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生生不息作文9篇

生生不息作文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生不息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生不息作文9篇

生生不息作文1

我從天地混沌之時向現在跋涉而來,沿着歷史車輪碾過的痕跡,追逐着這天地之間最絢爛的花朵。它叫謙卑之心。

一把青須,一份恭謹,一顆謙卑之心,歷史上便有了他睿智的語言,和那世代相傳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這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用他那樸質慈祥的笑容刻下了:謙卑的心,是打開廣闊人生大門的鑰匙。

持一顆謙卑之心,吟一曲不老的唐詩宋詞。可是,何時起,現代的石頭森林和喧囂擁擠的人羣讓我們變得如此高傲如此不可一世;何時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只能成爲狹小角落裏的棄兒。那些因固執於過往的'事物而被我們笑話的人,那些堅守着心中那顆謙卑之心而被我們謂之迂腐的人,都是爲了能在滾滾的生命河流裏淨化自己的靈魂,留住內心深處那神聖的嚮往。我們有何權利嘲笑?謙卑的心靈,會因我們的拋棄而生氣並懲罰我們。

長嘆一聲,大呼“既生瑜,何生亮”。他,三國時代的英雄,風流倜儻,煞人的英氣穿透硝煙滾滾的戰場,卻在仰頭向天的剎那被一顆叫謙卑的心絆倒在地。周瑜,若是你用一顆謙卑之心取諸葛孔明之聰慧,那麼,也許今天在史冊大放光彩的就不只諸葛亮一個了。可惜,歷史從不會給我們回頭的機會,丟掉了謙卑的心靈,註定就要承擔它對我們的懲罰。

我們謙卑,太宗的“貞觀之治”才得以刻畫下它深深的印跡;我們謙卑,拉斐爾筆下的聖母纔會露出千百種微笑;我們謙卑,牛頓晚年的污點也許會因此被擦去。許許多多的輝煌與失敗,僅在謙卑心靈的那一念之間。

保持一顆謙卑的心,讓我們從泥沼裏爬起來,從巔峯走向無限。

保持一顆謙卑的心,脫掉高傲的僞裝,用一種簡單卻踏實無比的精神,去追求那長長的歷史河流中的點點閃亮。

生生不息作文2

武士道是幕府的產物,體現出勤懇忠誠,言必誠信,行必忠正;紳士是貴族的產物,體現出禮儀風度,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君子是儒家的產物,體現出胸懷天下,三尺青峯懷天下,一騎白馬開吳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精神,每個民族不同的文化最終都趨向於自我崇尚的完美,文化是不同的,但它們的品格是相通的,都是優秀文化的產物,民族能夠回望多久歷史,就能收穫多少的果實。

這些不同的優秀品格,賦予人類生存美學的不同內涵。

民族精神,文化品格之所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是賴以教育——教育的種子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生命力量。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四大名著之所以薪火相傳,家喻戶曉,生於筆耕不輟的偉大作家,也在於孜孜不倦的文化傳承人,讀脂硯齋“紅樓”如呷一杯信茗;讀毛宗崗的“三國”如見江水滔滔;讀金聖嘆的'“水滸”如觀天罡地煞讀李卓吾的“西遊”如遊天上人間。教育對人的意義不言而喻。它爲學子們指明道路。教育開化人類,使無知的人們走向文明。天上雲彩旁的繁星,無一相同,才鋪匯成璀璨耀眼的銀河;海中珊瑚處的游魚,各有特色,才展現出靈動的海底世界;人間盛開的花朵,百花齊放,才勾勒成色彩斑斕的畫卷。就如同偉大的教育學者陶行知所說:教育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並非是簡單地向孩子們灌輸書本知識,而是對孩子獨立人格,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引導。吸收有益的知識,學習必要的技能,獨立地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我們要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使每個民族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民族文化就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誌。

作爲中國人,我們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之道明允篤誠。蘭生幽谷,不爲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爲莫乘而不爲;君子行義,不爲莫知而止休。

正是生生不息的教育,使文化得以傳承,又是教育的不同,使民族傳承的文化得以不同。

生生不息作文3

“過了今天你就十七歲了。”媽媽微笑着說。“噢?”略有些驚訝,卻又馬上恢復了平靜,埋頭繼續吃着飯。

走在學校的天橋上,看着十七歲淅淅瀝瀝的小雨,想着初生的太陽。十七歲了,十七歲了……突然的心悸一動,想起了一部影片“十七歲的單車”,還有給我們放映這部影片的語文老師,無法想象最近知曉的關於他的一些消息,依舊拿着一本語文書,站在教室中間領讀,“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咳咳咳”血絲布滿了整本語文書,“你們先自習。”然後倉促的.離開。“他太年輕了,太年輕了……”我喃喃自語。

