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五年級學生《藤野先生》讀後感

五年級學生《藤野先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明線,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暗線。教學時,可以採用由主到次、由整體到局部的教學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後再突破其他相關的問題。接下來歡迎大家前來欣賞小編整理的《藤野先生》讀後感

五年級學生《藤野先生》讀後感

  篇一:《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魯迅把他成長道路上的一幕幕寫在了紙上,讓人們更瞭解他。我喜歡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時的百草園是“我”的樂土,雖已隔7、8年但“我”還歷歷在目,多麼富有童趣。

我也喜歡《藤野先生》,主要寫出了魯迅去東京弘文書院學習,遇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教他胃學、血管學、神經學、解剖實驗和局部解剖學,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在學習中對魯迅先生給予關心、呵護,他把魯迅先生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對魯迅先生的幫助很大,在學習中產生了深厚的友誼,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當魯迅先生要離開他時,他依依不捨,贈送給魯迅先生相片並要求多聯繫,可惜魯迅先生不敢給他寫信,怕他失望,只能默默的收藏着他修改過的講義作爲紀念,可惜在一次遷居過程中遺失了,連最後的紀念也沒了。

藤野先生是日本福井縣人,1896年在變知縣立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1901年轉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做講師,後升任教授,1915年回鄉自設診所。藤野先生在魯迅學習中時時提醒、關心着魯迅先生,多次把他漏抄、錯記的講義給予補上、訂正。並對語法上的錯誤予以糾正。多麼讓人敬佩、多麼有責任心的老師啊!而那時的魯迅先生正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代,所有日本人看不起中國,也只有藤野先生幫助他,使他考出好成績,不給中國人丟臉。

也正如魯迅所說:“在我所有的老師中,藤野先生是我最感激的給我鼓勵的一個。”

  篇二:《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先讀時並沒有什麼感觸,只當是普通的回憶老師的文章來看而已。但我想魯迅的作品是值得我們摘錄在自己珍藏的小本子裏,反覆閱讀的。在一遍遍的品味中,我似乎不斷地從每個句子裏都能發現新的瑰寶,對於這篇文章也有了更深入些的體會。( )

《藤野先生》回憶作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作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爲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爲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着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說:“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文藝救國的轉變,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他曾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可以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魯迅說:“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感動、感激與懷念,即便當《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卻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藤野嚴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報國之情。《藤野先生》,記敘的是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

  篇三:《藤野先生》讀後感

提起愛國,腦海中不僅會涌現出很多熟悉的人和詩,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岳飛的“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但我最喜愛的還是魯迅先生,特別是讀了《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之後我更是敬佩他的愛國精神。

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對魯迅傾注了無私的愛。他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爲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連一根畫錯位置的血管也要當面替學生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聽說中國人敬鬼,擔心魯迅不肯上解剖課;他尊重學生,儘管替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臨別還贈與題寫了"惜別"二字的相片。這些對一個受盡了歧視和污辱的清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使藤野具有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影響學生的一生。

《藤野先生》中這樣兩個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是作者在日本留學時一次考試中成績中等,卻遭到了日本學生的誣衊。在他們的心目中,中國人是十分愚笨的,就是這樣中等的成績他們都認爲是抄襲來的。其二是作者在觀看影片時,當看到中國人被槍殺的場面時,魯迅卻心如刀割。

可想而知,當時魯迅是多麼的憤怒和傷心,他覺得光救國人的身體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拯救國人的靈魂,讓他們堅強起來。因此魯迅毅然決定放棄自己喜歡的醫學,用文學之筆去換醒國人的麻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