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精選10篇)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精選10篇)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1

甲午年中秋前夕,我從南寧驅車來到南方最高的水庫——全州天湖水庫,對高山水庫持續發展問題進行實地調研。

天湖水庫,位於華南第二峯真寶鼎東側,海拔1600米,由13座水庫組成,流域面積3平方公里,庫容950萬立方米。這13座水庫,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宛若優柔嫺靜、恬淡純美、端莊文雅的女子,靜臥在山林間。又因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天芳草如茵、山巒蔥鬱,夏日山花爛漫、杜鵑如碗,入秋山巔流雲、五彩繽紛,冬季山披銀裝、白雪皚皚,而被稱爲天界勝景、人間天堂。

天湖真可謂“早晚不同天、四季不同色”。當我們從全州才灣爬上山的時候,天下着滂沱大雨,十步開外看不清來者;可當我們來到目的地海洋坪水庫時,卻是斜陽西下,雲臥山澗。住進桂林國奧旅遊接待中心,獨特的鋼架結構小木屋,那景色、那氣氛、那溫馨,使我們宛如去到遙遠的北歐,而倍感親切、驚喜。在小餐館裏,就餐的人不多,估計有十來個人,全部都是來高山絕境休閒養生的,個個精神抖擻,勁頭十足。我點了一碟香煎水庫魚仔、一碟素炒南瓜、一碟野菜,外加幾支啤酒,就這樣和着涼絲絲的晚風,坐在連着雲端的樓閣,輕悠悠地吹了起來。接待中心有一位負責人,陳姓,個頭很高,臉圓膚白,話語香甜,十分的吸引人,和我面對面地聊天。據她介紹,天湖之神奇,在於“兩絕、五特、六奇”。

兩絕。一是舉世罕見的原始杜鵑林。天湖的山裏長滿了低矮的灌木林,尤以杜鵑爲最,每年五月,杜鵑花開,花朵最大的直徑達0.3米,鮮紅、紫紅、乳黃、雪白、天藍五顏六色,朵朵形態極妍,一簇簇,一樹樹,奼紫嫣紅,堪稱罕世奇觀。二是太陽和月亮同時走進天湖的景觀。

五特。一是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風景區海拔在1400-1800米之間,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16℃,夏可避暑,冬可賞雪;二是擁有華南第二高峯——真寶鼎,海拔2123米,比華南第一高峯——貓兒山僅低18米,山建有廣播電視差轉檯;三是已經形成了高山水庫羣,建成了亞洲第一高水頭的天湖水電站,裝機6萬千瓦,年發電1.78億千瓦時,電站從設計、施工到設備製造、安裝爲中國建設高水頭電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具有較高的科研考察價值,爲天湖電站而建成的大小13個水庫,每庫皆有景,四季各不同;四是風景區內已初步建成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和供電網,公路已通達每座水庫,只需對路面稍加修整改善即可,電源隨處可取;五是風景區生態質量好,環境容量大,風景區內現有高山草地7萬多畝,原始森林4371.3畝,存有多種珍稀樹種、奇花異草及衆多的野生動物。

六奇。一是“杜鵑花開五色”,每年開三次,瓣大朵碩,實爲罕見;二是“湖中日月同輝”,每逢農曆月中,東嶺紅日噴薄,西山銀月懸山,太陽月亮相逢在湖水之中;三是“湖底文物景觀”,每逢湖底露面,石階、石柱、石門檻、瓦礫依稀,依稀是“帝王遺址”;四是“露珠泡茶”,清晨露珠,沖泡天湖高山雲霧茶葉,清醇可口,沁人心脾;五是“遍地野色可餐”,天湖既是植物園又是動物王國,野菜野果隨處可摘,野鹿、野羊、野兔、野雞、娃娃魚亦隨處可見;六是建有高達1074米的天湖水電站,居亞洲第一,是科研與自然融爲一體的人文風光奇觀。

晚飯之後,已是月上東坡,羣星璀璨。我信步在海洋坪水庫的大壩上,只見月色下的原始森林與水庫粼粼波光、浩渺煙霞遙相呼應,形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湖光山色。星空如洗,雲水相吻;山嵐輕撫,流雲如畫;瓊樓玉宇,雲生腳底——這就是美麗的天湖,這就是人間的天湖。當年全真法師正是在這種蓬萊仙境中修身養性、靜心坐禪,終於修得正果,延年益壽,直至130歲才駕鶴西去,成爲大智慧、大境界的化身。因此,人們到天湖去,其實就是要親身體驗桃源仙境那神祕莫測的意境及其高山仰止的風範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2

從全州縣才灣鎮的南洞村開始,沿盤山公路直旋到山頂,便是一方不大的平地。再駕車北行20公里左右,就見一塊碩大無朋的翡翠,鑲嵌在山與山的懷抱中,這就是海天樓湖。

其實,天湖並非天然湖,而是爲積聚雨水用於發電的高山人工湖。她是由十來個湖組成,分佈得很散,從南到北,將近有百來里路吧。每個湖都不是常見的方形或圓形,而是很自然地延伸;山谷有多深,湖就有多長;這裏凹進去,那裏凸出來,構造不一,景色各異,使湖顯得恬靜而明麗,嫵媚而動人。

