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讀書歲月散文

我的讀書歲月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隨着時光的匆匆流逝,生活漸漸變得程式化。上班下班,聊天喝茶。沒有什麼新鮮,沒有什麼收穫。雖然也是忙忙碌碌的,可是過程卻單調乏味。把現在和從前的學生時代比起來,實在空虛得很。那是我的讀書歲月啊,記憶裏永遠是充實而芳醇的。

我的讀書歲月散文

最早接觸到的課外讀物是父親買回的一本作文選,發黃的書頁,厚厚的。我的父親平日裏心粗得很,對於我們幾個孩子的學習幾乎從不過問,沒想到竟破天荒地爲我們購買了課外書。這本書樣子雖普通,但裏邊收錄的小文章卻篇篇精彩。第一次知道有云南這個地方,第一次知道有猴子這種動物,都是這本書的功勞。那是我唯一的課外書,除此之外,就只有課本,語文和數學。記得這本書被我翻閱了無數次,最後多數書頁被翻破且都已成毛邊,可還是捨不得扔掉。

從那以後,小人書開始盛行,我家境況困窘,要看小人書只能去別人那裏借。幸運的是,我家鄰居的男孩子總有看不完的小人書,因此我就找到依託,經常踏破鄰居的門檻。這個姓單的男孩子渾身髒兮兮,一到冬天就流鼻涕,本來我很討厭他,不肯和他一起玩耍,但是因爲他是最富有的小人書持有者,因而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許多。尤其在我剛讀完手裏的書,急需換書的時候,這個男孩子就成了我的大救星。《岳飛傳》,《楊家將》,《回民支隊》,《紅巾軍》等等,都是這個時期讀到的。其中最有趣的一本當屬《大林和小林》,圖畫精彩,故事有趣,給人的教育意義也很深遠。

六七歲吧,和母親去鄉里供銷社買年貨,當時的供銷社屋子大,各種生活用品也還齊全。牆壁四周掛着各色年畫,是那種古老的故事畫,多是四大名著裏的故事情節。我逐個去看這些年畫,既看彩圖,也讀故事。不知看了多長時間,脖子疼得不行,只好停下來。又看見櫃檯裏擺着一排排的小人書,喜歡得不得了,也顧不得脖子的疼痛,趕緊低下頭趴在櫃檯上看。母親買完東西,拉起我往外走,我又把母親拉回來,指着小人書硬要母親買。當時我家的境況很貧困,維持溫飽尚難,哪有錢買小人書哪。母親猶豫許久,終於同意了我的請求,但只允許我買一本。哪一本都是我想要的,做出選擇的確很艱難,看了半天,最終我選了《福爾摩斯探案》裏的一本《藍寶石》。一毛五分錢。回到家一氣讀完《藍寶石》,我又有點後悔,總惦記着其它的小人書會更好。

看小人書着了迷,沒有小人書我就像掉了魂一樣,不知道該做什麼。自己沒有書,只好想盡辦法向別人借讀。有一次要借別人的小人書來看,那個孩子說什麼也不肯,我實在無法,竟偷偷拔掉自家菜園的水蘿蔔去和他交換。最終我如願以償讀到了小人書。接下來我學會了做這樣的交易,用柿子、黃瓜去換書。我不在意那些吃的,能有小人書看,其它的都無所謂。

上學後,班裏有個女生叫王海英,和我住一個村,她在東屯,我在西屯。一次班主任給我們排座,我和她稀裏糊塗坐在一桌。很快我瞭解到,王海英的父親在長春做建築工人,每次回家探親,總要給她帶回一些小人書。後來,我和王海英倆人感情親密無間,我邀她來家裏玩過幾次後,她也邀我去她家玩。王海英把她的小人書全搬出來給我看,黑白的,彩色的,繪畫的,劇照的,應有盡有,而且多半嶄新。一時間,我眼花繚亂,不知先看哪一本。從她家離開,我的兩個衣兜裏滿滿的都是小人書。

