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5篇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5篇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是我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美譽。

1974年3月,一號俑坑被意外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由此揭開神祕面紗。1976年,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處兵馬俑坑被相繼發現,分別命名爲二、三號兵馬俑坑。三個俑坑總面積22780平方米,呈品字形佈局,坑內置放與真人真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餘件。

一號兵馬俑坑最大,平面呈環形,坑深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6000餘陶俑、陶馬井然有序地排列。坑內東端有三列武士俑,手執遠射兵器,似爲前鋒部隊;其後是鎧甲俑,手執長兵器,組成了主體部隊;南北兩翼則是後衛部隊。

二號兵馬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坑內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0多輛,並有大量青銅兵器。大致可分爲弩兵俑方陣、駟馬戰車方陣、車步混合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方陣。

三號兵馬俑坑的'平面呈凹形,面積約520平方米,它與一、二號坑構成一個整體,似爲統帥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4馬1車。

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制成。陶俑可謂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各類兵陣,威武雄壯;而陶馬形態各異,極具藝術魅力。陶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兵器經防鏽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堪爲中國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蹟。

秦始皇兵馬俑不僅是我國的古代藝術寶庫,也是大秦帝國寫實藝術的完美體現。它堪稱一顆異彩獨放的明珠,爲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添注了無盡的光彩,也爲世界藝術殿堂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2

西遞古村,悠悠古鎮,呈現着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去年暑假,我參加了爸爸商會組織的“追根溯源覓鄉音”活動。遊走在現實與歷史、繁華與古樸之中,我認識了西遞,領略了西遞文化。

“西遞”坐落在安徽黟縣東南部,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這裏有着樸素淡雅的人居環境和深遠的歷史文化傳承。

西遞古村歷史悠久。西遞村從北宋年間就存在了,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驛站而得名。這裏所有的古建築都爲木結構,各種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徽派三雕上的花紋精細到彷彿只要一捏就會斷,線條優美的讓人不忍去觸碰,歷經千年,它們依然流暢圓潤。

西遞古人充滿智慧。西遞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沿着青石板路走向古村深處,你會發現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灰牆黛瓦的五疊式馬頭牆,遊走其間,彷彿進入了一副韻味有致、樸素淡雅水墨畫。庭院曲折悠遠,頗讓人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慨。當時正是酷暑七月,我卻一點沒有悶熱感,是開了空調了嗎?環顧四周,連個空調的影子都沒有。導遊告訴我:“古代沒空調、電扇,西遞人都是通過房屋的巧妙建造和水循環系統來保持屋內冬暖夏涼的。”聽完,我不由得暗暗佩服起古人的智慧。

西遞文化孝爲先。西遞還有古徽州代表性的`建築祠堂。“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西遞村胡姓集居,跨入胡氏祠堂,一副對聯映入眼簾。千百年來,西遞人一直把“孝”列爲人倫之首。經歷了無數的風雨變幻,屹立的祠堂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西遞的建築美、環境美,更多的是西遞人的勤勞智慧和悠悠的歷史文化傳承。

悠悠西遞,是我的根、是我的源麼?儘管在這裏我沒有覓到鄉音,但我希望這裏就是我的根、就是我的源。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3

中國文化遺產有很多,比如:"有蜿蜒的長城,有雄偉的故宮,還有頂天立地的泰山。"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那既高大又有氣勢的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是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在1974年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傭考古隊開赴發掘現場,隨後,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的師生也前來支援。經過很長時間,他們在965平方米試掘方內清理出真人真馬相仿的陶俑500餘件,陶馬24匹,木質戰車6乘和大批青銅兵器、車馬器。又在1978年,法國前總理希拉剋參觀後:"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

兵馬俑一共分爲4個坑,爲1號坑,2號坑,3號坑,4號坑。一號坑最大,一號坑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車和步相間的主力軍陣。1978年開放,長210米,寬62米,距原地表4.5米——6.5米,面積14260平方米。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形1976年發現,位於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2號坑的發現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3號坑同2號坑一樣,一,二兵馬俑坑之後,1976年5月11日,又在1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鑽探發現了一個陪葬坑,根據發現的`先後,編號爲3號坑。4號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兵馬俑的種類有很多,比如:"有那不畏危險的軍士俑,有那魁梧的立射俑,也有那跪在地下的跪射俑。"但我最喜歡的是那普通的武士俑,因爲他最勇敢,我非常喜歡他。

我喜歡兵馬俑,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去看一看。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4

1978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剋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

秦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古代軍事“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侕是20xx年前秦始皇陵國的一處大型兵馬俑陪葬坑。陵國規模宏大,陪葬品衆多。坑內發據=掘出大量陶俑、戰車、陶馬等。