一下子展開了我對生命的所有記憶,我思索着生命的脆弱,沉重與存在的意義。

內科,二樓,走廊盡頭……一段時間由於生病,上完學之後要輸液之後再回家。傍晚,和往常一樣,順着醫院的小斜坡去住院部。半路上卻被媽媽攔了下來,“我們先出去走走。”從媽媽口中傳來了一些關於生命的震憾。走廊的一端傳來了一個小男孩的聲音。先是很細小的,“媽媽,媽媽,我在這兒……”,然後過了一會兒,那細小的聲音漸漸變大,“媽媽,媽媽,媽媽!”直到泣不成聲。媽媽說她是怕我害怕才把我拉走的。我輕輕地說:“您也許應該讓我聽到這些的。”然後,我和媽媽挨很緊走回家。

小男孩的十七歲生日該和誰度過?他會捧着一掬潔白的康乃馨,跪在冰冷的墓碑前,長長的靜默。

雨依舊淅淅瀝瀝,一滴雨飄了進來,滴到了我的書上。

那些人呢?那些書中人的十七歲生日會怎樣度過?

柏拉圖會閒看一片羽毛悠悠然的飄下,然後拿起一支雞毛筆,醮點墨水,寫下關於人和世界的哲思;李白會仗劍行天上,一壺好酒,繡口一吐,就是半個江南;康熙會站在畫有大清版圖的羊皮卷前,指揮金戈鐵馬,勳業與日月同輝!他們的十七歲,都與社會的責任系在一起,生命就在這樣的維繫中傳承,生生不息。

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

仲尼曰:“生無所息。”

生生不息作文4

夕陽已經下山了,整個城市還是像個大蒸籠,悶熱憋氣。黏稠的空氣不安地躁動着,灰色的雲連成一片,沉甸甸的像要壓下來似的?

我剛從小山一樣的複習題裏擡起頭,父親便遞給我一杯沁涼的`新鮮橙汁,那橘色的亮,吹散了我滿心的煩躁。這時,父親小心翼翼地問我:“要不出去走走?”不忍駁了父親的心意,滿身疲憊的我輕輕地點了點頭。

一走在路上立馬被悶熱的空氣包圍了,我和父親都沒有說話,只是安靜地走着。街上的行人大聲喧鬧着,只覺得空氣越來越黏稠,有種窒息感,剛纔的一點好心情早就沒了蹤影。漸漸密集的車笛聲拉回了我的思緒,原來是來到了一個路口。“女兒,這車多,小心點兒?”“知道了,我又不是三歲小孩子。”沒等父親說完我便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說完我就下意識地看了父親一眼,只見他輕輕地搖了下頭,鬢角的銀絲在夕陽下格外刺目,我心裏無端地多了幾分酸楚?沒走幾步,便又來到一個十字路口,走在人行道上,我還在爲剛剛不妥的脫口而出的話後悔着。突然,一隻大手緊緊地拽住了我,原來紅燈亮了,一輛車從我面前疾馳而過。這時我才突然發現,父親不知何時已悄悄走到了我的左邊,默默守護着我,就如從前的每一次出行。

一面清風迎風拂來,瞬間便衝散了那空氣裏的浮躁和憋悶。路邊小店傳來了一曲溫馨的歌:“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歌聲,如一股清泉流進了我的心田。是啊,這就是我的父親,雖然不善言辭,但是他總是會在我的身後默默守護着我。在我成功時爲我喝彩,在我難過時給我安慰。

時光如流水而去,愛如噴泉涌來!時光不止,愛也將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作文5

“夸父與日逐走……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爲鄧林。”

人們對夸父的態度總是模糊不清,自相矛盾的。先說他對理想的堅持不懈,再說他的意志堅強。只是依照現代人的衡量標準,又不免覺得這樣的行爲實在荒謬:追太陽?往天上走啊!

