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百善孝爲先作文 15篇

百善孝爲先作文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百善孝爲先作文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善孝爲先作文 15篇

百善孝爲先作文 1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梅李是“孝愛之鄉”,古代“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孝發生在這裏。黃香溫席、孟宗哭竹、丁蘭刻木——“孝”,已深深印在他們的心中。古代的孝子故事仍在耳畔迴響,現代的孝子也已開始抒寫燦爛篇章。

爲了照顧患病的母親,他毅然放棄高考,26年如一日細心照料癱瘓母親。誰說久病無孝子?殷健叔叔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梅李,唱響了一曲孝子之歌!

令我熱血沸騰的,是你——馥華姐姐,雖然你命運殘酷,但你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你對待養父如親生父親一般。小時候,當我們還在父母身邊撒嬌時,你卻當起了家中的“小大人”。做飯、騎三輪車、照顧患病父親……在你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了做家務的重任。現在你長大了,仍不忘照顧奇瘦的父親。“全國十大好人之一”的稱號,你當之無愧!

孝,讓我們陷入沉思,年少的我們該做些什麼?我想說,也許,我們做不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

如今退休在家的爺爺奶奶,放棄了享清福的美好時光,依然日夜操勞,提供給我最新鮮的蔬菜,支持着爸爸媽媽的工作和我的學業。

自從我和爸爸媽媽入住梅李新家後,除了雙休日能回鄉下來吃個晚飯,住上一夜,其他時間就一直在梅李鎮上住着。

爺爺奶奶在鄉下辛苦勞作,時時刻刻盼望着我們能回一次家。這一點,我又何嘗不知道?

我們一直在勸爺爺奶奶不要那麼辛苦了,在家裏養養花、種種草,再養幾隻小貓小狗解解悶。可他們就是捨不得這一塊塊曾揮灑汗水的土地。

從20xx年12月我們搬到梅李鎮上開始,我每天會給爺爺奶奶打電話,直到現在幾乎沒有間斷過。習慣成自然嘛!每當我吃完晚飯,就會主動拿起電話,撥下那串我已滾瓜爛熟的號碼。

爺爺奶奶總是對我說,要好好學習,要認真聽講,每天早一點兒睡覺……他們也會關注着每天的天氣預報,對我噓寒問暖:告訴我多穿件衣服,別凍着;叮囑我及時穿衣,小心感冒;對我說明天要下多大的雨,要帶好雨傘……每當聽到我們週末要回家時,他們的言語裏總是有種掩飾不住的激動與欣喜。

這些在電話中的對話,被我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也讓爺爺奶奶滿心歡喜地甜蜜着……

那一聲聲充滿激勵與溫暖的話語,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那普普通通的電話啊,傳遞着我們之間祖孫之間濃濃的愛。

也許只是一句普通的問候,也許只是一聲親切的問好,也許只是一時歡快的笑聲……

或許只有聽到我的聲音,爺爺奶奶那顆日思夜盼的心才能稍稍平靜一些;或許只有聽到我的聲音,爺爺奶奶那平淡無味的生活才能稍稍充實一些……

那電話裏的溫暖,讓爺爺奶奶笑口常開。如果這也是一種“孝”,我願永遠做爺爺奶奶的“開心果”!

“百善孝爲先”,讓我們把“孝”字銘記在心,爭做新時代的江夏黃香!願我們“孝愛之鄉”——梅李,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活力!

百善孝爲先作文 2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既然我們要談中華美德,那這從古至今都是中華文化所提倡的“孝”可是不可少的!

俗話說“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土生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我們要保護它,但是現在的中學生就因爲父母不讓玩電腦或是因爲考試沒考好而收到父母的責罵,然後以死相逼或是輕生的人不在少數,。弟子規裏有這樣幾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的意思就是:父母在叫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刻回答,不能遲緩,當父母教我們做事的時候,不可懶惰,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虛心聽從,不得頂嘴,當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承受他麼的責備,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改進,但是回過頭想想我們自己做到了多少?現在國家之所以有新規定的24孝,那是因爲現在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竟然每年過年過節毒藥志願者去陪老人,做兒女的想想自己做到了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了嗎?

俗話說的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些俗語告訴我們要互相幫助,而現在的新聞上多次報道有老人跌到沒人攙扶,就拿去年的小悅悅事件,兩輛車連續碾壓,18個路人無動於衷,最後竟然還是撿垃圾的大嬸伸出援助之手,可惜小悅悅因傷勢嚴重未能救活,如果當第一輛車碾壓過後的司機就把她送入醫院也不會有生命危險,如果第一個路人及時相救也不會釀成最後的慘劇,現在老人在馬路上跌倒沒人摻扶的現象也是屢屢發生。現在的.人們都是怎麼了?是怕如果老人有什麼的時候賴着你嗎?難道就要眼睜睜的看到一個生命從你眼前消失嗎?時間就是生命,就算晚一秒也會喪失救護的最佳時間!

