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林清玄散文初中讀後感

林清玄散文初中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什麼樣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散文初中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清玄散文初中讀後感

林清玄散文初中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清歡》中的《沿溪行》一文,感觸頗深。

文章講述了作者平時身體不錯,卻總在秋冬交替時節,因過敏性體質而頭暈咳嗽。他爲此十分苦惱。可是,他很快改變了自我的態度和想法,因爲它想起了鏡虛禪師說的“三不求”。

“三不求”是指:

一、不求絕對的健康;

二、不求沒有煩惱的人生;

三、不求修行中始終沒有障礙。

這或許在那些完美主義者看來簡直不可理喻,但在我看來卻帶着深深地禪意。人不能求絕對的健康,因爲絕對的健康有貪慾,所以古人云:“久病成良醫”是有道理的。而沒有煩惱的人生也是不可行的,舒適的生活會造成人的怠情,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理解生命中的焦慮和痛苦。”最終一點,就是不求修行中始終沒有障礙。修行無障礙,求道之心就會熄滅。這也是對“在困境中得道”的論證。

傳說,一千兩百年前,有一位苦思禪悟的和尚迷路了,他問大梅法師出山的路,大梅法師只說了三個字:“沿溪行”。沿溪行?!那和尚頓時開悟:沿溪行,不就是順着心的水流走嗎?岩石,樹根,落葉對溪水都是一種障礙,可是當你有了新的認識,樹根和落葉能使溪水更美,岩石與懸崖能使山溪更加壯闊。人生的山溪也是這樣。學習上的成功與失敗,順境與挫折,都如岩石,樹根美化着我們,只要我們坦然理解這一切,就會像溪水一般,找到出山之路。

林清玄散文初中讀後感2

林清玄的散文是美的代名詞,是作者情感的體現,頗有一絲禪意。其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篇《冰糖竽泥》。

記得小時候,在那個年代,食物十分單一,長年不缺的僅有番薯和竽頭。雖然僅有兩種食物,但母親爲了讓“我們”吃不厭,總是每一天都換新花頭。“我”至今還記得得到兩個紅心番薯是多麼隆重的獎賞,剝開番薯皮,那甜蜜的滋味真不亞於在學校的.講臺上領獎狀。在冬夜裏,做完功課後,嘗一碗母親親手熬製的溫熱的冰糖竽泥當點心,頓時就能暖和起來。

幾十年過去了,作者仍然記着那番薯竽頭,那最初的味道。一碗冰糖竽泥化作一股無私的、濃濃的愛,淌入“我”的心田,化作一股精神支柱,像母親一般,永遠推動着“我”,在“冬夜”裏溫暖着我,使“我”得以挺過人生中的大風大雨。一碗冰糖竽泥,是“我”對母親的牽掛與回憶,是童年的象徵,是母親的化身,是舌尖上的一絲甜,永遠珍藏在“我”的內心深處,永不褪色。

如今,再想吃一碗冰糖竽泥,已成奢想。母親也隨着冰糖竽泥而逝去。

如今,應對着大街小巷上琳琅滿目的商品,我們總是隨意揮霍。應對着母親的關愛,我們總是大吼大叫。

請珍惜今日的和平與幸福。

請不要愛得太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