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通用19篇)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通用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8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通用1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通用19篇)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

陶淵明是位隱士,也有人稱其爲逃避者,逃避亂世,亂政。

陶淵明的一生,五任五隱。五任是爲了養家餬口,五隱是爲了自潔。當時官場混亂,陶淵明力求潔身自好,已委實不易,當無法在官場堅求內心時,他心一狠決心隱居。

對於當時的政局,陶淵明起初絕不是持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他曾力行改革,哪怕只是在他管理的小小的縣城。從他的《桃花源記》中也能看出他對世況的嘆惋,我甚至敢說他有想過變法維新。可光從他在縣城執行的來看——改革觸動了地主官僚得利益而被迫停止——這似乎不可能實現。如果他堅持變法,那麼等待他的是什麼?是被掌權者迫害,是被捲入棋局,從此墮落成和別人一樣的毫無尊嚴。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給他變法的機會,他是否能有把握,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到國民的支持,是否有能力去做好以後的種種而不使國家再度混亂?這樣挨個的排除,他成功的機率幾乎爲零。

在是否應該選擇這條不歸路時,他做了一個理性的決定:放棄幾乎無法實現的願望,同時又能保住尊嚴,那就是隱居;如果我沒有能力與勝算,那我就在個人底線之上求自保。這是理性的選擇,這是認清了自我,只有當他分析明白了自己,算好了代價與回饋,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隱居的基礎上,他爲自己締造了理想王國:桃花源。那裏寧靜美麗,沒有戰亂和貧窮,大家都怡然自樂。那裏的人都十分清楚,這樣的生活足夠好,外面十分混亂,沒有出去的理由。在桃花源足夠安逸。像陶淵明,即使是“草盛豆苗稀”,那我過得也安穩,我有把握過好隱居的生活,變法有可能讓我名垂青史,但風險太大,不如腳踏實地的種地。

有時候希望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我們總要在理性和衝動之間權衡,若不值得我們冒險,那就做好自己能做的。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2

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是鄉里小人也——陶淵明。

很早就聽說陶淵明很了不起,有骨氣,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三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用自己的只是創去連宣泄困苦,雖然身苦,看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爲重,以節義貞操爲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爲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爲“五斗米折腰”到“嫺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爲自己的志向“不爲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於濁世中,潔身獨立。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3

在我看來,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公職,歸隱醉心田園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爲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不認可他人的態度。他遠離世俗,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具有莫大的勇氣和無比堅韌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淵明做個逍遙自在的隱士,真的就是天天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不見得,他只是一個有志有才卻不得施展出來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嗎?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過是對現實的妥協和自嘲罷了,誰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絕熱衷於經濟走勢和國際局勢?很多人都有過“英雄夢”,只是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而已。人類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愛情轟轟烈烈,希望事業蒸蒸日上,希望能夠建功立業。

你看陶淵明飄逸灑脫,我看陶淵明落魄無能。因爲人無論在哪裏生活,都要爲自己的父母子女謀三餐,爲他們的衣食住行負責。如果你爲了自己的好惡,不願流俗,卻苦了家人與孩子,那樣的“獨善其身”是沒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沒有與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卻少了份責任與擔當,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對着大自然抒發了,因爲他和人類的生存規則是背道而馳的。

人人都想與大自然融爲一體,都想過超凡脫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讓生命輕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生而爲人的悲哀,柴米油鹽的瑣屑,又有幾人能擺脫?小而爲自己爲家人,大而爲國家,一個有志有才的人不應當爲國效力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纔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光輝寫照。避世寫些虛幻的文章類似《桃花源記》來麻醉自己,迷惑世人,還不如多做些實幹的事來挽救國家與人們,比如滕子京,比如歐陽修,比如左宗棠他們連續遭貶不也在所貶之地做出了成績了嗎?

陶淵明所過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脫離塵世的一切煩惱,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爲了五斗米折腰,過着讀書喝酒作詩的慢生活,但是他的灑脫只是看起來也很美。可真到做起來,太難!

