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通用9篇)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對作者主觀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體中僅次於詩歌的。你知道怎麼才能寫好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通用9篇)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追憶親人,緬憶親人的節日裏,我們全校師生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莊嚴的烈士陵園掃墓。

天陰沉沉的,風呼呼的瓜着,地上溼漉漉的,彷彿老天爺都在爲烈士們而感到傷心。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烈士陵園。來掃墓的人很多,有其他學校的小學生,有機關部門的人,還有司法部門的人員。我們靜靜的張在外面,聽裏面的人宣讀入黨誓詞。

走進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人民英雄紀念塔上的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雄渾有力的大字,就好像是烈士們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們。

掃墓儀式開始了,聽着主持人的演講,我彷彿看到了戰火紛飛的戰場,烈士們英勇奮鬥、臨危不懼。我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它是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刻苦努力,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績來報答烈士們。

我們參觀墓碑,有的還沒有名字。在烈士事蹟陳列館裏,是烈士們的照片和事蹟,還有他們的生活用品……

從陵園出來,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好成績來報答他們。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2

清明前夕,我代替年邁行動不便的父母去給外公掃墓,當我在外公墳前點燃黃紙,點燃香燭和鞭炮時,當我雙膝跪在墳前爲逝去的先人行禮時,突然感到了一種靈魂的淨化,一種心靈的感應,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與墳中給了我血脈和部分生命的人進行了一場無聲的對話。

外公的墳看上去蕭條孤零,墳上雜草叢生,墳前的土包有些地方已開始坍塌,只有我剛剛掛上的清明紙吊在風中孤零零地搖晃,與別的墳包上五顏六色的紙幡相比,外公的墳更像是座沒有後人憑弔的孤墳。其實他有五個子女,而且個個健在,子孫繁盛。

外公在我心中只是個模糊的影子,我很小的時候就與父母離開了家鄉,從此再也沒見過外公,等我們又輾轉回到家鄉時,他已去世多年。

從母親的言談中,我知道外公不是個好父親,在幾個子女的心目中是個不受歡迎的人,他年輕時不一愛一管家、放一浪一不羈,從祖上繼承下來的一個扎花行和雜貨鋪也在他的手裏敗了,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好賭和好打抱不平,那麼一點祖業怎經得起他的折騰,而外婆是個賢惠善良的女人,也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不管外公有多不成器,她也從不說個不字,只是默默地忍受,終於在剛滿四十歲時,積鬱成疾,丟下五個孩子撒手歸西。

外婆一死,母親他們幾姐弟的日子就更苦了,可外公一點都沒有收斂自己的個一性一,照樣成夜地賭,照樣打架鬧事,甚至一年打十二出官司,終於,家撐不下去了,大一姨自己將自己嫁到了遙遠的漢一陽一,母親到有錢人家去幫工,實爲丫頭,9歲的小一姨被送了童養媳,7歲的舅舅被送去做學徒,受盡了磨難,還有個2歲的小舅舅也病死了。

一提起這些,幾姐弟就一肚子的怨恨,這也是外公唯一的兒子我的舅舅從不在清明去祭拜的原因,他恨外公。

可我卻認爲,往事已矣,逝者已逝,一切恩怨也隨逝者而去,不管先輩是對還是錯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畢竟是給我們生命的人,在我們身上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刻痕,他留下的貧窮也好,苦難也罷,我們都必須照單全收。

如今,長眠於地的先輩們已經無法感知後人們的心情,你願意了,每年拿着些香紙鞭炮來憑弔一下,不記得了,十年、八年的不來也無所謂,反正死者已不能要求什麼了,只是,人在做天在看,活着的人看見了,感受了,也被潛移默化地繼承了,雖說清明時節的祭祀是爲了憑弔先輩,而真實的用意是要做給活着的人看,讓活着的人去感受生命的珍貴,去傳承清明文化,更何況這也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特殊的安慰,總有一天自己也會來與祖輩們爲伍,也希望子孫後代能在這個日子裏來到自己的墳前祭拜一番,爲的是不被忘記。

我不知道躺在這裏的外公會不會因爲少有後人的祭拜而感到孤獨,但我想外公一定會在另一個世界牽掛着他的子女們,會爲他的後人們祝福的,正如我們活着的人一樣,在怨恨的同時,還是會在這個日子裏來到墳前,虔誠地祭奠着遠去的亡靈,也求得一份心靈的慰藉和安寧。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3

清明節回家,藉着掃墓,重走童年的路。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謀生。所以從小我們田裏的活幹的少,但是,山是我們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裏到處留着念想,佈滿回憶。

記得有一次在山上過夜,夜裏醒來,聽到森林裏傳來陣陣呼呼聲,一摸,爸爸不在。我頓時恐懼無比,哇哇大哭。我摸黑邊哭邊跑,最後發現附近有一盞煤油燈亮着,原來勤勞的爸爸看我睡着便起來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還要幫助生產隊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實在沒有空,於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種菜。

爸爸已經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體力行傳給我們兄弟姐妹的一大筆財富——勤勞,所以時值今日,我們不敢懈怠,唯有勤勞對待生活。