我們來到的是有樓的這個湖。樓名海天樓。海天樓是一座從岸上伸出十來米,離水面20米左右的小樓閣。樓閣有些陳舊了;瓷磚不同程度地脫落了,木刻“海天樓”三字已有些模糊,至於落款已無法辨認了。不過,這樣更使人想象得出它在這裏經風歷雨的艱辛。

五月末的天湖,氣溫特別的宜人,站在海天樓上,四周空蕩寂靜,山風吹來,那湖水一蕩一蕩的,恍若置於一個虛幻的夢裏……

憑欄仰望這高遠純藍的天,這種純藍只有在這平均海拔1450米高的地方,在這種絕少污染的地方,才能見得到。它太透明、太純淨了,凝視它,你就會生遐想、生幻覺、彷彿是通過這重天就能看見那重天。這種透明哦,近乎於聖潔!這種純淨哦,近乎於崇高。心,不由得就進入到一種安寧靜謐的境界。

極目遠眺,那連綿起伏、氣勢磅礴的就是越城嶺主峯,而圍繞湖的山,像位男子伸出手,輕輕地將湖攬在懷中,於是湖顯得格外地平靜、安詳,宛若山與湖是一對情深意厚的戀人。天湖的山也特別,滿坡滿嶺都是淺淺的草,在陽光的照射下,透明中露出些青翠。墨綠的樹只長在山谷間,一小簇一小簇,絕不長到山坡上,於是樹就成了山的點綴,極秀氣、極別緻。在這一小簇樹木間,還有幾枝杜鵑開得正豔,遠遠地就吸住了遊人的眼睛。同去的女孩海明,禁不住美的誘惑,說,下山時要折幾支回家,就把天湖送給她的美麗也帶回去了。

最迷人的應是這一池水了。

它彷彿是一匹碩大的光滑澤亮的綠綢緞,隨風輕輕地一起一伏,顯得是那樣有質感、有韌性、有彈力,我忍不住就想踏上去,悠悠地散步。它又彷彿是一面碧綠的鏡子,綠得使人心顫,使人驚歎、使人不忍心去碰她一下,它又彷彿是透明得虛無、俯仰之間,天水一色,已分不清是天的倒影使湖水變得碧綠,還是湖的映照使天空變得純藍了。天湖的綠是圓潤的、透澈的、深沉的、厚實的、優雅的……這種綠已超出了藝術的把握,即使用任何一種藝術的手法去描摹,都將顯得是蒼白的,拙劣的。

天湖的每一個湖,都不遼闊、不偉岸、不雄渾、不浩渺。因此,她能被你的眼光全部擄走,被你化解,被你完完整整地帶走。

我們站在海天樓時,太陽正當頂。一有山風吹來,那灑在湖面上的陽光,就被萬頃漣漪揉碎成細細的灼亮的銀片,光亮隨着水波一晃一晃,星星點點、迷迷離離。你靜靜地聽,那蕩起的淺淺的淡淡的、從湖面上升起的水波聲,又似乎是一縷縷悅耳的樂音,隨着山的走勢,慢慢地向遠方傳去……

天湖的水隨着時間和雲彩的變化,色調也變化萬千,由近及遠;銀白、淡藍、深青、黛綠……那湖面上升起的韻律也就變化流轉。我想,這時湖中蕩起的應是一首明快、歡悅、深情而又含蓄的歌了。

其實,天湖更像一池醇香甜潤的美酒,不然每一個遊人來看一眼旖旎秀水、青翠山嶺就醉了呢?

哦,天湖,你的綠波盪漾、九曲十回,幽靜曠遠,又豈止是一個“美”字了得呢?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3

天生橋水庫是20世紀90年代建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後蓄水形成的一個大型人工湖泊。桀驁不馴的南盤江被天生橋水電站大壩截住,在雷公灘的峽谷上形成了177平方公里的寬闊水域,像一根寶藍色的絲帶纏繞在崇山峻嶺,像一條巨龍盤桓在高山峽谷,靜如處子,盈盈間,迷醉成一道風景。

人類不僅用智慧創造了一個高原起平湖的奇蹟,還賜予了它一個美妙的名字——天湖,令人浮想聯翩。

身在隆林,與天湖近在咫尺,心裏一直裝有一睹天湖仙姿的念想,卻從沒有認真去安排行程。一拖再拖,直到今年春末,一家三口才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到了天湖。

他來垂釣,我來看湖,兒子來看他釣魚看我看湖。

走近天湖,觸摸到天湖。我像一個遊子迴歸故鄉一般,竟有些近湖情怯;又像一個遠道而來的遊客,直問自己爲何未能早來。

瓦藍瓦藍天空下的天湖泛着藍寶石色,輕風吻皺了一湖春水,陽光在湖面上碎成一片,忽明忽暗,迷花了我的雙眼。閉目,湖水輕輕拍打岸邊的聲音,像極了兒時躺在母親臂彎裏聽到的呢喃,久違而親切。

湖面,被黑色的網箱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方塊,養魚人的小屋靜臥一頭。興許是大中午的緣故,網箱上幾乎不見養魚人,只有插在小屋上的黨旗在向我昭示黨員的位置。偶爾有一兩個養魚人划着竹排在網箱間穿梭,他們戴着舊草帽,精精瘦瘦,看不見他們的臉和表情,露在外面的肌膚黑黝黝,是常年曝曬在陽光下的那種泛着油光的黑。他們輕輕地划着竹排,有時小聲的聊幾句,大多時間是靜默的,什麼時候該幹什麼已成默契,無需言語。