沒有酒精的麻醉,估計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潰。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4

陶淵明筆下寫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掛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這麼想?認爲他是對的,創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掛印退官,“種豆南山下”去了,但我們要去證明這個觀點,就要用一點數學知識。有一種證明法叫“反證法”,即先說假如什麼是對的,按照已知條件向下推,發現不對,結論與現在的已知條件不一致,就可以反過來,說之前的那個假設是錯誤的。那麼現在讓我們想想:假如說陶淵明真的就“種豆”去了,那麼,他的詩,他的《桃花源記》,又是以一個什麼方式,什麼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間的呢?他早已“不復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麼留下的呢?

細細一想,上文的話沒什麼錯,我們的假設通過一系列推論後發現不成立,這時的結論已經很明顯:它是錯的。陶淵明種豆歸種豆,但結論又告訴我們這不對,但他又確實歸去了。我們就順着結論,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對於這件事,結論也只剩一種了。

那是什麼?他去“種豆”不會有錯,但他每一鋤下去,他種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獨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給了我們。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魚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飽經戰亂的百姓們。身雖種豆,掛印退官,但他鋤土,種豆,澆水,拔草,爲的是百姓,爲的是我們後人。縱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頂草帽,手握鋤頭,他又與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着官印的陶淵明又有什麼區別呢?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馬;陶淵明走了,掛印去“種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嗎?

不,不能。無論他戴了多少個“虛擬眼鏡”,不論他走進了怎樣一個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記他是誰,他是幹什麼的——或者說他是爲什麼而存活的嗎?

不,不能!這不是他,陶淵明,爲了自己的自由而活,爲了一方百姓而活,爲了我們後人的一方淨土而活!他不能忘卻了這些,而僅僅在種豆,因爲我們的結論告訴我們:這不是他——一個爲百姓而活的人!

陶淵明寫過“心遠地自偏”,他是在當官是想着歸去呢,還是在“種豆”時想着百姓呢?這就是他吧,心遠地自偏,偏着偏着,回到了我們身邊,回到了百姓身邊,送來了一心耕種的桃源,送來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5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人稱其爲“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他的詩多描寫田園風光,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進入仕途。陶淵明二十歲時就開始了自己的遊宦生涯,但他漸漸看透了,厭煩了官宦生活,最後“不爲五斗米折腰”,解印辭官,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陶淵明的一生似乎與菊花有着不解之緣。北宋的周敦頤曾在《愛蓮說》中寫道:“晉陶淵明獨愛菊”“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那麼陶淵明爲什麼這麼喜歡菊花呢?

首先,陶淵明的原配妻子陳氏十分喜歡菊花。陳氏去世之後,陶淵明思妻心切,又在夢中見到了妻子。陳氏告訴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淵明醒後在牆角見到一株茂盛的菊花。從此,他便愛上了菊花。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證實,但在歷史上陶淵明與妻子的確恩愛有加。陳氏死後,陶淵明還特地寫了《閒情賦》來追憶亡妻。一向瀟灑,豪放的陶淵明也會爲兒女情長所困,可見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詩人。

其次,菊花有着隱逸的氣質和孤標傲世的性情,它“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貴,不像玫瑰那樣妖嬈,不像桃花那樣美豔,它只在深秋默默開放,這正是陶淵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讀書爲了做官,而陶淵明卻想遠離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種豆南山下”得田園隱居生活。在他所描繪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或許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可惜他生不逢時,在那個年代,這個願望不可能實現。

陶淵明一生安貧樂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灑脫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瀟灑的背影——可敬!可嘆!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6

當你幾欲逃避,當你以筋疲力盡,在掙扎之中,你選擇忍下去;當你忍無可忍,當你不願再逢場作戲,質性使然,你不願以心爲形役,不肯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而解綬去職。人未滅,心已死,你隱沒於菊香之中,嘆息亂世的罪惡。放開歷史的束縛,在茫茫人海中,我尋見了你,陶淵明。你於365降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父早逝。你拼盡全力得到官職,自幼受儒、道思想薰陶的人怎會因一個官職而畫地爲牢,捨棄自由呢!?你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宏圖大志,卻又嚮往于山水之美,田園之樂。