此刻,滿眼望去,記憶中的筍廠早已拆除,松樹沒有了蹤跡,杉木,翠竹,板栗樹等經濟林取而代之。或許那些曾經的採田珠,採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將漸漸老去。

幸好還有媽媽和我們一起嘮叨那些年裏的老故事,還有媽媽陪着我們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後,誰來陪我看熬山?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4

清明祭祖,不僅僅是一種形式 ,其實更像是我們精神能量的充電器和加油站,當你帶着苦惱和困惑、帶着喜悅和成績,向長眠於地下的長輩和先人傾訴或者彙報的時候,毫無疑問,這實際上是在爲我們內心的焦慮和興奮找到了一個最最適當的出口。我們由此,達到了靈魂和身心的洗滌和安放,讓浮躁的內心歸於平靜。

人,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減壓,我覺得,清明掃墓也可以算做其中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這也是我這麼多年一直堅持到陵園去給父親掃墓的重要原因。很多時候,我都是在和父親傾訴之後,重又振奮起繼續堅持的能量和動力的。其中,也包括孩子在異地上大學的那四年時間,即便只有我一個人,我也會在上班之前趕到陵園代表全家人去給我的父親掃墓,向他老人家彙報我們全家人的生活狀態,請求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給予媽媽還有我們整個家族一種安定和庇護,保佑我們全體成員都能健康平安!

人,有時候的確是需要有一種精神上的力量來支撐的。學會給自己適當的減輕壓力,學會換一換環境和心情,對於放鬆身心是非常有效的,特別是用這樣一種和能自己信賴的親人傾吐的方式,我感覺非常好!

另外,我覺得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還能讓自己在吵雜和激烈的競爭中,時刻保持冷靜和清醒的頭腦,不被任何外界的喧囂所幹擾,全新全意的朝着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標:咬定青山不放鬆!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

清明祭祖好時節,大家都知道只有“清明”纔是唯一一個節氣與節日並重的日子。在這幾天,你若能抽得幾分空閒,帶上家眷或親友,收拾一份虔敬的心情,探望一下自己已故的先人。其實,不失爲一種尚“智”之舉。你看那鄉間路上的綠柳垂絛、繡蕊蝶香,滿眼看不過來的清新景緻 ;在這個時候,讓我們在想象一下先人創業的艱苦卓絕,藉此機會勉勵一下後人,回頭反思自省一下我們自己,我們還有什麼是放不下、不能捨棄的呢?想想老一輩吃過的苦,我們還有多少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呢?我們還有什麼資格不用自己的雙手,爲自己的明天而努力奮鬥呢?

因此上,每一年在清明節掃墓已經成了我的一個雷打不動的嗜好和習慣。然而,今年的清明節我卻因爲需要照料大病初癒的老母親而未能夠成行。一直在醫院裏和我一起守候多日的兒子,和專程從異地趕回來的舅舅、姨媽一起,趕往姥爺的墓地,爲我完成了這個心願。

兒子很懂我的心思,還用手機把這一路上的風光和景緻都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回來之後,大姐還特地將他們沿途踩挖的薺薺菜留了一些我給,成爲了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弟弟他們回去以後,又陸陸續續發來了他們各自手機裏拍攝的照片,這樣一來雖然今年的掃墓我和老媽沒有成行,但是,也同樣分享了和他們共同去掃墓的全部過程,內心感到無比的清明,真的有一種,怎麼形容呢,應該是非常通透和舒暢的感覺。這就是親情的溫暖和力量。也是我老媽最最想要看到的:一大家人,全都和和氣氣的場面,全家人全都在朝向同一個方向眺望。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5

院中紫紅色的芍藥已長一尺多高,牡丹也在春風中長出了綠葉,枸骨樹,鐵樹還有楓樹又長出了新芽,桃花,梨花和各種菜花都已開放,院外的麥苗鬱鬱蔥蔥,再過一個星期,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將到了,現在正是掃墓的時候,許多的過往又浮現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

說到清明節掃墓,我自己也感覺奇怪,不知何故就想到老屋的西面山牆邊的兩口棺材,棺材表面油漆早已剝落,看上去已是很古老的木頭,如同老奶奶額上的皺紋一般,厚厚的棺蓋是雙層的,問年長的也不知何故,好像大戶人家才這樣做。

四十二年前,我還在上小學,記得有時放學回來在那裏玩,一點也不感到害怕,從棺蓋縫隙處向裏看,裏面有面鏡子,還有梳子等生活用品,在棺材的中間有一幅畫像,圓圓的臉,戴着圓圓的帽。父親曾告訴我,那是我的高祖父,高祖父靠一付機匠擔子與織布的手藝,憑着聰明與勤勞,年輕時就闖蕩社會,創立了不少家業留給了子孫後代,爲庇佑後代,年老時請風水先生給自己看了一塊高高的沙丘地,死後與高祖母葬在一起。每年,他的子孫都會在清明節時去進行修理墳墓,有幾根紫荊藤已爬上了高高的墳頂。(有年長的說這是象徵子孫興旺)。聽父親回憶,到七十年代中期,國家要求復耕,地方上平整土地,將墳地也平了,當時兩口棺材動用了兩個生產隊的小夥子才擡了上來,棺材裏也不知怎麼回事盛滿了水,在底部還有兩條鋰魚在遊動着(有年長的說這是寶地,對後人有利,這是大富大貴的象徵啊)。

