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有關沉香的散文3篇

有關沉香的散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6W 次

曾經,我固執的以爲,塵世間總有那樣的一支筆,能夠畫出一雙不流淚的眼睛,能夠留得住一剪稍縱即逝的光陰;而後來,我慢慢地發現,留不住的時光叫曾經,留不住的歲月淡化成心底一抹柔柔的思念。再後來,有個人悄悄地告訴我,那叫“沉香”。

有關沉香的散文3篇

——題記

 【一】

第一次聽到“沉香”這個詞,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依稀記得,那時自己上小學。而那時央視CCTV-8暑假期間,一直熱播曹駿、舒暢、劉曉慶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寶蓮燈》,而“沉香”這個詞,便是在這個時候第一次印入我的眼簾。

至今,已經記不得那時是懷着多麼渴望的心情,等待每晚2集的電視劇情。卻清晰地記得,那個叫沉香的少年,一步步的走入自己的心底。而後來,當我慢慢長大,慢慢的接觸了世界,慢慢的瞭解“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後,對當時的那一份心境淡了些許,可依舊不減心底的那份美好。

那一年,我白衣翩翩。已記不起多少個夜晚,我悄悄地起牀,跑到奶奶家的大堂,躡手躡腳去拿起放在香案上的煤油燈,想要看看那盞破舊不堪的煤油燈是否也會像電視劇裏的那盞寶蓮燈一樣發光。可不論何時,我始終未能等到老家那盞煤油燈爲我創造奇蹟。倒是一遍遍的在心底想念母親,因爲那時候母親一直都不在我身邊。

那時年幼,還不懂得大人的世界是怎樣。卻清晰的記得,母親每年只回家一次。那時我便想,等到哪一天自己變身成爲“劉沉香”,也帶上一把斧頭,前去營救母親。把她從城市的牢籠裏帶回來,讓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可,那始終都之能想想。因爲,我終還是未能登上華山,未能“劈山救母”。

只是,自打看過《寶蓮燈》那個電視後,“沉香”一次便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裏。可能是覺得自己與電視劇裏的主人公遭遇相似,覺得父母都不在自己的身邊,所以便如同西方少年的“淘金夢”一般,我也做着“千里尋母”的夢。只是那時候自己還很小,故而始終都是在做夢,未能等到夢醒的那一天。可伴隨時間的流逝,我慢慢地發現。原來,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很多“沉香”。

那是奶奶的一件嫁妝。一個楠木作成的箱子,裏面放了幾塊零碎的小物件。記憶裏,奶奶把那個小箱子看的格外貴重。沒事的時候,總是抱着箱子看個沒完。有時候,她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等到醒來時,第一反應便是看看箱子有沒有在懷裏。我那時候很好奇,總想去看看箱子裏面裝的是什麼寶貝,爲啥奶奶對這個箱子如此愛護,連我這個寶貝孫子都不讓看一眼。可奶奶總是笑着說我還小,以後長大就懂了。每每聽到這裏,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好奇心加重了,總想打開奶奶的箱子看看裏面的究竟。可奶奶一直將那個小箱子鎖在櫃子裏,令我始終未能得手。

直到有一年的冬天,奶奶讓我去櫃子裏取核桃。我趁她不注意,打開了櫃子,在裏面拿出來了那個小箱子,卻沒想到小箱子上面居然也上了鎖,使我再次未能一窺究竟。而奶奶似乎是看懂了我的小心思,終於在這一年的一天,抱着箱子來到院子,當着我的面打開了箱子。我立刻竄了上去,想要看看有什麼好玩的。卻不曾發現,裏面除了一個筆記本,還有幾本書,外加一沓沓厚厚的信封,別的什麼都沒有。

而奶奶每次望着那個箱子,總會默默出神。

奶奶說,那個箱子裝載的都是她年輕時候的回憶,裝載着她的青蔥歲月,裝載着她這輩子裏最美好的東西。那時我還年幼,還不懂奶奶的箱子裏,明明裝的都是些破舊過時的小東西,她卻總是說那裏面裝着一箱子的“沉香”。直到後來,當我知道了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當我知道了他們相伴一生、不離不棄的故事後,才明白那真的是一箱滿滿的情義,一箱厚重的情誼。

【二】

其實,我真正喜歡上“沉香”這個詞,是在我慢慢的長大了之後。

小時候,總以爲捧在手心裏的便是自己的最愛,總以爲得到了的便是永恆,總認爲母親那一句句嘮叨令我倍加反感。而直到我真的離開家鄉,真的離開母親,真的離開那個生我養我的土地,獨自行走他鄉時,才明白塵世間真的有個詞語叫做“沉香”。

那一年,我剛上高一。從小便生活在鄉下的我,由於和母親長期不在一起生活,所以或多或少的便有了一些隔閡。尤其是在我上高中那幾年,表現的格外突出。那幾年,由於我所在的鄉下沒有高中,而距離奶奶家最近的一所高中便是母親所在的那個城市。