你不願在別人面前卑躬屈膝,不想做見人樂而賠笑,見人憂而憤慨的小人。厭倦官宦生活的你毅然地拂袖而去,隱居田園。看着你不時望向那勾心鬥角的官場,看你無奈的嘆息,我終於明白身處亂世之中才知和平之貴的道理,永初2年你寫下《桃花源》,桃林之美使我眷戀,民風淳樸使我感動。這有若無物的世外桃源中蘊含着你對沒有剝削壓迫、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爾虞我詐,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人世是多麼的嚮往。你將那一腔熱血埋藏在內心深處,將你對寧靜安樂的思念寄託在筆下。

但你也知這不可能達到,有美好的事物就有罪惡,有君子就有小人,桃園最後的無人問津和你直至死去依然失落的心,終究沒有再次開啓。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你生命的大小不及沙石,一位老人就這樣被光陰所淹沒時隔一千五百年,你字跡仍舊清晰可見,你著作早已流傳千古。曾經庸亂的社會已永遠留在了曾經,你塵封的嘆息卻無人可以聽見,如夢幻般,我走出了你的人生。十分慶幸與你的邂逅,讓我讀懂了你的內心世界,陶淵明。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7

於文章無甚解,會意此心,浮華洗盡;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境,歸去來兮。

——題記

曾幾何時,你帶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退隱官場;曾幾何時,你有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慨隱居山間;曾幾何時,你掛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汗水辛苦耕作。你,胸懷大志卻又甘願做一名隱士。對你,只有無比的欽佩和仰慕……

風一樣的來去,從官場到田間,你看破紅塵,你“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你寧願拋下原來所擁有的一切隱居鄉間,也不願再次面對黑暗的社會。你選擇了歸隱之路,但這並不是逃避,而是對光明的另一種渴望,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

遠離塵世,歸隱田園,看花開花落。你的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他們說,你像是菊,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你把你的詩寄託於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淨土。但我覺得,是你的詩讓菊帶上了品質高潔,與世無爭的高貴品質,流傳至今……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你並不甘於被囚於黑暗的社會中,也許正是你那種灑脫感染了我,讓我在衆多詩篇中一眼便識出了屬於你的獨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你對黑暗的不屑。更深深地愛上了你的不羈。是你,改變了我對世事的看法。

李白選擇“直掛雲帆濟滄海”,是自強;蘇軾選擇“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豁達;但你選擇“不爲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我並不是不忠於李白的浪漫,更不是不屑於蘇軾的豪放,只是相對這些來說,我更能接受的是你的與世無爭。

繁花似錦,花開花落,你卻甘於作一株無名的小草。我想,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的另一種浪漫、豪放,更讀懂了你的清逸,淡雅……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8

淵淵博學,明明之理,好一個陶淵明!

初識陶淵明,是在學《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時候,陶淵明,陶淵明……細細呢喃這個名字,總有股莫名的熟悉感,好像似曾相識,也許是在哪篇文章上看過;也許是從老師口中偶爾聽到過幾次,隱約覺得他是一個博學之人吧。

學完《桃花源記》,我不禁笑然,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才能描繪出這樣一個似仙境,宛瑤池的世外桃源?是他的淡泊,是他的灑脫,是他的不羈!