所有這些我沒有親眼所見,但我在上小學時,曾親眼目睹曾祖父的墳,就在老家不遠(約一里路左右)的高田上,那高田上埋有幾十個墳墓,像一個個小山丘,遠遠看去,曾祖父的墓是最高最大的。有時放學後去割羊草,就在那墳灘中轉悠,有一次,我忽然發現那墳中裂開了一條縫,向裏看時,好像有霧氣向外冒。回來告訴祖父,祖父讓我不要在外說,並告訴我:曾祖父繼承了高祖父的織布廠,還有一制香的作坊,以及開的一個商店,當時生活應該算是較富裕。現在祖墳開裂,可能有什麼好事要發生,這應該是個好兆頭,不是家裏有人要做官,就是家裏有人做生意要賺大錢。這有沒有科學依據,那時,我似懂非懂,將信將疑。不幾年後,曾祖父的墳也被平整土地而剷平,在墳底挖出一條足有兩米長的大黑蛇,眼睛與頭像青蛙一般,這是我親眼見到的,但在後人中確實有人做生意,有人上了大學,但當上大官發了大財的卻至今我未發現。

再說祖墳平了以後,祖父與父親就將高祖父與曾祖父未腐爛的骨骼等各用一口罈子裝好,並分別將高祖父與曾祖父埋葬在靠老屋附近的竹園裏,在墓的周圍栽了一些棕櫚樹,還有松樹。 現回憶起來,還恍如眼前:每到清明節的前一天,祖父或父親在太陽要落山時,就去將墳墓上的雜草清除,並培添新土,墓頂稍整平,在土質比較結實的溝渠邊,用鍬剷出兩塊碗形的土塊,一塊大頭朝下,放在墳頂,另一塊小頭朝下,壘到第一塊上,並將剪好的綠白黃紙夾壓在兩塊之間(意思是說清明節陰間人過年,這種做法是活着的後人在給死去的先人貼對子),這些做好後,我與兄弟還有隔壁的叔伯兄弟們每人夾上幾道黃紙,一個個依次在墳前嗑頭,接着把紙燒了,意思是給祖先們送錢,願先人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記得外婆剛去世的幾年,我大概小學四五年級時,母親總要讓我在清明節前幾天去外婆墳上嗑頭燒紙,外公去世得早,我沒有看到,也不知長什麼模樣,更不知墳在哪裏。外婆一生忠厚善良,樸實無華,六十歲不到就離我們而去,每當想起,心中就感到十分悲哀,自從參加工作後,只有到春節期間去舅舅家拜年時纔到外婆墳頭叩拜一下。

到清明節這天,按照當地風俗,各家各戶中午都要進行祭祖儀式,我們家是從高祖父開始按去世的先人盛飯碗,去世幾位就盛幾碗飯到桌邊,依次放好筷子,三面擺好板凳,八仙桌是在正堂中間,大面朝正門口,桌中端上魚肉等六樣燒好的菜,大面放上香爐蠟燭臺,父親點着蠟燭,並點上一股香,然後按輩份大小次序,恭恭敬敬面向正中嗑頭。那時我與弟弟都小,玩皮,在敬祖過程中,決不讓我們碰到桌椅板凳,可能是怕打擾先人們吃飯吧。祖母看到桌上熱氣騰騰的飯菜,餘煙嫋嫋,就會說這是祖先們吃得開心,見到香火旺便說是子孫旺。嗑拜完畢,燒紙,如今是燒用銀箔折的元寶,燒畢,收完飯菜,本可自已開始就餐,但我們家特別,因祖母的兄弟姐妹都在很遠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孃家只有我的祖母在家鄉,不管我們肚子多餓,祖母總用一張小方桌放到門口場上,放上一張板凳,桌邊擺上兩個飯碗,並端上幾個菜,讓我們也來敬一下她的爹孃。現在想起這些,心裏就會感覺一陣陣酸澀,淚水不由得浸滿眼眶,真不知如何描述自已的心情。

就在十二年前,我敬愛的慈祥的祖父去世了,沒有墳墓,火化後就擺放在村裏的一座小陵房靠牆邊的小格子中,在這十二年裏,每年的清明節下午,我與弟弟還有孩子都會去祭拜。去年的夏天,我的勤儉和諧的祖母也不幸去世了,真不知怎樣安放我的心,我讓愛人去給祖母買個好一點的墓地,將祖父也遷徙到那裏與祖母同在一起,日落歸根,入土爲安,總算了卻了一個心願,從此,我們會在春節前,清明節前,每年兩次去祭拜。就在今天下午,祖母的侄女,侄孫與侄孫女們突然從不遠千里的寧夏來看我的祖母,可再也見不到了,我只得帶他們去陵園墓地燒些紙給祖父與祖母,這讓我百感交集,熱淚盈眶。我想,親情永遠是血濃於水的,要是祖母在世看到他們該是多麼的高興啊!

