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熱門】四年級啓示作文彙編6篇

【熱門】四年級啓示作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啓示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四年級啓示作文彙編6篇

四年級啓示作文 篇1

一分鐘,微不足道的一分鐘,太短了,世界上那麼多時間,還在乎這一分鐘,我坐在座位上,想了想,一分鐘,還不夠發會兒呆,不夠回憶一件事情呢?我纔不在乎那一分鐘呢!

可是,通過今天做了兩個實驗後就覺得一分鐘很珍貴。

第一個實驗,拿出一張紙,老師看着時間,我們抄課文,看看一分鐘,我們能抄幾個字,非常快,一分鐘過去了,我才寫了二十一個字,三十分鐘就能寫八百一十個字啊!第二個實驗,老師看時間,我們讀課文我一分鐘讀了三百多個字,那麼半個小時就可以讀一千多個字,那麼一個小時就可以讀一萬多個字呀!啊,我終於明白了,原來一分鐘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再想想,心靈手巧的媽媽三十分鐘就可以編上幾個漂亮而又精緻的中國結;勤奮學習的弟弟可以半個小時之內完成幾十道數學題;幹活勤奮的爸爸三十分鐘可以掙幾百元…。 總之,一分鐘或三十分鐘做了多少事,向雷鋒活着的時候,一分鐘幹了多少好事,半個小時救了多少人,再想大地震一分鐘可以奪走多少生命,半個小時可以毀壞多少甜蜜而又幸福的家園呀!還想,如果晚一分鐘把生了病的病人送到醫院,那就是一條命,如果早一分鐘把病人送回醫院,那就可以救活多少人啊!朋友們,再好好想想吧!

一分鐘,可以幹多少好事,半個小時,又可以幹多少好事,同學們,珍惜時間吧,珍惜時間裏的一分一秒,珍惜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四年級啓示作文 篇2

前幾天,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我因一個意外的發現,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那天晚上,伸手不見五指,天空中瀰漫着夜色,讓人不寒而慄。我和媽媽從超市購物回來,沿着回家的路走去。在黑暗中,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一聲貓叫。“一定又是水果店那隻黑貓,反正也是順路,就去看看它吧。”我一邊想着,一邊循聲而去。

藉着水果店裏發出的燈光,我們在一棵大樹旁找到了它。原來它正被一隻蒼蠅攪得不得安寧,在大樹下轉來轉去。突然它好像不耐煩了,嗖地衝向樹幹。可那隻蒼蠅仍緊追不捨,無奈之下,貓只好回到地面,用它那雙略帶凶惡的熒綠色的眼睛望着我,像是在向我求助。“咦?天這麼黑,它怎麼能這麼快爬上樹?又怎麼不會摔下來呢?難道它能夜視嗎?如果能,它又是怎麼夜視呢?它的眼睛和我們的到底有什麼區別啊?”我心裏打了若干個問號,疑惑不解。於是我蹲下身盯着貓的眼睛左看右看,向發現什麼端倪,結果還是失敗告終。爲了究其原因,我決定多觀察幾天。

第二天中午放學,我又來看那隻黑貓。我驚奇地發現,它的.瞳孔和昨晚截然不同,從圓形變成了棗核狀。這是爲什麼呀?我很奇怪,決定回家查資料。

經網絡一搜,我恍然大悟。原來貓的瞳孔一日三變,能隨着光的亮度調節瞳孔大小。早上變成橢圓形,中午變成棗核狀,晚上就變得和十五的月亮一樣圓。這樣既可以防止光刺傷眼睛,還可以在漆黑的夜晚看清東西。

看完資料,我突發奇想,爲什麼不發明一種眼鏡,可以調節光的強度,用來保護眼睛呢?