走近秦始皇兵馬俑,你會感受到他們所帶來的神祕氣息。只見一個個形神兼備的武士威風凜凜,隊列整齊,令人肅然起敬。那一匹匹躍躍欲試的戰馬,讓人彷彿看到了戰國時期秦王一掃六國,縱橫天下的.雄姿。更令人驚歎的是,秦俑身上的每一個細節,如髮髻、披戴、相貌、神韻等,均有差別。一般士兵不戴冠,而軍吏戴冠。普通軍吏的冠與將軍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連鎧甲也有區別。細看每個秦俑,他們或眉開眼笑,或神情凝重;或年輕幼稚,或老練深沉;或憨厚質樸,或聰明機警……真可謂千人千面。

在我國衆多的世界文化遺中,秦始皇兵馬俑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舉世無雙,其價值無可估量,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幹的結晶。它以磅礴的氣勢、巨大的規模、嚴整獨特的藝術結構震驚了世界。

1987年,秦始皇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爲《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之一”。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來此參觀訪問,它成爲了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5

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中國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長城。它,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用於限隔敵人的騎兵行動,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長城到底有多“長”呢?國家文物局曾於20xx年公佈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長城總長度爲8851.8千米。它分佈在我國的十多個省區市,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羣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

規模如此浩大的工程,長城是從什麼時候修建的呢?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爲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並用城牆連接起來,長城的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期。之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人數佔當時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工完成,又是在崇山峻嶺、峭壁深壑中工作,修築的`難度非常大,所以纔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民間故事

相傳秦朝時,範喜良和孟姜女剛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建長城了,勞役繁重,不久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歷盡千辛萬苦纔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就此坍塌,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骨。從這個民間故事,可見當時工程的浩大。

中國於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是的,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鉅工程。望着綿延萬里的長城,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6

說起美麗的故宮,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始建於公元1406年,面積約有72萬平方米,相當於900個大操場那麼大。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兩代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故宮同時還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故宮大體可分爲南北兩部分,南爲工作區,即前朝,也稱外朝;北爲生活區,即後寢,也稱內廷。

外朝以黃極殿、中級殿、建極殿三大殿爲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爲兩翼。多采用重檐廡殿頂這種屋頂結構,殿內瀝粉貼金,重施五彩,顯得金碧輝煌,雄偉壯麗,是皇帝辦理朝政大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宮城中等級最高、最爲堂皇的建築,殿內雕刻着許多金龍,當中一條浮雕蟠龍口含寶珠,張牙舞爪,氣勢洶洶,彷彿要從上面飛下來。而殿中央是用楠木鏤空透雕龍紋的基臺,基臺上設有九龍金漆寶座。太和殿到處都雕刻着龍,這萬龍競舞的氣勢使太和殿顯得莊嚴肅穆、氣勢磅礴。

內廷以乾清宮,也就是皇帝臥室、交泰殿、坤寧宮爲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妃宮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皇帝的三宮六院,是皇帝平日處理日常政務及皇室居住、禮佛、讀書和遊玩的地方。還有御花園、欽安殿、養性齋等建築,形成一個佈局完美的'整體。御花園既有帝苑的雍華氣魄,又有民間古典園林的幽雅意境。

故宮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世界文化藝術精華的一部分,我們要好好地愛惜它。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7

西安是一個歷史大寶庫,那裏有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而我要介紹的就是人類的驕傲—小雁塔。

小雁塔位於西安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代景龍年間,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

進了薦福寺,沿着小路往裏走,就能夠從茂密的草叢中看見小雁塔的上半部分塔身。雖然表面上脫了一些牆皮,但還是屬於保存較好的唐代古塔。這裏風景優美,鳥語花香,瞧!小鳥正聳立於樹枝上,高聲拍着拍子唱着歌,周圍都是青山綠水,聽,多麼美妙的“水流交響樂”啊!每當我去那裏玩時,我的心情都非常地舒暢。走進來看,小雁塔的大門獨具特色:門框用青石砌成,門楣上圖案非常美觀。從塔下向上看,一層比一層稍小一點兒;整體輪廓刻圓則圓,刻直則直。走到塔後面,仰起頭,向上看,在塔的上方有一點兒小裂痕,這道小裂痕,這裂痕還有個百思不得其解的故事呢!