適值清明節到來之際,回顧了去世的先人,不知怎麼又想起上小學時每年學校都要組織去祭掃一位姓楊的烈士,許多情景還歷歷在目:記得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下午,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大家穿上整潔的衣服,繫着紅領巾,不像現在帶水帶吃的,同學們排着浩浩蕩蕩的隊伍步行,領頭的高舉着少先隊隊旗,後面幾位捧着自己扎的花圈,來到楊正餘烈士的墓地。班主任帶同學們按班級排好隊,儀式正式開始,全體肅立,主持人是體育老師,請少先隊隊長向革命烈士楊正餘同志敬獻花圈,請校長宣佈向楊烈士致默哀,大家有帽的脫帽,進行三鞠躬。接着請本村的一位老共產黨員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蹟,學校領導發表講話,學生代表發言,再有學校教導主任與學生們在烈士墓前舉起右手握拳宣誓:我們一定不辜負烈士的遺願,繼承革命光榮傳統,爲完成烈士未競的事業,好好學習,做革命事業接班人!楊正餘烈士,您安息吧!宣誓完畢,大家繞墓一週,然後按秩序返校。星期五作文課,要寫一篇以參加掃墓爲主題的作文。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這裏的小學早撤離了,連中學也集中到城區去了,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對如今農村大部分小學生來說已感陌生,大地茫茫,我心頓生淒涼空漠之感!

我在迷離恍惚中,忽然還想起兩年之前,在清明節前,曾去常州清明山悼念一位姓張的革命先輩,拾級而上,大約有二百幾十級臺階纔來到先輩墓前,回來後,寫了一篇紀念的散文,題目是《深切懷念》,這裏就不一一去細說了。總之,在這清明掃墓到來時,在這月亮忽明忽暗的夜晚,我想得很多很多:清明掃墓,除了緬懷先人,悼念烈士,寄託哀思,感恩傳承外,其它還有什麼意思呢!但願能用這種方式,提醒每一個人勿忘過去,珍惜美好時光,要肩負使命,繼承遺志,薪火相傳,爲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6

今年清明節回故鄉給爸爸上墳,在點燃紙錢的瞬間,望着火苗映着綠茵茵的麥苗,忽然想起父親已經逝世整整15年了。從而立之年至今,有着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鹹。

上午,祭祀完先祖、爺爺、奶奶、伯父,回到家裏後,看着後院地裏長勢喜人嫩嫩的韭菜,忽然想起年邁的母親,忽然想到與媽媽吃頓餃子。一個電話,半個小時後,母親過來了。吃着煮熟的餃子,看着母親露出的笑容,內心感到一絲絲安慰。溫馨的感覺,從窗外濛濛細雨的絲絲聲音中飄進屋內。這些年,母親很辛苦,也很知足。辛苦,源於生活的無奈和命運的無情。知足,想來是自己還精精神神,健健康康的'活着。抑或是對生活已經看淡,對人生已經看透,對幸福已經理解,對苦難已經戰勝。爸爸走了這麼多年,媽媽一個人活着,的確很苦。除了精神層面,更重要的現實生活的壓力和無奈。這麼些年,我也是東奔西跑,顛沛流離,命運不濟,始終有一種漂泊的感覺。夜深,喧囂的都市漸漸靜下來。窗外,只有匆匆忙忙的車輪聲音在疲勞的嘶鳴。活着,就要面對這樣那樣的事情。無論我們走多遠,唯一牽掛我們的還是媽媽。清明節,上午還是豔陽天,吃飯時就變了臉,陰鬱了一陣子,就淅淅瀝瀝的下雨了。院子花園裏的棕櫚樹、銀杏樹、竹子、臘梅、琵琶、荷蘭牡丹、仙人掌、木瓜沐浴着,分享着喜雨的滋潤。小狗花花跑前跑後,搖着尾巴顯得非常開心。近年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夠回到老家住的時間漸漸少了,大約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個院子和屋子多多少少有些寂寞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回到故鄉的感覺,蘊含了許多憂傷和漫無天際的惆悵。兒時的許多記憶自然而然勾起往事的眷戀。泥土的氣息,槐花的芬芳,榆錢的滋味,柳笛的聲音,渭水的潺潺,桃花的嬌豔,燕子的輕靈,媽媽麥飯的清香,老牛的叫聲,這些記憶都會瞬間浮現眼簾。