小的時候,撿到錢都是第一個交給老師,也能得到老師讚許的表揚,小的時候,總是在街上看到乞討的人的時候,朝爸爸要1元錢給乞討者,當聽到1元錢掉到乞討者碗裏所聽到的聲音,就非常的開心,而現在呢,撿到錢也開始自私了,也聽到聽不到往乞討者碗裏放錢的時候周圍人的讚許和微笑,還有那個清脆的聲音。反而當爸爸往乞丐碗裏放錢時還攔住他說“那些乞丐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還有小時候太天真了,是不是長大了看出了乞丐的花樣,還是變的自私了,是被金錢所誘惑了嗎,還是變虛榮了......我還是想做以前的自己,那個能聽到讚許、看到給多人的笑的鼓勵。

弘揚中華美德,使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我們要發現它併發揚它,弘揚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把中華美德發揚光大!

百善孝爲先作文 3

孝是什麼?孝是陪長輩吃一頓團圓飯;孝是陪老人們去旅遊;孝是讓父母的生活無憂無慮。孝可大可小,大到你無法承擔,小到一句溫心的話。

我以前覺得爸爸媽媽給我提供吃喝玩樂,照顧我是應該的。因爲他們生了我,就要對我負責。

而自從聽了王老師舉辦的“感恩活動”,我的看法就這樣悄無聲無息的變了。

在那一次感恩活動時,我很榮幸的被選爲主持人,當報了最後一個節目,下了臺時,王老師上臺了,這時就像天使從頭頂飛過,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王老師開始了鏗鏘有力的講話:“同學們,你們知道你這一生最要感謝的人是誰嗎?”全場頓時炸開了鍋,大家都議論紛紛,有的理直氣壯的說是老師,有的吞吞吐吐的說是朋友,還有的笑着說是老師……這時王老師莊重的說:“孩子們,你們這一生最要感謝的人是你們的父母啊!”

接着王老師問了我們幾個問題:“你們都過生日吧!”“誰給父母過過生日”“誰知道父母的生日”“父母每年給你們過生日嗎?”我恍然大悟:“對啊,老師說的有道理啊!父母每年給我們過生日,而我們卻沒給父母過過生日。”想着,我便熱淚盈眶,如果我不只是主持人話,我也許早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我滿淚盈眶的心想:我不能哭,我是主持人,可不能變成小花臉。老師又開始講自己的身世,她說,她以前不懂事恨父母,總覺得父母是愛弟弟不愛她的,後來才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愛。聽到這裏,我豁然開朗:“對啊,我爲什麼要嫉妒我的妹妹呢?以前父母也同樣這樣抱着我關心我。”

這時老師鼓勵每個孩子上臺對自己的父母說一說自己心裏的話。我猶豫不決,我的心繃的`緊緊的,我……,已經有十幾個小朋友都上臺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有的低着頭、有的淚流滿面、還有的小朋友嗚嗚哭着……

王老師問還有沒有人想說,我終於鼓起勇氣走上了臺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第一次在臺上跟自己的父母說這些話難免有點緊張,但是說完之後我注意到了臺下淚水欲流的爸爸,爸爸的眼睛紅了。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爸爸額頭上的皺紋越深了,白頭髮也更多了。我走下了臺,情不自禁的哭了!這幾滴眼淚讓爸爸紅紅的眼圈更紅了。眼淚從我的臉頰像坐滑滑梯一樣往下掉。眼淚掉在了地上,以前的不懂事也流在了地上。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這時我想起了一首“每次總是裝作很輕鬆的樣子,微笑着說,回去吧,卻淚溼了眼底。”這首歌,難道不是在寫我的爸爸嗎?我慢慢的走到了爸爸的面前,傷心欲絕。爸爸伸出那雙爲了生活變的粗糙的手,溫柔的把我抱在了他結實的懷裏。緊緊的抱着我,一會摸摸我的頭,一會拍着我的背,許久才鬆開。

從那以後,我開始好好學習了,也學着幫着爸爸媽媽做家務了,每天不再要零花錢了。

啊!爸爸,媽媽,我不會再頂嘴了,不會再大手大腳的花錢了,不會再嫌棄你們了!我長大了,知道什麼叫做“百善孝爲先”了。我想對你們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百善孝爲先作文 4

"百善孝爲先"這句話的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同時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

"孝"對每個人的定義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身體健康,還是不健康;也不管你是富貴,彧貧窮;更不管你是滿腹經綸,還是隻字不識,孝順父母是必須的,沒有任何條件可說的。

