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歌頌陶淵明散文

歌頌陶淵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題記

歌頌陶淵明散文

微雨綿綿,穿過花樣五月,於風的輕撫下,獨坐西亭,泡一壺香茗,閉目養神,似入夢中,回到東晉。品玄學,於茫茫人海中,邂逅一段緣分,拾取一份詩意,春日的風拂過,花木芬香,柴門開而不閉,小園靜而幽深,恬適而坐,安然一生。

“一個人是詩,兩個人是畫。"爲了夢中的那一幅畫卷,那片潔淨的天空。他走向微雨五月,枕着一輪明月,棲息南山之下,攜着一陣清風,忙於山間田野。 他是誰?翻來史冊,他是一個隱士, 名潛,自號元亮 ,人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他是田園詩的開創者,有大濟蒼生之志,救民於水火。但奸人當道,社會腐壞。理想被歲月打磨,直至消失。空有志而無處抒發,不得不沉於深山,藏於桃園,於清風爲伴,飛鳥譜曲,準備度過一段完美人生。他於庭院種滿菊花,在茫茫原野,與村民爲友。坐看花開,夜飲甘露,笑談過往煙雲,謬視黑暗權勢,不談人間富貴。

人生草木,數載而已。他多次入世,滿懷信心,本想力挽狂瀾,不料做了一些小官,屢屢不得志,鴻鵠有志,而天涯遙遠。東晉後期,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農民起義不斷,人民生活疾苦,賦稅繁重,大權被權貴所把持。如果平民出身,要有一番作爲,卻是難於上青天,徒添煩惱而已。官場黑暗,自己卻無能爲力,陽光明媚,卻不能溫暖失落的心靈。舉世皆濁而他獨清,衆人皆醉而他獨醒。做官則官運不順,迴歸則心有不甘。不巧取逢迎,不慕名利,卻又戀戀不忘理想的驅使。

陶淵明自幼愛學,飽讀詩書,最喜道家思想,少有遠名。他剛開始以教書爲生,認識不少潯陽縣的官員。他文采出衆,一篇《閒情賦》,廣爲傳抄,一時潯陽紙貴,傳到江州刺史王凝之手裏,大爲讚賞。欣賞他的文筆,就讓他來作別駕祭酒。事務繁忙,官位不見上升,只因不喜歡與別人相處,不喜歡送禮,潔身自好,卻被大多數人所疏遠,被地方官員瞧不起。後來他也覺得,這個污濁骯髒的刺史,讓自己猶如籠中的鳥一般,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尋不到曾經的夢想,自由的嚮往,有歸隱的想法,但卻沒有機會脫身。

他關心民間疾苦,爲官一地,造福一方。播種插秧的季節,他一路風塵,到農村考察,親自站在田埂上,觀農民耕種。見一個黝黑的老農正在插秧,於是與農民親自交談,問家裏情況,去年收成如何,老農說出苦衷,生活艱辛,賦稅沉重,遇上水旱兵災,只得逃慌天涯。淵明同情農民,回去後,遂作一篇《勸農詩》,流傳後世,提醒統治者關心老百姓,瞭解人間疾苦。老百姓如水一般,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皎潔明月,清澈如水。淡淡的微風,攜來微微細雨,他獨躺塌上,喝一口酒,輕嗅牆外菊花的芬香,塵埃落定,鳥已歸巢,爲一個官職,僅僅五斗米,豈能像鄉間小兒折腰。離開自然很久很久,開始嚮往寧靜的生活。遠處的山影,枕着殘暮褪去的青煙,所有的.不快,鬱郁不得志,遺落在山間,所有的故事都溫柔明淨,讓他不得不開始沉思,何去何從。

從小渴望爲過效力,像祖父一般光宗耀祖,可心有餘而力不足。彭澤縣爲縣令,八十三天,棄官而歸,似魚歸故鄉,鳥回叢林。離家數裏,童子歡迎,赤子侯門。誤落塵網三十年的無奈,終於迴歸本心。貼近自然,於南山開荒,在園田張望,幾塊薄田,八九間草屋,於榆柳下乘涼。輕搖小扇,望平平淡淡的鄉村生活,村落村寨,飄逸炊煙。聽狗叫,雞打鳴,安然自得,從世俗中得解脫,於清風中尋詩意而居,笑談流年。

面對現實,他如此灑脫。晨起於東籬採菊,靜靜而望,感山間清新,笑觀夕陽西下。暮歸於庭院,調琴賦詩,濁酒一杯,酒盡而酣,與書共枕。當有時,打開窗戶,路上行人少,杯中酒已乾,幾度飢寒,地裏草木生,親自除草,種植桑麻,豆莢,亦可豐衣足食。

看淡生死,善萬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修。 他知道,世俗發展和理想相違,停于山間,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那是夢想已久的生活。坐看木欣欣以向榮,細聽泉涓涓而始流。再吟幾首詩歌,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豈不更美。

時過幾千年,滄浪已老,南山還在,菊花飄香,而淵明不存,撐着雨傘,穿過微微雨季,他的詩歌,他的精神,他的灑脫,他的悠閒,流傳春秋,飄過冬夏,歌詠萬世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