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寫文化底蘊作文技巧

寫文化底蘊作文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從作文的內容,主要有:

寫文化底蘊作文技巧

1.善引名言或歷史故事

即考生在作文中,根據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線索或順序,選取較多的較集中的歷史文化名人的言論或事情,以次顯示作者豐厚的文化積澱。注意,這裏的“積澱”,是指考生將長期的大量的閱讀、思考所積累的素材內化爲自己的智慧的一部分,在寫作時自然地涌出,貼切地組合。切記,是自然融合,是考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不是爲“引”而“引”,生搬硬套,那樣就適得其反了。大家可參看《面對大海》(上海高考滿分作文,可點擊,進入“創新作文”欄)。再如2003年高考滿分作文《靈魂的膜拜》。

2.新解歷史故事、人物或經典著作,翻出新意

即考生在作文中,運用文化的眼光,對事物作詳細、周密的觀察與評判,或者對相應的人和事發表與傳統看法一致卻又包含個人認識的見解,或者,對相應的人和事發表與傳統看法不一致個人的獨特見解。也就是說,對經典著作、傳統事物等做出一種比較理性的審視,得出與時俱進的個人的獨特見解。比如說大家非常熟悉的《赤兔之死》就是這樣的一篇作文。再如高考作文《題烏江亭》。

3.巧藉故事新編,借古諷今

即考生在作文中,運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社會現實生活,辨別美與醜、善與惡、是與非,表達作者的愛與憎、褒與貶,也就是要表達考生自己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個人的獨特見解。這一點與上一點不同:上一點側重在對“歷史故事、人物或經典著作”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說是就事論事;這一點是對“社會現實生活”表達自己的觀點,只不過是用傳統的歷史的文化觀點來審視“社會現實生活”,褒揚好人好事,鞭打惡人惡事。因此,考生要地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運用理性去評判,藉以使人警醒。這類作文的是帶有批判性。如2003年高考作文《孫悟空下崗記》、《韓非子的悲哀》,再如《相逢是一種偶遇――現代西遊記》。

從作文的形式,主要是語言,主要有:

4.巧選句式,善用修辭

即考生在作文中,要注意句式的變化,注意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的靈活搭配,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一種特殊的美。同時,還要善於選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會使山上的石頭唱歌,山下的`流水動情,會使花草傾訴心中的祕密,枯枝敗葉講述生命的真諦,它可以百川匯海,激清澎湃;也可以輕風拂琴,嚶嚶成韻。注意,不同的修辭格有不同的作用。如寫人狀物,多選比喻、比擬、借代、對偶和誇張,析事論理則多用排比、設問和反問。

巧選句式,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會增強文章的審美含量和文化內涵。這樣的文章在高考優秀作文中隨處可見。

5. 妙語連珠,凸現睿智哲理

即考生在作文中,語言文句要做到“有意蘊”。也就是要做到語句內涵豐富、深刻,且言近旨遠,意味深長,富於暗示性、啓發性和感染力,即“意不淺露”、“言有盡而意無窮”。實際上就是要求考生要寫哲理句。哲理句,內涵豐厚,點題明旨,精闢蘊藉,啓發人們深入思考,令人遐思邇想,給人以無窮的回味。怎樣寫哲理句呢?或者說怎樣使文章具有哲理意蘊呢?其基本方法就是,通過寫景狀物、寫人敘事,哪怕是平平淡淡的事情、普普通通的人物、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以此來反映考生對事物的某種態度、體驗和情感,充滿辯證法和人文精神。

6.摹擬古白話、古文體

如2003年高考作文《掉屈原賦》,從文體看採用“祭文”的形式,又符合“賦”這一文體要求,別具一格,新穎獨特。而且,全篇採用文言的寫法,幾乎無錯,令人耳目一新。全文巧妙地借用或者化用課本中的故事、名言,作爲自己文章的內容,而且,標題借用古文題目,頗具匠心。縱觀全文,顯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失爲一篇優秀的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