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清明節作文【精品14篇】

清明節作文【精品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作文【精品14篇】

清明節作文1

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到了,每年都會給去世的親人送上一份哀思。我們家也不例外,清晨全家開着車前往墓地,給我去世的爺爺掃墓。在返回的路上,我們會路過烈士陵園,所以爸爸媽媽和奶奶要帶我去看看那裏的英雄們,我很激動,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去烈士陵園。

我們來到東儀路的烈士陵園,烈士陵園莊嚴肅穆,心中充滿深深的感動和感慨。一進大門,我先看到兩旁有兩個筆直石頭,上面寫的“魂魄託日月,肝膽照河山”,這幾個字,然後緊接着兩旁有許多高大的松柏樹,就像許多戰士再守護着烈士們,爲烈士們站崗,放哨。緊接着我看見了很大很寬的一面的浮雕牆,浮雕牆的正面雕刻着解放軍叔叔勇敢地與敵人做鬥爭。在背面雕刻着一些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們的頭像。

往後走有十四個大字,上面寫的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爲人民而死雖死猶生”草坪上有許多漂亮的蒲公英,緊挨着,就是九烈士和曹力如,杜斌丞十一位烈士的墓碑。我和爸爸媽媽提前準備好的菊花爲這十一位烈士送上,我輕輕地把菊花放在他們的墓碑前,然後深深的鞠了一躬。在往後走就是所有烈士的墓碑,個個墓碑上面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九烈士的故事,爸爸給我講九烈士是在大革命失敗後,在西安被國民黨集體殺害的共產黨員,在九烈士當中最大的'33歲,最小的只有18歲,我被這些年輕的烈士們爲國獻身的精神而感動。

通過這次瞻仰烈士陵園,深深地意識到,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是用烈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清明節作文2

邂逅後山,是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

祖母的墳墓是在我祖父家的後山。

清明節多是在下雨,而那年就不同了,太陽很大,讓人明顯感受到了幾絲夏日的炎熱,這也很好,似乎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傷感。

上山的路上,道路邊的油菜花早已凋謝,枝頭還殘留着些許小小的黃花。淺綠綠的油菜花杆早已包裹着嫩嫩的菜籽,雖然錯過了以往炫目的金黃,但卻讓我嗅到了菜籽的芬芳。放眼望去,猶如一條深綠色的地毯,平鋪在一望無垠的山坡上,散發着豐收的喜悅。太陽像羞澀的鹹蛋黃,高高的掛在了山頂上,不火辣,也不冷豔,不急不緩,一切剛剛好!此刻猶如行走在美麗的鄉村油畫之中,在這美景之中,慢慢的歡喜與嚮往。

片刻後,到了祖母的墳前,我們將貢品和香燭錯落有致的擺放在墓碑前,再倒兩杯酒擺放在貢品的'兩側,然後依次點燃兩支蠟燭和9支香,再把紙錢點燃,看着跳動的火苗,這種時刻心情是沉重的,既有緬懷又有祝願。緬懷逝去的親人,祝願在世的親友能平平安安度過一切的不如意。祭祀的最後一步是伴隨着鞭炮聲的停止而結束,然祭祀帶來的綿長的回憶卻只是開端。

我的故鄉德陽,這個小城總能勾起我無數的嚮往。在我幼小的時候,這裏生活着我最愛,也最愛我的祖母。祖母逗我玩耍,帶我幹農活,親暱地呼喚我的乳名;如今,這個小城埋着我深愛的祖母。後山上一塊小小的墓碑,祖母在裏面,而我在外面。

城還是那城,只是沒了祖母,我相信,祖母永遠活在我的心裏,從未離開。

清明節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們全家人一起去祭祀祖先,去掃墓。

由於人車少,原計劃開車上山去的,後來只好改變計劃用步行去。長路漫漫,山路崎嶇。不過,我們不怕,而且還說說笑笑,空氣中迴盪着我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在崎嶇狹窄的小路上奔跑着、嬉鬧着。。。。。笑聲久久的在空氣中迴盪。。。。。。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我們拔野草,掃枯枝爛葉,一會兒,墓碑已經是一片淨土了。