又識陶淵明,是在這篇清新淡雅的詩中——《歸園田居》。他遠離塵世,歸隱田園。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雲捲雲舒,過着清逸、自由的生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毅然選擇歸隱,不再徘徊於醜惡的官場之中,願扛起鋤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使“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心中亦是坦然;即便“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也是“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再逢陶淵明,便是這篇《五柳先生傳》了。又讓我見識到了他的淡泊,他的清明,他的豁達。當時在那個昏暗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追名逐利,唯獨他出淤泥而不染,不隨波逐流,潔身自好。“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卻也能安貧樂道,自得其樂,飲酒賦詩,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陶淵明的淡泊清明被世人所傳頌,他那種恬淡、閒逸、人與自認合一的隱逸生活境界更是大家所向往的。所以纔有了孟浩然的崇拜;白居易的敬仰;杜甫的欣賞;纔有了李白的仰慕:“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慄裏,一見平生親。”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9

最愛那凌芳傲骨的秋菊,最愛那清風微揚的香柳,最愛鄉間晨露的那一抹輕霜,最愛桃花深處的那一縷微光……

願站在山屋東籬之前,舉樽自飲,與菊共語。願穿越時間,穿越空間,看你帶月荷鋤高歌而歸,觀林海霧起,聽鳥鳴山幽。這是你的天生稟賦吧,依山戀水,性曠情達。二十九歲出仕任彭澤縣令僅八十餘日便高唱歸去來兮而還,一吐心中壓抑與不快,如決堤之水,從此躬耕農畝,隱居山間,自得其樂。羈鳥戀舊林,紛繁變幻的世界終究不是你的歸宿。看穿了世間的恩怨情仇,閱遍了人間的世態炎涼,你只願撫琴引觴,躬耕賞菊,做個隱者。

歸去,歸去,你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在那個污濁黑暗,紛紛擾擾的社會,獨你能找到心中的那一塊淨土,從容應對外界的誘惑。近墨者也能不黑,你慨然應對世俗的官場,離官爲民,爲了尊嚴,甘願受貧,不願被鄉里小兒所侮辱,更不願意爲五斗米而折腰,自享高潔,不怕流言蜚語,因爲這就是你的追求,不是嗎?

鄉間的晨風總是那麼清新,帶着雛菊的芬芳,房宅被榆柳桃李所包圍,自是隱者返自然。逃離了官場的樊籠,掙脫了俗世的羅網,你更快樂吧。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便歡然有喜,這種復歸於自然的和諧是你畢生的追求。歸隱,生命的本質在於形爲心役,釋放出內心的本真,這就是你所探求的生命價值之所在。

你一定渴求尋找到心中的聖地桃花源吧,那裏雞犬相聞,老少同樂,男有所耕,女有所織,你理想中的大同社會也是如此吧。如果現實社會也是如此的民風淳樸,怡然自樂,你或許不會選擇歸隱這條路,只可惜事與願違,於是,鄙棄官場,淡泊明志,最終,你頭也不回地走入深山歸隱處,尋求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0

暗夜,萬籟俱寂。我拿着令人觸目驚心的考卷,走在羊腸小道上。惟有冰冷的月亮伴着我。

冥冥之中,我來到間住宅。宅邊的五棵柳樹在寒風下狂舞着。那舞動的枝條猶如鞭子,狠狠地抽在我心上。

多情的月亮終於消失在我的上空,伴着另一個人去了。

黑幕中,一位先生扛着鋤頭伴着月光向我走來。再近些,只見他短褐穿結,手裏還拿着酒壺。莫非,他乃是五柳先生?

“小女子何等悠閒,大臨寒舍。”他發話了。

我輕笑一聲:“先生乃彭澤縣縣令,怎會是寒舍?”

“那官,我早已辭了。”他有些不屑“我堂堂一個男子,怎能爲五斗米折腰?”

“好一個不爲‘五斗米折腰’。但先生隱居在此,那又有何出息?”我反問道。

“田園生活如此甚好,怎能跟污濁官場相提並論。我在這‘銜觴賦詩’,‘無案牘之勞形’,妙也!

一陣沉默過後,他瞥見了我的考卷,說道:“你落榜了?”我木納地點點頭。他又接着說:“落榜又有何哀傷,應調好心態,以備下次迎戰。”

“你寒窗苦讀十年,最後竟落得這下場,你不怕我重蹈覆轍?”

