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描寫春節的散文

描寫春節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春節是很多人記憶深處最喜慶的節日,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描寫春節的散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描寫春節的散文

  篇一:描寫春節的散文

春節快到了,因爲不斷重複,春節已經褪色了,不見奢想,不見華美。但正如春天一樣,並不讓人厭倦,相反,它讓人美麗和溫暖。當然,前提是你並不孤單。你應有倦怠後的輕愉,應有冬末內衣的氣息。世俗遠了,遠的是那種複雜和艱辛;世俗也近了,因我們都是一個普通人,平凡而真實。

鄉村人的春節也許更像春節。孩子的新衣和壓歲錢,乾淨的屋舍和竈臺,新置的鞭炮和煙火,共同醞釀着喜悅。初一既至,走出家門,院壩裏,田埂上,小鎮中,春節很輕易地就彌散開來。城裏人在高檔餐廳裏吃團圓飯也是一種新時尚,奢華也是社會的發展而理所應當。清新的田園氣息自然沒有,但各番內容無可厚非。這一切似乎不可置於褒貶。朋友在春節,遠離平原,去了海南;我在春節,遠離平原,回到了父母身邊。魯迅先生在《祝福》中反覆描寫的新年氣象充滿着牲醴和香菸,一種祝福的氣息。此時此境,我們很容易忘記或忽略偉大與平凡、富裕與貧窮、死亡或者病痛。春節並沒有罪。

中國人是重宗氏的,數典忘祖的人罪不可恕。在外化的世界裏,人們感到了無休止的新鮮。比如聖誕老人的鬍子很柔軟。其實看看也無妨,甚至摸一摸也無關緊要,怕就怕迷戀,然後忘卻自己家中世代相傳的玩意兒。我是多麼神往舊時的元宵啊,“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想來那位女子如今可能已返回了閣樓,在燈影交錯的街頭,我永世猜不出的謎底,如水清淺,光闌珊。更小的時候,總看到大人把一束青綠的植葉插在門楣上或者門縫裏,俗名早已忘掉,只知道後來一個文縐縐的詞語:“茱萸”。後來也知道了有個人叫屈平,知道了香草美人,知道了有人投江自盡。中國的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顯得多麼荒廢、落漠,在韓國人跟我們爭搶裏,更顯得楚楚可憐。即使如偉大的中秋,現在似乎也只剩下了月餅,還是歪作坊生產的。看這篇文章的人,你想想,你自己喜歡並認真過的有幾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節日?幸好,我們還有春節。想到這裏,我感到了溫暖。泰戈爾說我是東方文化主義者,我承認;樑漱敏說我是文化保守主義者,我也承認。我承認之後,只想過一個快快樂樂的春節。

任何人都需要生活,需要學習和工作。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理想。在紛繁複雜的迷離的社會世界裏,人神鬼混雜一體、烏煙瘴氣。但丁筆下的那個人,“口渴喝不到脣下的水,飢餓吃不到額上的蘋果”,也許正是衆生的倒影。這時候,春節讓我們喘了口氣。各種鬼魅相繼隱去,生還是死,這並不是一個問題。然後,神便還原爲人,人便還原爲人本身。讓我們安安靜靜地做幾天人吧。讓我們去關愛家人,並心安理得地被家人關愛;讓我們快樂,並把快樂化爲天空最爲美麗的煙火。至於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先有物質還是先有精神,這都不重要了。如來說得很好,我說了也等於沒說。還是吃湯圓吃餃子吧。

詩人說,讓我們伺奉雙親,抄襲世代的青春和東方的溫情。讓我們用心靈去守候那“庭燎之光”,然後把字倒貼,在門上貼上門神和春聯,最後就去拜年吧。先拜天地,次拜祖宗,

再拜高堂,然後出門去拜親朋好友。我也在此,謹拜祝此文的讀者、天涯的讀者,拜祝天下人生活幸福,新春快樂!