徜徉在清明節的日子,手機沒電了,也懶得充電,懶得打開,懶得思考都市的節奏。沒有文化的生活,沒有朋友的時間,沒有違心的空間,歲月變得寧靜和恬淡、安逸許多。許多人,在工作、生活的過程中,希望別人關注自己,期望他人讚美自己,需要社會認可自己,往往幾乎瘋狂和變態的說話和做事。其實,很無聊和單調。活着,就是追求一種本真。圈子裏的吹捧,只能是一時的精神快感和愉悅。圈子裏的恭維,只能是蜻蜓點水的愉悅。大道至簡,大道至靜,大道至淡,大道至善。清明節,是一扇窗戶,看到了大自然的亭亭玉立和舒舒服服。是一把雨傘,聆聽到春雨的絲絲柔情,感受到時光的點點滴滴溫馨。是一棵大樹,感悟到櫛風沐雨的過程是莊嚴的幸福。是一個風車,轉動着歲月不經意的微笑和坦然。是一隻風箏,時時刻刻牽動着眷戀故土的神經。是一條小河,流淌着夢中散發着青草和露水味道的夢幻。是一葉小舟,承載着孜孜不捨夢的追求。

這片土地,曾經是爺爺用耕耘茶館的收穫,購買的一部分田產。解放後,土改時這片土地就不再是爺爺的領地。江山易主,土地充公。站立在綠瑩瑩的麥田裏,品嚐着清明的味道,感到很幸福和愜意。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7

近期事務繁雜,以致於有時候竟連時日都不記得了。昨晚信手翻開日曆,方知明日已至春季裏的第五個節氣——清明。頓覺時間過得真是快,一晃已到陽春三月。

一年一度又清明,百年逝者如斯夫!

清明,有兩種不同的意義。首先作爲農時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是萬物生的發端。原本指每年此時,太陽轉至黃經15度,“桐始花,田鼠化爲鴽,虹始見”;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淮南子天文訓》曰:“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中亦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之說。而作爲節日,則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祭祖、踏青、放風箏、盪鞦韆、插柳等,尤以祭祖最爲普遍。

清明作爲節氣,已經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一旦加入了人的元素,清明就被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清明已遠遠超出風俗、活動的表象,而成爲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一種載體和符號,故而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也最重。

清明節回老家上墳祭祖,我已堅持了多年,不管陰晴風雨。今年因爲放假一天,外加雙休日共三天,學生也急着回家,人多車少,又不許超載。所以清早我就拎了包就往車站走,在我們西北的山區,真怕誤了回家的班車。這樣想着,我不由地加快了腳步,哪怕到車站早一點也無妨,我們這裏有句“能叫人等車,別讓車等人”的說法,意思是說去早了不妨事,頂多多等一會兒,但遲了,錯過了車,這一天就回不去了。

人們記憶裏的清明節總是“雨紛紛”,可今日卻分明是一個豔陽天。

一路上,已見有些人正向城西的公墓走着,老少婦孺,三三兩兩,一手拎着塑料袋,裏面是水果、蠟燭、香和紙錢、冥幣等祭品,還有大小炮仗;一手提着鏟子、頭之類培土的用具。我看見他們臉上的表情和言談舉止與清明無關,與上墳祭祖無關——的確,有人只是把祭祖當成了外出活動鍛鍊的機緣,至於各自的心情,實在是難以捉摸。記得每年的今日,好多人都是驅車前往,今年禁止公車私用,故而都徒步而去,但也有開私家車的。不管怎麼,人們的熱情還是極高的,走路都帶勁兒。這表明人們對已故的親人至少還心存緬懷之情。但我總是不明白,爲什麼有些人在親人健在的時候反而缺少這種熱情呢?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嗎?倘若真是這樣,那爲何生前不孝呢!真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其實,子女孝與不孝,哪個孝哪個不孝,裏面躺的人心裏最清楚。

到了車站,哇!那麼多候車的人,拖兒攜女,大包小包,急着往回趕,都心裏明白,今日趕不回去就錯過了祭奠先人的時節,那是被認爲忤逆不孝的,何況自己也良心不安。我早早地打電話給班車師傅讓留個座位,所以就安心站在靠安檢門口的空地上。我看到每一輛來自鄉下的班車進站,立即就有一羣人圍住車門,門一開,一下子涌進車裏先放個包占着座位。這時候有座位就意味着能回家,不敢離開半步,生怕被人搶了去。等到師傅清點過人數,確認已坐滿不再多上人,才稍稍鬆口氣,有人就近去買瓶水,有人想買點吃的——爲了候車連吃喝都顧不上。儘管如此,人們卻都樂此不疲。瞧這陣勢,酷似年關趕年的奔忙景象!讓人激動不已!

坐在車裏,就聽見城郊墓地裏響亮的炮仗聲。從早上約摸十點多到中午時分,墓地裏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震耳欲聾。午後一般就很少有人來了,因爲相比之下,人們似乎約定俗成一樣都在那一段時間完成儀式,太遲了也就不像話。午後的陽光暖暖地照着荒草萋萋的墓地,除了仍在嫋嫋飄升的香菸、爆完的炮皮(炮箱早已被撿垃圾的爭相拾走)和墳上培的一層新土,又恢復了往日的闃寂。也許先人們領完了各自的香菸祭品(今日就是爲了這些而來的),已欣欣然的四散了罷。我想先人們應該早早就在等,是啊,和親人陰陽兩隔,一個在裏頭,一個在外頭,一年才一回,雖然相互看不見,但先人們指定在空中或者哪個角落看着你,等不着哪個親人前來,就要等到來年了呀!要說說那邊的生活,訴訴心頭的苦楚,欲言卻不能,所以心事重重。如此想來,先人們今日倒也不比生者快樂。真應了家鄉那句話“能在陽間喝拌湯,不在陰間吃菜湯”。

