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負重前的勤奮的散文

負重前的勤奮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張建寧的成功,完全憑藉的是勤奮。作爲身居山城淳化、農家出身的文化打工者,近日隨着他的第三本作品集《耕者情懷》的出版,衆多讀者對他更是欽佩不已。

負重前的勤奮的散文

上世紀八十年代,帶着改變生活命運的美好夢想,張建寧踏上了打工路,到西安、涇陽等地從事建築、磚瓦行業,每天汗水灑了不少,卻掙着那可憐巴巴的3元錢工資。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後,他總是翻看從家中帶去的一些書籍,汲取精神營養。因爲在當年班主任孫培讓老師的薰陶下,不善言談的他深深愛上了文學創作。

有人說,外面漂泊的世界很精彩,可建寧卻感覺到外面的世界又很無奈。短短的幾年打工生涯結束後,孤獨的他隻身一人,步履匆匆地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淳化縣胡家廟鎮莊裏村,開始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一頭耕牛在田野勞作起來。一次偶然機會,經別人推薦,張建寧成爲一名代課老師,整天除了上課、批改學生作業外,他時常利用閒餘時間,閱讀名著,練習寫作,筆耕不輟,且時常有“豆腐塊”見諸報端。1998年12月,張建寧如願以償地走進了縣人武部的大門,在搞好文學創作的情況下,專職從事起新聞報道工作。

“萬事開頭難”。10多年前,剛涉足創作道路的那陣子,張建寧苦辣酸甜悉數嚐遍。每次勞作回到家中,鋪開稿紙,熬油點燈,親戚朋友不理解,埋怨聲聲;果樹作務管理技術跟不上,自己囊中羞澀,鄰居們熱嘲冷諷襲來,他一一承受着。

那年秋季,張建寧深入那家村採訪。有人告訴他,該村烈士陵墓墓地人爲破壞嚴重。有着新聞職業道德的他奮筆疾書,呼籲縣上有關部門保護整修。雖說墓地得到了保護,可他卻遭受到一些人的指責。當時的那種滋味確實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可想起當初的作家夢想,張建寧又重新苦苦耕耘在方格天地間。他曾經給自己定下每週寫兩篇稿件的.目標,只要腦海中有了創作的靈感,哪怕是睡到半夜三更,都要從牀上爬起,伏案創作,始終無怨無悔。

有這樣一首歌唱道:“生活的路啊!有苦也有甜…….”在張建寧的人生情感世界,快樂和憂愁並存。煩惱的事,莫過於拮据的家庭消費;高興的事情恐怕要算看到書寫的文字變成了鉛字印在報端上,那種喜悅勁,真的無法形容。經過多年的勤奮耕耘,張建寧終於獲得豐碩的成果,1000多篇反映淳化縣域經濟建設、公安幹警風采、人武部正規化全面建設的稿件相繼在《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西北民兵》、《陝西日報》、陝西人民廣播電臺、《西部法制報》、《咸陽日報》等新聞媒體發表或播出。

如今,兼顧新聞報道與文學創作的張建寧更是把主要精力用於散文、隨筆寫作上。從2007年到現在,先後出版的《筆下春秋》、《如戲人生》、《耕者情懷》等約30萬字的作品集,便是他全部藝術創作的結晶。已成爲咸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淳化縣作家協會理事的他還不滿足,依舊如一頭負重的老黃牛,在孜孜不倦勤奮地耕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