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寧波博物館作文

寧波博物館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寧波博物館作文1

一個陰沉沉的上午,我安靜地坐在家裏的沙發上看書,不知不覺就過了半天,我便放下書本,回憶起去寧波博物館的快樂時光。

寧波博物館作文

那天,我們一行六人來到了寧波博物館參觀。它的造型十分獨特,像個倒立的三角形;牆面也跟普通的房子不一樣,是用以前的老房子的灰磚塊和波浪形的瓦片組合而成。

一走進館內,感覺就截然不同,外面看上去很古老,裏面卻有許多現代化的設施。正聚精會神地比如智能的買糖人、放戲曲的投影機等等。我最喜歡智能的賣糖人了,只要把兩元硬幣扔進售買機,“賣糖人”就會說出一口流利的寧波方言,緊接着售買機口就出現了一包方形的糖,引得我們周圍的人哈哈大笑。我喜歡的還有蠟像,每一個蠟像都神態不一樣,栩栩如生。有賣海鮮的老闆,店裏的海鮮做的像真的一樣;有賣竹製品的老爺爺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還有正聚精會神地縫衣服的阿姨。

現在想想還真想穿越時空,回到在寧波博物館的時候,再感受一下歷史長河帶來的震撼!

寧波博物館作文2

今天,爸爸說要帶我去參觀寧波博物館。

“好啊,好啊!”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到了博物館,我一眼就看了一個奇怪雕像。是一個穿着古代服飾的女子,她把琵琶背到背上,雙手繞到背後彈琵琶。我看了介紹,原來這是“反彈琵琶”。真是太厲害了,可以在看不到琵琶的情況下彈出美妙的樂曲。如果我也能做到這樣就好了。

來到二樓夾層,這裏裝飾着一幅幅畫,講述了一個個成語故事。其中有四幅是表示“文,武勇,信,仁”的,合起來被稱爲“雞鳴武德”。哦,我又學到了一個知識。三樓是“東方神舟”展。這裏展示着我們祖先“河姆渡人”生活的場景。他們只在腰上圍着樹葉,用紅泥做碗,打來動物烤着吃。原來我們的祖先是這樣生活的啊,比起他們,我們現在的生活可是太幸福了!

我還參觀了“阿拉老寧波”、“竹刻館”……,天慢慢黑了下來,該回家了,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博物館讓我學到了很多平時接觸不到的知識,下次有機會還想再來!

寧波博物館作文3

週末,我參加了寧波“阿拉親子”組織的參觀寧波雪菜博物館,學習寧波醃製雪菜傳統工藝的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乘車來到了寧波鄞州東鄉。剛下車,撲面而來的空氣裏就散發着一股鹹齏的酸香味,彷彿嗅覺一下就傳遞給了味覺。哇,這味道感覺好開胃啊!

雪菜博物館像一個四合院,方方正正的一圈房子,中間圍出一個大約四十平方米的庭院,庭院東西兩側各種植着兩棵樹,一棵是石榴樹,一棵是銀杏樹,石榴樹代表子孫滿堂,銀杏樹代表幸福美滿。朝南的房子,大門開着,正對着一本銅色的“大書”,書的後面有一幅繁忙耕種、收割及運輸等的圖畫,展現了以前的人們是如何種植雪菜,又如何製作,以及怎樣運輸出去的畫面。

我們從正門右側開始參觀學習,依次學習了古書記載的人們何時開始食用鹹齏,雪菜的產地及特性,雪菜醃製的方法及過程

寧波人何時吃鹹齏,已經不得而知了。明末的寧波學者李鄴嗣寫道:“翠綠新齏滴醋紅,嗅來香氣嚼來鬆。縱然金彩琅蔬好,不及吾鄉雪裏蕻。”寧波老話更是說得好:三日不吃鹹齏湯,腳骨有眼(有點)酸汪汪。從唐宋以來的千餘年間,寧波人對鹹齏的牽掛,更多的是來自對樸實生活的回憶以及對故鄉的思念。

俗話講:兒子要親生,田要買東鄉。適宜雪菜栽培的土質和氣候條件,使鄞州東鄉成爲寧波著名的雪菜產地。貌不出衆的雪菜能在寒風冰雪中生長,被人們稱爲“真正的英雄”,不僅精神可嘉,還贏得了土地的元氣,味道非凡。