487年,陝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小雁塔從上到下裂開了一道30多釐米寬的“痕跡”。然而,又過了34年,在152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小雁塔的這道“傷痕”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1555年9月,一位小京宮把這段史料刻在了小雁塔北門的`門楣上。有人推測,古代的工匠們根據西安的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形球體,像樹根一樣,緊扒着土地。塔身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就像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70餘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得不令人歎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

現在的小雁塔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絲綢之路中國段22個申遺項目之一,不愧被稱爲“人類的驕傲”!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8

敦煌的莫高窟是一個世界遺產,而暑假時我和媽媽就去領略了一番這樣的美景,去完後我收穫了不少知識。

敦煌莫高窟,高大雄偉,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是個大工程。有幾百間石窟,每一間石窟裏都畫着人物、花草、風景……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座石窟建於公元前,當時人們沒有太先進的上色工具,所以都是利用花草、礦物做顏料,一筆一筆地畫成,歷時多年。

我跟着導遊慢慢地走進了第一個石窟,一看就大喊了一聲:“哇,好大啊!”一幅巨大的壁畫呈現在眼前,如同襯托出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一個個仙女手披一條長長的白絲帶,在天空中翱翔,圍成一個大圈,好像在跳一支優美的舞曲。下一個石窟則與這個石窟不同,形象有趣,是一尊大佛,神態莊重,好像在說:“同學們,你們要記住勞動人民的苦。”他嘆了一口氣,我彷彿知道了大佛對我們的不滿。接下來,我繼續遊覽。有的`畫着一位菩薩,身穿白衣,象徵純潔;有的描繪着樸素的民間生活,反映了當時的情景;還有的手拿琵琶,好像在彈奏一首樂曲……看完了,我彷彿穿越到了公元前,很有趣!每一個石窟都在講述着老百姓的生活與辛苦。

可是有些石窟卻不讓人進去,這是爲什麼呢?我帶着這個疑問問了導遊。她說:“由於外國人非常稀罕我國的寶物,把它們大面積地運到外國,而有些壁畫被火燒了,損傷嚴重,暫時不讓遊客入內。”“哦,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啊!”頓時,我心中燃起一陣怒火,最後,我回頭望了望這座世界遺產,依依不捨地走了。

古代勞動人民能創造出這麼多的壁畫是不是很厲害呢?石窟代表着古代人民對美好的嚮往和精神上的寄託。這座偉大的工程凝結了勞動人民許多的智慧和血汗。作爲小學生的我們,應該保護好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9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星辰與都城對應。天帝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天子”,《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紫垣,紫宮便成了帝王宮的代號。皇宮常人不能進,所以稱爲“紫禁”。

現在的故宮宏偉、壯觀,有着珍貴的文物,在各個方面都是格外的精美。但在清朝時期,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康熙三十四年才修復。在民國時期,辛亥革命後,遜帝愛新覺羅·傅儀被允許暫居宮禁。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趕走了傅儀。1925年,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

繞過一大片華麗的建築,終於要到皇帝的住所了,我不經歡呼雀躍。還沒看見乾清宮,我就被眼前的`建築吸引了。不過它跟以往的建築不大相同,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周圍有雕石欄杆。在金色的太陽下,金色的瓦片,金色漢白玉柱子,連平時白色的欄杆也泛着金光,而門口的那兩隻銅鎏金獅子啊,簡直像是用純金鑄成的,這一切在金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那對銅鎏金獅子友好地望着我們,但它們的身上卻流露出了保衛家園的氣勢。乾清門是連接內廷與外朝往來的重要通道,在清代時又兼爲處理政務的場所,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行。

走過乾清宮,穿過坤寧宮就來到了皇宮的御花園。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爲重檐盝頂式、以其爲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臺樓閣。園內的鬆、柏、竹與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御景亭位於御花園內東側的假山頂上。上覆翠綠琉璃瓦,黃色琉璃瓦剪邊,鎏金寶頂,四面設隔扇門。真是叫人讚歎。

故宮是令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凝結着我們祖先的汗水與智慧。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0

大家好!我是來自歡樂陽光旅行社的導遊,我姓劉,大家能夠叫我劉導,此刻就讓我帶大家走近我國的“世界遺產”——故宮,另外提醒一下,大家不要亂塗亂畫呦!