如果有了這種眼鏡,人們在陽光最強的中午可以寶庫眼鏡不被刺傷。

如果有了這種眼鏡,夜晚不再漆黑,人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周圍的物體。

如果有了這種眼鏡,解放軍戰士可以在夜晚輕鬆作戰。

如果有了這種眼鏡,就可以防止光對眼睛突如其來的刺激,影兒們不會因出生時的一束光而刺傷眼睛。

如果有了這種眼鏡,陽光不再刺眼,黑夜不再彷徨。雖然現在還未發明出這種眼鏡,但我相信,萬物皆有可能,總有一天,這種眼鏡定會橫空出世,爲人類造福!

四年級啓示作文 篇3

記憶,就像一張網,有些事從網中穿過,忘了,有些卻緊緊地貼在網上,永遠不會忘掉。一次,媽媽帶我去外婆家玩。

剛到外婆家,我馬上就飛奔到雞窩旁,想“守雞待蛋”,雞沒有,蛋倒有一個,我拿起來,想放到桶子裏去。咦?怎麼這麼輕?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用透明膠嚴絲密縫地粘起來的蛋殼。怎麼會有一個蛋殼呢?哦,對了,聽媽媽說好像是用來告訴雞在這兒下蛋用的。我掃興地把“蛋”放回了雞窩。過了一個多小時,一隻趾高氣昂的母雞經過這兒,看見了這隻“蛋”,馬上跳過去,坐到窩裏。我看見了這隻母雞,以爲它是要下蛋,又接着去玩。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又來看,它還是坐在那兒,我明白了,它是在孵“蛋”。我覺得很好笑,它居然連真蛋和假蛋都分不清。我想把它趕走,可我剛靠近它一點,它那尖尖的嘴馬上啄了過來,嚇得我倒退了好幾步。霎時,我感到了母愛的偉大:這隻母雞明明知道這隻“蛋”不是它下的,卻堅持要孵,趕也趕不走,這充分地體現出了母愛的偉大!

這時,表弟也來了。聽我說了這件事後,告訴我有個地方也有一個雞窩,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小雞破殼而出的場面。我一聽,三步並做兩步跑過去,果然也有一隻母雞在孵蛋。忽然,母雞身下的蛋發出了“嗒,嗒嗒……”的生命之聲——小雞要破殼而出了!母雞馬上走出了窩。我馬上叫媽媽來看。“嗒,嗒嗒……”幾個雞蛋上露出了米粒大小的孔,隨着小雞的敲擊,孔變成了黃豆大小,另外幾個蛋也有米粒大小的孔了,接着,幾個溼漉漉的小腦袋從蛋裏探了出來,可還剩一個蛋上只有米粒大小的孔。“嗒,嗒嗒……”透過小孔,隱約看到小雞正用力地敲擊着蛋殼。過了好幾分鐘,蛋上還是隻有米粒大小。這時表弟看見了,實在看不下去了,伸手就要去剝蛋殼。媽媽一把拉住他,說:“如果你現在幫它剝了殼,看似救了它,實際是害了它。還記得你上個學期的〈〈自然之道〉〉那篇課文嗎?我們不能違反自然之道啊!”

母雞愛孩子,但卻不能幫孩子啄開蛋殼,因爲如果連出生第一關都過不了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夭折,這纔是真正的愛!

四年級啓示作文 篇4

現在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已經發現我的爸爸特別愛喝茶,任何時候都在品嚐自己泡的茶。

現在有一天,我好奇地問爸爸:“茶好喝嗎?爲什麼你天天在喝?”爸爸說:“你來嚐嚐。”我搖搖頭說:“不。”爸爸微笑着對我說:“嘗試一下吧!也許你會嚐到另一番滋味。”我的好奇心把我引過去,端起爸爸精心給我泡的茶,我剛喝一小口,就“噗”一聲吐出來了,苦着臉說:“好苦呀!一點都不好喝。”“你別喝太急,茶要慢慢品嚐的,再試一杯。”爸爸說。於是我再拿起茶杯,慢慢地把茶水嚥下去,咦!真的不一樣,雖然還有一點苦澀,但慢慢有一股清香的味道流入嘴裏,之前嘴巴的苦味沒了,留在嘴裏的卻是甘甜的味道。爸爸認真地說:“茶要細細地品,你就會覺得苦中帶甜,這就是苦盡甘來、人生如茶之意。正如你的學習,需要付出努力纔會得到收穫。”