我曾見過城裏經商或者務工的外地人晚上朝家的方向跪在橋頭或者十字路口燒紙錢祭奠先人的情景,他們回家路途遙遠,只有用這種方法遙祭,但心總是誠的。比起他們,我們是幸運的,至少可以回家親力而爲。

鄉下的清明祭祖,和城裏不同。我們這裏鄉下稱掃墓祭祖因要在墳前樹枝上掛幾條用剪刀剪成的窄而長的紙條,所以稱“掛墳”。還流行着一句話說“有兒有女早掛墳,無兒無女等清明”,所以一般都在清明前十天就開始掛墳,只有無兒無女的墳沒人來祭奠,但農村人樸實,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先人,同一塊墓地掛墳時都同樣對待。一座墳,點一對蠟燭,掛一綹紙錢,燒一疊冥幣,奠幾杯酒,磕幾個頭,不擺祭品,也很少放鞭炮,卻要在墳上培土,一般三到五年培一次土,還要砍掉墳上長出的樹,怕樹根扎進棺材裏,破壞棺木。鄉下人掛墳定要領上孩子同去,爲的是讓孩子從小就認得自己先人的墳墓,免得以後掛墳找不着,所謂“香煙後代人”啊。記得以前的時候,我隨父親掛墳,用的是當地用構樹皮造的改簾紙,綿綿的,薄薄的,吸水性好,可以寫毛筆字。掛墳前,先要用鈔票(當時農村最大就用十元的)拓過,叫“打紙”。“打”過的紙燒給先人們,先人們才能在那邊花。如此說來,這陰陽兩界還都有市場,有的時候,也可以用作“人事”,來疏通疏通關係,方便辦事不是。其實,看清了,裏外世界都一樣,意料之中,不過生者無以感知而已。

回到家裏,來不及吃東西,淨罷手,徑直去了先人的墓地,不遠,就在屋後,一大片幾十座墳,全是舊的。夢裏依稀慈母淚,都隨風雨到心頭!長跪於伯母(其實我更習慣稱她爲娘)墳前,讓我想起辛酸的前半生,沒有娘就沒有我,更沒有現在的我!更想起娘一生的艱苦生活。今天,兒子回來看您,沒有眼淚,因爲我深信,此刻再多的眼淚不及生前對您的孝敬侍奉,所以我無怨無悔!我只給您彙報我的努力,我一如既往像孝敬您一樣對待伯父,堅持每月都回來看望,雖然不能天天陪着,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兒子身在公門由不得自己,還請娘理解!娘也肯定會理解!因爲娘生前儘管沒念過書生卻通情達理。不過請娘放心,我盡力照顧伯父的起居,每次回來都買或者做點伯父喜歡吃的,換洗被褥衣物……我的女兒,您的孫女已上初中,乖巧可愛,學習不錯。我的工作也挺順利……娘,再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們村被列上新農村了,正在亮化美化,您生前修的房子我已經在維修亮化,地板院場都已硬化,門窗都換了,工程隊還要給咱家壓房脊、塗白牆壁、砌花園,將來我們的家園會更美。娘,您生前說過,我的成就就是您的心願!但我想,我的成就也是您的偉大!榮光!

此刻,不知有多少話想和娘訴說,但我們母子中間被一層無形的銅牆鐵壁相隔,就讓那些話語溶進燃燒的紅燭,帶給那邊的娘吧。我的話也真長,紅燭亮了兩天兩夜,第三天早上我離開時還未熄滅。

離開時經過孃的墓地,我站立了片刻,一步三回頭地遠去。

清明,生者的節日,逝者的祭日!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8

清明前夕,我和弟弟兩家相約去龍門萬壽山陵園,給長眠於此的父母掃墓。

因是掃墓,不想陰天霏雨的去,那樣總會覺得心情壓抑,給人一種黯淡的感覺。商量好後,我們避開了人流多的休息日,選擇了一個陽光明媚的週二,乘上公交車約五十分鐘就到了龍門山腳下。

龍門,風景秀麗,氣勢磅礴。東有香山,西有龍門兩山對峙,伊水清澈,緩緩穿澗北流。遠望就像天然的門闕,自春秋戰國以來,這裏就明確了一個形象的稱謂“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因宮城城門正對伊闕,帝王又喜以真龍天子自居,故此“龍門”得名至今。

龍門石窟又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爲我國三大著名石窟之一,於二零零零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萬壽山陵園地處龍門西山,依山傍水,且有佛光庇佑。佔據了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被賦予了得天獨厚的亡靈安息之聖地。

