:掛艾草等等現在讓我來介紹這些習俗吧!

人們在端午節時還要在門前掛艾草,說是可以防蛇蟲疾病,所以家家戶戶都掛着艾草,有的人甚至將艾草做成香包別在身上。掛艾草還有一段歷史呢!傳說在很久以前,人們自私而殘忍,天帝決定派瘟神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來懲罰,瘟神受了天帝旨意,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瘟疫爲不忍加害,在五月初五時在自家門前插上艾蒿就不會傳染到瘟疫,以示驅走瘟疫。除了掛艾草之外,還有一種習俗,那就是包糉子,一到端午佳節,大家都紛紛包糉子,再送給親朋好友。這是屈原跳河自殺後,後人爲了紀念他,便發明了糉子,將他們投入河中,不讓魚兒去咬他的身軀。漸漸的,糉子成爲了我們食物之一。糉子的品種有很多肉糉、豆棕等都很好吃。

在別的地區中也有許多地區有豐富的端午節文化,在我們紹興就有划龍舟之類的比賽,真是數不勝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