他擺擺手,說:“這不同。你乃處於太平之世,無動亂擾民。豈能跟東晉相比。我可‘不爲五斗米折腰’而你也可‘不爲挫折而駐足’。莫非,你們現代人的思想退化了。”

不爲挫折而駐足,對,就是這樣!我激動得說:“先生點通了我,我乃感激不盡。定不負先生之意。來日再聚……”

柔情的月光伴着我,灑下一抹銀光。而我奔馳在銀色的小路上……

“叮叮叮”可惡的鬧鐘又響起來。忽然,一切都不見了。我從牀上爬起。哦,原來是一場夢。“莊生曉夢迷蝴蝶”,看見桌上的試卷,我不再彷徨……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1

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你視而不見;觥籌交錯,案牘累累,你望而生厭;巍巍泰山,綿綿長城,你望而卻步;獨尋那阡陌交通,田園之樂。

透過宦海的沉浮,人間的俗惡,我從你——陶淵明的身上,讀出了一種境界,那就是你超脫塵世的人生追求——淡泊。

即使是“環堵蕭然,不敝風日”,即使是“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又怎能糾結你的心靈?終究是過往煙雲,“晏如也”。

是因爲淡泊!

何謂淡泊?淡泊是你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品節詳明德性堅定”的隨和;亦是鄭燮“難得糊塗”的豁達。

這樣看來,淡泊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風,因爲有淡泊的心態,所以無意花的容顏和芬芳,不懼樹的挺拔、山的偉岸,故能生能消,能大能小,能強能弱;水,因爲有淡泊的心態,故能容萬物而心無萬物,故遇礁更能捲起千堆雪,驚濤拍岸,一往無前;雲,因爲有一顆淡泊的心,所以能安於蒼穹之下,隨風做千萬變化,不慕明月之華彩,不羨太陽之光芒,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轉瞬間又消失了蹤影。順隨自然,不逼迫,不迷戀,不強求,不做非分的念想,這就是淡泊。

一個人若想從容處事,就必須以淡泊爲伴。以淡泊的心態處世,我們才能傾聽樹間的鳥鳴,我們才能關注溪水淙淙;以淡然的心態對待生活,我們才能在心中開闢一方淨土,保持清醒,自覺抵制花花世界中那些太多的誘惑。

然而,在這個商品經濟時代裏,被功利所包圍的我們,忙忙碌碌,誰人又能有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淡然?

朋友,你能嗎?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2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構造了一個沒有戰爭,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桃花源,也構造了每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每個人都渴望遇見桃花源。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桃花源。我就曾遇見過屬於我自己的桃花源。那是在去年九月,夏天已走到盡頭,天高氣爽,我和爸爸去登鳳嶺的時候,山重水複之間,峯迴路轉,我的面前就出現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山間略爲平坦的谷地上坐落着幾處農舍,一塊稻田,不遠處的小丘擋住了我遠眺的視線,在明媚而不灼熱的陽光的照耀下,構成了一幅光與影的美麗畫卷。這便是桃花源麼?

下了山以後,我才明白這並不是桃花源,科技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去何處找那桃花源?或許桃花源並不存在於這世上,而是在每個嚮往桃花源的人心裏。《桃花源記》末尾那個好遊山澤、欣然規往的劉子驥,其實他要尋覓的桃花源,就在他心裏。

但與其說是去找桃花源,不如說是去找尋那份內心的安逸與淡然。難道那些隱士們追求的只是那清幽的山水嗎?不,就像陶淵明筆下所寫的五柳先生那樣,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寶貴,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於是那些高士們就只好銜觴賦詩,以樂其志,寄情山水,流連於書畫了。

但現在社會是高度發達的社會,再要食薇採蓮地去當個隱士簡直就是個笑話。人總是希望過上好的生活,比如五柳先生要是天天都有酒喝,豈不美哉?況且所謂“小隱隱於山野,大隱隱於市朝”,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陶淵明也不例外。所以我只是希望,在這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能像陶淵明一樣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桃花源,擁有那份內心的淡泊與安逸。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3

一冊冊汗青以悠遠名揚的口吻在我們的`耳邊傾吐中國的千年滄桑。掩耳息心,千軍萬馬氣勢恢弘地奔涌而來。朝盛朝衰似輪盤般不住旋轉。煙波浩淼的滾滾歷史長河中,有哪一瓢能夠沁潤心脾呢?

