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大智若愚作文3篇

大智若愚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大智若愚作文(一)

大智若愚作文3篇

“聰明”與“愚蠢”是一對反義詞,但“聰明”與“愚蠢”其實很相近,聰明的人認爲自己不夠聰明,所以他們會繼續努力,變得更加聰明;愚蠢的人認爲自己很聰明,自負自滿,變得更加愚蠢。其實“大智若愚”纔是“聰明”與“愚蠢”真正的關係,所以“聰明”與“愚蠢”不僅僅決定於智商的高低,更多取決於爲人處世的方法。對於“聰明”與“愚蠢”,中國有兩句古話表明了中國人對這兩者的看法,一句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另一句是“難得糊塗”。

能夠最好證明第一句的歷史人物是楊修,他聰明嗎?當然!但聰明如他,最終又是怎樣的下場?還不是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的莫須有的罪名給殺了!楊修的確很聰明,可他只是智商高於常人,不懂得做人。

(接下來是我的個人見解:既然楊修那麼聰明,能夠猜透曹操的心思,那他怎麼會不瞭解曹操的性格,那麼聰明的他爲什麼會不知道鋒芒畢露的後果?)而人的一輩子不要太精明,能夠難得糊塗未嘗不是一種福氣,精明有精明的煩惱,糊塗有糊塗的好處。其實,人只要大事不糊塗,小事糊不糊塗就不重要了!再說回“大智若愚”,真正的大智慧在那些自以爲聰明的人眼中是很愚蠢,殊不知那羣人才是愚蠢至極。

聰明的人懂得學習他人的智慧,努力將他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並以他人爲目標勇敢超越;愚蠢的人只會拒絕他人的智慧,認爲自己是最聰明的,自以爲自己無人可以超越。聰明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愚蠢的人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缺點,自以爲是。

聰明的人會說好話,但是在適當的時間;愚蠢的人也會說好話,但總是在不恰當的時間!聰明的人會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說出正確的話;愚蠢的人會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說出錯誤的'話!

真正的智慧不是在平常的時候耍些小聰明,而是在人們需要的時候貢獻才智!希望每個人都能“大智若愚”,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爲聰明人,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更切忌自以爲是!

大智若愚作文(二)

提起《西遊記》,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說起我師兄“齊天大聖”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神通廣大,聰明伶俐,十二分的能幹。而說起我豬就是愚笨懶惰,好吃貪睡,喜好女色,害怕困難,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你就會發現真正聰明不是那猴子,而是我大智若愚的豬八戒。

他們說我長得醜。那是因爲當年我調戲天上第一美女—嫦娥,受罰錯投了胎(那也是身不由己啊),腦袋上長着兩隻倍兒大的耳朵;大大的鼻子長在了臉的中間;臉頰上的一堆肥肉把眼睛擠得眯眯小,頂多只有彈珠那麼大;滾圓的身材,還挺着一個忒大忒大的肚子。一副長嘴大耳的模樣,在師徒四人中,我長得是最有特點的,我曾說過一句名言:“粗柳簸箕細柳鬥,世上誰見男兒醜”。有才呀!

他們說我懶惰。好吃貪睡,可這是天性啊。犁地的是牛,拉車的是馬,在大街上被耍的是猴。我老豬生來就是福相,過慣了飯來張口的日子。罵我是“呆子”,像化緣要飯的差事歷來都是那猴子去幹,他要來的東西我享用的最多。如果偶爾讓我去,我就找個地方睡大覺。我老豬乃天蓬元帥下凡,出身高貴,怎能去幹那低三下四、丟人現眼的事兒?

