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古人的作文

關於古人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古人,彷彿離我們很遠,但我想說,古人離我們並不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古人的作文,歡迎閱讀!

關於古人的作文

  關於古人的作文1

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劉備是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蜀王。劉備曾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興復漢室江山的大業,但都沒有見着。

冬來春去,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可他結義的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張飛叫到:“如果他不來,我就用麻繩把他捆來。”劉備生氣地說:“你真不懂得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張飛答應不再無禮,兄弟三人一起上路。

他們來到隆中,崗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見底,景色宜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住處,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孔明先生正在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動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到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自己站在那裏等候。等了半響功夫,諸葛亮翻了個身。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忽悠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諸葛亮原本“不求聞達於諸侯”,見劉備寬厚仁慈,於是向劉備分析了羣雄爭霸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如撥開雲霧見青天。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把他當成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牀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對關羽和張飛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後,使自己“如魚得水”。我們應當學習劉備的“三顧茅廬”,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關於古人的作文2

從現實中醒悟過來,讓我們懷着一顆赤誠的心,回到過去,走進古人的內心世界,與他們把酒言歡,學習古人的智慧!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又寫李清照這顆多愁善感,支零破碎的心,雖爲女流,卻吟出一首首如此擾人心扉,使人心亂的曲子,醉了!它是愚不可及,還是大智若愚?我們走進她的內心世界,觀望着這一顆支零破碎的心!能寫出這麼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詞,也稱得上是大智慧了!

前人的經驗對我們來說是十分有用的,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鑑,可以知得失!”正因有此,纔有貞觀之治。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讓我們走進岳飛的內心世界,看一看他的智慧,那是一種愛國大義的.智慧。“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何等的豪情壯志?對國事勝過一切,爲國獻出自己的生命,何人又有如此智慧?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這一英雄形象,恐怕就已烙在大家心中了吧!誓死不降,爲國而死的智慧誰又能夠真正懂得呢?

所以說古人的智慧都是大智慧,又怎麼是耍點小聰明,小伎倆所能比擬的呢?他們的智慧又怎麼是區區現代人可以並駕齊驅的呢?

我們要學習古人的自強不息,愛國爲民,還要學習古人君子之爲。

從書本中走向古人的內心世界,體會古人的內心情感,和古人把酒言歡,學習他們的大智慧,學習賢者的品德,和古人一起或喜或悲,走進內心世界,學習古人的智慧!

  關於古人的作文3

歷史已去,帶走多少風流人物,然而不變的是他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化財富。

——題記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是一種悠然的境界。我想,陶淵明性格的本質是心靈的自由與心態的閒適悠雅。他心中有着一份清廉,於是他“不願爲五斗米折腰”;於是遠離黑暗官場,掛印歸田。從此過着無慾無求,歸隱田園的生活。

他的無名利之觀念,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灑脫的生活方式真讓我欽佩不已。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是蘇東坡歷經風雨後的坦然,是他真情告白。蘇東坡一生坎坷,一生風雨,但他那多情、豪放、豁達的性格,造就了他風雨無阻的一生。他的“一蓑風雨任平生。”更是道盡了他的樂觀、從容,讓人明白爲人處世需要寬容、豁達。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他被貶至海南所作的詩。他用荔枝的甘甜去沖淡官場的污垢,他寧願一輩子做一個普通人,也不願去做趨炎附勢的官場小人。

蘇軾,你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汩羅江畔,身着白衫的你——屈原,失去了“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信心,縱身一跳,只留下了波濤怒吼聲……

那時,你的心中充滿了委屈吧,你身處在那樣一個“憑君話諸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年代人們都誤會於你。但你有愛國之心我不會忘記,你的愛國之情永遠在我們的心中!歷史,定格在汩羅江畔。

陶潛、蘇軾、屈原,雖然歷史已經逝去,但我們不會忘記你們,你們的愛國之情、豁達、開朗、悠然的生活態度,永遠燭照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