  篇二:描寫春節的散文

今天是1月29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的春節,別問我看春節聯歡晚會時的心情怎麼樣。光是晚會前的“焰火展”就讓我激動不已。

瞧,金尾怪旦和銀尾怪旦一同發射,好似一條金龍和一條銀龍在空中互相纏繞,蜿蜒盤旋在城市上空。再看那邊的平房上一個孩子高舉着焰火對着空中,說時遲,那時快,一顆焰火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焰火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再看那邊有一顆焰火升到空中,“嗵”爆炸了,之後只見那顆焰火瞬間變成了星形,又在周圍分佈了幾顆很小的星星,那幾顆星星又分出了上粗下細的“枝杈”,好漂亮啊!這彩色的大光環是爲一年一度的春節燃放的啊!看着這美麗的焰火,我也情不自禁地想放一束。

該做飯了,這時守在窗前看焰火的我,鼻子一抽,一股香氣飄進我的鼻子,我便樂顛顛地鑽進了廚房,對父親說:“爸,今天什麼飯?這麼香啊!”父親卻說:“你的鼻子真靈啊。”“我的鼻子誰不知道啊?我的鼻子是世界一流的,領導鼻子新潮流。”父親笑了,母親笑了,全家都笑了。我說:“我說爸,今天的晚飯到底是什麼?”父親說:“據統計,今晚的飯菜十分豐富,有餃子、紅燒獅子頭、白菜炒酥肉……”老爸還沒說完,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心想:今兒晚上的飯菜這麼豐富,不吃對不住母親啊,今天晚上一定大開吃戒。哎呀,大事不妙了,一提紅燒獅子頭,肚子就開始唱“空城計”了,不行,還是先補兩口吧!剛想伸手抓點心吃,卻聽見老爸用他的冒牌每聲喊了一嗓子:“開飯啦!”我想今天的飯菜這麼好吃,又做得這麼快,真是太好了!我正浮想聯翩,一陣炮聲把我給震醒了,我脖子一扭,只見老爸用一根棍子挑着鞭炮,站在窗口放。“爆竹聲中一歲除,只把心桃換舊符。”父親放完鞭炮,就拿着新春聯,揪着我到門外,我們把舊春聯一揭扔了,再把新春聯往牆上一貼,“好嘞,完工!”我一進門只見紅燒獅子頭擺在桌子正中央,一大批美味佳餚圍在它周圍。一家人圍着桌子坐下。“來,吃飯!”母親說道,說着她夾起丸子送到我前面,我正準備去接,誰知那丸子一滑,“溜”到了父親碗裏,父親給母親回敬了一個。我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說:“哎!看來只有我自己夾了。”說罷,我的碗裏便多了兩個丸子,我笑了,我們大家都笑了。當晚宴接近尾聲,我說:“祝我們大家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我們幹了!”父親說:“沒酒,怎麼幹?”他正在疑惑之下,母親指了指餃子湯,說着三碗餃子湯碰到了一起……

“哈哈哈”我們一家三口笑了起來,這笑聲被晚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這笑聲飽含着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久久地迴盪着!

  篇三:描寫春節的散文

午後的陽光透過薄雲灑落在庭院裏,讓人感覺暖暖的。家貓伏臥在木凳旁懶洋洋地眯着眼睛。我吃過午飯去隔壁找堂哥玩。他正閒坐在陽光下,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我讓他陪我打兵乓球,他直截拒絕了,說他想在陽光下隨便走走。於是,我跟着他開始漫無目的地散步。

我們穿過村頭那條寬直的柏油路來到遼闊的麥田裏,沿着田間的土路緩緩地走着。一路上他沉默不語,時而仰頭望着太陽,陽光照耀在他銅黃色的臉膛上。我說話的時候他只是用目光迴應我,或者微微點頭,像是贊同我所說的一切。其實,我知道他只是敷衍我。他的漫不經心一反常態。

冬天的麥田空曠而寥落,麥苗稀稀疏疏的,樹木顯得瘦骨伶仃,溝渠裏堆滿了荒草枯葉,淡淡的陽光平鋪在田間小路上。這樣的風景渾厚朴實,像是畫家用炭筆隨意畫出的一幅素描。我和堂哥走過麥田,經過一片墓地,又穿過蕭條的樹叢,然後爬到高高的沙崗上。這個時候太陽就在我們頭頂,離我們是那麼近,似乎一伸手便能摸到它。萬道金光像是太陽伸出的一隻只纖細透亮的手掌,輕輕地撫摸着我們,讓人感到柔和溫暖,感到身體內被注入一股雄渾奔放的力量。 我和堂哥靜坐在陽光之下,遠眺着村莊、田野、河流??我們熟悉的一土一石、一草一木彷彿被陽光浸染上了奇異的色彩,看上去是那麼的瑰麗。