可是,就在我們當今社會,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地提高,人的慾望不斷地膨脹,有部分人卻對"孝"字卻沒有一點感覺了。我們從電視中往往聽到或看到一些不孝子對自己的父母不但不贍養,甚至將父母的財產詐盡,將他們趕出家門。讓風燭殘年的老人飄泊在外,飢餐露宿。看到老人舉步維艱地生活,而他的兒女們卻生活在高樓大廈中,悠然自得的模樣,我的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鄙視、憤怒,還是憐憫……五味雜陳吧。雖然後來通過政府部門的調解,兒女們按月支付老人生活費,但這樣無法讓老人感受到那種,兒女發自內心的感恩。而是在外界壓力下的一種不情願,一種牽強。兩種方式,給人的感受截然相反。

在我剛上小學的時候,聽媽媽講過"羊羔跪乳"的故事。年幼的小羊羔爲了報答母親的哺乳之恩,小羊羔們都是跪着吸乳,連牧畜都知道孝敬哺育自己長大的母親,更何況是人呢?並且還是受過教育的人,真是令人唾棄。一個人對自己生養的父母都不能孝順的話,還能指望他對社會有用嗎?難道他還會愛其他的人嗎?不會的,肯定不會的。這樣的人也不想想,自己就不會變老嗎?老人的今天其實就是他的明天。因爲,他已經言傳身教地給他的後輩樹立了"榜樣"。

好在我的爸媽都是一個個孝敬父母親的'人。無論是奶奶,還是外公生病,爸爸和媽媽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着,平時老人們有什麼時要求,爸爸媽媽總是竭盡全力地滿足。即使他們飽受病疼地折磨,可是奶奶臉上始終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我呢,雖然現在只上小學,可我平時很自覺地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上班夠辛苦的的爸爸媽媽們有多一點的時間休息。飯後,我會端上一盆熱水給媽媽燙燙腳,讓疲憊不堪的媽媽緩解一下疲勞,放鬆放鬆。還會給爸爸捏捏腿,捶捶背。爸爸媽媽常誇獎我,我驕傲地說"是學了你們的。"爸媽都會會心地一笑。

孝順是什麼?它不是花言巧語。它就是生活中非常平凡微小的行爲。它是一種關注,一種牽掛;一份守護,一份親情。有人說"孝是太陽,給人溫暖;孝是寶石,給人財富。"而我認爲,孝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同一股涓涓暖流,流淌在心田,沁人心脾;是一種血濃如水的親情,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但願我們這些中華兒女,繼承這一"百善孝爲先"的優良美德,並把這一美德傳承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 5

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父母長輩,養育了後代,後代晚輩贍養和孝敬父母長輩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

在某種程度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反哺情節”至今仍是維繫社會及家庭走向和諧,溫馨和安寧的重要力量。《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說,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鳥,因爲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爲止。烏鴉反哺的故事經一代代的口授心傳,已爲許多人知曉。同理,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雖然它們不知道是誰生的它們,是誰哺育它們長大;儘管它們不知什麼是感恩,但卻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烏鴉懂反哺,羔羊能跪乳,何況人乎?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說過:“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而中國曾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意思是說:“樹想靜下來但風卻不斷地刮使樹枝搖動,兒女想待奉父母了,但可惜這個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主要用來比喻人生無常,總是有很多的無奈,很多事等你想去做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天總是不從人願,父母在時不孝敬,等他們去世了,後悔莫及,那還有什麼用呢?懊惱,父母會活過來?不可能!早知如此,何不在他們還健在的時候,多陪陪他們,與他們說說心裏話?在他們生病的時候,悉心照料他們?

外出的時候,記得給父母報個平安。通常,這些小事會被人們認爲所無謂,認爲這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並不在意。可你們想過嗎?就是這一小小的舉動也會使父母茶不思飯不想,在下雨天的時候,你可想到他們會站在門口祈禱外出的孩子一路平安。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同時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裏憂心如焚,夜不能寢;多少父母爲使孩子吃飽穿暖,節衣縮食;多少父母爲使孩子生活得更好一些,寧肯自己忘我工作,廢寢忘食!

生活在文明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樹立這樣的觀念:倘若有一件衣,應先給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飯,應先給父母吃;倘若有一間房,應先給父母住。因爲我們堅信,人生天地間,孝爲百行首!

百善孝爲先作文 6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國古代,《孝經》就已有“百善以孝爲先”這句明宗開義。也就是說孝順是行善的根本,沒有孝順又談何行善。所謂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

在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孝’這個字便被寫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頁,醒目的中國字彷彿在告訴每一箇中華兒女,用行動去證明你對父母的孝心,用行動去感謝父母對你的愛。這種人人生來就有的天性,本應在人的心靈深處開闢出一片美麗的花田,用愛與感恩等人類最真摯完美的感情澆灌,但沒有人保證,經歷了狂風暴雨之後,這花田不枯,這感情不變。經歷過風雨,便擁有彩虹,這花田有風暴後特有的美麗,比先前更旺盛妖豔。