王侯將相,天子爲上的宮宇熠熠生輝,好不氣派,但象徵榮譽的金磚玉瓦中,以腥臭的暗紅色濃血來築造高不可攀的權力之柱。錦衣華服下的靈魂,用無知覺的冰若寒霜的心製造看似金光奪目的財富,但高貴的心靈無法容忍這不堪的一切,於是毅然跨出慾望的圍巢,兩袖清風,健步而去。

尋一處依山傍水之所,搭兩間簡樸平淡之屋,圍三畝自耕自食之地,栽四棵稚小挺立之苗……在“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勞作中感受汗水的欣喜。閒時啜飲自得,淡淡的酒香溫潤順喉,不禁愜意抿嘴而笑。低矮的小茅屋怎堪比高樓闊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何能與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富貴榮華相提並論,清粥小菜的樸素如何與玉盤珍饈相媲美。

陶淵明因擁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心境而蘊爲千古傳誦的田園詩人,而我們如能獲取如此淡定自若的曠達,想必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都演化爲各色各味的調味品,曲折跌宕的道路將化身成最觸動人心的交響曲。一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情懷會在你的心中構起一番世外桃源。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當我們的思想摒棄了外界的浮華喧囂和世俗的功名利祿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心如天鵝湖般清澄、靜謐,如燈塔般明亮。這樣,我們才能精準地測量靈魂的高度。

我在陶淵明的引領下,學會了還自己一片碧空,懂得了觀賞柔軟潔白的雲朵,愛上了讓跳動的心來解答我的疑惑。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4

陶淵明,一位安貧樂道的文學家;一位擅長借景抒情的田園詩人;一位影響深遠的辭賦家;一位品質高尚的散文家……

“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和菊花可謂是有着不解之緣,陶淵明把菊花視爲自己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麗,清新淡泊的特點與陶淵明高潔的品質,不同於世人,不隨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後人就把菊花作爲君子,淡泊俗塵,隱逸者的象徵。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的田園詩爲中國古典詩歌文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在藝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淵明將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有“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的個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樂的心情,把大量農村農民的生活如實寫入詩中,如:“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些優美的農村生活圖景。不過在陶淵明的灑脫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他內心的苦悶,如“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理也可奈何,且爲淘一觴”這表明他對世事還是沒有忘卻,儘管隱居山林,陶淵明還是無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淵明的詩文,看似質樸、實則華麗。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語中,充分表現了陶淵明淡泊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他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讚美;充分表現了詩人對世俗黑暗的厭惡和憎恨;充分表現詩人對美好和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或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陶淵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嚮往田園;有的純樸清新……我們也應該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像陶淵明一樣爲社會,爲國家做出貢獻。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5

看着門前的青山發呆,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副優美的畫面:在一片菊花地裏。一位叔叔正在賞花,他,就是我最羨慕的先輩——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普通的詩詞。卻寫出了對生活的熱愛,在秋天,菊花隨處可見,他們隨風而舞,好似嘻戲嬌鶯,猶如窈窕淑女。美;真的很美。

山高路遠,採菊東籬下,是我期盼的地方;悠然見南山,是我渴望的場景。陶淵明。是我心中的偶像。

如果有可能,我多麼想像他一樣,淡薄一切名利,拋除一切雜質,去尋找生活中的情趣。但是不能,我還是個學生,我還要學習,我還要成長。

不爲五斗米折腰,是他的精神,更是爲官之道,就像那句話一樣:做官要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做人要像竹子一樣,挺拔而堅韌。

