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推薦】四年級上冊作文合集10篇

【推薦】四年級上冊作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四年級上冊作文合集10篇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1

昨天,經過一個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了美麗的桐鄉烏鎮,那兒山清水秀,夜景也是燈火通明。

走進西柵景區,藍藍的天,綠綠的水,許許多多的船隻在河水上來來往往。一幅如水墨丹青般古樸美麗的景象展現在我的面前。烏鎮的巷子又窄又長,房屋大多是江南典型的白牆黑瓦,河流的兩邊都是雕樑畫棟的舊時房屋,古色古香的倒影在水中。

一路上,我看到有很多人提着一個個不同花色形狀的小燈籠,我也很想要一個,我便叫媽媽去幫我找一下是在哪兒買的,找到以後,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是粉紅色,鏤空花紋的,可愛極了!

隨後,我們又來到了似水年華的紅酒坊外,那兒有一個大水車,吱吱呀呀地轉動着,有一種老舊時光的味道!

烏鎮的橋樑是由一塊塊長長的寬石板組成的,一般都是拱形的,橋上雕刻着花紋。烏鎮有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橋,最有名的還要數逢源雙橋,傳說踏走雙橋有男女左右的習俗,走一遍橋,須分走左右兩半,因此又演繹出走此橋便可左右逢源之說。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感嘆時間不等人,已是晚上十點,我們該回家了,返回的路上,看到水裏倒影的彩燈真是五光十色,變幻莫千,美麗的烏鎮實在讓我流連往返。我已經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個地方!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2

爲配合學校推廣普通話的活動,上週星期五,我們四(3)班組織了一場辯論賽。辯論賽的主題是“說普通話好,還是說方言好。”正方觀點是拒絕方言,大力推廣普通話。反方觀點是方言文化也值得提倡。

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在同學們的期待中開展了。第一個站起來發言的是正方張琦同學,她出口成章:“只要會說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接着她還舉了個例子,她說,我國有56個民族會說幾萬種方言,如果沒有普通話,各民族人民之間該怎麼交流呢?那就談不上民族團結了。她的發言太有說服力了,令我們難以反駁。

我正想着怎麼反駁她,這時,和我一樣是反方的樹健同學站了起來說:“電視臺開辦的方言版節目逐漸盛行,英文歌和粵語歌深受廣大歌迷的喜愛,難道方言不能推廣嗎?”

正方雙方隊員脣槍舌劍,爭辯激烈。這時,正方辯手錦程在正方隊員期待的目光中胸有成竹地站了起來,反駁道:“方言的確應該推廣,但是沒有普通話是絕對不行,再說,方言版節目收視率低,收視範圍小,收視對象少,而普通話節目幾乎每臺都有,這樣普通話與方言能比麼?”我們反方被駁得啞口無言。

辯論會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總結陳詞階段,正方由亦佳同學總結陳詞。亦佳同學趁機講了兩個說方言鬧出笑話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說道:一個麪館老闆不會說普通話,用方言和一個顧客對答,鬧出了翻天的笑話,不僅使顧客不知所云,他自己也做不成生意。亦佳用這個故事來說明普通話是必不可少的。正方用幾個例子將我們反方駁得無話可說了,最後,我們只好認輸了。

雖然這次比賽我們輸了,但我們充分地認識了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我們一定會當個優秀的宣傳員。

教師點評:能從衆多的發言的同學中選擇點典型有代表性的'來寫。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3

我最喜歡的動物是魚,我在水族館一見到它,就覺得它很漂亮,所以我決定買下它。

它的樣子不算奇珍異獸,它的模樣就像一個豔后,它的特徵就是尾巴有一個黑點。

它有一個特殊的習慣,是跳出來水面再跳回水族箱,好像一隻兔子,但它這個樣子就是表示要吃魚飼料了。它又有一個習慣是裝死,它沒事就會假裝翻白肚,害我常常很擔心。最後一個習慣就是會假裝楚楚可憐的樣子,目不轉睛的看着我,要我陪它玩。

它深深的吸引我的原因,是它的顏色、優雅的動作,它就像是我的朋友一般,它在我心目中是全宇宙的第一名。

它在我心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少了它,我會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少了許多的樂趣。如果它不要再惡作劇的話,那就更好了。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4

我終於來到了我夢寐以求的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這一刻,我和我的姐妹們期待了多長時間啊!經過漫長的等待,我來了!