我是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從小便寄宿在姥爺家。姥爺是一名數學教師,在我看來,他對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幾年教師生涯中一成不變的數學公式一樣,單調而乏味。這種淡漠的感情,在姥爺病倒那天,驀然消失。而那天,我這個平時自詡挺孝順的孫女,竟無法從記憶中挖出絲毫對姥爺的孝心來。無盡的後悔感像潮水般將我吞噬,如果能早點發覺姥爺身體的不適就好了,如果能多幹些家務活來減輕老爺的負擔就好了,我是這樣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爺那刻滿滄桑皺紋又憔悴的臉龐,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藥箱,想找一些能減輕老爺痛苦的藥,卻被說明書上覆雜的術語弄昏了頭。要明白,在我生病時,姥爺會守在我的病牀前,餵我吃藥,再哄我入睡。而此刻,如此這般。淚水漸漸迷濛了我的雙眼,忍住想要啜泣的衝動。這時,姥爺走了過來,慢慢收拾我弄亂的藥箱,吃好藥。看着看着,淚水最後決堤而下,撲到姥爺懷裏,大聲哭號,雙肩不受控制地顫抖着,不停地說:“對不起”。姥爺笑着問我爲什麼道歉,我回答,自我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讓姥爺受累。姥爺拍了拍我的頭,眼睛裏流露出欣慰與讚許,說:“以後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藥香,承載着姥爺對我深沉的愛,它讓我幡然醒悟,並擁有這世上最完美的品質——孝順。

鹿乳奉親,齧齒痛心的.故事感動着我,蘆衣順母,拾葚異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順之風的薰陶中,我成長着。

善良的品質固然完美,但對長輩的孝順應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個人,如果只對陌生人報以善良之心,對父母長輩不屑一顧的話,那麼沒有人會認同,那所謂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將會漸漸消逝。

善良之水滋潤着孝心,在風雨的洗禮過後,我拾起掛在雲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標記的彩虹。

百善孝爲先作文 7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這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失去了生命的價值。

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把我拉扯大,他們對我疼愛有加。早晨,我會坐上外公的自行車,出去轉悠;白天,外婆會給我做各種各樣好吃的,晚上她還給我織毛衣、做棉鞋。有一回在家,我突然發高燒並且嘔吐,爺爺奶奶急得顧不上吃飯,抱着我直奔醫院,等我掛好水,奶奶卻被我折騰得病了……在他們的細心呵護下,我這棵小樹苗健康快樂的成長,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每次看見他們額頭深深的皺紋,看到他們的'鬢角又多出幾縷白髮,我的心裏就酸溜溜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孝順你們的。”

盛夏的一天,我和媽媽回外婆家。那天,天很熱,我穿着短袖都汗流浹背的,可外婆卻穿着長袖。我很奇怪,問道:“外婆,你怎麼穿長袖,生病了嗎?”外婆支支吾吾的,我覺得事有蹊蹺,忙叫媽媽去問究竟,在我們的仔細“盤問”下,外婆才道出了實情,原來是她在工廠做工的時候,不小心被開水爐燙了手臂。我捲起外婆的袖子一看,觸目驚心的,皮膚嚴重被燙傷了,裏面紅紅的。外婆怕我們責怪,忙解釋:“沒事的,我已經上了藥,就快好了。”我急得都要哭了:“不是的,這哪裏是要好的樣子,這麼紅,怕是要感染了,外婆,你真該早點跟我們說,走,咱們去醫院讓醫生給你上點藥吧。”外婆死活不肯去,說沒事的,其實她是不想給我們添麻煩。我更急了,威脅她說:“外婆,你不肯去,那我下次就不來了。”在我的“威逼利誘”下,外婆終於沒有拗得過我,被我和媽媽拉到醫院。幸虧去了醫院,醫生說外婆的傷口很深,需要消毒上藥,不然會感染。看着外婆一邊忍着疼給醫生上藥,一邊嘴上還說着:“沒事,沒事,不疼。”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外婆啊,外婆,以後,我要每天給你打個電話,問問你們的好。”

從那天開始,我就養成習慣,每天晚上去爺爺奶奶家吃飯,跟他們聊聊天,講講學校的趣事;晚上睡覺前,給外公外婆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好,每個週末都要過去看看他們,和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冬天來了,我無意間看到爺爺的手上粘着幾塊小膠布,這才知道,爺爺每天給我們做飯做菜,每次天一冷,手就開裂。晚上到家,我拿出自己的零用錢,去超市買了一瓶護手霜。第二天我把護手霜塞進爺爺的手心裏,爺爺的眼睛裏滿滿的都是感動,誇我真懂事!

這麼簡簡單單的幾件小事,在我看來,微不足道,可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逢人就誇獎我這個孫女懂事孝順。看來只要我們花一點小心思,就能讓長輩們感受到我的愛,這難道不好嗎?“百善孝爲先”,讓我們的孝心綻放出最美的花,結出最甜的果吧!