經歷了連續三年的枯水,天湖的蓄水位降了又降,許多原本被湖水深埋的山包、丘陵又拱破湖面,一汪湖水被抖落呈不規則的幾何圖,七零八散。湖水豐盛時曾沖刷過的印跡昭然若揭,一圈圈,一層層,風吹過,帶走一層黃土。岸上的小樹已乾枯,枯枝寂寥而脆弱,兒子小小的力氣竟可把它們折斷。兒子陶醉在自己征服它們的快感中,我有些傷神——生命在自然面前如此脆弱和無奈。

湖水雖然比往年減少了很多,但是湖風依然涼爽宜人。湖風似手,湖面如琴,十指靈動,纖纖繞繞間,一曲悠揚的《天鵝湖》把我漸漸帶入了夢鄉。

醒來時,斜陽已無蹤跡,天空灰暗。起風了,風越來越大。瓦藍的湖水轉眼間墨綠,暗黑。風像個被驕慣壞了的小孩,正生氣的“啪啪”摔打着湖面,湖波洶涌,網箱移動,我已記不起它們原來的位置。涌動的湖浪,後浪推着前浪撞擊着湖岸,泥沙俱下,湖邊就有了一圈黃暈。

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湖。

友人曾說過,天湖的晚霞從高高的雲層乍瀉於湖面。雲是裙袂,霞是玉腿,湖是水晶玻璃鞋,流光異彩,美輪美奐,像仙子一樣婉約嫵媚。沐浴過天湖晚霞的人,就會有灰姑娘的幸運,得到一雙水晶玻璃鞋,碰上白馬王子,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

但今天不湊巧,要下雨了。我們匆匆整裝返程。

風轉小,雨斜飛。臨舷而坐,享受着湖風拂面的愜意,一場久違的甘霖疏疏密密的親吻着我們和湖。我們和湖都興奮而貪婪的擁抱着雨絲,有些忘情。灰濛濛天空下,峯巒起伏的山峯在斜風細雨中像位步履穩健的老人不急不緩地向後退去;寬闊湖泊被飄飛的細雨濺起點點水花和圈圈水暈,雨中天湖像洇開的墨渲染一片;船舷擊起的浪花一層壓一層,如狼毫筆甩出的白色尾筆,緊緊綴在船後,壯觀而豪氣沖天。兒子在雨中興奮大喊:“我坐船嘍!我和爸爸媽媽坐船回家嘍!”開船的大哥看着我們一家三口,臉上笑開了花,想必,他的妻兒也正在火塘裏煮着香噴噴的晚餐等着他回家,共享天倫之樂。

離船上岸,雨越來越大,已看到不湖對岸的風景。回望雨中的天湖,我已悄悄和她預約,在某個不經意的日子,我們還會再來。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4

平天湖位處市區東南,水域面積約11平方公里,以青山、綠水相依相映爲自然天成的風景吸引着衆多的好遊者。一生好入名山遊的詩仙人李白也曾留下夜色籠罩下的平天湖之印象: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有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自然而然,平天湖因其自然風貌和歷史文化以及人工改造一躍成爲安徽省甚至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曾兩次遊玩於平天湖。初次踏入平天湖的休閒廣場,心情馬上被遠近的景色打動,亮麗起來。近處是黃花紅朵仰天放、小亭木廊入簾鮮;遠處則是清秀秀的山峯相連卻又相對出,一泊湖水自天上涌現。而且臨近廣場方向的一處湖水被人工向高空噴射,水聲之響,頗有虎嘯獅吼之氣勢。

平天湖,作爲池州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相關的人文建設與別處之景大同小異,有平天湖渡假村、平天湖水上樂園等等。獨吸引我的就是景區擺放的可供人租用,然後騎之遊玩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與平時所見的不一樣,它一車有的設置兩個坐凳,既兩人可以共同騎行。甚至一家三口也能同坐同騎於一輛自行車上。當天就想租下一輛自行車,然後沿着未知的道路去欣賞未知的景色。還好,那次沒有付出行動的想法在第二次重遊平天湖時得到實現。

那天,租下自行車,便沿着環湖景觀路一路悠悠觀賞着平天湖周圍的風景———綠樹掩映中的小村戶星星點點、夏末初秋池塘荷葉散發的薄香、持靜獨釣漁者們的悠閒等等。伴隨向道路深處的騎時,由衷感慨,《桃花源記》裏的世外桃源莫過於此———環境恬靜,生活閒適。

然而,就古代的社會發展水平,想要尋到幽美之地居住,恐怕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見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並非完全實指對某個居住環境的覓求,而是想覓得沒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最終,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得陶淵明寄情田園中,採菊南山下。他的辭官選擇———不爲五斗米折腰流傳至今。

如今,平天湖上已不見當年李白上花船的身影,更沒有了岳飛操練水兵的雄姿。所見的都是人們各懷美好心情的玩樂。平天湖似一處秀麗的人間桃源,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的自然之美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忘卻所有的不快,一心享受生命的從容與無爭。然後勇敢地改變想改變的;坦然接受不能改變的;瀟灑忘卻不痛快的。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5