“飛蛾撲火,不自量力。”有同學小聲嘀咕了一句。聲音不高,但足夠讓教室裏的大部分人恰好聽見。很快,這個觀點得到了廣泛認同。講臺上的語文老師似乎也感到不太對勁。於是他用教鞭敲敲講桌,清了清嗓子,用一個“雖然……但是……”的關聯句,先抑後揚,一筆帶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對夢想誇誇其談的人越來越少,甚至敢直面夢想光芒的人也屈指可數。許多人都覺得那道光芒太耀眼,他們寧願守着家裏40瓦的電燈,在昏暗的燈光下過着庸庸碌碌的`日子。質疑,嘲諷,不屑一顧。夢想自此成了孤家寡人,被扔進了塵封的過去,無人問津。

與其說心如止水,波瀾不驚,倒不如說死氣沉沉,毫無生機。

可是,如果把全世界的鐘表都逆時針地回撥,將時空翻天覆地地回放,倒退回幾千年前文明興盛的封建時代。你會看見古人面龐上流淌的靜謐。稚子在庭院中手捧古書讀得朗朗上口,偶見仰望天空時腦海中的無限遐想。人們幻想中的神力大無窮,無所不能。古人的大智慧,讓他們懂得:對夢想就應該毋庸置疑。四大文明古國的文明鼎盛,由此而來。

今時今日,這一切早已被撕得粉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像一盆冷水,傾盆而下,多少夢想的火焰爲之覆滅。

但在這韻華流連的年紀,別忘了爲自己許下一個諾言:信念不丟,希望不離。年少時的敢做敢當,是夢想來日生長的沃土。

鬱鬱蔥蔥的青翠,是夢想在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作文6

林礪儒先生,廣東信宜縣人,早年曾留學日本攻讀師範教育。回國曾在北師大任教授。1922一1930年間任附中校長。解放後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長,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爲了瞭解林礪儒先生在附中任教的情況,我走訪了林先生的女兒林安娣女士。

當我敲響林家的大門時,開門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就是林安娣女士,現在是全國政協委員。林女士向我介紹說,她父親非常熱愛附中,她的哥哥,姐姐和弟弟都是在附中唸的中學。林礪儒先生在附中任教時曾經搞過多次的教育改革,其中“六、三三”學制,男女合校以及注重體育,都是林先生最早進行的教育改革。這些卓有成效的教改,爲附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學習風氣,也爲附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我問起林先生辦學的特點時,林女士說,林先生辦教育十分重視師資力量,附中的老師一直是最好的。林先生任教時.他經常請一些大學教授以及社會名流到附中任課。例如,解放後曾任師大副校長的教育家傅中孫先生,就在附中講過課,錢學森便出自他的'門下。魯迅先生也在附中作過一次名叫,《未有天才之前》的講演。林先生還請了一些師大的優秀畢業生到附中任教,石評梅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石評梅畢業於體育系,但是她的文學底子很好,她在附中既教體育又教國文。《鹽丁兒》的作者顏一煙就是石評梅的學生。她們都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女作家。這些足以證明附中的老k是最好的。

林先生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教書育人上。他十分重視人格教育。他早年曾提出過:“教育家要培養進步的人格,適應進步的社會。’附中培養的學生一定要爲杜會、爲人民服務,所以育人很重要。林先生對考試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並不反對考試,但他反對“死’考,他認爲“死”考試是一種科舉的辦法。附中教出來的學生都應很“活”,能夠靈活地理解、掌握知識。死讀書是沒有用的。他還認爲考試具有兩面性,既檢驗學生,又檢驗老師。

林先生不僅反對“死”考,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

生生不息作文7

小時候,家的裏裏外外滿是那綠的爬山虎,它陪伴了我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日子,它的生命卻從未停息,一直默默地奉獻自己,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留給了我。

在家鄉的菜園裏,能見到的花很少,到處是綠,這其中面積最大的也就是爬山虎。小時候我很奇怪,它爲什麼要叫爬山虎,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壁虎,或許它是植物中的爬山之王?我對此仍存有一絲絲的疑問。

別看那爬山虎的枝蔓是那麼纖細,它可蘊含着大大的力量。翠綠而又大的葉子,一層層的互相覆蓋着,風一吹,便會傳來颯颯的音樂。忘了說,那爬山虎可霸佔了我家一整塊的'牆壁。鄰居總說,那爬山虎都長這麼多了,拔了種點兒別的不行嗎?起初,媽媽也有這個想法,但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她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爲這牆爬山虎可是我兒時最好的玩伴呢!怎麼能說拔就拔!