百善孝爲先作文 8

記得有人說過:“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對父母盡孝道”。細細品味很有道理,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何以爲人?自古孝子出賢才,以孝養德,德才皆能兼備。

文章電視中總有許多父母爲子女做出巨大犧牲的故事,但爲什麼子女孝敬父母的故事卻不多呢?曾經我的生物老師給我們講過一次她的經歷。

思緒隨着老師的回憶慢慢飄飛。那時老師也是上初中的年紀,大概七年級吧,她住校,一星期回一次家。老師在某一天回家後,見到自己的父親,不知道自己什麼心理,沒有叫喚一聲就進屋了。父親沒有直說,而是私下跟老師的`母親說:“小蔓蔓上學都上傻了,回來見到我也不問一聲就走了。”母親找了老師,告訴她以後見了父親別再這樣漠視,老師聽了後,心下感到歉疚,自此,不管什麼時候見了父親都要問一聲好,哪怕之後什麼話都不說。

老師告訴我們,“我的父親每次聽到我的一聲問好,都會表現得很高興。同學們,單單‘父親’二字,只要兩個字,我們的父母就會感到滿足,這樣的愛,你們怎能不珍惜,你們怎能那麼吝嗇的連兩個字都不給他們?”每每想到這件事,我的心都會情不自禁地顫抖,是啊,父母對我們的愛如海般寬廣,我們作爲子女,爲什麼會連幾個字都那麼吝嗇?孝,不是將來的目標,而是現在的行動。天有些陰沉,灰濛濛的色彩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耳邊痛苦悔恨的哭聲還在迴響。

視線穿過雨簾望向看不見的遠方……清晨,溫暖的陽光穿過窗子斜射在屋子裏,我睡得正香突然一聲尖叫把我驚醒,茫茫然的看了會兒周圍,剛要躺下,就看見爸爸媽媽匆匆忙忙的往外跑,我遲疑了下,也跟了上去。裏裏外外的人羣將本就沉悶的空氣擠壓的更加稀少,在這一片氛圍中我不自覺的靜了下來。看着那躺在牀上毫無生機的老人,我不敢相信,那就是昨天還在跟我談笑的人,怎麼會?只見老人的兒子跪在牀前,淚水不停地從蒼白的臉上滑落,“媽,你怎麼就這樣走了,兒子還沒帶您去大城市長見識呢,還沒有讓您過上幸福的生活,兒子還沒好好孝順您啊!”寂靜的屋子裏,只留那痛苦的嘶喊,無限的悔恨迴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何等的悲哀!

視線從遠處收回,看着眼前的蒼白,和身邊的家人,我突然明白了什麼……爸爸總是對我說:“人啊,老了就不被重視了。女兒,你記住,‘百善孝爲先’,我不求你長大了怎麼對我們好,我只希望你記住一個字——孝”。

爸爸,媽媽,我不知道自己長大了能回報你們多少,但是,我會知道,在我能把握的歲月裏,我一定盡己所能的去愛你們,不是因爲恩而回報,而是因爲孝去愛,去儘自己的責任。

百善孝爲先作文 9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華夏兒女共處一家,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談我們的家風吧!

人們都說“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人們一直用自己的言行來證實着。比如,王祥臥冰求鯉,繼母對他那樣不好,他不計前嫌,解開衣服臥在冰上,果然跳出兩條鯉魚。還有漢代孝子朱壽昌,他棄官尋母,最後尋得母親。難道他們的孝意不足以感動天地嗎?

可現在,有的孩子不知道報答父母,甚至爲一點小事和媽媽吵架,這對得起孝字嗎,對得起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嗎,每當你生病的時候,守在你身邊的是你的父母,爲你擔心着急的`也是你的父母,當你吃到父母爲你準備的那一碗熱氣騰騰的麪條時,你有沒有看到父母額頭上密密的汗珠呢?當你看到時,你就會知道父母是多麼的辛苦啊!我們應該孝順父母,每當父母爲工作一天而感到疲憊時,給父母端來一盆洗腳水,讓父母感到溫暖,也許他們的額頭上會少一些皺紋,絕對不能和父母吵架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吧!

尊老愛幼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們在坐地鐵時,有很多年邁的老人都站在車上,車一停下,他們連站都站不穩,這時,就有一位年輕人站了起來,對這位老人說:“大爺,您坐這吧,我快到站了,您都這麼大歲數了,我有什麼理由不給您讓座呢?”在座的人聽了,都面紅耳赤,都後悔當初沒給這位老爺爺讓座,過了幾站,這位年輕人下車了,不過他的精神存留在了這車上,許多人聽了他的話之後都紛紛給老、弱、病、殘讓座,我此刻心裏想:如果人人都能像現在一樣該多好啊!希望這樣的種子能播撒到每一個地方去,我以後一定要以身作則,絕對不像以前一樣自私了。

說起美德,我們也應該想到人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不足,例如,人們仍然隨地吐痰、隨地亂扔垃圾,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沒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後會產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當於細菌的“培養基”,一口痰中會“駐紮”成千上萬的病菌。通過痰液可能傳播的疾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霍亂、麻疹等。有人隨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細菌染病的機會,因爲痰中致病微生物會蒸發到空氣中,經風一吹,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就會在空氣中揚起,其他健康的市民通過呼吸這些帶有病菌的空氣,就結核有可能被感染肺結合。所以,人們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讓我們爲創作一個美麗的家園而努力吧!