平天湖環湖公路修通後,我還一直沒走過,7月4日這天我起了個大早,帶上礦泉水、背上相機,騎上我那一直不捨丟棄的自行車,從江口轉盤出發,6點鐘不到就抵達平天湖廣場。歷時三個多鐘頭,逆時針方向環湖一圈,所見所聞所感記錄如下:

站在平天湖空曠幽靜的廣場上,不由我思緒飛揚:2007年5月1日的“平天湖旅遊度假休閒廣場暨水上運動開放儀式”和2008年4月25日的“江淮情”大型演出盛況彷彿又呈現在眼前。那動聽的歌曲、優美的舞姿、還有主持人那幽默風趣、煽情、動聽的話語彷彿在耳邊縈繞……

行至與城相隔大堤上,舉目四望,綠水映青山,煙波浩茫茫。湖水開闊,島嶼衆多,湖面上薄霧輕紗縈繞,一隻只白鷺在湖面上飛翔。遠處的青山在晨霧的作用下時濃時淡、時隱時現,若夢若幻,給美麗的平天湖增添幾分神韻。晴和的早晨,平天湖水如一塊平滑、溼潤的碧玉,恬靜、安謐地鋪展在青山翠嶺的懷抱裏。遙遠的湖對岸的山凹間剛露臉的太陽猶如一個大籃球冉冉升起,漸漸平靜的湖水就被染紅一片。一陣微風掠過,湖面上泛起層層橘紅色的漣漪,確實美麗極了。

平天湖水域面積11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5倍。我沿着環湖公路走走停停,不時見三三兩兩市民踏青賞景,暇憩遊樂或健身跑步,一輛輛兜風的私駕車不時地與我錯身而過。沿湖見得更多是垂釣人,幾乎是相隔一二十米就見一兩個或年輕或老者頭頂遮陽傘靜坐水邊,把竿拋線,其樂悠悠。我下湖洗手時在與一位老者隨聊的幾句話當間,就見老者釣起一條半把斤重的鯿魚,也不知是湖中的魚多還是我碰巧?

行至齊山境內的環湖林蔭道上,北邊湖水煙波浩淼、波光粼粼;南邊丘陵帶上翠竹蔥蘢,一條條石階路伸向翠竹深處,漫步在林中曲徑小道上,微風過處,萬千梢頭搖曳,颯颯有聲清涼陣陣,頓有心曠神怡之感。再往前是一條穿湖而過的觀景水泥道路,北邊是深水,南邊是一片一眼難望到邊的淺灘,淺灘上除一片還沒成氣候的荷蓮外,長出水草的地方似一個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小島,乍看如同走進了千島湖。視線的遠方一羣水鳥貼着水面飛翔打鬧、唧唧喳喳,不失爲一道好風景!

沿途旅遊開發項目工程隨處可見,人民路東盡頭蓮花臺、齊山邊的餐飲會議中心、水上度假中心等建設工地上人聲人聲鼎沸、大型機械往來如梭,工程建設如火如荼。人工所造的片片景觀林木,正吐新枝嫩葉;所植草坪花卉,翠綠如茵、花紅柳綠。美麗的平天湖再經過一段時日的“梳妝打扮”,猶如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舊城與新城之間,更加嫵媚動人;讓千載詩人地的池州古城煥發生機,增添無窮魅力!是市民暇憩、遊樂、賞景的好處去,爲美景如畫的池州和山水園林城市景上添花!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6

難得有連日休息。天生好遊的我,總想出門覽勝,可那些名山大川,又多路途遙遠;怎奈囊中羞澀,轉而一想,何苦放着身邊的美景獨不見呢?池州本身就是旅遊勝地呀。對於我來說,更是近水樓臺了。

這日,我騎上單車,來他一個綠色環保的郊遊。天氣還不錯,昨晚那綿綿雨絲,婉轉悠長地吟詠了一夜,早已羞怯地遠去。出門之前,我的目標就鎖定了平天湖。我穿過鱗次櫛比的高樓,避開魚貫而行的車流;繞過熙熙攘攘的人羣,還有熟視無睹的店鋪和街口,遠離了各種車笛的鳴叫,街邊音響的雜吵,各類商販的叫賣,終於我走出了喧囂的城市,走出充滿了現代化的人造的絢麗浮雕。

過了外環的紅綠燈,一條寬敞的大道筆直地直通我的目標———平天湖。此時,道路兩旁是寧靜的人工栽植樹林,配有各種灌木花草環繞,賞心悅目,心情自覺怡然。偶有尚未凋盡的桂花,不時飄來陣陣餘香,沁人心脾,我不由貪婪地吸着。道旁遠處,可見零星住家,時有婦人出入忙碌,門前庭院中,仍可見盛開的木芙蓉,紅花燦爛。此景此情,頗有世外桃源的意境。我不由輕聲吟道: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枝花。漸往前行,平天湖的遠景已入眼簾。轉上了森林大道,湖邊可見施工工地,遠遠的聳立着塔吊。那就是正在建設中的蓮花臺工程,幾臺大型機械正在忙碌着。我選擇了一處坡堤高位,推車上去。這裏一邊是人工大堤,一邊是山巒緩坡。再放眼遠眺,浩瀚的平天湖,盡收眼底,頓感心胸開闊,腦中忽然閃過《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想來,這水下許是有龍,山間定是有仙了。“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衆。”我現在的位置正好印證了這句古文了。