在中國,雪菜主要種植區域分佈在浙江、江蘇、湖北、湖南及江西省一帶。雪菜,又稱雪裏蕻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芥菜種草本植物,爲薺菜的一個變種。雪菜分春菜和冬菜兩種。春菜是在冬季播種,次年春季收割,清明前後醃製;冬菜是在秋季播種,當年冬季收割,“霜降”後醃製。

雪菜的醃製技術因地區、品種、食用的口味不同而有多種方式。從浙江來看,大體上有缸醃、坑醃、甕醃、倒篤醃等多種醃製方式。缸醃是寧波市鄞州區傳統的醃製方法,它的醃製容器主要是水泥池和陶缸,這種醃製方法比較簡便。用作醃製的雪菜,要在晴天收割。如遇雨季,要在轉晴兩三天後,再收割醃製,否則醃製出來的成品容易發黴變質,不能食用。

北廂房的正門裏,有祖孫三代蠟像人醃製鹹齏的場景,拿菜、撒鹽、踩踏,分工有序,配合默契。原來,寧波人醃製鹹齏,就是“鬧鹹齏”,“鬧”是寧波話諧音,意思是“踩”,就是在缸裏裝上雪裏蕻,再撒上一層鹽,然後用腳踩踏起來,踏時順序從四周到中央,輕而用力,以出汁爲度,要儘量減少缸內空氣的存留,以免發酵。等層層踩踏完後,用石頭壓住。過些天,美味的鹹齏就可以食用了。

這是一次難忘的社會實踐經歷,使我對寧波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寧波的鹹齏文化真是歷史悠久啊!

寧波博物館作文4

今天,我和哥哥一起去觀看海洋博物館,觀海洋博物館。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

我和哥哥走進去,正前方是一艘海盜船,旁邊坐着一位面目猙獰的船長。好害怕呀!向左拐,是一條長廊,兩邊是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魚在水裏游來游去,它們向遊客搖頭擺尾可親熱啦。珊瑚魚有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它們自在地在珊瑚叢裏穿梭;還有我在電視上也沒有見到過的——電鰻,它的身體很長,眼睛特別小,它遊的很慢,是那樣悠閒;綠海龜有四隻短短的腿和一條小尾巴,遊的速度也很慢;我們還看到了水母,它們有很多觸鬚,通過觸鬚一伸一曲的向前遊,它們是遊客們最喜歡的 。

我們通過傳送帶進入了“海底隧道”,裏面有成羣結隊的青魚,兇猛的大白鯊露出了尖刀似的大牙齒,魔鬼魚身形龐大有一條長長的尾巴,突起的眼睛,真的很像魔鬼。我看得眼花繚亂。

我們還看了海獅表演。海獅會鼓掌,在水中轉圈,從水中躍起頂空中的球,還能拉着小船在水裏遊,表演完後還風趣地展現了它的肌肉。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走了,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海洋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作文5

週六一早,我隨爸爸媽媽去參觀寧波博物館。心情像窗外的天氣一樣,雨後初晴,陽光明媚。

這是我第二次參觀寧波博物館。記得第一次來這裏時,我還上幼兒園,跟在講解員身後聽了老半天,沒聽懂多少,只有“趙大有”綠豆糕的滋味還依稀記得。

寧波博物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鄞州公園旁,博物館主體高大宏偉,由青磚、白瓦、龍骨拼成的“瓦爿牆”立面,古樸而典雅,彷彿向我們講述着久遠的過去。一條鵝卵石鋪成的“歷史長河”把我們帶進館內。

我們從服務檯租用了三隻講解器,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聆聽講解器裏悅耳的講解聲。兜兜轉轉,我們來到了二樓的河姆渡展廳。

櫥窗裏陳列着許多陶器、石器和骨器,最讓人驚歎的是那些精美的青銅器。望着這些來自五千年前生活器具,我似乎能感受到那些遠古寧波人在使用這些器具的鮮活場景。

一處由雕塑、繪畫、實物等構成的河姆渡人生活圖景把我深深吸引住了:天是那樣的藍,雲是那樣的白,水是那樣的清,花草是那樣的鮮豔。一羣腰圍麻裙,上下赤裸的河姆渡人正在辛勤地勞作,多麼美麗的田園風光啊!我的思緒立即隨着講解員的聲音漸漸穿越到五千年前,進入到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的生活空間。

