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關於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

關於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端午節四年級作文7篇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1

我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我最喜歡熱鬧非凡的元宵節,我喜歡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但是,我最愛豐富多彩而又有悲傷的端午節。

這一天,超市裏會有綠豆糕,油糖糕、香糉子,還有包糉子的糉葉兒等許多東西……我和爺爺去超市買來了糉葉兒、米和大棗。

回到家裏,爺爺先把米泡在盆裏,把糉葉兒也泡水裏,大棗洗乾淨備用,泡了數小時之後,爺爺開始包糉子,爺爺把糉葉兒折成一個三角菱角形,把泡好的米和大棗放進去,轉着圈的一層層摺好包,幾圈下來一個糉子成形了。我也試着學着爺爺的手法包糉子,剛開始就是學不會,老包不住,往外漏米,最後我終於學會了,雖然沒有爺爺包的樣子好看,有型兒,但是最後終於是不漏米了,勉強能包成一團,就是樣子有點醜陋。

我和爺爺包好糉子後,放進鍋裏開始煮,過了十分鐘後我問爺爺糉子好了沒?爺爺說:“別急,糉子要多煮一會兒吃起來會口感會很光滑,很勁道!”過了數時間後,爺爺從鍋裏拿出熱糉子一邊嘴裏喊着:“快來嘍,糉子煮好了”!一邊放進盤子端到飯桌上。我當時是既興奮有感覺不可思議!心想:一把米,一顆棗,放進糉葉裏一包再一煮,就成了外面超市裏賣的香糉子了!我一邊剝開糉葉兒,一邊吃着甜香的糉子,不由得我就想到了屈原。

傳說,在楚國時,有一位大夫屈原,被敵軍抓走,不到一年多,屈原的國家被侵略了,大夫屈原心如刀割,跳江自盡了!這件事被一位打漁的漁夫知道了,他叫了幾個漁夫去撈屈原,可屈原沒撈到,漁夫心如刀絞,就把糉子和米以及很多東西灑進大江裏……而這天就被祖先稱爲“端午節”,用糉子和悲傷的心情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

偉大的屈原,你是祖國的光榮;偉大的屈原,你是我們的榜樣。就在一年前,爺爺回了老家,媽媽每次給我買糉子吃,但是,我總覺得爺爺包的糉子格外的香甜可口!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2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我最愛吃糉子,也愛包糉子。

開始包糉子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用左手拿着糉葉,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的錐體,然後用右手在盆裏抓米,放進那個空心的錐體裏,一邊放,一邊用拇指輕輕地壓一壓,直到裝滿爲止。

裝滿米後,我又用一片糉葉緊緊裹住這個錐體,最後用一根結實的線把糉葉緊緊扎住。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包好了。不過,扎糉子可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哦,如果扎不好,糉子一下鍋就散掉了。

煮好的糉子香噴噴的,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總是覺得很香甜。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3

糉子是端午節節日食品,傳說是祭投江屈原而發明。

往年的糉子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纏着奶奶硬學包糉子。奶奶拗不過,只好答應。

跟奶奶學包糉子。只見奶奶拿張糉葉,手卷,糉葉便成個空心圓錐形。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張糉葉,想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奶奶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糉葉角,右手將糉葉另一角往裏卷,一面拉緊,一面放鬆些。”經過奶奶的指點,卷好糉葉。

接着,奶奶空心圓錐形糉葉裏插根筷子,拿調勺舀些糯米放裏面,然均勻地搖動筷子。奶奶說:“搖動筷子時輕些,糉葉包緊些,看……”奶奶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包糉子像點樣子。

然捆繩。只見奶奶兩手捏緊糉葉,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兩圈,結繩頭,一個漂亮糉子就包好。照着捆好第一個糉子,完成了!

最後一道工序煮糉子。綁好糉子逐個放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糉子點火。水開15分鐘後,鍋裏糉子互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一個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糉子煮好,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糉子,既吃到美味糉子,又懂得個道理:學好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有恆心,這樣才能學好本領。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4

我最喜歡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到那天早上,大家都把菖蒲,艾草插在大門上,據說可以除邪避兇。

端午節能嚐到好吃糉子。糉子種類繁多,有豆糉 ,有紅糖糉,有棗糉,有肉糉……真讓我雙眼發光!我忍不住衝上,拿起一個糉子,使勁一咬,“哇!好美味啊!”我不禁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在端午節還能觀看刺激賽龍舟。每到那天,江邊就響起了洪亮大鼓聲、歡呼聲、吶喊聲,響成一片。選手們身穿綵衣,緊握船漿,喊着整齊口號,奮力地擺動船漿,向終點駛去。一隻只龍舟象一條條巨龍在江河上翻滾、飛馳。人們在河岸邊不停地喊着加油助威。

說到端午節,還有個美麗傳說呢!傳說楚國詩人屈原因爲國家被佔領了而投江自盡。人們怕魚吃了屈原屍體,就紛紛划着小船來到江面上打撈,還把糉子投下江去,希望魚只吃糉子不傷害屈原屍身。

這就是我們家鄉端午節,你喜歡嗎?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5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曆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涼糉,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裏,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說,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涼糉的習俗,是因爲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爲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衆划着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糉餵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拚搏的呼喊和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爲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澳門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着涼糉,一邊欣賞着精彩的龍船比賽,緬懷着古代的仁人志士愛國傳統,立志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學生。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6

你知道幾月幾日是端午節嗎?對,是五月五日。在民間,端午節主要有賽龍舟、吃糉子等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入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把糉子投入江河,主要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打擾已故的屈原。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再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晚上,一家人圍在餐桌邊,一邊吃着美味的菜餚,當然其中肯定少不了鹹鴨蛋和糉子,它們是端午節大家必吃的東西;一邊還欣賞着精彩的電視節目,看什麼呢?當然是賽龍舟了,你聽,1、2.....1、2......,那聲音是那麼的響亮,那麼的振奮人心!

忘了說了,學者聞一多先生說過,端午是龍節,是四五千年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節要吃“五黃”,即鴨蛋黃、黃瓜、黃魚、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還要佩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好了,關於端午的一課已經上完了。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包糉子、煮甜酒、賽龍舟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傳說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今年我家也不例外,照樣包糉子,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我學會了包糉子。媽媽一大早就準備了糯米、糉葉、棕繩。吃過早飯,媽媽教我先把糉葉捲成喇叭形,然後把淘好的糯米裝進去,一邊裝一邊用筷子紮緊,再用糉葉多餘的部分給“小喇叭”蓋上蓋兒,最後用糉繩把糉子牢牢地捆緊。就這樣,一個個小巧的的糉子在我靈巧的雙手上誕生了。我和媽媽大約用了兩個小時才把糉子包完,一數還真有100多個。糉子包完了,爸爸負責煮,煮了大約兩個小時,香噴噴的糉香味從鍋中飄出來,饞得我直流口水。爸爸告訴我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從鍋中撈起一個,小心地品嚐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感到格外香。

賽龍舟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動。雖然我們家鄉沒有舉行龍舟比賽,但是我在電視上同樣看到了賽龍舟的精彩。在汨羅河上,一艘艘龍舟上坐着十幾個威猛的漢子,用力地划動着手中的槳,一艘艘龍舟在鑼鼓聲中爭先恐後地向前“飛跑”。岸上的觀衆也是人山人海,傳來陣陣吶喊聲,場面真是熱鬧極了。

端午節真是既快樂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我喜歡過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