那一天,我盡情釋放我的激情。首先,來到星際航班。我們進了“飛船”,“飛船”不停的搖晃着,“隕石”也不停的向我們襲來,真是驚心動魄的一站啊!

接着我們來到了神祕河谷,上了船,進了洞,眼前一片漆黑,接着不時冒出幾個鬼。後來,上了個小坡,一股小浪向我們衝來,我們事先沒準備好,也有幾個人被淋了個全溼(當然,我沒溼)。接着移動着,過了一會兒,上了個大坡,一股大浪突然衝過來,這次我真沒準備好,也被淋了個全溼。最可惡的是,當我們出了洞,到外面來的時候,居然有人射我們,氣的我們直髮抖,準備上岸去教訓他們。

後來,我們又來到的維蘇威火山,玩了礦山小火車。速度也太快了,好多人都尖叫了起來。不過我覺得,把力氣使用在尖叫上,何不用在抓手上?

我們又來到的“西遊記”的領地。那裏的導遊帶我們一起進入“龍王宮”,偷走金箍棒,給孫悟空。那裏的“龍王”還用水射嘞,我還是被淋到了。

嗯…餓啦,走,去吃東西去。我們來到的一家漢堡店,裏面的漢堡實在是太貴了,20多元一個,可樂也要10元錢。坑啊!不過又能怎麼辦呢,也不能餓着肚子啊!

吃得飽飽的,來到了聊齋的片子裏。裏面的人實在是太奇怪了,竟然會突然變走,我實在是想不明白。還有,你會相信柺杖會自己立在地板上10秒鐘嗎(過了10秒鐘後倒下的),你不相信也得相信,真的會啊!

之後來到了奇幻攝影棚,我們從那裏知道了,原來電影裏那些超人會飛、雷電聲、馬蹄聲……都是製作出來的,根本不可能是真實的。哈哈,我終於知道了這個祕密哦,耶!

最後,我們來到了“恐龍時代”,進入了“恐龍世界”。那裏面的恐龍(實際上是4D電影而已)樣子真可怕,幸虧“超人”解救,不然,就被吃掉了。

其實,還有很多地方沒有玩,我們最遺憾的是沒去海螺灣,那裏也是4D電影,肯定很好看。要不是沒有時間了,我纔不會不去呢!嗚嗚嗚~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5

被稱爲“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於世,而人們對黃山奇鬆,更是情有獨鍾。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黃山最妙的觀鬆處,當然是曾被徐霞客稱爲“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樓前懸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鬆。迎客鬆姿態優美,雖然飽經風箱,卻仍然鬱鬱蔥蔥,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來到。如今,這棵迎客鬆已經成爲黃山奇鬆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陪客鬆正對着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人們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送客鬆姿態獨特,枝幹盤曲,有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他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遊客依依不捨的告別。

黃山鬆千姿百態。它們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們裝點着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優美。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6

你有設想過自己是一隻母雞嗎?如果你是,那你是如何保護自己的雞蛋呢?今天就跟我來見識“母雞和黃鼠狼的抗爭”吧!

我們首先說明了遊戲規則:一位同學扮演“黃鼠狼”,一位同學扮演“母雞”,剩下的同學則扮演“雞蛋”。“母雞”可以撕掉“黃鼠狼”額頭上的名牌,同時要保護自己的孩子——“雞蛋”不被黃鼠狼撕;“黃鼠狼”如果撕掉所有“雞蛋”,“黃鼠狼”就贏了,如果“黃鼠狼”被撕掉了,“母雞”就贏了。

我們開始選人了,“黃鼠狼”的扮演者竟是和“黃鼠狼”同姓,大家都笑他和“黃鼠狼”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可是“母雞”這個頭銜卻不幸地降臨在我身上。我看了看對手身材那麼魁梧,發現我獲勝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而對手獲勝的可能性卻是百分之九十九。我突然想到今天學的課文《兩隻螞蟻》,一隻是被困難打敗的,而另一隻則是鼓起勇氣,戰勝了困難,這時我腦海中浮現了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於是我鼓起勇氣,向“黃鼠狼”發起了進攻。