“冬天的陽光是最有溫度的,也是最明亮的。”堂哥情不自禁地說,說着他向着太陽仰着臉。金色的陽光在他的臉上閃耀着。

不久,堂哥到外省工作去了。第二年冬天的時候他回來了。他顯得很憔悴,比之前更穩重,也更加寡言少語了。伯母說他瘦了,在外面工作肯定很累,應該吃了不少苦。一天午後堂哥讓我和他一起去散步,我們仍然沿着之前的路線,享受着冬天的陽光。第三年春節前他也回來了,在家只呆了短短的三天。一個午後我們仍然到沙崗上去曬太陽。

日月像飛駛的車輪不停地旋轉,春夏秋冬勢不可擋地更替着。每年冬天,我和堂哥總會抽出一個午後,步行到沙崗上去接近陽光。這漸漸地成爲了我們生活的一項儀式。我也相信堂哥所說的是對的。冬天的陽光是最有溫度的,也是最明亮的。它能夠照亮我們生活的黑暗,能夠曬乾我們潮溼的胸懷,也能夠溫暖我們冰涼的心。

  篇四:描寫春節的散文

對於中國人最傳統的春節來說,我相信大家已經熟的不能再熟了,但真正瞭解春節習俗的又有幾人呢……

爆竹——正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始終是春節的象徵。從小年開始,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爆竹,爆竹聲中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來之不易的團聚。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新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放爆竹,記得小時候幾個小夥伴一起在鄰居家窗戶下放爆竹,耳邊傳來撕心裂肺的叫聲,不禁大笑起來。當然,每次這樣搞惡作劇都不會有好下場……但爆竹在我記憶中的春節留下了濃厚的一點紅。

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布拿來”,小時候每到春節,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看到家裏來客人了便夸人家倆句、拜個年,憑藉着我智慧的腦袋瓜總能“繳獲”一大筆數目可觀的壓歲錢,當然,壓歲錢還是要多多益善。

年夜飯——春節的重頭戲當然是象徵着一家團圓的年夜飯咯。看春晚,吃年夜飯一般都是我們家的傳統,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喜氣洋洋的吃個飯,時不時的放下筷子看看春晚的節目,大家談論着一年裏的收穫,渾身透露着喜悅的氣息……

窗外爆竹的聲響奏起喜慶的天籟,五彩斑斕的焰火交相輝映着,譜寫着新年的樂章!一年一春節,團聚共此時。焰火隱明月,難忘今宵醉。

  篇五:描寫春節的散文

春節邁着輕盈的步伐悄悄走來,再過六天就到年三十了,到處已經灑滿迎新春的氣浪。大街兩側掛滿了紅彤彤的燈籠;買年貨的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地遍佈在農貿市場和超市;幾家售火車票和機票的小店門前排起了長龍一樣的隊伍;焰火銷售點遍佈大街小巷,迎春的爆竹聲時斷時續、此起彼伏;輕軌列車、公共汽車載着人們來來往往;大人們都準備好了給孩子們的紅包;電視不斷播放着載歌載舞,歡天喜地的節目。

快過春節了,複雜的心情難以言表,想得最多的還是小的時候過春節,眷戀的思緒宛如古老的童話把我帶進了過去那難忘的歲月。

記得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住在滏陽河畔的永年縣田堡村姥孃家,還在那裏上了兩年小學。那時候常常盼望着過春節,吃上肉和饅頭。平時,姥娘和舅舅他們吃糠咽菜,吃麩子、高粱面、榆樹皮面、紅薯面、棉花籽面做的飯。姥娘把捨不得吃,積攢多年的玉米麪給我做窩頭,熬粥,還經常爲我做菜粥。儘管如此,我還是盼望着吃肉,盼望着過春節能吃肉、吃餃子、花糕和饅頭;能穿粗布和新棉花做的新棉襖、新棉褲。