現在爸爸的話讓我醍醐灌頂。是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很多事情都是苦澀之後纔會有甜的回報!從那以後,我也經常坐下來和爸爸一起泡泡茶,品嚐茶的甘甜。

四年級啓示作文 篇5

我們讀了《滴水穿石的啓示》以後,非常贊同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爲,一個人如果想幹成大事,他必須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恆,否則,他再有才能也無法幹成事.

作者寫出這篇課文肯定是有道理的,這篇課文舉了古今中外的三位名人:明朝著名的醫藥學家,編 寫《本草綱目》的作者地時珍,世界發明大王,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的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現代著名書畫家,做畫不拘泥於陳規的齊白石,全部都具有水滴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滴穿人生路上的一塊塊頑石,最後取得成功."

東周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小時候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只要一放學就躲到山洞裏偷《詩經》.經過了整整三年,屈原熟讀了《詩經》305篇,在《詩經》裏,他吸取了很多對他終身有益的知識,最終使他成爲一代著名的詩人.

法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小時候非常刻苦的學習,經常忘了吃飯和睡覺,讀書一讀就讀到天亮.長大後根據理論提出《進化論》的觀點.

我國宋代大文豪司馬光,以前非常貪睡,他便自己做了一個警枕,每天不亮就開始讀書,長大了以後,完成史學鉅著《資治通鑑》.

..................

這樣的人還有許多許多,我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成功。

四年級啓示作文 篇6

“A君吃葡萄,是挑最好的先吃;B君吃葡萄,是挑最不好吃的先吃。兩人懷着不同的心情吃完了葡萄。請寫‘吃葡萄的啓示’。”

這要怎麼說呢。第一眼看到這段文字,可寫的想法就多到數不過來。簡單的就是“先甜後苦”和“先苦後甜”的區別,啓示也很好寫。當然還有別的種種。

當看到“啓示”,我是想,這一段話也並沒有寫結果,可以再想象下去,也可以就事論事,不提結果。

在此謹把我的其中一些想法寫出來。

“先甜後苦”抑或“先苦後甜”,很多人都會選後者吧。在很多大事上,或許真是“先苦後甜”更美些。那如果不介意來點藝術氣息的美,無論大事或消失,來點獨特的小基調,前者也是很好的選擇。

好像寫到這是跑題了,事實上不算。從“A君與B君”開始,談論進去,上述該算是想法了。彷彿看到老先生說:“不偏,不偏,不偏罷!”

所以呢,接着論。從上述可見,這兩種並無好差,全看你怎麼想。這時該得出一個啓示了:“很多事情都是多面化的,不能偏論,各人各想,想法多了才美。”當然這是我想的。

現在用下想象法:一人先吃不好吃的,那最後,多半是覺得好吃的更好吃了。一人先吃好吃的,就更覺得難吃的難吃,不能下口,一邊越發懷念起之前的美味了。當然這想象法也是我們想想的,或許事實有別,誰也不知道。有人也會因“先甜後苦”感到懷念的美好,並牢記差味,更是一種好。

再來想象事實運用,現實當中,其實有些地方很需要“先甜後苦”一下。誰知道呢。

啓示就是這了:“事物很多面,真的很多面,不要有人妄下偏論就好。”看兩個人吃葡萄,就是看了一種現象,我是這麼看了,那麼不管你怎麼看,你要相信你也是一種角度。

如果有人願意懂我的這篇文章,那他(她)就該更不會輕易動搖(當然不是叫你認死理),往後更應客觀地想事情纔對。

我就寫到這了。看着或許會覺得像一堆雜亂的傻氣東西,但這就是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