第一輪進攻失敗,“黃鼠狼”直接向我的“孩子”伸出了魔爪。我張開“翅膀”攔住了“黃鼠狼”的手,直接向“黃鼠狼”的名牌衝去,可是“黃鼠狼”一個轉身,衝向了我的“孩子”,把我的“孩子”給撕了,我似乎聽到了“孩子們”的呼救,其中有個同學抱怨道:“這媽媽是怎麼當的?真是弱爆了!啊!蛋兄,你怎麼這麼短命啊!”我想起當今最紅的電視劇——《奔跑吧!兄弟》裏的廝殺場面,我一氣之下,站起來衝向對手,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勢把“黃鼠狼”給KO了。我的“孩子們”也立刻跳起來歡呼!

第二輪就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短暫。“母雞”是班裏唯一的女生,而黃鼠狼卻顯得弱不禁風,看來實力相差懸殊啊!準備就緒了,“黃鼠狼”正想伸手一抓,可是卻被“巾幗不讓鬚眉”的“母雞”不費吹灰之力給秒殺了,全班同學哈哈大笑,都說這位女生是名副其實的“女漢子”。

看來“黃鼠狼”偷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爲雞蛋身邊有勇敢的母雞。我們就像“蛋”一樣得到了爸爸媽媽的呵護,一旦危險降臨,爸爸媽媽就會毫不猶豫地衝出來保護我們,這也讓我明白了要學會保護自己,也要關心、保護身邊的人!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7

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小狗,它尖尖的耳朵,圓圓的鼻子,可愛極了!

毛茸茸的身子、機靈的手腳。總是搖那長長的尾巴,總是汪汪汪的叫。

生氣的時候就發出唔唔唔的聲音,可怕極了,有時候還要人呢,還有細菌。

不過我仍然喜歡它。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8

畫畫要用筆墨。可是有一種美術作品,不用水彩,不用筆墨,照樣能製作出精美的圖畫來呢。是什麼呢?你猜對啦,那就是剪紙。靈巧的剪刀,薄薄的紙片,想象力讓你手裏的圖像插上翅膀,不一會兒,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就誕生在手中了。

美術老師曾教過我們剪紙。只見他站在講臺上,迅速地將面前的那張紙摺疊起來。剪子在我和同學們面前飛閃……不一會兒,老師像魔術師一樣把剪好的東西放在手掌裏,兩手一合:“你們猜,是什麼?”

“花?”

“猴子?”

……

美術老師哈哈大笑了起來,那笑聲裏分明透着些許得意。他喊了聲:“一、二、三!”鬆開手,展開一層層紙張,“哇!”全班同學沸騰起來。原來,他剪出來的是一羣小朋友在手牽手啊。老師手裏的一排小人,露着微笑,牽着小手,栩栩如生,好像飛着向我們奔來似的。

就這樣,我也迷上了剪紙。我想剪一條魚。我將紙對摺,在對摺的右邊畫上半條魚,再在魚身上畫上半個花紋。你們肯定會問,爲什麼只畫半個而不是全部呢?彆着急,讓我來告訴你,因爲紙是對摺的,一剪子下去,實際拉開就是一整張啦。揭曉了這個答案,我繼續做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必須要剪得精,剪得巧,不出一點錯誤。如果剪破一點點,就會出現破洞,那可就前功盡棄啦。於是,我認認真真地剪完了半條魚。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層層拉開我的傑作……我興高采烈地拿着我的作品給媽媽看。媽媽說:“喲,中午正缺一條魚呢,來,給我紅燒吧!”

漸漸地,我還學會了剪南瓜、剪銅錢……剪紙這門活,好多地方都用得上呢。結婚用的喜字,過年貼的窗花……這是中華文化中一門傳統手藝,可謂是方寸之間天地大啊!