據說,那還是一所“全國百強”的重點高中。自幼便在鄉下學習成績突出的我,突然進入縣城,在相對教學環境和師資力量都比較優秀的學校,我那一點點成績自然的相對遜色了。曾經,在鄉下的學校裏,我一直都是班上數一數二的“尖子生”,可是一進到城裏,立刻就不同了。

起初,很是靦腆,不擅長與同學交流。而班裏有個回族的同學,看我是從鄉下走進城的,所以便“欺生”。有時候,甚至搞些惡作劇,故意戲耍我。而那時候,我對城裏的生活還不適應,加上又與班上的同學關係不好,所以經常鬧小別扭,成績自然下滑。一時間,母親便開始爲我的學習成績擔憂了。有時候,母親便在我的小房間陪我寫作業,可有時候一看到我在班上的排名,便對我發脾氣。母親說,她小時候沒上幾年學,喪失了大好的讀書機會。而今,後悔都來不及。所以,她不惜一切力量,都要讓我好好讀書,讓我讀好書。

可母親越是督促,越是一遍遍的在我耳旁說個沒完,我就越是反感。尤其是高中那幾年,本就不曾與母親在一起生活的我,經常因爲一些小事與她發生口角。只是母親每次都很嚴肅,似乎絲毫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硬是監督着我的學習。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的學習成績逐漸的有了起色,再次成爲班上的“尖子生”。而母親,卻依舊日復一日的在我耳旁重複着,要我好好上學,完成她沒有完成的理想。

倘若現在想想,自然會理解母親當時的苦口婆心。可在當時,硬是不理解她。有時候甚至在心底記恨她,覺得自己就是她的一個試驗品。之所以督促我學習,就是爲了讓我替她完成夢想。而有時候,特別反感她在我面前囉嗦。所以,那時候便萌生了一個衝動。等到自己考大學時,一定要選一所很遠的學校。遠離母親,讓自己耳根得到前所未有的“清淨”。

只是事與願違,高三那年,報考的一所北京的大學並沒有錄取我。轉而,是被省內的一所大學錄取。雖然離開家的那一刻,覺得自己解脫了。終於可以不用去聽母親那些“煩人的話語”,不用擔心有人會檢查的書包,檢查我的成績單。當然,最開心的莫過於可以走出大山,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學那幾年,準確的說,我是過的比較平靜。每日除了正常的課程,最多的時間便是泡圖書館。清晰的記得,大學圖書館一共五層樓。一所歐式建築的樓裏,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而我,就像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孩童,一頭便扎進了那浩瀚的書海。也不記得到底在圖書館呆過多少時間,只記得那一百零四步臺階,我整整踏了四年。

接着,大學畢業。畢業後,我果斷的放棄了回家鄉考取公務員。硬是不顧母親的“千呼萬喚”,硬是一個人揹着行囊,遠赴他方,追尋夢想。後來想想,若以自己當初的成績回家考公務員,絕對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只是那時候,打死我也不願意回老家發展,不想回家,因爲厭煩母親的囉嗦。若當初真的回家就業,或許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懂得母親的嘮叨裏所包涵的愛。

畢業後,我去了一所旅遊城市發展。相對於當時的同屆畢業生,也算上是“孔雀東南飛”。只是,我並沒選擇深圳,而選擇的是最具有開發潛力的大西南。當我第一次站在機場的站臺上,回望身後的一草一木,沒有一個人爲我送別。不是沒人來,而是我堅定的拒絕母親來送我。

這一去,便是四年。

四年多,對於人生,或許只是短短的一瞬間。可四年從未回家的我,當我再次拎着大包小包,再次出現在機場出口時,看到熱淚狂奔的母親。糾結在心中多年的疙瘩,瞬間就被軟化了。曾經,一直覺得,只要離母親遠遠的.,就可以耳根親近,就不會每天都能收到母親的電話,提醒我穿衣,提醒我帶傘之類的話。總覺得,那是一種很煩躁的提醒,總覺得,母親雖然還不老,卻特愛嘮叨。

而當我真的離開,當自己獨自在異鄉漂泊了數年之後,卻十分想念母親的那一句句嘮叨。在外那幾年,由於長途電話費很貴,母親便很少給我打電話。自那幾年,便真的是一個人早出晚歸,過上了難得的“清淨”生活。可每次安靜下來,卻總變得鬱鬱寡歡,不知爲何,反倒是時常想念母親。曾經,上大學的時候,每逢寒暑假,母親總是一遍遍的打電話,讓我回家。可我每次都以“勤工儉學”爲理由,不論她怎麼打電話,千呼萬喚的叫我回家,我卻始終沒有回去。而當我一個人在外漂泊了四年多,僅是母親那一次的呼喚,我便想都不想的辭掉了工作,拎着包就回來了。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當我再次回到闊別許久的家時,母親反而不嘮叨了。她似乎明白了,知道我喜歡清靜,喜歡安靜寫作、看書。所以只要我在書房裏,她連走路都是輕聲細步的。可我,卻硬是很懷念以前的日子。總想着以前母親陪我讀書,陪我寫作文的場景。