爬山虎也算是救了我半條命,小時候調皮,總從房頂上跑來跑去卻一直相安無事,但事故還是發生了,不知怎地就從房頂上摔了下去,順手就抓住了爬山虎。雖然被那藤蔓勒得生疼,可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它那頑強的生命與堅強的意志,不管它是否依然存在。

現在回到老家,那牆爬山虎已破敗不堪,鄰居都說那爬山虎令人不可思議:昨晚遇上了暴雨,水都淹到膝蓋了,樹呀,灌木呀也被折斷啦,颳走了。而這爬山虎雖然吸附在破敗不堪的牆上,卻依舊生生不息,頑強的貢獻着自己的那一抹綠。

無論經歷多少風雨,那牆爬山虎都會自強不息的展現自己的那一抹綠,這不由得使我開始敬畏生命,無法忘記那生生不息的綠。

生生不息作文8

瞧!這一株綠而長的植物,它是那樣的普通而不平凡。

從未見過,那樣綠而油的綠蘿,只見一片輝煌的綠色從中落下,極像一條小瀑布。它們在生長,在歡笑,在和陽光挑逗。

它沒有紫藤蘿“瀑布”那樣長,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止。它有的只是一片片碧綠而油亮的葉子。走近一看,它散發出來的.綠光緩緩在我心中流過,使我的心暖暖的。我已經有好久沒有給它澆水了,它還是依然活着,我彷彿看到了不一樣的綠蘿——它的生命力正旺盛!我也感覺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它在不斷地繁衍後代,生生不息……

綠蘿生長的環境極其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條件,只需一點水就行了。陽光也不需要太多,每當大清早,第一縷陽光穿過雲層,照射下來時,只有一小部分撇向綠蘿,而這便成它一天最充足的養料了。

聽說綠蘿能幫助吸甲醛,所以在新家放了一盆。起初味兒還挺大,很少去,所以沒給它澆太多的水,而且陽光極少。難得去了一次,一開門,就有一大叢綠色出現在我眼前,是綠蘿!它大部分的葉子居然還是綠的,葉子依然那樣寬大,仔細觀察才發現,它有一片葉子泛黃。可憐,興許是水陽光太少吧?但更多的是味兒,它吸了毒氣,如今在泛黃。不過話說回來—家裏的味兒少了好多,都是它一人在默默承受一切,不抱怨,只是默默地在奉獻。但,在看它的“瀑布”吧,還是一樣嬌嫩,綠油油的葉子充滿了生的希望,它們一代又代地奉獻,把最好的氧氣給了我們,而把最差的二氧化碳留給了自己,它們的精神是多麼可貴!

這瀑布終將會達到生命的終點,但它們的精神卻是無止境的,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作文9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週末和家人到都江堰熊貓谷看熊貓,從高速公路路過當年地震災區的時候發現已經完全沒有當年的影子了。一幢幢居民樓整齊而熱鬧,這是當初地震之後政府統一給當地居民修建的安置房,如今的房子晾曬着衣服被套,擺着綠植,並沒有十分整齊卻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安置房旁邊一所大型的冰雪遊樂場正在熱火朝天的修建,匆匆一瞥,遊樂場已初步成型。弟弟在車上興奮地說:“等修建好了我們到這裏來玩。”

“好啊!”我亦很興奮。

可以想象等到開放的時候這裏會是怎樣的熱鬧和熱烈。就如今日的熊貓谷,人們帶着家人,陪着孩子三五成羣,有說有笑。哪怕頭頂是炎炎烈日,依舊沒有阻擋遊客的腳步。

看熊貓是目的之一,週末的遊玩更多的是自我的放鬆和對美好事物的追尋。老人看着孩子歡快的奔跑嬉鬧,滿臉都是慈愛的笑容。孩子們見到熊貓,滿眼的好奇與未知,十萬個爲什麼般纏着父母不停追問:“它爲什麼是黑色和白色的?它爲什麼要吃竹子?它爲什麼不吃肉呀?它走路爲什麼那麼慢?它怎麼長那麼胖……”

大人避無可避,只得無奈道:“我也不知道。”臉上是無奈的笑容,笑容裏有孩子成長的印跡,和爲人父母的欣慰和歡喜。

你看,無論曾經經歷了什麼,生活總會迎來真正的美好!

回去的路上爸爸忽然提了2008年的那場地震,那場至今回想起來依舊會讓人心驚的浩劫。

十三年了,如今這裏已經煥然一新,再也看不出當年的驚心動魄。道路旁的`行道樹依舊向着太陽不斷的伸展枝丫,新長出來的樹木也早就能夠“獨當一面”爲路人送去一片陰涼。在當年出生的那些孩子也已經上了中學,成爲新一代的青少年,脖子上的紅領巾已然變成了胸前的共青團團徽。

生命的力量就在於它不會因爲一場災難,一場浩劫就停止不前。

我們之所以敬畏生命就在於它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