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也談散文的突破經典散文

也談散文的突破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當下散文從形式到內容、從語言到思想、從氣象和格局、從精神向度到文化品質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問題,正被越來越多極富睿見和責任感的人士引以爲時代文壇的憾事。歸結起來,這些問題就是散文創作中鮮有突破,缺乏震盪人心、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也談散文的突破經典散文

這誠然是散文創作領域的弊病,但由此我卻想到當下的社會人心,想到普遍的虛華浮躁。因爲似乎有人說過,散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流出來的,是從心底、從靈魂的深處流出來的。既然是從人的靈魂深處流出來的文字,就註定其遠離功利、摒棄技巧、反躬靜默、空靈厚重的品質,是最真實,最誠摯、最質樸、最深沉的文字。註定散文文字要麼是心靈震顫的旋律、要麼是潛心沉思的結晶、亦或是自我掙扎的產兒、解脫苦難的心經。

必須承認的是,我們的社會並不缺少可以讓心靈震顫、讓文字變得鮮活而富於意義的事物。生活就如同現象之海,總是那樣的波瀾壯闊,時時存在着令人心醉、叫人心動、讓人心痛的場景,處處隱現着深切觀照的眼波、突然臨懷的溫暖、耀眼奪目的靈魂之光。汶川救援中的大愛無私、扶幼英雄的默默事蹟、弱勢人羣的哀哀告訴、平凡人間的淡淡溫情、青年男女的愛慕思戀、自然風光的攝人魂魄、無限宇宙的神祕莫測。所有這些,如果人們能夠靜心體察,咀嚼反芻,定會令敏感而深邃的'靈魂在暗夜幡然有悟,迸發出激盪人心的呼喚和吶喊,點亮蒙塵的人心和眼球。

然而,問題是,我們會經常做這樣的暗夜冥思嗎?會時常讓自己保持一份純粹的感動嗎?會在獨對心靈的時刻延續毫無現實幹預的拷問嗎?即使會,我們又能讓這樣的冥思、感動和拷問在生活和生命裏持續多久呢?捫心自問,我們如此切近得觸摸自己靈魂的時候是那樣稀少,以致於靜思默想僅是喧囂之餘偶然的享受,忍辱之痛只會在心間做短暫停留。更多的時候,浮躁的心緒會讓靈光在瞬間消失、突然的感動會被柴米油鹽盪滌無存,悲憫的心懷會在一陣喧鬧之後無影無蹤,深沉的思索會被電話呼叫衝至腦後。這就是我們時代的弔詭,一切都如流星劃過天際,一閃而逝,來不及沉澱就被甩進生命和歷史無窮的深處。

爲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古往今來如此,難道人性本性如是。如果我們要追尋答案,就不得不反過來審視時代給人心留下的印記。利益至上的觀念和實踐,已經養成了人們善於追逐、向外而求的習慣,功利驅動更讓人的心靈無暇安詳地打量自身的存在,遑論對衆生生存的關切,對家國運途的掛懷。所謂道德、思想、價值的失落,僅僅是人們在追逐功利之餘多少有點自我裝飾的感嘆。正因如此,冥想才日益淪爲笑柄,詩意生存才變成妄念,長於書寫才被稱爲神經過敏。在“神馬都是浮雲”的時代,散文寫作只是也只能是個體在寂靜無人時的自說自話,是孤獨靈魂在獨自舔撫傷口時發出的夢囈般的呻吟。

如果將散文比作文壇花園中最絢爛一叢的話,那麼散文創作者的生活現實和環境,這些現實和環境帶給作者的影響以及散文作者擁有的生命態度和生活高度,就是散文的土壤。有什麼樣的土壤就有什麼樣的草木生長。由此我想到了家鄉的紅桔,在桔林依然茂密、執着土地收穫的年代,人們會用比紅桔還寶貴的黃豆做肥料,精心養護那賴以收穫的的土壤,由此而得甘甜純美的紅桔之味,而一旦當人們遠離田園,放手耕作,疏於打理,甚而任其荒蕪,紅桔的品質就日益退化,變得酸而無味。散文抑或如此,要有突破,就必得先有可能孕育突破的土壤。

從這個角度觀察,我就覺得當下散文的鮮有突破並不足爲奇,因爲我們缺少唐詩宋詞盛行年代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和氣派,缺少能夠讓精神擺脫物慾束縛而得自由和豪邁的土壤,缺少能夠與自然和心靈獨立對峙的勇氣和高度。我們不能期望在人均閱讀量不足兩本的國度,在“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的古訓已然懸置,本道俱廢的今天,會有更多的智者和孤獨的靈魂徜徉在高處,俯瞰人世,拈花微笑,唱出天人合一的超驗的生命之歌來。

本人不懂文論,初通文理,於文章創作上更是新手上路,並無意通過粗淺的土壤理論讓人們對散文的前途失望。恰恰相反,對網絡文學的些許關注,常使我感到,我們的時代不乏獨行的思考的勇士,不乏力挺文道的睿智長者,不乏熱烈擁抱生命的生活英雄,也不乏勇於擔當的文壇脊骨。我始終相信,將來的某一天,當人們普遍意識到心靈有多重要的時候,當人們越來越懂得慢慢行進比狂奔突進更加有益於幸福的時候,當人們更願意做沉思冥想功夫的時候,散文的氣象一定會百花爭豔、姿態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