在永年縣過春節的情景從小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至今難忘、留戀。

年三十,每家每戶都在屋門、院門、竈火屋門貼上對聯,每逢那時節,初中畢業(村裏爲數不多)的二表哥就爲鄉親們寫對聯,忙得應接不暇。妗子和表姐她們白天忙着蒸白麪做的花糕、棗花、綿羊、刺蝟、棗饅頭等,花糕等用來拜佛,刺蝟都擺在屋門兩側的門框上,用意是馱元寶。表姐和表嫂她們還在年三十前買年畫和剪窗花,其中有花鳥、魚蟲、古代人物等,都早早貼在了屋裏和窗戶上。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都傳來呼嗒、呼嗒吹火的風箱聲,那有節奏的聲響伴着濃郁的年味和芳香在村裏飄蕩,又匯成動聽的交響曲隨着裊裊炊煙慢慢飄向深邃的天空。晚上,人們藉着煤油燈的微弱亮光熬夜包餃子。舅舅、表哥還在屋裏、門外、磨、碾子、推車、竈臺貼上老天爺、財神、井神、門神、磨神、碾神、車神、竈王爺等神仙的畫像,三十晚上供上餃子,點上紅彤彤的蠟燭,擺上插着香的香爐。我們這些孩子貪玩地、無憂無慮地整天東走西串,點燈籠、玩模牌(同黃土泥做的刻有戲曲人物的模子)、捉迷藏、放電影(用兩根小木條支起大手絹,一面點上蠟燭或煤油燈,再用剪紙放上去,如同看皮影那樣)。傍晚的時候,舅舅和表哥他們用胳膊挎着裝有鞭炮、香、燒紙、酒、餃子的籃子到祖墳祭奠祖宗。

伴隨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我們進入初一,五更的時候,舅舅用大掃把把院子打掃的乾乾淨淨,準備迎接來拜年的親戚,還準備好了菸葉、菸袋鍋。姥娘也給來拜年的準備了菸捲、水果糖和鋼蹦兒。妗子、表嫂依然是燒香磕頭拜神仙。我卻盼望着趕快吃上盼望了一年的餃子。這天,人們都不出村串親戚,都在村裏過節。清晨,來拜年的人在姥孃的屋裏屋外一撥又一撥,跪拜之後又走向另一家。舅舅、妗子、表哥、表嫂、村裏當家子晚輩還給姥娘送來用海碗盛得滿滿的第一碗餃子,擺滿了桌子和案板。姥娘把一大碗餃子、醋、扁叉(扁叉是用竹片做的,有兩個齒)拿到炕邊的爐臺上,我一口氣吃了多半碗,把肚子撐得鼓鼓的。 初二這天,表哥用自行車帶着表嫂和他們年幼的孩子到表嫂爹孃都健在家拜年,年貨很簡單,有花糕、棗包、饅頭等,把柳條編的籃子裝得滿滿的,再蓋上表嫂織的粗布。那時候,長途汽車很少,人們走親戚都是用自行車或手推車。這天,當你站在村頭眺望,只見公路上、滏陽河畔、田埂上到處都是和表哥一樣走親戚的`人們。傍晚,表哥一家他們纔回來,還給我帶來幾塊稀有的小餅乾。

初三,是村裏那些嫁出去的,爹孃有一方已經不在世或爹孃雙亡的姑奶奶回孃家上墳、燒紙、上香、哭墳的日子,那時候,地裏的墳頭很多,有的院子裏還有“丘”(爹孃其中有一人

死亡後,先裝入棺材,再用磚頭砌起來,形狀如棺材一樣,等爹或娘死亡後,再與“丘”內的爹或娘一起埋到祖墳裏)。

初四到正月十五,各家的親戚們帶着孩子們紛紛來拜年,圍着八仙桌猜拳、喝酒,喝酒用的都是小酒盅,每個酒盅裝三錢酒,酒用錫酒壺裝着,喝前先在火上烤烤,酒喝在嘴裏是甜的。酒菜僅有涼拌藕片、豬耳朵、拌粉皮、拌白菜。沒酒量的一會兒就喝醉了。吃飯的時候,女人們是不上桌的,她們張羅着做飯,男人們的酒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女人們就用大碗盛滿熬菜端上來,熬菜裏有粉條、海帶絲、炸豆腐、素丸子,菜的上面蓋滿了肥肉片子。同時還端上來餾得熱乎乎的饅頭。那時的人肚裏沒油水,小孩子都能吃一大碗菜和兩個大饅頭,更何況大人了。那些日子,每家每天都要做一大柴鍋熬菜。等男人們都吃完,女人們才吃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將伴隨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進入新的年輪,回首往事,心情激盪,思緒萬千。

如今的生活,今非昔比,我們天天就像過節一樣。即使在春節,也覺得很平常。至今,我依然留戀童年在滏陽河畔過春節的美好時光,留戀一起玩耍的發小們,那裊裊炊煙的芳香,風箱歡快的歌唱,滏陽河潺潺的流水,那古井、古橋、古城,那年、那月、那天。

  篇六:描寫春節的散文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

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着火箱圍着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着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牀,來到父親母親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小朋友們對父母說着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後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如小汽車、四驅車、玩具槍、足球等,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裏啃着美味水果,手裏燃放鞭炮焰火……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篇七:描寫春節的散文