再後來,我才慢慢的發現。原來,一直十分排斥母親的嘮叨,卻早已在心底默默戀上。只是,那時候我還很小,還無法理解母親的嘮叨裏,滿滿的都是愛;只是那時青春,那時年輕氣盛,總以爲離開母親的懷抱,就可以翱翔天空,卻總在遍體鱗傷時,纔想起那個遮風避雨的港灣;只是那時的我,還不明白,塵世間有一些感情,有一些傾訴,需要在歲月的千迴百轉裏,在時光的慢慢體會。

是以,總有一些嘮叨,是沉甸甸的愛,是歲月沉香的愛。

【三】

其實,我真正戀上“沉香”這個詞,是在很多年之後。

曾經的我,以爲失去了的東西,就是永遠的遺憾;而後來,我才慢慢的發現,有些遠去的東西,卻在歲月的沉澱裏,融成了一份厚重的愛。

許多年前,當我第一次和初戀分手。一時間,天旋地轉,以爲這一生都不會再戀上其他人,一如當年第一次牽起她的手,那麼顫抖的說出“我喜歡你,此生非你不娶”;而後來,當我們在生活的洗禮下,卻發現,有些失去了的東西,依舊可以是美好的。只是,我們曾經年少,曾經不懂得,那一份殘缺的美。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看《仙劍》,對結尾那一句“愛一個人,就不要融入他的生命”甚是不解,而後來,當我看到倉央嘉措的《十誡詩》,看到那一句“第一最好不相見,從此便可不相戀。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才突然明白,塵世間,有些東西,不是不愛。離開,只是換一種方式相愛。

可嘆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不懂。一如很多年前,當我顫抖的將自己與初戀的相片埋在土裏,以爲就這樣將一切都能深深的埋葬;而後來,我才慢慢發現。有些東西,失去了並不一定代表不好,有些東西,失去即是得到。因爲,我們都是懷着一顆初心去追逐夢想;因爲,我們第一次牽起彼此的手時,都想過要天長地久。只是,這些東西需要時間的沉澱。如同很多年前,分手時我們眼裏會常含淚水;而很多年,當我們再次憶起時,嘴角會淡然一笑。

曾經,我喜歡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絢麗;而後來,我喜歡花落時節的飄零。亦如同曾經我喜歡牡丹,而後來卻喜歡海棠。牡丹傾城,花香襲人。海棠無香,樸實無華。可我,硬是在歲月的磨練中,在時光的流轉中,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慢慢的告別了那“三千繁華”,只留下“一份真純”。只是,這一份被叫做“沉香”的真純,是我在很多年後,慢慢的感悟出來的。只是這一份靜靜的美好,需要一點點的去沉澱。

昔日,放眼江山,瞻仰風騷人物數百家;而後來,在我看過很多書後,愛慕過很多詩人後,卻唯獨喜歡那個“五柳先生”。昔日,覺得五柳先生的生活過於平淡,沒有“洛陽紙貴”的排場,沒有才高八斗的華美;可後來,大浪淘沙,紅塵滾滾,真正住進心底的人,也僅僅是數人而已。曾經,堅定的認爲,文人就一定要名動天下,一定要做到“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可後來,我卻更加喜歡三五良友,七八盞茶。因爲,交友不在多少,重在交心。只是這些,都需要在歲月的長河裏,一點一滴的沉澱,一分一釐的沉香。

過去,我曾十分喜歡“留香”。想要以纖纖素筆,留住歲月的一段香,留住紅塵的一段香,留住生命的一段香。可慢慢的,我發現,我更喜愛沉香。因爲,總有一些東西需要去掉萬千浮華,才能看到真純。總有一些東西是留不住的,一如時光,一如青春。所以,當我們無法留住的時候,便要學着如何去沉澱,去記錄,去典藏。

有人說,用文字去記住那些闌珊的暖;而我,更想用文字去沉澱歲月的香。

人常說,歲月無聲。其實,歲月是有聲的。只是,很多人未能靜下心,很多人未能停下忙碌的腳步,很多人未能守住靈魂的淨土。所以,始終未能聽到歲月萌芽的那一縷聲音,未能紅塵花開的那一縷聲音。亦如同,歲月沉香。故而,需要在一點一滴的時光裏,慢慢的沉澱,慢慢的積攢,那一縷綿遠悠長的香。

在歲月的千迴百轉裏,我們始終都是一個過客。從我們出生,到我們走向人生的終點。這一程風雨,這一程山水,其中也蘊藏了很多的香韻,只是需要我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做歲月的聆聽着,才能嗅到時光深處,才能等到那一抹低入泥土的沉香。

我想,或是真的戀上“沉香”這個詞。故此,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突然的在腦海迸發出“願使時光不老,歲月沉香靜好”這幾個字。自此,只是一眼,便已入了心。便時常在心底回味,時常在筆尖遊走,時常於午夜夢迴,在寂靜的心靈湖畔,一遍遍的誦讀着,一遍遍的祝福着。

沉香,沉香。

最初,我喜歡上的是這個名詞;而今,我喜歡上的是這個詞語背後更深的內涵。不論時光怎樣荏苒,不論季節如何更替,我依舊願意靜候,依舊願意守護,依舊願意在凌晨四點鐘,陪着海棠花未眠。

時光不老,歲月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