所以,作爲祖國的新一代,我們要做一個講道德的小公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百善孝爲先作文 10

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

早在中國古代,《孝經》就已有“百善以孝爲先”這句明宗開義。也就是說孝順是行善的根本,沒有孝順又談何行善。所謂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

在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孝’這個字便被寫在了他人生典籍的扉頁,醒目的中國字彷彿在告訴每一箇中華兒女,用行動去證明你對父母的孝心,用行動去感謝父母對你的愛。這種人人生來就有的天性,本應在人的心靈深處開闢出一片美麗的花田,用愛與感恩等人類最真摯美好的感情澆灌,但沒有人保證,經歷了狂風暴雨之後,這花田不枯,這感情不變。經歷過風雨,便擁有彩虹,這花田有風暴後特有的美麗,比先前更旺盛妖豔。

我是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學生,從小便寄宿在姥爺家。姥爺是一名數學教師,在我看來,他對我的感情就像他三十幾年教師生涯中一成不變的數學公式一樣,單調而乏味。這種淡漠的感情,在姥爺病倒那天,驀然消失。

而那天,我這個平時自詡挺孝順的孫女,竟無法從記憶中挖出絲毫對姥爺的孝心來。無盡的後悔感像潮水般將我吞噬,如果能早點發覺姥爺身體的不適就好了,如果能多幹些家務活來減輕老爺的負擔就好了,我是這樣想的。看着病榻上姥爺那刻滿滄桑皺紋又憔悴的臉龐,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急忙翻出藥箱,想找一些能減輕老爺痛苦的藥,卻被說明書上覆雜的術語弄昏了頭。要知道,在我生病時,姥爺會守在我的病牀前,餵我吃藥,再哄我入睡。

而現在,如此這般。淚水漸漸迷濛了我的雙眼,忍住想要啜泣的衝動。這時,姥爺走了過來,慢慢收拾我弄亂的藥箱,吃好藥。看着看着,淚水終於決堤而下,撲到姥爺懷裏,大聲哭號,雙肩不受控制地顫抖着,不停地說:“對不起”。姥爺笑着問我爲什麼道歉,我回答,自己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讓姥爺受累。姥爺拍了拍我的頭,眼睛裏流露出欣慰與讚許,說:“以後能做到吧?”我大喊:“能!”

淡淡的`藥香,承載着姥爺對我深沉的愛,它讓我幡然醒悟,並擁有這世上最美好的品質——孝順。

鹿乳奉親,齧齒痛心的故事感動着我,蘆衣順母,拾葚異器的故事教化着我。在孝順之風的薰陶中,我成長着。

善良的品質固然美好,但對長輩的孝順應放在全部善意的先列。一個人,如果只對陌生人報以善良之心,對父母長輩不屑一顧的話,那麼沒有人會認同,那所謂的善良只是水中的泡沫,將會漸漸消逝。

善良之水滋潤着孝心,在風雨的洗禮過後,我拾起掛在雲朵之上的彩虹,那刻印着孝心標記的彩虹。

百善孝爲先作文 11

古人云:“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又何嘗不是呢?不管是在哪個國度,哪個時代,孝的形式可能不同,但內涵是一致的。

那麼,何爲孝?

孝就是尊敬長輩,即盡孝心奉養父母或其他長輩,順從父母或長輩的意志,以長輩的利益爲最高利益,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有孝則家安,家安則國泰,國泰則天下太平。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孝子。東漢時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牀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爲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正是由於黃香始終把孝字放在心上,纔是父親隨生出寒冬卻依舊溫暖,身處豔陽天,卻心頭一陣涼意,黃香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由此可見,“孝”是一種責任。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厲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的單衣順母的閔子騫;“葬父貸孔無,仙姬陌上逢;織線嘗債主,孝感動蒼穹”的董永賣身葬父;“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摸“的王祥臥冰求鯉;”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的王裒聞雷泣墓……試想假如董永不能心繫孝道又怎能有賣身葬父,感動蒼穹的信念?假如沒有王祥對母親的孝敬,又怎有臥冰求鯉的感動?。——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念。

古代聖賢尚且如此,在如今社會的我們又是如何做的呢?當天氣轉涼的時候,你記得提醒父母注意保暖了麼?當父母心情不好時,我們又在哪裏呢?這些姑且不說,甚至有些人將父母養育自己當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難道“孝”在當今社會已經消失了嗎?當然不是。