這是河姆渡村一個極其普通的秋天早晨。陽光透過樹梢照進林間的茅屋,茅屋分上下兩層,用榫卯結構的木柱支撐,樓上住人,樓下養豬。

我坐在屋檐下,逗着小狗“花花”。媽媽在屋裏用骨針爲我縫製麻裙,她的身後有一隻紡輪,紡輪下是一卷未紡完的麻線。

一股米飯的香味飄上樓來,順眼望去,奶奶正在茅屋旁的廚房間燒飯,她將敞口陶釜中的米飯裝進陶罐內,木桌上放着三盆菜,一盆豬肉,一盆魚,還有一盆“夜開花”。

“喔!喔!喔!”大公雞“歡歡”站在高處,直起脖子打鳴。一旁雞窩內,老母雞“麻花”正在下蛋,兩隻黃澄澄的雞蛋露在翅膀外面。大肥豬“黑黑”正“呼哧!呼哧!”地拱着爛泥。大狗“旺財”正懶洋洋地趴在林間空地上,看爺爺和爸爸做陶器。

林地空間是陶器作坊,聰明的爺爺帶着手巧的爸爸,正專心致志地製陶器,他們的身旁擺放着一長溜做好的陶坯,有盆、鉢、豆、碗、釜、罐等等,陶坯上刻印着各種各樣的紋飾,等做完這批陶坯,裝進土窯內用火一燒就能用了。

離茅屋不遠的地方是一片稻田,大伯和大媽正用骨鐮收割稻穀,二大伯用骨耜鋤地。

稻田外就是姚江,五叔、六叔他們正划着木槳,駕着獨木舟在江面上打魚。日近中午,二大爺將打上的魚穿在棍子上挑回家,哥哥蹦蹦跳跳地跟在身後。

今天收穫最大的要數四叔和四嬸。傍晚時分,他們擡着一頭大山羊和一隻大野兔,從田螺山中興沖沖地往家趕,滿是汗水的臉上透着笑意。

“安安,我們走吧!”爸爸的叫聲把我從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一下子拉回到眼前的博物館。我回過神來,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河姆渡展廳。

參觀完寧波博物館,爸爸問我:“感覺怎麼樣?”

“好極了!下次我還會來的。”我脫口說道。

寧波博物館作文6

博物館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還能看見很多藏品,我們寧波也有自己的博物館,這次我們小組就選定寧波博物館,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我們到博物館時還沒開門,我們發現了一座水池,池中蓮花盛開,黃的,紅的,紫的,數不勝數,還有許多魚,有的長如還未使用過的鉛筆,小如一隻剛出生的蝌蚪,大的魚像魚羣的家長,威嚴四方,小魚則像淘氣的小寶寶在父母的愛護下健康成長。

不知不覺博物館已經開門了,走進博物館,是一個大堂,上了二樓就有意思了,有一位老爺爺給我們講述了原始人的生活,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本領很大了,先說造房子,他們用木棍子支撐房子,而房子是三角形的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可見我們的'祖先是多麼聰明,那可是七千年前啊,老爺爺還給我們講述很多祖先的故事,聽完故事,我們便去看了電影,正巧再放大鬧天宮,可我們都對大鬧天宮不感興趣,便匆忙地看下一個景點,跨過大門,我看見了一些用蠟制的人,真是太像真人,我們看到了一個自動的屏障,是來鍛鍊我們的寧波老話,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這次的活動即豐富了我們的課餘生活,又增長了我們的見聞,使我受益匪淺。

寧波博物館作文7

今天爸爸帶我去寧波博物館看看,長長見識。

一走近博物館,就發現這裏的一切是那麼的與衆不同。整個主館是灰色的,呈傾斜狀,通道、牆面、圍欄、綠化小景穿插其間。雖然博物館的形狀建造得很奇怪,但卻又和周邊的環境極其協調。講解員姐姐告訴我,爲了倡導“新鄉土主義”理念,將寧波地域特色和建築工藝融爲一體,所以都用了一些舊石料,老磚瓦砌牆,使造型簡約而富有靈動,外觀嚴謹而頗有創意。

進入“東方神州館”內,河姆渡史前生活全景展現在我的眼前。茅草屋前,有的人在和小狗玩,有的人在做飯,有的人在採果子,還有的人在勞作。人們面帶笑意,自得其樂,真是一幅生機勃勃的樣子。