父母就在這裏安息。

以往因工作原因,都是姐姐來陪父母過清明節。到後來大多都是我和姐姐來掃墓,叨咕一下父母的養育之恩,祝願父母天堂安好,祈福保佑兒孫。只是當時心情總處於壓抑、悲切的狀態,未能更深切地懷念父母,一直以來引以心痛。這次恰巧父母二十五週年之祭,我想代表兄弟姐妹和父母說說話,懷念一下父母的點點滴滴。我只怕筆力不濟,難敘其詳,有負託付。

父母安葬時,墓地兩側原本只有半米來高的小松柏,經過二十多年的風雨浸潤,如今已長成了七八米高的蒼松翠柏,遮廕庇陽,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妻子、弟弟、弟媳在上香燒紙,我則凝視着墓碑上父母的名字——龍殿臣、閆翠芳。撫碑憶昔,心思隨着燒紙漸漸騰起的青煙,飄向了深邃的藍天……

父親是個鋼筋工,堅硬的鋼筋在他的手裏可以根據需要變換成任何形狀,從圖紙、技術到經驗,算是個鋼筋大拿。母親是家屬,一生精打細算,勤儉持家,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支撐着一個大家庭。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艱難地拉扯大了我們姊妹六人。

該是父母享福的時候了,不成想,天有不測風雲,父母竟在同一年裏相繼撒手人寰。

母親是被病魔折磨了十餘年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病故的。父母相濡以沫幾十年,母親去了,父親悵然若失,一天到晚鬱鬱寡歡,唸叨母親。看着父親悲切的樣子,兒女們很着急。爲了不讓父親難過,離開洛陽這個傷痛之地,經姊妹們商議決定將父親送到鄭州妹妹家裏暫住,緩解一下痛苦的日子。

許是父親與母親情深意篤的緣故,或是父親思念母親心切,在母親病逝半年後,父親又突發腦溢血在鄭州過世。

父親走的匆忙安詳,沒有像母親那樣受病魔折磨,痛苦連連。這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母親心疼父親,在天堂裏護佑勞累一生的父親吧。

父親生性耿直率真,絕不附炎趨勢,遇有不公,總是愛條理分明地辯個是非曲直。也正是因爲這一點,很不討一些的領導喜歡。終於,有一天,有一事,得罪了某個心胸狹窄的領導,便由幹部調整爲工人了。

父親年輕時曾參加過甘肅白銀市的建設,在一個工區當大工長(三百多人)。“執政”期間,非常體諒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的艱辛,與他們朝夕相處,兄弟相稱,感情十分融洽。記得父親說過,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一個年輕的技術員因識圖失誤,把一個設備基礎尺寸算錯,百十噸的混凝土澆築成型後才發現問題,造成基礎直接報廢的重大責任事故。這在建國初期,百業待舉,經濟基礎還很薄弱的年代,已是很嚴重的問題了。一旦上綱上線,被冠以破壞生產,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罪名,這個技術員將會被打入“冷宮”由此入刑,毀掉前程。技術員終日惶惶,像霜打的茄子。緊要關頭父親站了出來,把責任攬了下來,理由是身爲工區大工長,沒有對技術參數進行效驗覈對,基礎成型前也沒有複查,導致事故發生,應負主要責任。

當時的領導很器重父親,又看父親態度誠懇,擔責在理,明知是代人受過,也認可了。考慮父親是連年先進工作者,又主動承擔責任,就從輕發落,最終父親被取消當年評先資格,延緩一年入黨。由於父親主動擔責,技術員的責任輕了許多,不再擔任技術工作,技術員被保了下來。直到改革開放後,這個技術員當上了一個國有公司的主要領導時,仍對父親感念不忘。

上小學一年級時,我家由36街坊搬到淺井頭5號街坊,離學校遠了,每天早晚都要走上半個小時才能到學校(中午帶飯在學校吃飯)。記得有一次,老天陰雨連綿,一氣兒下了幾天。我因常穿雨鞋把左腳後腳脖磨爛感染化膿,走路十分困難,父親就早晚揹我上下學。自從懂事起這是父親第一揹我,當時,我趴在父親寬大厚實的肩頭,把頭緊緊地貼在父親溫暖的背上,聽着父親略微帶喘的鼻息。就這樣,父親一直背了我一個多星期,真正的體會到了父愛如山。

父親在四川工作時,工資也是比較高的,但他爲了給家裏多寄些錢,個人生活極度節儉。中午飯,時常兩個饅頭夾着鹹菜在路上就解決了,食堂、宿舍兩頭不見人,一旦人問,父親總是笑着說吃完了。這似乎成了遮羞布,給好強要面子又顧家的父親一個藉口,以至於營養不良大病了一場。母親知道後,託人帶去了一大聽牛肉罐頭,父親捨不得吃,探家時又帶了回來。

父親文化不高,初小畢業(當時的小學三年級),卻是個明辨事理的人。兒時,家裏人口多,生活拮据,父親不會因爲我們姊妹丟失或損壞文具用品而責罰打罵。如果有丟失,回家告訴一聲,父親總會默默地買來給你,順便溫馨地說上一句:丟就丟了吧,咱再買。這不經意的話,聽起來輕鬆,其實飽含着父親對子女們教育的深刻哲理。