就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爲《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爲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試想,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竟然用他瘦小承擔瞭如此多的責任,他這麼小,卻盡到了當今無數人都不能盡的孝。

孝心,是夜空高掛的一輪金黃圓月,皎潔無暇,溫嫺明朗,普照大地;孝心,是順勢蜿蜒的一條透徹小溪,清可見底,不染污濁,流入山谷;孝心,是一望無際的綠茫茫的草原,滿目翠綠,映入眼簾,點綴繽紛世界。

百善孝爲先作文 12

孝,乃百行之本,是衆善之初,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孝,乃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做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節日文化的國家,是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但對於所蘊含的“孝”之一義的瞭解卻越來越少,他們所熟知並熱衷的是“洋節目”、“洋風俗”,而像清明節、端午節……這些具有博大精深的民俗,卻被人們日漸淡薄,不願再花費一點時間在這樣的節日裏常回家來陪陪長輩,更注重那些新興的事物以獲得刺激,發揚着一種快餐式的“節日”,不注重傳統節日的內涵、本質及歷史的傳承,不在乎家人的感受,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採取否定的態度,不去在乎家人在節日殷殷期盼的目光,那麼終有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這樣對先人直白的哀惋會成爲不可觸摸的'暗傷,屈原會被人遺忘,《離騷》會離我們遠去,那“所謂”的浪漫主義也將不復存在,難道非要等到那節日因那“洋節日”消失了,才知追悔己遲嗎?如今有花堪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所以在那些節日裏常家看看吧!

青春子矜,悠悠我心。

孔子認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不贊成父母健在時,兒女離家還遊,如果因此非遠遊不可,必須要先有明確的方向,在孔子這些秦年代便已懂得老人在家沒有子女的陪伴會悲傷,他們“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在那樣鳥兒回巢,人卻沒有歸家,老人們該有着怎樣“孤帆還影碧空尺,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感傷與惆悵。父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尊祖敬宗是他所習慣的家族本位,想有“四世同堂”、“三世同堂”這樣天倫和諧的歡娛,可現在的人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時光會等,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遲早會讓父母感到無限的榮耀與驕傲,或許是的,他們會爲你感到榮耀與驕傲,可這並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不需要你高官厚祿,只要你平安守在他們身邊便好。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有着多少的空巢老人似姑娘般在等待情郎一樣等待着你常回家看看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字東野,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其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有僻,他出身貧寒,早年喪父,靠母親含辛茹苦撫養成人,他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對相依爲命的母親有着魂牽夢縈的思念,他仕途艱辛,50歲時纔得到溧陽縣尉這個小官,稍一安定,便迫不及待地恭迎母親來到溧陽,以報養育之恩,作出了感人肺腑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然而對於陽光般似的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又怎報答得了呢?所以請似孟郊般與父母同住,讓常回家看看不再成爲難事。

有歌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是身爲子女所做得到也能做得最成功的孝,每個人都需用心去解讀,用心去做用心銘記,讓“百善孝爲先”從我們這裏傳承發揚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 13

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中華民族有着千千萬萬的優良傳統,而其中有一個是最爲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句簡簡單單的詩句就反映出了這個優良傳統——孝順。

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百善孝爲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河南洛陽。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現在已經九十多歲了,本應該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現實卻讓人震驚,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麼時候建造的毛?y屋裏,四周漏風漏雨,屋頂還有一個大洞,在屋裏唯一的桌子上放着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裏面早已沒了熱氣。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那蒼白的頭髮,憔悴的臉龐,無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搖搖欲墜的屋裏,躺在一張木板牀上,蓋着一牀烏黑潮溼的被子,枕着一個用編織袋裏面塞上一些破布製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怎麼沒有管的?那我告訴你,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裏,但他不贍養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可死活不贍養老人。女兒們遠嫁它方,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現在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麪條。那裏的鄉長也曾親自做過調節,可最後無果而終,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埃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養有五個兒女,但最後被活活餓死在家中,半個月後才被人發現。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而大兒子卻一直不開門,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出現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是現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爲什麼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原名叫劉延信,在妻子死後爲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責任。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在大家看看這個‘孝’子,上面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之後由兒子揹着。這就是‘孝’字作爲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孝道。讓‘百善孝爲先’從我們這裏繼續流傳下去。

百善孝爲先作文 14

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教導我“聖人訓,首孝悌”。爸爸媽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我們家,孝道已成爲我們世代相傳的好家風。我四歲那年,有一天晚上,爺爺突然倒下了,是腦出血,爸爸花光了家裏的所有積蓄,還借了外債,才終於把爺爺從死神手裏拽了回來,但搶救過來的爺爺卻癱瘓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牀上。

