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描寫兒童節的散文

2017描寫兒童節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六一兒童節到了,大膽勇敢地放鬆自己:理一個兒童式酷髮型,穿套大號兒童裝,肩背兒童小水壺,一手拿動物造型小奶瓶,一手揮舞小彩旗,高呼:打到壓力,還我童心!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描寫兒童節的散文,歡迎大家閱讀!

2017描寫兒童節的散文

  【2017描寫兒童節的散文1】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祝天下所有天真無邪、聰明可愛的娃娃節日快樂,其實我說不說,他們都會很快樂、

我的心願到了 童年是我們每個人一生最美的時光,有爸爸媽媽百般呵護,就象生長在溫暖大棚裏的花朵,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對醜惡沒有印象,對事事充滿好奇,圖片生活裏,沒有陰影,只有陽光,沒有防人之心的煩惱,也沒有害人之心的險惡;沒有爲生活勞碌奔波的壓力,太多的不懂,給了童年無憂無慮的空間。隨着時光悄悄的流逝,童年的天真,也漸漸消磨在這無情的光陰裏。追隨着人生的理想與奮鬥,也有了成功的喜悅,有了失落的苦惱;

走入了社會,經歷着生活、工作的壓力,經歷着人生的風雨;漸漸的,曾經的天真不再天真,曾經的柔弱不再柔弱,愛哭的眼睛不再流淚;血肉的身軀堅如頑石;只因我們肩上有了責任,有苦不能說,默默忍,有累不能喊,默默承受;人到中年,身心勞累,也失去了太多的美好,所以更加懷念和留戀童年的時光、

也祝我和我的朋友們,在疲勞的身軀裏,保存一份尼足的童心,用快樂的心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2017描寫兒童節的散文2】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孩子們翹首盼望的兒童節又要來臨了。

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帶着回憶去尋找童年的自己。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生在陽光下, 長在曠野裏”的鄉下孩子, 過兒童節自然就沒有城裏小孩那麼豐富了。不過,兒童節當天,父母是絕對不會干預孩子們“鬧騰”的。打着洗得泛白的紅領巾,嘴裏嚼着幾分錢的糖果,軍綠書包裏藏着西遊記的黑白小人書,玩着滾動的鐵環、旋轉的陀螺、破舊的彈弓等……這些就是我們鄉村孩子們的真實寫照。要說“重頭戲”,還得是學校舉辦的六一兒童文藝匯演。

鄉下學校窮,買不起那種城裏孩子的那種五顏六色的化妝品,也就隨便不知在哪弄來的紅色的粉末,隨便塗抹在臉上、額頭上,弄得跟猴子的屁股似的,而我們卻樂此不疲,歡笑着、跳躍着,好不熱鬧快活。操場的一邊正在舉辦文藝匯演,而在操場另一邊,同時舉辦着這樣或那樣的遊戲,有“袋鼠跳”“吹氣球”“夾彈珠”……歡快的歌舞表演,飄揚的彩旗,大大小小的氣球,構成了歡樂的海洋。

要說當天最快樂的,還得算是“日已偏西”的時刻,一般學校上午組織完活動都會放假。搽乾淨臉上、額頭上紅撲撲的粉末,邀上幾個小夥伴到人家魚塘來摸魚,即使被發現了,魚塘主人當天也不會教訓我們的。再加上魚塘剛剛抽完水,魚塘的水尚淺,也就只淹到我們小夥伴的膝蓋處。我們開始“渾水摸魚”:先在前方讓小夥伴拿一個大的'塑料袋在前方等,然後自己則用繩子拴上石塊四處擊打,等魚兒嚇得四處亂遊的時候,也就是前方小夥伴“大顯神通”的時候,只見他們左一撲騰、右一撲騰地四處捕魚,不時還摔了個“狗啃泥”。

經過一個下午的忙活,大家也是滿載而歸,回家一過秤,乖乖,每人都能分得三四斤。父母並沒有問魚的來處,也許是不想使我的兒童節掃興,當天晚上就把魚煮了,吃着自己捕獲的魚,心裏難免會有一種滿足感。

雖然我不知道第二天父母會不會追究魚的來處,也不知道明天是否會挨一頓批,管他呢,只要今天樂呵就成。

幸福的歌舞,精彩的遊戲,豐厚的收穫,伴我度過童年的每一個“六一”。它將永遠珍藏在我的心裏,它爲我的人生畫上最最亮麗的一筆。

  【2017描寫兒童節的散文3】

六一兒童節,是能讓所有人都沉浸於歡樂中的日子——兒童爲自己,家長爲孩子,老人爲孫子。一個紀念性節日能調動全家的快樂,非兒童節莫屬。

就在節日到來的前一天,筆者在貴州盤縣大山深處採訪時,路遇一個13歲女孩。她嬌小的身軀揹着1歲多的弟弟,朝我們好奇地張望。當筆者向她預祝兒童節快樂時,她滿是汗漬的臉上露出的嫣然一笑,讓筆者心生顫動,至今還難以平靜。

