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難得一見的打瓜散文

難得一見的打瓜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在瓜類家族中,我最喜歡的是打瓜。我恍惚記得古代的幾位詩文大家都有其特殊嗜好,如晉代的陶淵明獨愛菊,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鍾情於竹,周敦頤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我喜歡打瓜,完全出自於深切的生活體驗,發諸於真情流露,只不過沾上一點附庸風雅之嫌罷了。可如今的街頭或菜市上,很少見到打瓜的身影。起碼在北京是這樣的怪!十幾歲的娃娃們甚至不知打瓜爲何物了。

難得一見的打瓜散文

打瓜的外形大體像西瓜,只是個兒略小些。瓜皮也不都是綠的,還有黃的、白的、粉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我喜歡打瓜,是因爲和西瓜比起來,有三個吐出的特點:第一是結瓜多,收益高,一棵打瓜秧至少結兩三個,有時結的瓜兄弟七八個,不像西瓜似的,一棵秧只結一個瓜的獨生子。第二是全身是寶,皆是美味。不只是瓜瓤甘甜可口,那厚厚的瓜皮可挖出來炒菜做湯,據說還有去火健身的藥用價值。第三是情趣盎然,懸念叢生。在一堆打瓜中,即使是很有經驗的“瓜把式”,也只能憑彈一彈,聽一聽確定生熟。即使是很仔細地挑來選去,但誰也不能斷定哪個打瓜瓤的顏色和口味。打瓜的瓜瓤有紅的、粉的、橙黃的、淡紫的,也有純白的。五顏六色,各呈異彩,奼紫嫣紅,簡直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傑作!顏色不同,味道也有異:有的純甜,有的甜中有酸,有的淡淡無味吃起來卻格外清爽;有的沙瓤,水分多,吃起來送你滿口清涼……隔皮看不到瓤,正是打瓜的'魅力和情趣所在。吃瓜時,常因挑到個好瓜而引出洋洋自得,也因沒選出一箇中意的好瓜而顯出一臉苦相。在大夥的一片歡笑聲中,誰都吃得津津有味。打瓜這三個特點中,第三個特點更有魅力,可以說是在瓜類家族中“獨樹一幟”了。

在瓜類家族中,打瓜還有三個突出的優點,一是助消化,二是好存放,三是瓜籽值錢。和西瓜比一比,西瓜是熱貨,多吃了西瓜上火,而且放一兩天味道就變,放三四天,瓜皮就爛。打瓜不僅解渴,而且敗火。你把一堆打瓜隨便放在背陰的牆角,放個十天半月外皮不變,瓜瓤的味道依然。如果近幾天消化不良,吃飯不香,吃個打瓜,很快就會覺得肚子空空,飯量見長。這裏面到底有何科學道理,我是一瞧不同的,還望有關專家來論證。但打瓜籽是不會像西瓜籽那樣隨便亂吐亂扔的。因爲它有用,值錢。打瓜籽以也叫黒瓜籽。曬乾炒熟,就可吃可賣。嗑瓜子,是一種很優雅的休閒方式。嗑打瓜籽,更是味道好極了。一個打瓜的瓜籽比一個打瓜還要值錢,怪不得種瓜人寧可讓你白吃瓜,也不會讓你把瓜籽帶走呢?據說,打瓜籽還是做染料不可少的原料,將來這打瓜籽也許更會大有可爲,我們將拭目以待吧!

打瓜之得名,全在這個“打”字。每次吃瓜時,一手託瓜,另一隻手只須輕輕拍打幾下,圓圓的打瓜自然從中間裂開,一分爲二。分開後你來看,兩半個瓜大小基本均等,實在也是打瓜的一絕。吃時可用勺子挖,也可用手抓,簡便易行如探囊取物。“拍一拍,就裂開,打一打,就分家。”也許正是猜打瓜的好謎語呢!

記得二十多年前,我的家鄉幾乎村村有幾處打瓜地。每個打瓜地都搭着奇形怪狀的瓜棚,遠望像一艘艘小船浮在大海一般的莊稼地裏。走近瓜棚,棚內有個木板牀,棚外有個放瓜籽的小盆。走路人渴了,吃幾個打瓜是不要錢的,只留下瓜籽即可。瓜摘完了,地裏有生瓜蛋子,有瓜皮,可以餵豬,也可讓它們爛在地裏當肥料。農家人說:種瓜是爲了養地。瓜地上種蘿蔔叫“瓜茬蘿蔔”,吃起來又脆又甜。

想念你呵!打瓜!你勾起我多少童年的記憶,也引起我多年不見你身影的遺憾!有人放棄了你,大概是你的身價太低,登不得大雅之堂。但我還是想念你,因爲你憨厚、實在,有醇厚的內蘊。今日聽說農貿市場上有人賣打瓜了,我聽了,樂不可支。我想這賣打瓜的人,很懂得市場需求,智商肯定不低,相信會有一天,納普是憨厚的打瓜,還會在運河灘頭、京郊大地上生根長葉開花結果的。到那時,我會聽到人們對打瓜的讚美之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