接着我們又參觀了“寧波民俗館”,走進那裏,就像把我們帶到了幾千多年前的中國。街道兩旁有幾間客棧,還能看到一碗碗的湯圓擺在桌上,惟妙惟肖,立馬勾起了我的食慾。“狀元樓”!我再次探進頭,裏面有三張桌子,上面都擺滿了滿漢全席。哈,這裏面一定是給考過狀元的人來慶祝的。前面是一條迎親隊伍。再往前有戶人家,他們一家五口圍坐在八仙桌旁,有說有笑地吃着月餅,賞着月,過中秋。原來古時候的寧波也同樣如此美好。

這次參觀,讓我瞭解了寧波的歷史,體會了寧波的傳統節日,真是受益匪淺啊!

寧波博物館作文8

寧波博物館是寧波市文化的核心與窗口,他是以展示人文歷史、藝術類爲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寧波博物館佔地60畝,建築面積3.0325萬平方米,投資約2.5億人民幣。

博物館分三層:

一樓大廳,不定期舉辦展覽。

二樓主展廳,2個展廳組成了“東方神舟”,寧波史蹟展。展出的內容涵蓋了寧波上下七千年的歷史,從河姆渡文化走來,歷史走過七千年的歲月,見證今天寧波的發展與繁榮。除了文物展示以外,這裏還利用現代化手段,復原了很多歷史的瞬間:比如河姆渡的生活場景、越窯、宋代寧波港、寧波城等等。

三樓有2個展廳:竹刻珍品展、阿拉老寧波——寧波風俗展。前者主要是明清時代的竹刻作品。後者則主要是清末以來,寧波風俗的畫卷,很多留存在我記憶中的畫卷,都在這裏重現

寧波博物館作文9

今天是一個太陽高照,風和日麗的一天。爸爸、媽媽、姑姑、妹妹和我一起去寧波博物館。

我們來到一樓大廳售票處拿了五張票,走了進去。走入展廳,我見到的是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他們被一個個整整齊齊的放在玻璃做的展櫃裏面,上面有這個物品的介紹爸爸告訴我:“這些東西全是文物,這是玉如意、這是屏風、這是玉雕、這是瑪瑙、這是貔貅······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我們跟着人流,邊走邊看,印象最深的是那隻清朝時候的西洋鍾,它有六個面,有兩個刻度盤,鍾四周全是畫,畫着四個千手觀音,在鐘的周圍,共有六根銅柱鍾一面是以古羅馬數字,一面是以阿拉伯數字,上面有一個玉球鑲嵌在鐘頂上。這時,爸爸告訴我這個鍾,是從國外進口過來的,在當時是屬於相當奢侈的東西,因爲在哪個年代中國沒有這個技術,造不出那麼好的鐘,那時候只有皇家貴族才能擁有這樣的高檔貨品。不像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只鍾,一個人有好幾塊手錶,相比過去,我們現在物資十分豐富,不像以前物資缺乏,科技落後。

博物館裏的每一件珍貴精美的文物,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它們讓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讓我對中國歷史文化有了初步的認識!

寧波博物館作文10

10月3日的那天,天陰沉沉的,天空還時不時的飄着零星小雨。不知誰提議了一句:“我們去寧波博物館參觀一下吧,聽說那裏在展覽乾隆皇帝時期的物品。”我聽了馬上附和着。於是,心動不如行動,爸爸開着車帶我們去了寧波博物館。

車子很快到了寧波博物館,只見那裏的建築十分奇特,表面是用古老的轉頭和瓦片堆砌起來的,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參觀的人真多,我們一步一步往前走,終於來到了展覽館裏面,裏面果然陳列這乾隆皇帝的畫像,畫像裏的乾隆皇帝很年輕,目光炯炯。旁邊還掛着清朝時期最繁榮的畫像,在走進去,玻璃櫥窗裏放着清朝時期的“玉如意”、“玉屏風”等等之類的珍貴文物,那些文物是晶瑩剔透,十分精緻.參觀完清朝的展覽館後,我們有參觀了原始人遺址,在這裏,可以看到原始人用過的工具盒居住環境。再往裏走,就看到了老寧波的舊址,像狀元樓、源康布店、十里紅妝、趙大有等等這些珍貴的文物至今在寧波還保留着......

通過參觀這次的博物館,使我對中國的歷史和寧波要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