我們伸了伸直腰,放眼望去,發現前面不遠處有一片楊桃林,爸爸和伯伯倆都自告奮勇要去摘,我怕下農藥,便一而再再而三的.組織他們可都沒有用,最後,他們摘了滿滿一袋楊桃,用水洗了洗,就歡天喜地地吃了起來,受過學校領導的高等教育,所有的孩子都沒有吃,清明節。隨後我們又去了另一個目的地掃墓,路上,大人們還摘了許多楊桃,哎,大人們真是太貪心了。

最後,我捉了一隻小蟲,與他聊了一會天之後又放飛了,它的家是這座山,他是屬於這山、這樹、這水、這天、這美麗的大自然。。。。。。我沒有那個權力去捉他,也不忍心使它痛苦、失去自由,更沒有權利去折磨他......

清明節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沒錯!他講的就是清明節,

可清明節是從何而來呢。那就得從頭說起了。清明節是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過的節日的來歷和介子推有關,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到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的地方,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的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從介子推自己腿上割下來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他重重地賞了當初辦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都爲他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但,而介子推最鄙視爭功討賞的人了,便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知道了這件事以後,羞愧莫及。並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但介子推已經離家隱居到綿山去了。而綿山高山路險,樹木茂密,在這麼大的山林之中,只找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便獻上一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出山。大火燒遍了綿山,可就是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了,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失聲痛哭。

從樹洞裏還發現了一血書,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把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把他的後一天稱爲清明節,後來人們取消了寒食節,只過他的後一天清明節。

清明節作文5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說帶我去給爺爺上墳,早晨,我早早就起了牀,期待能早點到爺爺墳前,因爲那樣就可以離爺爺近一點。疼愛我的爺爺在我六歲那年突然去世了,我十分想念他。

上墳的路上,小樹長出了淺綠的的嫩芽,那一點點新綠有些耀眼,可誰也沒心情欣賞,誰也不說一句話,我望着車窗外沉思着,爺爺那慈祥的笑臉又浮現在我眼前。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看見小朋友的爺爺接孫女回家,我就特別羨慕,心想:要是我的爺爺在世也一定會接我回家的`。爺爺很愛我,常常哄我玩、逗我開心。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超市,我看見一個布娃娃,漂亮極了,央求媽媽給我買,可是媽媽說我的布娃娃夠多了,怎麼也不答應。我的布娃娃是很多,可是沒有這樣的。布娃娃一頭金色的捲髮,一身淡藍色的紗裙,還會眨眼睛,我太喜歡啦,急得眼淚都掉下來了。回了家,爺爺知道了我哭的原因,一個勁地安慰我:“乖孫女,別哭啦,爺爺帶你去買。”到了超市,我迫不及待地把布娃娃抱在懷裏,再也不鬆手。擡頭看看爺爺,爺爺正笑眯眯地看着我,眼睛裏充滿了慈祥和愛,爺爺真好!爺爺又給我買了薯片、酸奶等好多好吃的。現在回想起來,那薯片和酸奶的香味彷彿還在,可是爺爺已經去了遙遠的地方。

到墳地了,我們在爺爺墳前擺上供品,蘋果、香蕉和橘子都是爺爺生前愛吃的,可是爺爺再也吃不到了。爸爸在墳前點燃了三炷香,那嫋嫋煙霧慢慢飄散了,就像爺爺那可親的身影,慈祥的笑臉,我再也看不到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爺爺,不只是清明節這一天我想您,每一天我都在想您。

清明節作文6

相傳,清明節是晉文公爲紀念大臣介子推而來的,清明節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感恩節。

我們家每年清明節的習慣就是去掃墓踏青,今年也不例外。

去掃墓那天,我們準備好後就馬上出發,我們走路上了山,到了我們祖先的墳墓。大人們負責清理雜草,我們小孩去撿小石塊來壓紙錢,然後我們在墓前擺上鮮花,大家輪流對着祖墳祭拜。今年和往年不同的在於,爲了預防森林火災,我們沒有燒蠟燭、放鞭炮。