他們叫我“豬無能”。西去的路上,那可是前無古人的危險旅程,各路妖魔鬼怪花樣百出,稍不小心,就會被蒸了煮了。所以,降妖除魔這種玩命的勾當,能避則避,能躲就躲,裝傻充愣,不妨“無能”。記得那次小報告打的有點兒過火,師父把猴子趕走了。路上師父又被妖怪撈了去,爲了避免危險,我上演了一出“豬八戒義激猴王”的好戲。到了花果山,隨便編了個順口溜:“什麼孫行者,我可怕他?他若來,我剝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的骨頭,吃了他的心!饒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鮓着油烹!”。小使激將法,那猴子就乖乖地回來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誰無能?

十幾個春秋,一路艱辛,終於到了靈山。受封的時候更顯現出我老豬是有大智慧的人!你猴子不是好勇鬥狠嗎,封個佛還是“鬥戰勝佛”。八戒我受封“淨壇使者”,享盡天下美味,連佛祖都說是美差啊!

誰敢說我豬八戒不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大智若愚作文(三)

這個問題,在我初中學習《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時,就埋下了種子。直到今天,它才變得清晰、明確。

不可否認,愚公移山的勇氣、決心、毅力、恆心是讓人深爲震撼與佩服的。以至天神爲之感動,命令山神搬走了那兩座大山。從此愚公一家出入時再也不用繞遠了,真是省時省力,大快人心!於是愚公的光榮事蹟被世人傳頌。大家紛紛向愚公投來讚許的目光,褒揚的話也如八面來風,狂吹不止:愚公不是真的愚,而是大智若愚!……

面對這衆多的褒獎,我很不以爲然。如果讓我選,我會站在智叟那邊,但智叟太不善言辭、太不爭氣了!愚公只用一句“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潰也”就讓他無言以對。愚公啊,真真的辯才。這一句話,了了數字,不單賭住了智叟的嘴,更爲自己贏得千萬人的讚揚,贏得了百世芳名!然而,“聰明”的愚公卻沒有想到,這表面的智慧下面,隱藏着多麼大的問題!

那太行、王巫二山,乃是方千尺、高萬丈的大山,要從它們之間開出一條通路,其工程之大,可想而知。更何況這開山的人,竟然是一個“不能損葵父之丘”的年近90的老人和那麼有數的幾個村民呢!且不必說開山鑿石的艱難,只看他們安置土石的地方,竟在千里之外的東海,還用簸箕收、用小推車運,一年才往返一次!嗚呼!其效率之低另人嘆息。這樣下去,要運到何年何月!()雖說是“子子孫孫無窮潰也”,村民不用擔心死前完不成任務,因爲還有兒子、孫子。但他們有沒有想過,難道自己這後半生就只爲搬運土石而奔波勞累,一年纔回一次家、剛到家就要走嗎?難道他們就沒有想過,在去東海的路上,吃什麼,穿什麼?,所用盤纏從何而來嗎?難道就沒有想過自己的兒孫剛懂事、剛有點力氣,就要繼承他們的勞苦,直到年老力衰再同樣把苦難傳給下一代嗎?難道兒子、孫子們不用去讀書明理,要和他們一樣種一輩子種地嗎?(若是鑿山或者搬運土石,連地都中不了)。難道他們這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每一代的老小每天都要圍着這兩座大山團團轉,而沒有其它的追求和樂趣了嗎?難道他們就沒有想過,有鑿山運石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全村的人早就搬到別的交通便利的地方去了嗎?……

停!退一萬步,這些問題都暫且不提,單說他們的生活問題:每天只一味的鑿山、運石,誰去耕地?誰去紡織?難道這些都要交給他們的妻子嗎?好,就算是妻子們幹,她們從此就要白天種地,晚上紡織,又要照看孩子,又要爲丈夫送飯送水,沒有一刻清閒。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和《石壕吏》,〈兵車行〉中所寫情節有何差異!只不過是一個從軍,一個鑿山罷了。哦不,開山的尚可晚上回家,而從軍的不是戰死沙場,就是“便至四十西營田”。但從軍的走則走已,不用妻子承擔衣食,而鑿山的或運土石的呢?嗚呼!這麼重的擔子,全部壓在妻子的肩上,於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