再細看湖面水平如鏡,湖水碧綠盈盈,顯得柔媚而羞澀。周圍是羣山環抱,峽谷縱橫。遠方的峽谷處,湖面延伸不見影。多麼美麗的平天湖啊!真是那:平添吳楚千江水,壓倒東南幾樹梅。再看半坡之上,團團簇簇的野菊泛着片片金黃,隨風飄來陣陣花香,那豔麗的黃花着實惹人喜愛。有關菊花,古人多有讚歎。我記憶最深的莫過於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和蘇軾的“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年藥,百草摧時始起花。”這也讓我對這爛漫山野之花,多了幾分崇敬,更有那山巔之鬆,猶如凱旋後的千軍萬馬,歡呼雀躍。

一陣微風佛過,湖水似有靈性的波光粼粼,彷彿少女的笑靨。柔柔的湖水,平靜而恬淡,真想親手掬一棒,卻又不忍心打碎這湖面的寧靜。湖面上的薄薄輕霧猶如舞女的裙襬,隨風舞蹈。那是對我的微笑,那是歡迎我的舞蹈。極目遠山,有曲線緩坡,也有石壁陡峭。真是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着眼前的美景,什麼憂愁,煩惱,都讓這無邊的風景給沖淡得雲散煙消。少了人與人的鉤心鬥角,少了權與利的你爭我奪;少了凡塵俗事的折折磨磨,少了紛紛擾擾的情感糾葛。幾隻白鷗在湖上掠過,飛向遠山,稍息,又返飛回來,在湖面上追逐,惹得蒼鷹也在盤旋尋覓,不忍歸去。藍色的湖水,黛色的羣山,白色的魚鷗,有動有靜,有情有景,水天一色,相得益彰。這纔是真真切切地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靜靜的湖水,宛如一個淑女,難怪有人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寬闊而又迷人的平天湖啊,你是那樣地心胸豁達;你沒有江流洶涌的恣意,也沒有風捲海浪的咆哮,你安詳地靜靜地躺在山巒的懷抱。微風柔柔吹過,你露出了淺淺的微笑。千百年來,你靜觀雲捲雲舒,坐聽雷雨松濤。你嘲弄渾濁的山洪,你不因洪水的涌入而自惱。你依然保持純潔和清高,河海山湖中,你不求最大,只求最好,你的名聲天下曉。池城因有你而美麗,更因有你而驕傲。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7

秋來興發,與三五逸友飲於平天湖畫舫之上;輕風習習,水天一色,陶然忘機。海闊天空、古今中外之際,忽有人談起,詩仙李白,落魄江湖,曾寄情於秋浦,流連於我靈山秀水之間,作《秋浦歌十七首》……侃侃如也。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身爲池城的讀書人,這些詩句都是爛熟於心的;不想,有人從中拈出了幾個問題,諸如“水如一匹練”怎麼解?“看花上酒船”看的什麼花?花在船上,還是花在別處?爲什麼要月下看花?等等。都是平日裏不曾想過的,很像不是問題的問題。幾個人條件反射似的,嘴脣動了動,但沒有出聲,悄悄的把那聲嚥了回去。於是,一時間,衆人噤口,舉座寂寂。

不打緊,回去翻檢翻檢《全唐詩》,翻檢翻檢《太白集》,一定會有答案的。提出問題的人又教給了大家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依計而行,果然有了不少收穫。唐人詩中,“如練”連用的有幾十處,譬喻廣泛,如“光(色)如練”、“心如練”、“(秋)明如練”、“皎如練”、“靜如練”、“空如練”、“蘆花如練”、“馬嬌如練”、“瀑布如練”等等;但用得最多的,還是“月如練”、“水如練”。

“一匹練”連用的,只有李白,他用過三次,意思都不同。一次是《贈武十七諤》一詩中雲:“馬如一匹練,明日過吳門。”這是用了一個典故,見《韓詩外傳》:“顏回望吳門焉,見一匹練。孔子曰:馬也。然則馬之光景一匹長耳,故後人呼馬爲一匹。”又一次是《江夏寄漢陽輔錄事》一詩中雲:“誰道此水廣,狹如一匹練。”再一次就是這《秋浦歌》(其十二):“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南朝詩人謝脁,是李白最爲推崇的前賢之一。謝朓有一首詩叫《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其中有一聯名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一詩對謝朓上聯有所引用,“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謝玄暉即是謝朓。李白在運思平天湖一詩的時候,或許也聯想到了謝朓的詩吧,於是脫口而出,寫道:“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以表現平天湖水的澄明、平靜。

唐人詩中,寫看花、看花飲酒、登舟涉水看花、月下看花的,更多。至於“看花上酒船”看的是什麼花,就儘可以想象了。可能是自然之花,如李白“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也可能是如花之人,如李白“謝公自有東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這樣一來,花就既可能在船上,也可能在船下———山間岸邊,或者船上船下皆有花。

爲什麼要月下看花呢?這是古人的事,是古人的愛好。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古人的夜生活,沒有我們今天這麼豐富多彩,古人能用來消遣的名目很有限。漫漫長夜,乘着明月,平湖泛舟,飲酒賞花,當然也就成了文人雅士的不時之選。不然,古樂府中何以有《春江花月夜》一曲呢?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何以寫得那麼美呢?