我羨慕陶淵明的生活,與青山做伴,與菊花爲友。怡然自得。心曠神怡。

愛屋及烏,因爲喜歡陶淵明,所以也很喜歡菊花,秋天一到,馬路邊;公路旁,處處都是他的美麗倩影,風兒吹來,絲絲菊瓣輕輕搖擺,伴隨着淡淡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它的精神。在生機勃勃的春天,百花爭奇鬥豔,它,卻無動於衷,只是靜靜的等待,夏天,荷花亭亭玉立,它,卻依然枯枝散葉。秋天。百花凋零。它,卻黯然開放。傲雪霖霜,獨留一片美麗。

回顧歷史長河,陶淵明不就是這朵菊花嗎?充滿正義,卻慘遭迫害,猶如菊花未開時,人們將他當成雜草,隨意拔除。後來他退隱山林。雖算不上榮華富貴,但也還算悠閒自得。如同菊花盛開,受人賞識。

我羨慕陶淵明,羨慕他悠閒自得的生活,羨慕他怡然自得心情。我羨慕他得一切。因爲他的生活令我向往,因爲他的精神使我崇拜。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6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他的一生,忙忙碌碌,反覆輾轉於官場與田園,他心所向田園,以一種隱逸者,高潔者的身份度過自已的餘生,但他滿心充懷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牽掛擔憂之情,他一度充滿憧憬,多次任官,但年近老燭之年的他真正意識到,田園是他的歸宿,鄉村車馬野夫的生活纔是他真正向往的,也是他原本該過的。

一生的孤潔,是門口雜草叢菊中的‘鬆菊猶存’,是久轉徘徊的那顆孤鬆,堅韌挺拔,卻只是孤且一顆,孤身一人而己,所以他盼歸田園,以質樸的生活換得最純的快樂,以腳踏實地來放心靈。

陶淵明的田國生話是一幅美好的圖景,鋤地撥草,時而彎腰勞作,時而矯首遠觀,汗水流過臉頰,帶來了疲意,得到的卻是心中無限的滿足,陶淵明的生活是白樸平凡的生話,一個一普通農家生活——常常策扶老以流憩,活得自在悠然,亦是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的去苦勞作那般,生活雖苦,卻無比愜意滿足。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是安然於現在,不求富貴,不盼長生,不慮生命之短暫,雖已花甲之年,感嘆過光陰易逝,時無短暫,但其正的現實讓他樂天安命,不顧慮將來,只享受現在。田國是他精神寄託,在田園中,他樂天安命,在田園中,他雖苦猶甜。他愛田園,愛他的美,一種超然世外的美麗,不夾雜社會,官場的黑暗,他愛田園,愛他的一切之物皆爲、自然之生,沒有別外的糅造,正如人的本性,質樸自然。

在田園中,他放飛心靈,安心享受自然帶來的美好,在田園中,他忘卻憂慮,雖是年老的體軀,卻杯有一顆對田園少年般熾熱的心。

他以顆美好的心靈面對着田園,田園則以其方式加以反饋。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7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第一次吟誦你的詩是在初中的課堂上,那時候就只朦朧的想象你是飄逸的世外高人。初聞不識此中意,再聽已是此中人,不知在何時起你的一言一行令我奉爲圭臬。

陶淵明,靖節先生,我敬佩你的三仕三隱,敬佩你的“不爲五斗米折腰”。你有兼濟天下之心,卻因官場的骯髒不戀富貴,棄官歸隱。想你的心中是抑鬱的吧,是苦悶的吧。相比之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獨得一方高潔與傲岸。你嚮往美好,“芳草鮮美,落花繽紛”的美景在你筆下誕生,你爲後世來者創造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你有着兼濟天下,普度蒼生的宏願。二十九歲時你第一次踏上仕途,步入官場,歷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將軍、彭澤縣令,做官十三載,使你看透了官場的腐朽和仕途的險惡,與其染得一身污穢,不如擺脫它給你帶上的枷鎖,以保全自己的氣節。這十三年,是你爲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抱負的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這十三年,是鏡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即的十三年;這十三年也是你自由和個性被束縛,人格被壓抑的十三年。