那年夏天,我在窗前看小人書,低頭時間太長了吧,腦子一陣眩暈,鼻子裏不斷涌出一股股血水,手中的小人書被染的通紅。父親驚惶地帶我去看醫生,那位老醫生給我開了一張長長的藥單。從此以後,父母只要看到我手捧小人書,就會有一些擔心,怕我會流鼻血,所以總要囑咐着,少看吧,別累着。

小學五年級,我的視力出現問題,看黑板已經模糊不清。母親埋怨說都是看書太多,不知黑天白夜的。父親領着我去德惠配眼鏡,驗光之後才知道,近視程度已經很嚴重。戴上眼鏡最初的'一段時間,我着實小心翼翼了幾天,可沒堅持多久,我又開始重操舊業,繼續無所顧忌地看起書來。

中學時代,一來課程安排得很緊,二來也是自己放鬆的原因,幾乎沒讀什麼書,每天不過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考入縣城的師範學校,是讓我現在也感到慶幸的事情,我在這裏不但可以繼續在課堂上學知識,還可以自由地選擇一些興趣愛好來發展。除了做手工和練書法之外,最高興的是可以讀到任何一本你想讀到的書。學校有一個圖書館,規模很大,裏面寬敞明亮,成排的書架上擺滿整潔的圖書。借閱圖書館的書只需帶上借書卡,但每次只限一本。這讓我很不快,書架上那麼多的書,像海一樣,爲什麼不能多借幾本讀個夠呢?一個人在圖書館輾轉借閱多次後,我終於想出好辦法。

我請來班上十幾個女同學,各自帶着借書卡,一起浩浩蕩蕩地朝圖書館進發。那位圖書館的阿姨很不情願地放下手上打着的毛衣,面無表情地在書架間來回奔走,好半天才找齊所有的書。走出圖書館,大家紛紛把書扔給我,然後嘻嘻哈哈地散去。我懷抱一大堆厚厚的書本,書頁的芬芳飄進鼻孔,就感覺自己非常富有。一路上有人投來驚異的目光,我卻悠然自得,歡喜得足下生風。

在這段期間,我讀了不少文學名著,國內的像《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國外的有莫泊桑、歐亨利的小說,《世界中篇名作選》,司湯達的《紅與黑》……書多得一時讀不完,書桌裏總塞得滿滿當當。前桌那位像非洲獅的男生也喜歡讀書,有一天這傢伙手頭沒有書看,便急不可耐地從我書桌裏抽走兩本。孰料他只匆匆翻看一下,馬上原樣奉還。我有些不解,他無奈地說:這樣的書,我真是看不進去。這樣的書?對於他的話,我當時沒懂,現在才明白,他喜歡看的書是休閒娛樂性的,而我的書文學色彩比較濃重,他當然看不進去,當然感覺沒有趣味。

每逢假期來臨,我都提前借來一些書,以備回家閱讀。同村大姨家的二哥和我都在師範,也特愛讀書,不過他借書相當容易,他的好哥們是學生會幹部,借書這點小事就算不得什麼。寒暑假期間,我們讀完自己的書,便彼此交換着讀。二哥每次來換書,總要和我說一說他的讀書感受,那時我是純粹的聽衆,自己只知道一味地悶頭讀書,哪裏有什麼深入地思考呢。

參加工作以後,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從前通過讀書帶來的知識積累給了我很大幫助。現在雖然也在讀,但只是鳳毛麟角,一朝一夕。受着外界紛雜的干擾,想靜下心來真正地讀好一本書,已經十分艱難。身邊也很難見到手捧書本,專心閱讀的人。大家每天都在忙,可忙的是什麼呢?鬥地主,打遊戲,看電影,不是泡在網絡上就是浸在電視裏。人們的閱讀越來越少,文化的沙漠正在逐漸形成。我擔心着自己,也擔心着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孩子,其中也包括我的孩子。

我的讀書歲月啊,回憶起來是那樣簡單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