此刻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故宮,故宮又名紫禁城,因爲時間慢慢的過去,人們就叫它故宮了,它是皇上和皇妃住的地方,裏面還有許多中國的寶物、名畫和名詩。

此刻我們來看它的城牆,城牆高約十米,有四座城門,南面是午門,北面是神武門,東西面爲東華門、西華門。宮殿是長方形的,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七十多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宮殿和九千多座高低不一樣的房屋,牆外有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個玲瓏奇巧的角樓,下頭我們就到珍妃井去看一看吧。

此刻我們來到了珍妃井,說到那裏大家都聽說過珍妃跳井的`故事吧!下頭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珍妃井的由來,1887年光緒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威懾下,無奈地選了隆裕皇后和瑾妃、珍妃之後,他漸漸地愛上了珍妃,這件事被慈禧太后明白了,便把珍妃扔下了井,人們爲了紀念她便把那口井叫做珍妃井,這就是珍妃井的由來。

我們往下看,此刻我們來到了九龍壁,大家看上頭有九條顏色不一樣,姿態各異、十分美麗的九條龍,他們最中間的那一個是金黃色的,它代表着皇帝的尊嚴,其中有一條紅色的龍,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有一塊石頭已經掉了,是現代的石匠找到相同顏色的石頭又後補上的。

各位遊客,故宮之旅結束了,很高興當你們的導遊,祝大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期待下次的相遇!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1

泰山被稱爲“五嶽之首",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稱,又稱東嶽。泰山有近現代文物12處,古建築羣22處,古遺址97處,文物藏品萬餘件,1987年被列爲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位於山東中部,屬於泰安市,我的家鄉離泰山只有193公里,我到泰山的機會比其他人多。前年國慶節放假,我就去了五嶽之首的泰山。站在泰山腳下往上看,泰山不止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峯個個相連,有高的,低的,寬的,窄的不計其數。泰山海拔1545米,爲了到達主峯玉皇頂,節省時間我們選擇了先坐景區車,來到半山腰一中天門纔開始登山。聽導遊說從中天門到山頂有6000個臺階。現在開始登山了,我們一邊走,一邊看路上的風景,不知不覺來到龍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泰山石刻,各種各樣碩大的石頭上刻着:"天下第一山",“天下大觀",“五嶽獨尊"等等字樣,這裏留下了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足跡。泰山石刻成爲泰山雄奇壯麗的文化符號。

泰山的雄偉,盡在十八盤。

我們來到泰山最險、最陡的十八盤。聽導遊說,十八盤全長800米,垂直高度400米,臺階1827階,遠遠望去就像天門雲梯。十八盤還有句順口溜:慢十八,緊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走在十八盤上,兩側懸崖峭壁,崖壁峻拔陡峭,使人心驚膽戰。十八盤連接南天門,南天門雄距兩個山之間,如倒掛的天梯,那真叫雄偉。

泰山之壯觀,盡在玉皇頂。

從南天門大約20多分鐘就到了最高處玉皇頂。站在山頂,一切盡收眼底,讓我想起和感受到杜甫的詩“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峽谷裏五光十色,雲和霧連在一起,讓我感受到,“雲深不知

處,"真是壯觀。我心裏不禁發出:啊!我終於登上了泰山之巔。

這就是雄偉壯觀的泰山,他歷史悠久,文物衆多,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2

每個人都有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一個美麗的地方。而我的故鄉在福建,那就有美麗獨特,令人喜愛的宏偉土樓。

土樓是圓形封閉式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樣,有些還是大圓裏面套着小圓,一層層,住着人家。很難想象,智慧的客家先民在百年前是如何用粘土夯出這三層的能夠歷經百年而不倒的建築物。大的土樓,一座能夠住上佰戶人家,那可就是幾佰人啊,這真是宏偉的土樓。

但是,令人驚歎的可不僅只是那奇妙的土樓形狀和容納的人數,還有那熱情善良,勤勞好客的土裏的客家人。

這每一層小圈裏,都住着一戶戶人家,房子十分緊密,左房右牆挨着右房左牆,但一點都不顯凌亂,反而讓人覺得排列整齊,緊而有序。而且,當你靠近土樓,就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那是家的.感覺。

在那充滿特殊風情的房子了,在那擺滿玩具小吃的攤子後,都是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人們都把左鄰右舍的人當成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依靠,彼此幫扶。一聲聲的歡笑讓人情不自禁被感染,想融入其中。

擺地攤的商販們,洗衣服的婦女們,打麻將的男人們,嬉戲着的孩子們,抱着孫兒的爺爺,跳着舞的奶奶們……一片歡聲笑語,土樓裏一派其樂融融。

每一座土樓就像一個大家庭,人們在裏面享受天倫之樂,好像生活沒有煩惱,總是一派祥和。生活在大城市的已經被冰箱空調變得冰冷,麻木的人,看見土樓人家的生活場景,瞬間心被融化。

婦女們毫不見外地笑着:

“哎喲,看看,那小姑娘長得水靈靈的,真好看!”

“那小夥子也真帥氣!”

小孩們好奇極了:

“哥哥,這是什麼呀?”“姐姐,你的包真漂亮,能給我看看嗎?”