臘月二十七,眼看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辦年貨,到處張燈結綵,年味十足,母親這幾天也像往年一樣忙前忙後。

中午下班回家,一進屋,我拉開嗓門就喊:“媽,今天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呢?”和平常不一樣,母親沒有應聲。我想可能沒聽見,又重複了一句,還是靜悄悄的。耶,又上街了。廚房裏飄來了煮香腸臘肉的香味,我嚥了一下口水,推開廚房的門。“媽,您怎麼了?”我嚇壞了,母親正蹲在地上,捂住胸口,臉色蒼白,嘴角還有血跡,旁邊幾張紙巾上浸着紅紅的鮮血。“怎麼了,母親——”我焦急地問。母親低聲地說,剛纔感覺嘴裏有一股鹹鹹的東西往外溢,接着又是一股一股的,整個胸口像重拳猛擊了一樣很痛。吐血肯定不是小毛病!我連忙問:“胸口痛多長時間了?”她說:“有,有十幾天了……快過年了,年後再去醫院看吧。”事不宜遲,我當機立斷決定馬上趕往重慶。母親推遲說觀察兩天吧。“不行,這就走,別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簡單收拾了些東西,我們就趕往車站。

幾經周折來到了重慶大坪醫院。一進大門,好暖和。大廳裏排了好幾列掛號的隊,好不容易掛上了專家門診,詢問病情和做了基礎檢查,醫生說須馬上到住院部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急匆匆地辦完住院手續,我已渾身是汗。接下來就是各種檢測,心電圖,抽血,化驗,CT,CTA……一天多下來,母親的病情基本診斷了出來。吐血和胸痛主要是因爲支氣管擴張引起了左下肺感染,加有心血管堵塞,急性心臟病突發等諸方面的毛病。主治醫師李醫生拿着一大摞片子和單子,把我叫到一邊說:“你們做子女的平時再忙也要多關心老人的身體,不能拖嚴重了再到醫院,她除了心血管堵塞、肺部感染外,還患有胃竇炎、肝囊腫、膽結石,真的千萬要小心!”我點點頭。拖着沉重的雙腳走進病房,看着母親沒有血色的臉,握着那雙冰冷的手,我潸然淚下。我知道母親的病是積勞成疾,多症併發。她非常敬業地教了幾十年的書,認真批改過幾十萬本作文和作業,經常備課至深夜,榮譽證裝了一大櫃,桃李滿天下。退休後也從來沒好好休息過,因爲父親腦溢血偏癱了很多年,家裏什麼大大小小的事全得靠她,我們平時因爲工作較忙也沒怎麼幫她分擔。在後人面前,她臉上從沒有過愁容,再累也沒言過累,再苦也沒叫過苦。想到這兒,我非常的愧疚與自責。我知道,母親太需要在醫院好好地休養一段時間。

第一次沒在家裏過年,母親若有所思、所苦,她有些老淚盈眶。我知道她在牽掛老伴兒,因爲四十多年從未分開過過春節,加之父親腿腳不便。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寬慰說:“別擔心,好好養病,有你女婿陪伴他過年,可能不會安排得比你差吧。”她噓了一口氣。連續幾天十多瓶的輸液,打針,吃藥,母親的病情有了明顯的好轉,背伸直了些,眼睛有了光澤,臉上有了血色,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了,我心裏的石頭才慢慢落了地。今天是臘月二十九,也就是往年的除夕,病房滿滿的八個牀位一下子就空出了五個。這時,一位穿藍色工作服的大姐走進病房說:“醫院的營養食堂過年不放假,除夕晚餐和大年初一的三頓飯,都由醫院贈送免費的套餐,還有雞腿呢。”聽到這裏,全病房的人都開心笑了。這醫院考慮得可真周到,挺人性化的,不然這兩天到處關門,就只有吃方便麪了。

母親好久沒睡這麼沉了,看她睡得那麼香,我就到病房外的走廊上轉轉。這時,兒子澤坤發來短信:“母親,您照顧外婆辛苦了!叫外婆好好養病,家裏一切都好,請放心。祝外婆早日康復,祝你們新年快樂,笑口常開!”看着十五歲兒子發來的祝福,心裏暖暖的,孩子真的長大了。明天就是壬辰龍年的大年初一了,病房外的節日氛圍很濃,中國結、粉色氣球,還有一串一串的小紅燈籠,佈滿了整個走廊。來到護士站,醫生護士都很忙,有的在接待新入院的病人,有的在接電話向對方解答病因,有的在寫着值班記錄,有的在交代幾號牀要新增輸液藥品……轉過身來,我看見左邊牆上貼着一張卡通圖案的溫馨提示“疾病在這裏消失,健康從今天開始”。再往右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這裏的字字句句都關心着病人,關注着健康,真是溫暖如家呀!。