掃完墓,我和爸爸、叔叔帶着幾個弟弟妹妹一起去踏青。我們沿着小溪向山上攀爬,爸爸發現了一片竹林,就用隨身攜帶的.柴刀給我們一人砍了一根登山杖,這樣我們爬起山來就方便許多。在小溪邊的田裏,我們發現了一大片的野草莓,爸爸告訴我這種好吃的植物學名叫“蓬蘽”(pénglěi),它長有許多小刺,但是在美食的誘惑下,我們可管不了那麼多,盡情採摘,大飽口福。

吃過野草莓我們繼續向上,來到了一座水庫旁邊,爸爸拔了一種長得長長的蕨類植物給我們每個小孩做了一張小小的弓箭,我們就拿着弓箭玩起了射箭比賽。在下山的路上,我發現了一棵果子長得像燈籠的樹,爸爸也不知道這種植物的學名,我就給它取名叫“燈籠果”。

清明節真是一個神奇的節日,我們去墓前紀念故去的先人,卻又看到滿山生機勃勃、到處充滿生的希望……

清明節作文7

又是一個放假的星期四,也正好是清明節,爲了讓我們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開車來到鄉下掃墓。

我們上山了,我們帶着沉重的'心情,來到墳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着老祖宗的保佑。也讓我們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不辜負你們這些長輩對我們的期望;也讓全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我們一到那就開始給祖先燒香和紙錢。

我們開始放鞭炮了,爸爸讓我和哥哥負責把鞭炮擺好,我們繞了好大一圈才把鞭炮擺完。

爸爸說:“我要開始點鞭炮了。”媽媽、奶奶、哥哥和我趕緊跑到一邊,爸爸開始點了,我和哥哥把鞭炮綁成一條。可是,我們用幾條鞭炮連成一條的鞭炮斷開了,所以,爸爸就要一條一條的點火了。

今天幫祖先掃完墓了,我們全家一起下山了。

擴展閱讀:解讀“掃墓”

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爲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纔開始盛行。

清明節作文8

清明節,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在我的家鄉最常見的紀念方式就是做清明粿。今年清明節,我們一家人又聚在一起祭祀祖先,做清明粿。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清明粿,它的製作過程可一點也不含糊。爺爺奶奶一大早就從地裏割來了一大筐艾青葉,然後把它們洗淨煮熟瀝乾水,再揉成糊狀。爸爸媽媽也上陣了。媽媽把一大盆米粉倒進木桶裏,兌上一些水,就叫老爸來揉麪團。老爸呼哧呼哧地使勁和着面,時不時地還往麪糰裏摻進艾青糊,不一會兒,墨綠色的粉團就出現在大夥面前。奶奶端來了調製好的餡,有鹹菜肉末筍丁,有豆沙,還有芝麻,香噴噴的,真是讓人垂涎欲滴!

一切準備就緒,大家就圍坐在一起做起了清明粿。媽媽手腳麻利,乾淨利落地把麪糰一個個分開,再用擀麪杖把小糰子揉成了薄薄的麪皮。大人們把不同口味的餡包進麪皮裏,做成不同樣式的清明粿,有餅狀帶花的,有帶花邊的餃子,多像一件件藝術品啊!我看了也忍不住學着大人樣做了起來。我先把餡包進皮子裏,然後把皮的兩邊捏在一起,做成了一個圓頭圓腦的餃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做好了清明粿就要放進蒸籠裏燒了。奶奶說只要等20分鐘就可以出籠了,可我等呀等,感覺過了好幾個小時似的`,清明粿卻還是沒熟,我簡直就要望眼欲穿了!好不容易等到清明粿出籠啦!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個粿就往嘴裏塞,哇,好燙!我咬下一小口,黏黏的,糯糯的,還很有嚼勁呢,真是太好吃了!不一會兒,一個粿就被我消滅了,艾草和米粉的清香卻一直留在我的嘴裏。

我舔舔嘴脣,感覺舌尖好痛,原來是被剛燒好的清明粿燙到了,哎,誰叫我這麼貪吃呢!但是這麼好吃的清明粿,又有誰會願意錯過呢!