李白這首詩,好像是在給好朋友推介平天湖。你看:水如一匹練,那麼澄明、平靜,這就是平天湖啊!你什麼時候有閒暇,有雅興,我們一道,攜吳姬越女,弄水泛舟,把酒吟詩,看花賞月,該有多美喲!

身爲一個稍有山水煙霞之癖的人,天下有名的湖算得上見多識廣了。鄱陽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由於採砂船如蝗蟲般侵吞,湖底已是百孔千瘡了,昔日“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美景已不復見了。洞庭湖,曾經吸引過那麼多的文人雅士,寫過那麼多的名篇佳句的湖,由於自然的泥沙淤塞,人爲的割據開發,已四分五裂,很難再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壯闊景象了。其它的,太湖、滇池被污染得太嚴重,已經富營養化,成爲藍藻們的樂園了。西湖呢,白居易、蘇東坡的西湖呢?現代文明的氣味太濃了,據說幾次申遺都沒有成功,那是可想而知的。唯我平天湖,依然碧波萬頃,水天一色。這是平天湖之幸,更是池城人民之幸。

有人曾經告訴我,現在的平天湖名實不符,歷史上的平天湖並不在此。我絲毫不懷疑這話可能有確鑿的依據,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的事,歷史上已不罕見。我只想問,歷史上的平天湖在哪裏呢?你指給我們看一看,帶我們去遊一遊。你一定會說,已經沒有了,已經消失了。那不就成了嗎,現在這湖,正虛位以待,且當之無愧,我們何不學李白,改九子山爲九華山,改南湖爲郎官湖,順時處變,從此不疑呢。

我輩之責,我輩子孫、子子孫孫之責,是讓這平天湖永遠“水如一匹練”,歲歲如斯,光景常新,方爲大幸。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8

那天早晨,太陽還沒露臉,伴着東方的紅霞,冒着略帶冷意的晨風,我出發去納木措。連日來的旅途疲憊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期待和興奮,因爲,納木錯——不僅是我朝思暮想的聖地,更有世界之巔的誘惑。

出了拉薩城不遠,就看見連綿起伏的念青唐古拉山橫亙在納木措草原上。一望無際的納木措草原,讓人感受到藏北那種人跡罕至的壯闊雄渾。草還沒長多高,只是一片貼在地上毛茸茸的綠色。草原上成羣的牛羊,讓人感到一種大自然的親切。散落在草地上的一頂頂帳篷,升起的一縷縷炊煙,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牧民的帳篷都是犛牛的氈毛做的,冬暖夏涼,擋風御雪。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帳篷像一個個黑點不時從眼前一晃而過。導遊指着前面不遠的一個小白帳篷問我們,爲什麼有白色的帳篷,我們都不知道。他告訴我們,如果在黑帳篷旁邊有個白色的小帳篷,那是告訴人們,他們家有個待嫁的閨女。原來牧民們長年累月放牧,居無定所,與外面接觸少,女兒長大了,藏在深閨人未識。聰明的牧民想出了這個好辦法,人們看見白帳篷就會去提親。小夥子可以去帳篷邊唱情歌,姑娘如果出來對唱,和小夥子相見,多半就有意思了。然後他們會經常一起牽手放牧,從此草原深處會時時響起他們的歌聲,那時就離談婚論嫁的時間不遠了。正說着又看見一頂白帳篷,我們慫恿導遊小夥子去唱情歌,娶一位美麗的藏族姑娘爲妻。小夥子竟扮了鬼臉,調皮的說他不會唱歌,也不會放牧,藏漢“和親”的任務就交給別人完成吧。

說笑着就到了納木措,納木措藏語“天湖”之意。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面積差不多有2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也是中國第二大咸水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的南面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側有高原丘陵,廣闊的湖濱,草原繞湖四周,水草豐美。其間野生動物多,有野牛、野驢、岩羊、狐狸……名貴藥材多,出產蟲草、貝母、雪蓮……湖中野禽多,除了野鴨還盛產細鱗魚和無鱗魚。看到納木措我眼前一亮,那一望無際的藍色湖水,在燦爛的陽光下顯示出各種各樣的藍,深藍、淺藍、寶藍、孔雀藍、藍中有綠、綠中有藍,世上所有能想到的藍色在這裏都能看到,藍的那麼純淨,那麼耀眼。站在湖邊舉目四望,綿延不斷的雪山成了納木措雄偉的背景。

藏曆羊年,是納木措盛大的轉湖節。成千上萬的藏傳佛教信徒們會從四面八方千里迢迢一步一磕等身頭來到納木措,來這裏轉湖朝聖。他們認爲羊年轉湖一圈就等於平日轉湖十三圈,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所以不怕旅途艱辛,來到他們心目中的聖地朝聖,來到這裏尋求靈魂的超越。在美麗的納木措湖畔,信徒們圍着著名的扎西島不停地轉經,在湖邊掛上五彩的經幡,用他們信念的步履丈量着腳下神聖的土地,祈禱着萬物衆生,一步步走向理想的境地。