多年以後,當我更大些的時候,父親纔對我說:文具丟了或損壞都不是有意的,你們說了是誠實的表現,如果因爲誠實就受到責罰,下次就不敢說實話了。在學校一旦沒有用的,就有可能順手掂來,偷拿別人的東西,一來二去可能沾染上惡習,品行就不端了,這是大事兒。

“品行就不端了,這是大事兒。”這句話我終身受用,並以此教育我的子女。

父親的教誨植根在姊妹們的內心不敢忘記,我和哥哥及孩子們經過努力,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告慰了父親的在天之靈。

母親是個老實本分的家庭婦女,一生追隨父親走南闖北,照顧子女,無怨無悔。爲節省開支,操碎了柴米油鹽的心。我們兄弟姐妹的鞋襪、衣褲都是母親縫製,雖然粗針大線,卻結實耐穿。

一次學校集體包場看電影,母親嫌花錢不讓去。爲了五分錢的電影票,我採取了不吃飯,不上學的耍賴態度要挾母親,攪得母親心神不寧,只好認賬服軟,我才愉快地奔向學校。

記得讀初一那年,社會上開始流行運動短褲,見別人穿,我很是羨慕。爲了能買一條,我整整討好母親一個星期,凡是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都大包大攬。其實母親也明白我肚子裏的小九九,就是不表態,但看我的執着也不忍心,終於被感動了,心存不捨地給了我1.48元,千叮嚀萬囑咐別丟了。當我穿上深藍色的運動短褲,行走在同學中間炫耀時,母愛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陣鞭炮聲,驚擾了我的思緒,掃墓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在我的眼神移開墓碑的剎那間,我突然發現父母的名字還是那麼的飽經滄桑。

清明節經典散文閱讀:掃墓 篇9

清明節,是世人悼念已逝的親朋好友于尊重之人的節日,其中掃墓是清明節鮮明的代表性活動,但是隨着一個個清明節的到來又流去,其節日的代表性活動也露出了種種醜陋的一面,不得不令人爲之思考。

革命先烈之墓誰人真誠來掃?

‘爲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爲什麼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這是紅歌《英雄讚歌》裏邊的一段歌詞,正如歌曲所表達的意思,我們國家如今的繁榮,人民生活的富裕都離不開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所打下的堅實基礎。可是,在清明節的到來,世人有幾位真心到不是親人而勝似親人的烈士陵園爲先烈去掃墓?不錯,如今清明地是有許多單位或機關集體組織到烈士陵園掃墓,可是對於這些組織的集體掃墓,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什麼?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他們掃墓時手中高舉的橫幅:某某學校、某某機關之類等等;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他們掃墓時手中高舉的相機,然後第二天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某某單位機關於清明節集體到某某烈士陵園掃墓’之類的新聞。倘若這些團體在烈士陵園好好掃墓在如此這般也罷,而我所看到他們掃墓時的嚴肅和認真只有旁人照相取材時的僅有,而過後則恢復了原有的輕鬆,一路談笑風生,如此行爲豈不做作?先烈的英魂豈容這般褻瀆?清明節你們掃墓如此這般,那麼平日呢?平日裏你們會想起到烈士陵園掃墓嗎?清明節,如今到底還能有多少人真誠到烈士陵園掃墓?

清明節掃墓的鋪張浪費攀比之風

記得以前清明節爲祖先掃墓,燒點紙錢然後在虔誠祭拜一翻即可,可是如今放眼祭品市場,紙錢、紙人、紙房、紙車等等之些,祭品多的可謂是眼花繚亂,而這些祭品也是價格不菲,我曾問過一位老人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老人毫不猶豫的說:沒什麼用,掃墓只要是真心祭拜就行。既然沒什麼用,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大方的買這些祭品呢?其中原因不外乎面子工程,只要自己朋友爲祖先掃墓時買這些東西當祭品燒給祖先,自己不這樣做,豈不就顯的很沒面子?於是,我比你、你比他,慢慢的就形成一股攀比之風,而要搭上這股攀比之風就需要花費很多不應該花費的金錢,其實清明節掃墓我們祭拜祖先只要有一顆虔誠的心就行,當然,燒些紙錢也未嘗不可,但是虛榮攀比而造成的鋪張浪費實在不可,這樣你們這些子女把祖先當作什麼了?是尊敬的祖先?還是互相攀比滿足虛榮心的工具?

清明節假期掃墓變爲出外遊玩現象

早在零七年國家已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定爲法定節日,併爲之設了假期,目的是爲了讓人民對這些傳統節日引起重視,可是當人們生活質量的漸而提高,遊玩享樂成爲人們的‘第二生活’,如今國家安排祭拜先祖的清明假期也被人們當作休閒娛樂之日,一年有很多天很多節日可以用來出外遊玩,爲什麼要利用具有如此意義的清明節呢?難道清明節沒有人值得自己爲之掃墓嗎?

清明日,掃墓時;爲祖先,爲先烈。鋪長浪費攀比不可取,認真虔誠用心就足矣;出外遊玩莫爲之,只因清明的意義。逝去故人在哪裏?你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