清明節作文9

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爲外公掃墓。外公在三年前就去世了。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我們一起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裏。下午,太陽當頭照,我、爸爸、媽媽、大姨和姨夫還有哥哥頂着烈日到郊外的陵園給外公掃墓。

陵園裏一派翠綠的景象,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高的墓碑,上面刻有外公的名諱,裏面裝着外公的骨灰。爸爸、媽媽開始清理墓碑上的灰塵,給上面幫上一條吉祥帶,插上一束美麗的黃菊花。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

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那紅紅的火苗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眼淚順着臉頰向下流淌着,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別哭!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女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後,媽媽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清明》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過了寒冬,伴隨着溫柔的春風,我們迎來了清明節。

古往今來,清明節,是個祭祀掃墓的日子。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本該細雨綿綿的天空卻格外晴朗。豔陽高照,是烈士們化作太陽在看着我們嗎?春風拂面,是逝去的親人在我們身邊忽閃而過嗎?望着祖國的大好河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衝啊,爲新中國的未來衝啊”思緒一轉,我彷彿來到了抗戰時期,血腥的戰場擋不住中華兒女奮起反抗的激情,此刻,即使再迷茫的雙眼看到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看到用胸膛檔起槍口,爲同志殺出一條血路的黃繼光;看到爲保部隊平安,而引開敵人,最後跳下懸崖的狼牙山五壯士;看到受盡折磨,寧死不屈的趙一曼也會閃現出光芒。眺望遠處,故宮中,坐着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佈滿皺紋的`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髮鬢鋪上了一屈銀絲,眼神是疲憊的,可也是堅定的,誰又能知道這兩位尊敬的偉人昨晚是否又熬了一個通宵,爲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冥思苦想?此刻,新中國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空中,屹立在每個人的心中;國旗上,有先烈的熱血,有偉人的汗水,有百姓的吶喊,也有有孩童們的啼哭。祖國的一尺一寸怎麼不是他們在守護?

望着遠方的如綠色波濤的翠屏山,枝葉繁茂,百花盛開,芬芳撲鼻。一位抗戰女英雄安眠於此,那樁石像,又怎能不是她的精神寫照:目光炯炯,裏面有對寧兒的愧疚與愛,有對祖國美好未來的嚮往,也有對日本人的痛恨。那身長衣,就如她的性格一樣灑脫豪放;那雙布鞋,就如她一樣樸素平凡卻又散發的耀眼的光芒。

昔日,先烈用血和淚捍衛了中國,今日,我們將借清明節來緬懷他們的革命英魂!

清明節作文11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破陣子。春景》晏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每當這時,我們都會回到老家掃墓祭祀和搗青麻餈。

因爲外面下着大雨,於是我們決定先在家做青麻餈。大人們拿出了早早準備好的糯米和艾青,先將糯米蒸熟,再把糯米和艾草放入了石臼中。接着,一個老爺爺掄起一個大大的石錘,一下接一下地捶打。旁邊一個人配合着,每當石錘擡起,他就用摸了水的手給糯米翻面。待糯米和艾草完全的融合在一起後,就可以把黏糊糊的青綠色的'大糯米糰子放到正方形的大面板上,撒上松花粉,將其擀成一張正方形的餅。最後裹上早早準備好的餡料,麻餈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糯米皮軟軟糯糯的,還帶着一絲艾草的清香。餡料甜甜的,實在是太美味了!

下午,待雨小了些,我們便開始掃墓祭祀了。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山腳下。天上還飄着濛濛的細雨,放眼望去是滿山碧綠的茶園。上山的路可真是危機重重。因爲下雨,本來就陡的山路變得很滑。到達掃墓的地方時,我已經是氣喘吁吁的了。掃墓首先要把墓打掃乾淨,再拔去雜草。然後,爸爸用鋤頭去旁邊挖了一個很大的土球放在墳頭上,再插上一根掛了紙幡的樹枝。奶奶從籃子裏拿出一碗碗精心準備的小菜放在墓碑前,並倒上十杯酒,點燃了香和蠟燭。一切都準備好後,我們就開始了祭拜。

這真是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啊!