我們在湖邊盡情地拍照,這裏保留着原始的自然美。看着鏡頭裏的藍天、白雲、雪山、湖水……這些美到極至的風景令人不敢相信,我問自己:世間怎麼竟還有這樣神奇而美麗到無法形容的聖潔之地;看着這清澈見底的湖水,與四周雪山相映,波光粼粼的湖面透着一種別樣情韻,人的心靈都被這純淨的湖水洗滌;看着這靜得令人心醉,靜的令人流連忘返的湖水,讓我穿越了歷史,看見唐古拉山這位威武多情的丈夫攜着納木措這位溫柔賢惠的妻子,在湖邊起舞踏歌的美境。

納木措,這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當我揮手告別的時候,思念就從揮手那一刻開始,我想我會思念這裏的一切一切!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9

平天湖位於池州市東面,坐落在齊山腳下。從城裏坐車不到一刻鐘就到了。記得上一次來平天湖的時候,還是三年前,當時平天湖正舉辦國際遊艇賽,那也是平天湖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她的胸懷。

由於大霧影響,工作人員說暫時不能上船,要等太陽出來、濃霧消散時才能開船,我們只好先遊龜山景區。龜山是平天湖裏面的一座小島,遠遠看去,就像一隻大烏龜慢慢地從湖中爬出來。站在龜山頂上,眺望湖面,沉沉的大霧,似乎永遠也不會消散地瀰漫着,籠罩在平天湖上空。迷迷濛濛,混混沌沌,任什麼都看不出來,若不是遠處湖邊稀疏的、不甚響亮的車流聲,竟像是個混沌未開的世界了,那劈面而來的濃霧,有時凝聚成團,有時飄灑如雨,有時稠的使人感到窒息難受,有時絲絲縷縷地遊動着,似乎散開了,眼前留出一點可以迴旋的空隙。但是,未容喘息,頃刻間,更濃更密的霧團又將人緊緊裹住。愈接近散開時分,也愈濃烈,真似黎明前的黑暗一般。彷彿什麼活生生的、有性格的東西,定要死乞白賴地纏住不鬆不放。微風好不容易吹過來一絲陽光,又被這湖上的濃霧層層圍剿。

接近上午十點左右,霧終於消散盡了。所謂“湖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在船上放眼望去,平天湖一如她平日裏的寂靜,舒緩地躺在腳下。伴隨着湖水的盪漾帶來一陣陣微風,初冬的微風雖然沒有帶給我青草與山花的芬芳,卻喚醒了我對平天湖的敬仰與渴慕之情。初冬的薄霧輕輕披在湖水上,遠處百餘隻水鳥依然在湖邊遊弋,我知道,它們與我一樣有着對平天湖難以割捨的.情懷。它們在寒冬即將來臨之際,向平天湖展示着最美的舞姿與歌聲,它們在微風的輕舞中,向平天湖和齊山傾訴……

平天湖的冬是恬靜的。無須太多的言語,只要心靈的感應,靜靜地品味那一份靜謐與真純,聽流水訴說千年的古韻。心情也變得平和了,往日的浮躁之氣一掃而光。湖面很靜,卻好似有一段古曲在我耳邊若隱若現。

平天湖的冬是飄逸的。似一幀淡墨疏筆的小品,是略施粉黛、深藏閨閣的小家碧玉。與都市的喧鬧和繁華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有那麼多的都市人傾慕她、嚮往她的溫柔。或許她是一帖心靈的淨化劑,滌盪盡一切有意無意落在心上的塵埃。湖面的幾條小舟極自然貼切地排列組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貼近靈魂的親切與和諧,彷彿在向你訴說一個遙遠的夢。

平天湖的冬是詩意的,人在橋上走,船在水中行,秀麗的景色,清雅的情調,令人心醉。我感到自己簡直是在詩畫中游覽,詩畫則在我心湖中盪漾,如癡如醉,我坐在船頭,聽水,聽風,看天、看雲、看水鳥掠過……天是高高的天,雲是淡淡的雲,風是徐徐的風;水在船下難以察覺地輕輕流淌,連水鳥也是撲棱撲棱的飛。

平天湖的冬,如同平天湖邊長大的姑娘那樣,是笑逐顏開的,是容光煥發的。她沒有百荷湖的窈窕,也沒有太平湖的青綠,更比不上西子湖的婉約,但是這片冬日的晨霧給平天湖添了一分姿色,多了幾分神祕。

站在船頭,看着腳下淙淙流過的湖水,我想起19世紀中葉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曾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邊建起一座木屋,過着自耕自食的生活,並在那裏寫下了《瓦爾登湖》一書。今天,站在平天湖上的我深深體會到了梭羅內心的寧靜與恬淡。是啊,當一切的喧囂都變成了過眼雲煙,當一切繁華落盡,當嚴冬悄然走來,心中的那片湖水依然純潔、美麗,依然樸實無華……

朋友們在不斷地按着快門,想把這美好的時光留在相機裏面。但我卻有幾份愁寥,隨着齊山———平天湖度假村的開發,這美好的景色還會這麼樸實地保存下來嗎?幾年、十幾年後人們還能看到平天湖靜謐的一面嗎?