“奶奶……”

土樓居民熱情得像在歡迎遠歸的親戚,一點沒有對外人隔閡。這,纔是真正的生活和快樂啊!

土樓是客家先民的傑作,也是客家遊子心中的魂。我愛我的家鄉,愛那熱情的人們,更愛宏偉的土樓。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3

中國有一樣文化的瑰寶它似圓非圓,它似園非園。猜出來了嗎?答案就是:圓明園。

圓明園始建於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可是和紫禁城(故宮)旗鼓相當呢!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也就是現今北京大學以北,清華大學以西。它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它總佔地350多公頃,水面面積140公頃。園中有150餘景,有“萬園之園”的美稱。清帝每值夏季就來此地避暑、聽政,因此,本園又叫“夏宮”。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羣,豐富的文化收藏以及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享譽於世,被譽爲“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文學巨匠維克多·雨果譽爲“理想與藝術的典範”。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評價,圓明園該有多美啊!於是,我走進了圓明園。

然而,這麼美的園林,是誰設計的呢?我在參觀時,看到了一塊關於介紹的石碑,我在上面找到了答案。原來,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時被康熙選爲設計師的。

圓明園還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大量地仿建了中國各地,特別是江南的許多名園勝景。我走到另一處,看見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徵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有象徵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峯夕照,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與瑰寶。

但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了圓明園,大肆搶掠,焚燒文物。後來,圓明園又遭到匪盜的打擊,最終成爲了一片廢墟。

看到這裏,我們則能不心生憤慨?但是,光義憤填膺而無動於衷,是無濟於事的。勿忘國恥,牢記在心,我們在新時代做新貢獻,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努力!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4

頤和園是世界文化文遺產之一,而且他有許多的特點和美麗的景色,讓人孜孜不倦。

頤和園初始在北京,而且在北京也有許多著名的建築物。頤和園的長廊非常的美麗:全長728米,共273間。長廊以其精美的建築、曲折多變和極豐富的彩畫而負盛名,是我國古建築和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還是一條五光十色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餘幅,色彩鮮明,富麗堂皇,它的長度和豐富的彩畫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所以才說移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長,而且五彩繽紛又美麗的長廊。

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築,該閣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興建在20米的石造臺基上,八面三層四重檐。閣高41米,八面,三層,四重檐。閣內有八根鐵梨木大柱內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燒香禮佛。遊人至此,居高臨下,可以飽覽昆明湖及幾十裏以外的明媚風光。昆明湖在頤和園內,面臨萬壽山前山。面積3300餘畝。

頤和園裏面有一座17孔的橋,名叫17孔橋。這座橋非常的大,很壯觀。十七孔橋是連接東岸與南湖島的一座長橋。清乾隆時(1736一1795)建。爲園內最大的石橋。橋由17個孔券組成,長150米,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狀若長虹臥波。其造型兼有北京盧溝橋、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橋額北面書靈獸偃月,南面書修煉凌波。

頤和園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多麼的美麗,多麼的令人流連忘返呀!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15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每當聽見這句話,我就會想到那宏偉壯觀的萬里長城。

遠遠望去,黃灰相間的長城久線一條巨龍,橫臥在綠油油的叢林間,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它的城牆一邊高一邊低,面對邊塞的長城比較高,背對邊塞的長城比較低。城牆的頂部呈凹凸形,真好比龍的鱗片。

城牆是由連續的城牆、關隘、烽火臺等構成的,連續的城牆是長城的主體,看起來又高又厚,並且很堅固。城牆上每隔一定距離築有敵臺,作爲城牆上的主要戰鬥設施。關隘是長城上的主要防守據點,他根據長城修建的整體佈局設置,一般建於要塞處。烽火臺使用來傳遞信息的。

不僅結構複雜,長城的歷史也十分悠久。

長城大約出現在公元前7——前5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原後,開始大規模修建長城。從臨洮至遼東,綿延萬餘里。以後各朝個代也曾多次修建長城,其中以明朝修建的,規模最爲宏大。從明初至清末,修築工程不斷。明長城東起鴨綠江畔,經遼、冀、津、京、晉、內蒙古、陝、寧、青、甘,直抵嘉峪關附近的祁連山中。其中山海關至嘉峪關總長度爲13400華里。明長城無論在佈局上、建築上、施工技術與組織上,都達到了長城建築史上的高水平。

提到了長城,就不得不提一下“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了。山海關是萬里長城東端的重要關隘。因其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故名山海關。

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它象徵着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看着這條橫臥在叢林中的巨龍,我暗暗感嘆道:這不僅是中國建築工程的偉大成就,也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頑強毅力和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