清明節作文12

在4月5日的清明節,我們學校舉行了祭掃烈士活動。我們滿懷着傷心和驕傲的心情來到了戴秉義爺爺的墓前,聆聽了他的革命鬥爭史,學習他那爲國犧牲的精神。

我們每個同學做了一朵小白花,準備送給戴爺爺。就在我們隊全準備出發的時候,天空烏雲密佈,於是便下起了毛毛細雨,但我們並不害怕,而是穿着校服,戴着小白花,一點也沒有猶豫,排着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在當時,我們班體育委員舉着隊旗,走在我們的最前面。在路上我想起了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天下雨了,我們沒有穿雨衣,沒有騎車,沒有乘車,而是用我們的雙腳走了十幾裏的路。但我們沒有害怕,因爲戴爺爺告訴我們:堅持到最後,便能成功。在戴爺爺的引領下,我們終於到了烈士墓前,看着那墓碑,我們看到了紅領巾、想起了自己是一名少先隊員。與戴爺爺比起來,真是難爲情。戴爺爺的孫子講述了當年戴爺爺是怎樣與日本侵略者做拼搏鬥爭的`,在他的話語中,包含着多少人的眼淚呀!就在戴爺爺的最後一句話中,我們似乎聽到戴爺爺被敵人用石頭墜入黃河中,戴爺爺沒有討饒,而是高呼:“祖國萬歲,人民萬歲!”戴爺爺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戴爺爺相信祖國一定會繁榮昌盛的,戴爺爺有着一顆火熱的心呀!他爲國拋頭顱,灑熱血,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在最後一刻哀歌重新奏響。我們把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獻給了戴爺爺。然後,我們又在哀歌中走回學校,光榮的是我參加了清明節掃墓活動,那裏的話語,我記憶在心……

清明節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每當清明節,我總是會懷着沉痛的心情緬懷爲我們民族生存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時間追溯到1931年,狡猾的日軍侵佔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又逐步蠶食華北,企圖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國。面對殘暴的敵人,聽着人民的哀嘆,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是你們,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鋼鐵長城;是你們,與兇殘的日本侵略者進行着殊死拼搏,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中華大地。

忘不了,你們面對敵人帶血的鞭子,忍着抽打後的傷痛,寧死不降;忘不了,你們昂首闊步走向刑場,英勇就義的.氣概;忘不了,你們冒着敵人密集的炮火,奮不顧身地衝向前線,英勇殺敵的場面你們的精神令我敬佩,你們的氣概令我震撼!你們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沒有你們的崇高,沒有你們的無私,哪來今天的和平生活?哪來祖國的繁榮昌盛?

今天,我們作爲中華民族的接班人,不會忘記那一段屈辱的歷史,不會忘記你們爲了祖國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場面。是你們用血肉之軀阻擋住敵人一次又一次瘋狂的進攻,是你們用熱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們放心吧,我們不會讓你們失望,我們懂得自己所肩負的重大責任與歷史使命!

烈士們,安息吧,我會經常來看你們的!

清明節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我們中華民族有祭拜祖先、給去世的親人掃墓的習俗。我們不僅要給親人掃墓,還要去祭拜那些爲了祖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們。

3月31日,我們香報小記者跟着小記者工作人員來到了第一站——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紀念館。

老師給我們介紹,爲了打敗軍閥吳佩孚,1926年8月27日,汀泗橋戰役後,北伐軍乘勝追擊,於8月29日奪取賀勝橋。汀泗橋一戰北伐軍陣亡129餘人,受傷250餘人。爲了紀念此次戰役,緬懷烈士,1929年,當時的政府在汀泗橋附近修建了一座烈士墓,以此作爲革命紀念。

參觀完紀念館,我們又乘坐大巴車來到了第二站——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遺址。

巨大的烈士墓碑上刻着一列醒目的大字: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陣亡將士紀念碑。這座墓碑不僅埋葬着爲祖國而犧牲的.129位革命將士,還埋葬着中華民族曾經被侮辱的歷史。

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朵鮮花,排隊給烈士們獻花。當輪到我時,百感交集,有說不出的激動和悲傷……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爲烈士們默哀了一分鐘。

掃墓結束後,我們來到了當年北伐軍打仗用的碉堡。

碉堡不高,但能看得很遠。碉堡裏光線很暗,四面八方都開了“窗戶”。碉堡俢建得比較平整,但樓梯卻很陡峭、凹凸不平。看到這些歷史實物,彷彿看到了濃濃硝煙和無數英烈們奮勇殺敵的情景。

正是他們用生命的代價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安寧!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後每年清明節,都要去祭拜烈士們,給他們獻花。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爲了祖國而犧牲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