此時筆者深刻意識到,兒童節是屬於所有人的,因爲每個人都必須從兒童成長起來。不管是歲月久遠還是當下時分,不管出自豪門還是家境貧寒,不管發達國家還是地球一隅,每一個兒童在這個自己的節日裏,都有享受快樂的權利;每一個已經成長起來的人,都珍藏着過童年的甜美記憶。

年過半百的筆者回想起近半個世紀前的兒童節,恍如昨日。那個時候無論城鄉,大家的生活狀況差不多,並不會在節日到來的時候收到父母的禮物,家裏也不會特意加菜,有的僅僅是早晨一個慈祥的笑容或不經意的問候。學校裏在節日當天上午組織各種文娛活動,下午全校放假。可即便如此簡簡單單,也會引來我們長時間的盼待,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以僅次於春節的強烈盼待來展望着節日到來的各種情景。

只要出生在新中國,第一次戴上紅領巾肯定在這一天,第一次舉起右手向紅旗宣誓在這一天,第一次佩上少先隊白底紅槓的標識也在這一天。現在的那首“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可以說無人不曉。可是,在此之前由郭沫若先生填詞的“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團結起來繼承我們的父兄,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的最早隊歌,當今55歲以下的人幾乎沒人知道了。它只屬於我們特定的那一代。

不一樣的童年,會有不一樣的記憶。可無論時代怎樣變遷,童年的記憶都會毫無例外地置於對往事回首最清晰的地方,並隨着逐步走向壯年、老年,越來越近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產生強烈的傾訴欲。按人生的自然規律來講,這就叫“懷舊”。

人們常說,當一個人經常懷舊的時候,說明他的心態已經老了。於是,許多人不到退休之日,不願回憶過去,沉湎往事。但這個規律近年來似乎遭到了徹底顛覆,尤其是最近趙薇導演的處女作《致青春》和湖南衛視憑着唱老歌推出的《我是歌手》,締造了票房與收視率新的神話。情感迴歸成爲了文化消費的重要動力,歲月懷舊成爲了一種新的主旋律。在懷舊情緒造就的推動力下,各種網絡搭建的平臺不斷升級:與老同學、老朋友、老知青、老藏友等等重建聯繫、相約聚會、出書編冊、製作視頻等形式五花八門。許多“80後”、“90後”也蜂擁加入了懷舊的行列。中國這一代,就這樣早早開始了人生回憶。

也許因爲就業、買房、結婚、生子、升遷……在殘酷的人生戰場中,生活永遠壓力山大,造成了前行的恐懼。於是,懷念往昔校園青澀而浪漫的時光,同學聚會重現舊日,成了現代人在懷舊中得以補充的力量。

如果我們已經深陷青春緬懷而不能自拔,如果大學校園生活能夠舔舐我們拼搏中創傷的話,何不將追憶的目光再往前延伸一些?或許在那裏能得到更多釋懷自我、構築夢想的正能量。這樣一個純潔無暇的世界,就是我們的童年。

童年最珍貴的,是童真。童真中的眼裏,世界總是美好的。家鄉再貧瘠的土地、貧困的家境、貧窮的夥伴,在童年的眼裏都有無比的溫馨、無窮的妙趣。幾隻螢火蟲,幾片秋葉飄,就能引起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童真中的傾聽,世界總是單純的。父母的叮嚀,老師的教誨,鄰居的誇獎,總是由衷地信服,深深地銘記。你還不相信世界上有謊言,告誡中有欺騙;童真中的交往,世界總是善良的。夥伴的鬥嘴,朋友的打架,兄弟的爭執,一切都如過眼煙雲,從來不記仇,更不會暗算;童年的夢想,世界總是絢爛的。老人們講不完的故事,老師描繪的未來,長輩殷切的期待,都會讓你在夢中張開翱翔的翅膀,在甜蜜的微笑中醒來……

中國夢,青春夢,首先應該有美好的童年夢。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裏寫道:“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未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作爲筆者這一代人,如今開始“思既往”,產生對生活與世界的“留戀心”,是符合邏輯的。因而到了兒童節,就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該更多地“思將來”的當代青年人,這麼早地開始懷舊,看似不正常。但因爲我們過早地經歷了生活的磨礪,遭受到太多猝不及防的打擊,經受了無數難以忍受的不公,進而從“一切向前看”到“動輒思過去”,倒也符合在社會大轉型、大變革中的心理動盪。此時如果懷懷舊、拾拾夢,權當給心靈充充電,也是一件好事。在懷舊過程中,童年時代的天真無邪、盡情幻想,未必不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

六一兒童節,屬於你,屬於我,屬於永遠對童真抱有敬畏之心的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