爲了更好地照顧好爺爺,爸爸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起牀,先爲爺爺準備好早餐,再給爺爺穿衣、洗漱、餵飯、按摩……晚上,等爺爺入睡後,爸爸還總是一夜起來好幾遍,幫爺爺蓋被子、倒尿壺……天冷時,爸爸用灌好的熱水袋給爺爺暖腳;天晴時,爸爸用輪椅推爺爺到外邊曬太陽……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爺爺剛好點,奶奶又病了:先是右臂骨折,後是急性胰腺炎,外加多年的高血壓、冠心病,醫生也好幾次下了病危通知書,屢次住院治療。奶奶住院的那段時間,全家人更累了,爸爸每天要在家照顧爺爺,媽媽每天要到醫院照顧奶奶,擦屎倒尿,毫無怨言。

奶奶好不容易出院了,卻一直沉默,總覺得自己現在啥也幹不了了,思想很悲觀,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有時間就陪奶奶散步聊天,還經常給奶奶買新衣服,買新鮮水果吃,陪她去醫院複查……等奶奶體力恢復後,媽媽又擠時間陪奶奶去旅遊散心,讓奶奶重新燃起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每次放學回家後,總看到廚房裏有個忙碌的身影,那是媽媽在爲爺爺、奶奶精心準備飯菜……

就這樣,爸爸媽媽八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顧爺爺奶奶,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常人難以堅持的事情,爸爸媽媽卻做到了!爺爺癱瘓八年,沒有長過一次褥瘡,氣色也非常好。別人都誇爸爸是孝子,爸爸卻說這是他應該做的。

八年來,爸爸媽媽經常對我講“孩子,百善孝爲先,有愛就有家,相信一切都會好的!”我想:是呀!爸爸媽媽面對生活的變故,沒有被爺爺奶奶突然而來的病魔壓倒;面對沉重的'家庭負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我真佩服他們!

在爸爸、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也漸漸地懂事了:爸爸在醫院照顧爺爺,我撐着雨傘,爲他們送飯;爺爺想看電視,我幫他調好臺,耐心地教他遙控器的用法;我還學會了講笑話逗爺爺開心,學會了爲奶奶捶背,學會了幫媽媽拖地……

20xx年,我們家被評爲了“襄陽最美家庭”。爸爸也先後被評爲“襄陽市青年崗位能手”“棗陽楷模”等,媽媽也被聘爲商場經理,我也被評爲了“三好學生”。困難面前,我們一家人沒有被壓垮,反而更努力、更上進、更和諧、更幸福!

親愛的小夥伴們,“盡孝道、講傳承,一輩講給一輩聽,一輩做給一輩看,一輩跟着一輩學,一輩一輩傳家風”。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孝道常駐你我心中,讓孝道與你我同行,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百善孝爲先作文 15

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題記

什麼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根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將“孝”字拆開並不難發現,是由“老”和“子”組成的,並且“老”在上,“子”在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孝子,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侍奉和贍養,更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尊重和陪伴。

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孝,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古有“香九齡,能溫席”的黃香;臥冰取鯉的王祥;賣身葬父的董永。今有攝影師焦波三十年用鏡頭爲父母記錄下點點滴滴;石家莊獨腿小夥攜母親遊全國;90後女孩陳楠楠照顧漸凍人母親十年。

從古自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故事,其中臥冰取鯉的王祥就令人感動至極。

王祥的母親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嚐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着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裏"。

誠然,自古以來,以孝論德,但如今,有多少人還能堅持孝道呢?“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現在的我們,還會像小時候一樣,爲辛勞的父母捶捶背,倒杯水嗎?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遭到我們的白眼與冷漠;父母對我們的叮囑,卻遭到我們不耐煩的訓斥。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我們的愛只增不減,而我們的孝心卻在成長中慢慢丟失。反觀當下,有些“啃老族”認爲父母撫養他們是件天經地義的`事,甚至還對父母破口大罵,言行粗魯。有個孩子24歲時仍在家裏讓母親照顧,每天不是打遊戲就是睡覺,有一次母親因爲提醒他早點睡竟被他勒令在地上跪了半個小時。怒不可遏的父親最後喪失了理智,抽出了菜刀砍死了兒子。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就因爲一個不孝之子碎成了片片瓦礫。

你可曾知道,當你流連於城市的各個美味餐館時,他們在家中做了一桌你最愛的飯菜等你回家;你可曾看見,當你衝他們吼叫時,他們的眼底的心酸與難過;你可曾聽見,當你遇到困難時,父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嘆氣聲。

田埂上,有人看着遠飛的大雁深深地思念,深夜裏,有人看着你的照片泛起了濃濃笑意,當你離家時,是否看到身後那無奈又擔憂的眼神?

爲了夢想,我們急於向前趕路,但請別讓蹣跚的步履追不上我們成長的腳步,留下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不管你是在外求學,還是在外追夢,都請別忘了遠方那個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百善孝爲先,請用你的孝心,讓被時光染上風霜的他們感受到最真的那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