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月光奏鳴曲散文

月光奏鳴曲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人的心裏嘈雜紛亂,最想看到的就是月光。至少我是這樣的。最好的月光,其實是用來聽的,鋼琴把月光的美好形象,緩緩地滴進你的耳朵,又順着聽覺器官流遍全身,那一種寧靜、舒坦、祥和、滿足,實在是任何藝術形式都難以與之媲美的。貝多芬的月光曲,一開始其實並不是一首描寫月光的曲子,只是後來的人們聽到這首曲子,馬上就聯想到水上生明月,於是,這首曲子,作爲月光形象的典型代表,成爲不朽。有了這個形象,再來聽這首曲子,真的感覺月光就像水滴一樣,滴答滴答灑滿大地,灑在人們的頭頂,使人如醍醐灌頂,心靈得到淨化,思想得到昇華,嘈雜和紛亂無影無蹤。

月光奏鳴曲散文

要說對於月光的描述,從文學上看,還是中國人最深刻靈光。袁枚是詩人,他的許多作品,人們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唯獨對於他筆下的月光,至今傳頌不絕。他的“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樹花”是名句。有一年月圓之夜,我到北京西山尋清淨。在一叢竹子旁邊,我停下了腳步。但見月光穿透竹間空隙,把影子印在旁邊的石徑上,構成了一幅很奇特的圖案。看着看着,問題來了。月光下竹葉的影子,真的像極了許許多多的`“個”字,這也許就是袁枚詩中描寫的“個”字。可是,繁體的“個”字寫作“個”,竹葉無論作何千變萬化,也不可能讓月光把自己的影子,給照成“個”這樣複雜的圖案。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裏翻騰好長時間不得解決。有一天,看朋友練書法,他的字讓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寫的是柳葉體,那一個個漢字,竟然像極了柳葉,也像極了竹葉,活脫脫一幅月光竹影圖。又聯想到袁枚的另一首詩:我口所欲言,已言古人口。我手所欲書,已書古人手。不生古人前,偏生古人後。一十二萬年,汝我皆無有。等我再來時,還後古人否?古人偉大,我等遠不及。我等遠不及千萬之一啊,豈能不讓我悲從中來?

月光這斯甚是奇特,和酒有着扯不乾淨的瓜葛。蘇軾的把酒問青天,很灑脫豪邁卻不難理解。李煜的月光與酒,也照樣折磨了我好幾年。李後主詩中說“萬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唯見月當頭”,前半句說這貨好貪杯中物,是個酒囊。但後半句就很難理解。人的一生,慣看大潮如錢塘,樂見日出泰山頂,也可在小橋流水旁憂思一番,爲啥一生只看到月當頭?難道李後主也像我等衣食之徒,夜裏爲趕寫工作報告伏案,不到月當頭不回家?直到有一次我回老家,地方上的領導戰友朋友親友盡地主之誼,酒席天天擺,喝得我五迷三倒,才找到了答案。那次,我喝了一整天酒,晚上迷迷糊糊被人扔在牀上。半夜,被恭物憋醒,託了鞋搖搖晃晃走到後院。剛一開門,就被農家院裏鮮亮的月光推了個趔趄:真的是月光如水呢,真的是明月當頭呢。李後主呀李後主,你小子天天和我今夜一樣,酒醒了就是深夜,就是月當頭。你這樣嗜酒如命,天天渾吃渾喝,江山不丟,那纔怪哩。

詩仙李白在詩中寫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想一想,蘇軾、袁枚、李白、貝多芬等大師大家,所看到的月亮,和我們今天看到的竟然是同一個月亮,真的感覺很幸運。所不同的是,古人那個時代,沒有雙休日,也沒有節日長假,當然,也就沒有了像上週那樣接連八天工作才能休息兩天,他們在月光下,不會像我這樣感嘆,好長好長的工作日,會泯滅了許多詩性雅緻。

今天是臘月初一,天空並沒有月亮升起來。那一輪滿月,卻早早在我心中升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