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清陵尋古散文

清陵尋古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車到啓運山腳下的時候,正是烈日炎炎的下午。一下車,一陣燥熱灸烤着,沒有一絲風,熱浪撲面而來,大汗淋漓而下。眼前的啓運山連綿起伏,鬱鬱蔥蔥。坐落山窩的永陵紀念館,在烈日下更顯得壯觀肅穆。

清陵尋古散文

作爲正大門的柵欄門完好地保持着滿鄉居舍的風貌。進得大門,鋪成三翹七棲斗拱的四祖碑亭一字排開,巍然赫立。按中長次幼、左老右少的位序依次爲肇、興、景、顯四祖碑亭。亭座爲方形高臺,條石砌築。亭身方體,前、後壁各闢券門一座,對開木門二扇。正是努爾哈赤的四位祖先的功德碑。碑上鐫刻豎書滿、蒙、漢三體頌詞,弘揚四祖的文治武功。兩側碑牆上的陶製燒造外飾及彩陶龍壁栩栩如生,彰顯着龍文化的豐富內涵。每座碑亭內都是一尊石雕坐龍。龍作爲封建社會“天子”的象徵,在皇宮、在帝寢無處不有。但有坐龍雕飾的唯此永陵所僅見。“摸摸龍頭,一輩子不愁;摸摸龍背,一輩子不累;摸摸龍尾,一輩子不悔。”

那坐龍的渾身讓遊人摸得溜溜光。

穿過四祖碑亭,迎面的方城正門就是啓運門。單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三楹,進深二間,青磚磨縫青水牆平砌大山,前後無檐牆。三楹各闢一門,二扇對開朱漆板門各布“九九”八十一枚鎏金銅門釘,取意“九九歸一”。帝王爲“九五”之尊,橫九縱九,唯皇最大。啓運門中門爲神門,爲墓主神靈出入之門。東門爲皇帝及大臣出入之門。西門爲皇太后、太后、妃及平常司事人出入之門。這些都反映出清代嚴格的等級制度。

進得啓運門便是啓運殿。啓運殿是供奉四祖神位及祭祀的場所。啓運殿高築於方形的墀陛之上。單檐歇山式琉璃瓦頂建築,面闊三楹,門四窗八。殿內置暖閣四座,內置寶牀、枕被,爲四祖神靈休息之所。殿大脊的'兩端是龍吻。尤爲獨特的是,在龍吻側劍把上,分別透雕“日”、“月”二字。日字在左,月字在右,日字與月字合則爲“明”字。將“明”字分開置於大脊兩端則有破明(朝)之意。

啓運殿後稱爲寶城,即清帝先祖的陵墓。寶城平面呈馬蹄形。前有泊岸,後有八角弧形牆,分前、後兩層臺地。上層臺中葬興祖、左昭景祖、右穆顯祖。興祖墓東北是肇祖衣冠冢。下層臺左葬武功郡王禮敦,臺右葬恪恭貝勒塔察篇古。中間是礓嚓三段共二十一級。寶城後即陵山——“啓運山”。啓運山石骨棱崢,山脊此起彼伏狀若行龍,俗傳“懸龍”。

寶城正中那株古榆被稱爲“神樹”。傳說當年努爾哈赤的祖父揹着祖先的屍骨從長白山走下來,走到永陵的時候見天色已經很晚,準備住店了。可當時的人都很迷信,見他揹着祖先的屍骨,說什麼也不讓他住店。無奈之時他突然發現在喬山的腳下生長了一棵粗大的榆樹,而且在離地三尺處有一個樹叉,他非常高興,便把祖先的屍骨取下來夾到了樹叉上。夜間天氣驟然變化,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第二天雨過天晴,早上準備趕路的時候,來到樹前卻發現屍骨竟然長在樹上取不下來了,他非常着急就使勁的掰,結果順着樹叉就流血了。他很害怕,便從當地找來風水先生。風水先生來到樹前一看,就告訴他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後面的山是一條龍脈,對面一座照山叫煙囪山,還有一條蘇子河環繞,你無意間將屍骨一放即壓在了龍脈正中,你後人將有天下可坐。

經過一番勘察,發現這條龍是西東走向,龍頭在西,龍尾在東,蜿蜒起伏,大小不等十二個龍脊(山頭),風水先生預言他的後世有十二代的天下。後人又傳說從努爾哈赤登基稱漢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正好是十二皇帝,因山頭大小不等,也就註定了皇帝在位時間長短不一。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帝第二次東巡祭祀永陵封寶城內這珠古榆爲“神樹”。

這裏是愛新覺羅氏的祖陵,清代十二帝都先後來這裏祭祖。有詩爲證:

《三月十一日雪中詣永陵告祭》

峯巒疊疊水層層,王氣氤氳護永陵。

蟠伏諸山成虎踞,飛騫衆壑佐龍騰。

雲封草木橋園古,雪擁鬆楸輦路升。

一自適岐基盛業,深思遺緒愧難承。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

《恭謁永陵》

追王傳前籍,遺庥逮後昆。

高山瞻彼作,德水溯茲源。

疆理興家室,星辰衛廟垣。

幾多瓜瓞感,揮淚灑寒原。

——乾隆八年九月

《恭謁永陵》

癸卯隨鑾初展謁,今來叩拜愴孤身。

水源木本億齡溯,僾見愾聞一脈親。

啓運山隆垂遠大,神榆樹蔭益輪囷。

秋霜滿目增悲慕,永念繩先考訓諄。

——嘉慶十年八月

《恭謁永陵》

啓運神山開景運,欽惟四神仰同陵。

水源木本千齡衍,大德豐功一脈承。

東極攄誠通僾愾,西陲獲醜佑雲仍。

寅年奠帛銜恩命,繼述悲懷懼未勝。

——道光九年九月

走出永陵,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十二座連綿起伏的大小山峯與清代十二帝到底是巧合呢,還是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