我很喜歡剪紙,它很有趣,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精彩!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9

童年的趣事像一首歌,時時迴響在我的耳邊;童年的趣事像七彩的貝殼,閃爍着那美麗的色彩;童年的趣事像百寶箱,珍藏着我美好的回憶……

記得那是個星期六,我和楊勐愷、王子寒等一行人打算到嶺上去玩,我們騎着自行車通過了好長一段上坡、下坡路,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哇!,嶺上盛開着大片大片金燦燦的野菊花,遠遠望去,好像一張張黃色的大絨毯鋪在上面一樣。最讓我們高興的是,附近竟然有一片剛收過的紅薯地,我們在那地裏來回“搜”了幾趟,竟然意外發現了好幾個紅薯,這可樂壞了我們。格格還說,一會兒要烤紅薯吃,一說到吃,我的口水都想往外冒。

再看我們撿到的紅薯,它們可真是形態各異:有的兩三個小圓球連成一串,像糖葫蘆一樣;有的是單個的,但個頭挺大,和平時買的紅薯差不多;還有的是兩個細長的紅薯“藕斷絲連”地粘在一起,像根雙節棍一樣。媽媽們要去採野菊花了,留下一位阿姨陪我們來烤紅薯。

我們先找來了一些枯樹枝和草葉,攏到一起,燒了一堆火。格格把一根樹枝一頭插在紅薯上,手拿另一頭,把紅薯放在火上烤,十幾分鍾後,紅薯就被烤熟了,那香味飄進我們的鼻子裏,嗯,可真好聞呀!我們圍攏上來都要吃,可是那紅薯太小了,還不夠給我們幾個男生塞牙縫呢,怎麼辦?那就自己動手烤紅薯吧!

我們紛紛效仿起格格的辦法來,我找來一根樹枝,把紅薯穿在上面,也放到火上烤起來。我們幾個圍着火堆蹲着,手裏拿着樹枝烤紅薯,嘴裏還埋怨着別人把有利的地形給佔了,自己的紅薯老是烤不到。就這樣,一邊打鬧說笑着,一邊烤着紅薯,只聽“啪”一聲響,悲劇發生了,我那樹枝經受不住火的“考驗”,它斷了,我那可憐的小紅薯立馬葬身火海了,王子寒他們還在一旁偷笑,急得我眼淚都想出來,阿姨安慰我說:“沒事兒,等火燃盡了,咱們再把那紅薯取出來吃,燒得時間越長,越好吃!”

一會兒工夫,他們幾個的紅薯都烤好了,阿姨也幫忙把我那小紅薯給取了出來。只見那小紅薯被烤得渾身焦黑,我們用紙巾墊着,小心地把紅薯皮剝掉,露出裏面那黃黃的,香香的美味來,也不怕燙了,用手拽下一小塊兒,趕緊往嘴巴里放,燙得我們“唏哩嘩啦”的也不管,只管吃,還不忘記說上一句:“好吃,真香呀!”,“nice,nice!very,very nice!”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樂了,你猜怎麼着,原來我們一個個都長出了可愛的“黑鬍子”。

這件趣事過去一段時間了,可我每逢想起時,還是會忍不住想樂。

四年級上冊作文 篇10

人們都說龍遊石窟是世界第九大奇蹟,今天,我們乘着車來到龍遊石窟遊玩。

我欣賞過氣勢恢宏、壁畫精美的敦煌莫高窟,也聽說過雕刻技術一流、雕像數不勝數的龍門石窟,但從沒見過有這麼多“謎”和這麼多“奇”的龍遊石窟。

沿着臺階走下去,進入洞窟,映入眼簾的是四、五根魚尾狀石柱支撐洞頂,最粗的一根石柱需要四、五個人手拉手才能抱住。石窟真奇啊!洞窟的四壁和洞頂都是魚尾狀人工鑿痕,鑿痕都非常勻稱、細密排列,非常整齊,好像是機械加工而成。這些洞窟緊緊相鄰,

卻又絕不彼此相通,而洞與洞之間的最短壁距竟然只有半米,這在當今地下工程中,運用極爲先進的地下探測儀器也很難做到。在石巖背村方圓1.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深藏着24個大小不一如此相似的洞窟。

石窟的謎真多呀!這麼多的洞窟,是什麼年代建造的呢?又是誰建造的?用途又是什麼呢?開鑿的石料都運送到哪?爲什麼這麼宏大的工程卻至今尚未發現有關史料記載呢?

這樣的謎圍繞着這樣的奇,這樣的奇中藏着這麼多的謎,這就是龍遊石窟。讓你流連忘返的龍遊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