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範文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600字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範文

靜靜的夜空,最好莫過於讀書,一盞孤燈,一杯濃茶,細細品味。

《垂釣》是《餘秋雨散文》中的一篇,是餘秋雨夫婦在海參威的見聞,情節十分簡單。一胖一瘦的兩個垂釣老人,因爲個人喜好不同,胖老人在釣繩上掛了六個小小的釣鉤,每次下鉤不到半分鐘他就起竿,次次都會掛着六條小魚,他忙忙碌碌地不斷下鉤、起鉤,從來沒有落空,落日餘暉的時候,總是快樂地滿載而歸;瘦老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的釣鉤只有一個,而且碩大無比,即使沒有大魚上鉤,他都倔強地端坐着,等着暮色蒼茫了,瘦小的身影還在與大海對峙。

兩位老者不同的性格追求,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胖老人歸去的時候已是盆滿鉢滿,快樂的腳步如勝利者凱旋。瘦老人雖然用背影來鄙視同伴的淺北,但他畢竟魚桶空空,一個人在暮色漸濃的大海邊寂寞地等待,孤獨地守候!

餘秋雨在散文中說道“一個更加物質,一個更加精神”,“一個是喜劇美,一個是悲劇美”,“他們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纔是完美的人類”。的確,人類在演繹故事的時候,皆因爲不同的人生觀而豐富了結局,讓旁觀者更覺意味無窮。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如果不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客觀條件,一味盲目地追求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標,那種孤單寂寞的對峙並不能顯示崇高,唯有不斷地充實自己,發現自己,腳踏實地的面對和解決,纔會象胖老人一樣,面對人生自如地下鉤、起鉤,而且次次都是滿載而歸,撞開人生的一扇扇希望和快樂之門!

夜深人靜的時候,靜靜的翻開這樣的一本書。再去品味書中對人生、靈魂以及人性的感悟。當然會感慨萬千……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600字

我不知道能不能算作看過一本書,也不知道這能不能算作一本書。想必人們對餘秋雨的散文所作的評論已是多如繁星的了,我此舉不免有班門弄斧之嫌。我沒有看過很多所謂的世界名著,只因自己沒有這麼高的品味。然而對這些著作等身的大作家評足論道,又不免太膚淺了。終究還是忍受不住激情的誘惑,心靈的撩撥。

秋雨散文歷史的氣息很濃。像《酒公墓》、《寂寞天柱山》、《陽關雪》等許許多多的篇章其中濃縮了歷史,濃縮了人生。秋雨是年輕的,他能衝着王維的《渭城曲》而去尋訪陽關雪,僅僅是爲了一個多年的夢,爲了一份童真。因而他又是灑脫的,試想在各種現代文明的煩擾下,又有誰有這麼的一份閒情逸致呢。誰心中無一個饒撩的夢想,但誰依然有這麼的.一份純真呢?我們對很多在年輕的心中是新奇的東西已見慣不怪了,甚至對於諸如搶劫、盜竊的現象也視而不見,不知道這些能不能看作麻木不仁,但至少說明我們已經失去了那份童真,我們的心已經老了。

秋雨是年輕的卻又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在秋雨的心中歷史雖然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更多的是給我們無窮的悔恨。在《道士塔》心中透露的就是這樣一種情緒。人們往往把敦煌石窟的罪人歸結爲王道士。從一個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是,當時的那種所謂“官員”的官員的錯,一個國家都如此的了,又何況一個如此無助的人呢?王道士爲生活的所迫也只能如此的了。作爲華夏子孫莫不對此感到悲憤的,卻很少人像秋雨那樣洞察更深層的原因。對於往事的描述,秋雨能如一位老人用歷史的心態看待,平和而非柔弱,悲憤而能決無忘其所然。秋雨應該對歷史有很深刻的瞭解。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600字

近日,抽空重讀了餘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山居筆記》,但當讀完最後一篇《歷史的暗角》後心情尤難平靜。

這是一篇專以揭露和鞭撻“小人”的散文。文章以歐洲的一名愛搬弄是非的長舌婦使得一村人都成了仇敵的例子開始,又舉出費無忌在奉命爲楚平王的兒子迎親過程中,設法把新媳婦變成了平王的夫人最終使楚國滅亡的故事。由此,作者爲“小人”總結了八大行爲特徵,即:小人見不得美好,小人見不得權力,小人不怕麻煩,小人辦事效率高,小人不會放過被傷害者,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小人必須用謠言製造氣氛,小人最終控制不了局勢。與此同時還把“小人”分成惡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等四種類型。但在剷除和防禦“小人”上作者卻犯了難。餘先生認爲,小人所以難以防禦,除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特殊需要爲小人的產生和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外,社會羣體還有五大原因,即觀念上的缺陷,情感上的牽扯,心態上的恐懼,策略上的失誤以及靈魂上的對應。

讀罷此文,我的第一感覺是餘先生肯定是碰上了現實中小人的糾纏,使他心生忌恨,不吐不快。但在“鼓譟”(餘先生詞)一番之後,又對如何防範感到無奈。所以我又想:這真是何苦呢?

孔老先生當初把人劃分爲兩種:君子和小人,標準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餘先生好像也贊成這種劃分,我們當然認爲餘先生也是君子了。但是,當小人爲“利”糾纏餘先生的時候,以君子之“義”是不是要以牙還牙呢?當餘先生對小人“鼓譟”以後,你的“義”又如何體現呢?況且,從古到今,人們爲了生存和發展,有智慧的用智慧,有力氣的使力氣,有誰能把君子和小人分得清呢。劉邦當初是無賴,屬小人範疇,但後來作了皇帝,你說他是因“小人”的卑劣獲得成功呢,還是以仁義取勝的呢。

“量小非君子”。一旦遇到所謂“小人”或糾纏的時候,上策乃是:不理不睬,沉默應對。

正是:

當紅大腕事纏身,何以偷閒鞭小人。

張羅八罪祥描臉,防範五難知費神。

慣見賢愚共奔競,豈憑好惡劃疏親。

英雄無賴常流轉,可記劉三昔日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