離開平天湖,情不自禁想起徐志摩的一首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裏有甜蜜的憂愁……

走進人間天湖的散文隨筆 篇10

多年以來,由於勐海沒有像樣的公園,勐海縣勐邦水庫起而代之成爲大衆喜愛的天然公園。傣家人稱之爲“濃勐法”(即天鵝湖),而在我的心中,她就是西雙版納美麗的一個“天湖”。傣族善於把美妙的傳說和現實生活自然地聯接在一起,傳說這裏是傣族王子召樹屯與喃吾諾娜相會、定情的“金湖”,所以賦予“天湖”神祕色彩。曾經,上世紀年代60年代,著名散文家馮牧到水庫時,發表了著名散文《湖光山色之間》,那美麗詞句時常浮現在我的大腦:“在將來,如果您坐擺渡的船和遊艇倘洋在湖光山色之間,該是多麼的暢快;在湖光山色之間居住,清夢一場,回覆淡淡如菊瓣的清涼;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心如止水,超然物外。”可見,文人墨客爲她陶醉,把她譽爲“篷來仙境”。

在這裏,山讓天湖有了秀色,水讓天湖有了靈氣,綠水青山,彰顯出勐海地傑人靈的特性。

盛夏,勐海縣勐遮壩的田野是最美的。在這美好的季節裏,我涉足青山綠水,領略着山、水、田的秀美奇雅,深沉含蓄,不禁令人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更覺一種癡迷的風情,心隨眼動,心在閃耀。通往水庫的道路,如今都鋪成了柏油路,路面平坦而乾淨。過了坦蕩的沃野,就到水庫了。這裏山勢並不險峻,緩緩的,滿坡長着灌木叢,壩下田地裏長了稻穀、甘蔗、苞谷、瓜或青菜白菜之類。總之,滿山、滿田都被厚厚的綠覆蓋着,很難看到一塊裸露的地方,看來生態環境開始慢慢恢復了。因爲附近村民日子好過了,不再上山挑柴砍柴,懂得了保護生態環境。這是人的進步,社會的進步。路上常有小車、微型麪包車、摩托車駛過,雖不是很熱鬧,但也不寂寞。風微微的,夾雜着山野的味道,山野的氣溫,撲面而來,清除着被城市的污垢污染了的面頰和心境,精神爲之一爽,心情爲之輕鬆。

當我站在水庫壩頭,放眼望去,水面開闊,一碧清澈明淨的湖水波光粼粼。這裏的綠色全然不同,這是一種厚實、凝重、坦蕩、大方的綠色,如同大山人的個性,又像一個美麗的傣鄉少婦,純潔、寧靜、健康、自然、平和。這樣的綠色,也只有這樣的綠色,才讓人感到沉醉,心中頓覺有了一種幸福感,一種歸依感。

品風景,如同品畫一樣,在於靜,在於思。靜思相融,得到的是另一種境界。景在心中,風景,因此就在眼中活了,活了的風景,就不僅僅是表象的東西,而有了揮之不去的意想,有了靈魂。水面上,曾經多少年不見他們飛回來的一羣羣白鷺鷥,而今也隨着環境和人心的改變,敢於大膽地停留在田野裏,湖面上,顯得那麼成熟而誘人。

我盡情享受着那絕妙的畫面:湖中有一個小島,碧水環繞;一陣涼風迎面拂來,飄來了那水的豪情,那泥土中蘊含着溫柔的氣息,醉入心房;太陽,正用縷縷燦爛的微笑,柔和地瀉落在那寬闊的水面上,嫵媚之極,溫柔之極;山林,好象童話裏的仙境一樣,生長着各型各色的植物,樹林的裏的綠意盎然,林中所有的植物綠葉上掛滿奇特的生物,有的根本叫不出名字,那些綠色的苔蘚,各類寄生植物趴滿古樹枝幹,好像穿上了各種時尚的衣裙。

靜靜地躺在湖邊,望着那一棵棵古樹,敞開自然坦蕩的胸懷,我頓覺一下子傷感起來,那些爲了個人暴利不顧一切偷砍濫伐破壞森林的記憶,不禁讓我擔憂起來。在我看來,這樣美麗的自然環境會越來越少,越來越金貴。所以,在開發與保護矛盾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爲環境保護的志願者,成爲美麗家園的決策者或建設者。思緒在藍天、青山、天湖之間飛翔。這個“天湖”尚未污染,可是能維持的多久呢?我想,勐邦天湖猶如女人一樣有着溫柔、開朗、熱情的一面,也有着善妒的一面,如果我們不用心愛護她,最終她可能報復人類。

這裏的天藍得讓城裏人嫉忌,水清得俯下身就可以作鏡,空氣清新得可以洗肺。在這裏,我不想抱怨什麼,只希望將來、一直,山的綠意樹立我的自信,天的廣闊釋放我的心靈空間,水的柔情扶平我的創傷。

一個水庫,見證了一段歷史;一個天湖展示一道美景。天湖不光反映了人與自然鬥爭方式的變化,也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的認識與敬畏上升到新的層面的內涵,昭示着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千里之山峭拔不同,萬里之水形態各異。勐邦天湖自信、堅定、坦蕩、自然、耐讀,不善張揚、自有胸襟,無聲中展示一種靜默之美。

古往今來,文人愛在山水間,幾多人生感慨、悲涼、豪情都濃縮在時光的流轉跋涉中,我戀勐邦“天湖”明如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