鮮有人知你也是貴族出身啊!你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赫,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可天意弄人,在你年幼時家境衰敗,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你存心處世,頗多追訪其外祖輩者。你的個性,修養,都很有他的遺風。

淵明,你一身風骨不向黑暗低頭,不向他人屈服,我想對你鄭重的說一句:“我敬你”!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8

你生於繁華盡落,死於落虹歸隱;你生於亂世之中,死於躬耕之裏。你的一生如巍峨羣山,時起時伏;如滔滔黃河,九曲連環;又如絲絲霧靄,縹緲淡泊。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是你少年時的志向,你胸懷大志,混跡宦海,卻屢受輕視,不得重用,於是你發出了“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的感慨,後幾進官場,幾度失望。在沐浴過春雨,迎接過秋風的十三年官場打拼中,爲了“大濟蒼生”的崇高理想,你奮鬥過,拼搏過,但換來的只是不斷的失望。在彭澤任縣令,當遇到傲慢的督郵時,你怒嘆道:“我豈能爲五斗米而折腰向鄉里小兒!”後毅然辭官歸隱,這就是你仕途的終點。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是你心中的樂趣,你掙脫出世俗的漩渦,歸隱入僻靜的田園,你曾幻想過寧靜和諧的桃花源,那裏人民安樂,自給自足,那是你心中憧憬的地方;你曾居住在“環堵蕭然,不避風日”的陋屋中,卻依舊忘我地讀書,忘懷得失,安然自若;你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新、恬淡的意境籠罩在你的周圍。是否也有那麼一株菊花,像你一樣,不奢求陽光,不奢求雨露,兀自傲立,遠望南山。固守寒廬,看時空輪轉,風捲雲舒,享素月清輝播灑,驕陽金光籠罩,與雅菊青山相伴,這就是你——陶淵明!

你爲我們留下的不僅是詩文,更是一種思想,一種意境,一種如同清風拂面、清新而自然的意境,讀了你的詩文總是會不自覺地感到心靈的放鬆,好似身處深谷幽澗,聆聽着泉水叮咚……

你是歷史上那一絲淡泊的霧靄,那一行巍峨的羣山,是那一株菊花,在凡塵俗世間綻放着自己超脫的光輝!

  我看陶淵明作文600字 篇19

在我心目中,陶淵明是一個安平樂道、不慕榮利、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從他《飲酒》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園田居》的“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等多篇佳作中,都不難看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山水田園生活的嚮往以及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

可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高風亮節的人,竟只想過着平淡的田園生活,是否太令人匪夷所思?太浪費人才?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污固然是好,但只是一味的逃避現實,空有才華而無所作爲,不知先生當時是否心有不甘?我認爲,人活着就要有價值,要心有大志,面對困難迎風而上,勇於和官場的黑暗勢力作鬥爭,讓自己的能力用在爲國家做貢獻上,而不是隻求自己的安樂。但人各有志,我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人。但是,陶淵明“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崇高品德依然令我敬佩不已。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一文中說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有人說,五柳先生讀書,僅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不爲求得名利,所以他的“不求甚解”正表現了他的志趣與氣質。但是,我不禁要提出質疑,難道仔細認真的閱讀就不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了嗎?如果只是粗略的讀,泛泛的讀,“走馬觀花”般的讀,怎麼能牢固的掌握知識點要點呢?又怎麼能準確無誤的理解內容和中心思想呢?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對知識不深入探究,只懂皮毛,學習也將只會是一知半解,無法獲得多少本領。但陶淵明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求知精神,那股強烈讀書的慾望,值得我們學習。

也許,正是因爲陶淵明有着這種“領異標新”的思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品質,才使得他能名垂青史,留芳百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