下午三點多,“嗨,過年好!” “拜年了!”門開了,一片白雲飄來。原來是值班的羅醫生帶着一羣值班護士姑娘逐間病房來問好了。接着,工作人員送來了贈閱的《重慶晚報》。整個頭版就印着兩個大大的字“回家”,背景是一幅藍天、白雲、綠草、豔陽構成的畫面。的確,回家是一張車票,擁擠的車廂擠不掉遊子的期盼;回家是一句問候,那熟悉不過的聲音就是最好的禮物;回家是一次大團聚,增進的是親情,表達的是關懷和敬意。有一條新聞很搶眼《農民工真幸福》,講的是政府出錢包車讓農民工回家過年的大好事。對了,我得抓緊時間去買點兒東西回來。出了大門,到處華燈璀璨,天下着濛濛小雨,寒風有些刺骨。不遠處一個小超市燈特亮還沒關門,我趕緊跑過去。返回醫院,我把剛買來的糖和水果分成好幾袋,給值班的醫生護士送去。他們說不能收病人家屬的東西,我說:“大過年的,你們認真負責地堅守崗位,作爲一名病人家屬很感動,這點心意表示敬意。”說了一大通,他們才肯收下。回到病房,我又給2號病牀的魏大姐和5號病牀的張爺爺,表達了新年祝福,送了些糖和水果。他們的陪伴也到我母親的病牀邊握手問好。同室的病友和家屬們也相互問候新年好,整個病房情誼濃濃。

還好,每間病房都有壁掛大電視。除夕之夜終於到了,窗外的禮花和鞭炮聲此起彼伏,我們都守在電視機前等待春晚拉開序幕。今年春晚的舞臺真是很炫,科技讓生活更精彩了,30年的經典老歌確實非常好聽,耐人尋味。當董卿介紹到“博大精深的竹文化”,請大家欣賞《空山竹語》時,我直起了腰,倍感親切。對呀,我們家鄉的竹資源多豐富,竹文化就是我縣的地域特色。看到這個節目的背景畫面那茫茫竹海,真像大竹的五峯山森林公園。看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暖暖的病房的門被推開,一陣輕風吹了進來,接着就是急促的腳步聲。鋪牀,量血壓,打掉針,小護士們忙得不可開交。來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突發心肌梗塞。“奶奶,你躺好,給你打針,不痛的。” “她有什麼情況,就隨時叫我們——”醫生護士們甜甜的語言,連我們都感到格外舒服。

病房的春節本來是痛苦的,誰都不願在這裏過,但我們不得已偏偏就在病房裏過年了。這病房裏的春節有免費的湯圓、雞腿,有醫生護士的日夜治療、悉心照護,有“過年好!”“拜年了!”熱情的祝福,再融入病員之間的問候、鼓勵,陪伴之間的祝願交流,還有24小時的暖氣呵護。病房的春節別樣暖融融,令我感激油然,溫情頓生。

  篇八:描寫春節的散文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爲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裏,寺觀裏,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裏,封起來,爲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隻在這一季節纔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衚衕裏,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纔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乾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攙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纔是買玩藝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

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裏,這天晚上家家祭竈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着炮聲把竈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竈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爲長方塊或爲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竈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隻由大家享用,並不再粘竈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纔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裏的老母親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願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一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一團一圓飯,祭祖。這一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着板子,門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遊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雲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並不十分熱鬧,因爲人們還正忙着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爲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一毛一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雲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一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爭取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衆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一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並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着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乾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製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裏並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裏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男男一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裏,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裏得到些自一由。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一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裏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裏正是大家最閒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農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在舊社會裏,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後人們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財神,吃元寶湯(餛飩),而且有的人要到財神廟去借紙元寶,搶燒頭股香。正月初八要給老人們順星、祈壽。因此那時候最大的一筆浪費是買香蠟紙馬的錢。現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這筆開銷,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現在的兒童只快活地過年,而不受那迷信的薰染,他們只有快樂,而沒有恐懼——怕神怕鬼。也許,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可是多麼清醒健康呢。以前,人們過年是託神鬼的庇佑,現在是大家勞動終歲,大家也應當快樂地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