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懷念老棉鞋抒情散文

懷念老棉鞋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女人怕冷,冷又從腳下起,北風一吹,就想到要買棉鞋了。跑了多次商場,空手而返。那些所謂豬皮的、羊皮的、駝毛的,名目花色繁多的棉鞋,往腳上一穿,既摩登又精緻,非常好看,只有一宗,保暖性並不好。悵然放下,懷念起小時候穿的手工老棉鞋來。

懷念老棉鞋抒情散文

小時候,穿的棉鞋都是母親做的。麻納布底,紫紅色燈芯絨布面,棉花絮得十分飽,鞋內空間狹小,腳伸進去才得楦開,處處抱腳,那個暖和勁兒,是想起來都要出汗的。但那時卻很不喜歡:小孩子要到處跑,拖着老棉鞋,橐橐往東,橐橐往西,感覺沉重,總覺得是個累贅。

記得最早的樣式叫“一道眉”,做法簡單,袼褙和燈芯絨布粘好,照着頭尖後方的紙樣剪好,連上裏子,鞋口用布條沿邊,絮上棉花,翻轉,絎上幾道,底口一收,鞋幫就算做成了。鞋底要費些功夫,剪幾層袼褙,一條條鑲好細白布邊兒,底部再用細白布覆上,用細麻線密密地納出來,是謂“千層底”。還記得母親坐在秋陽下納底的情形,先使錐子在鞋底上扎個洞,再用針將麻線引過去,母親不時將錐子在頭髮上“光”(這裏念去聲)一下,因爲頭髮上有腦油,紮起來能夠輕省一些。納底,估計是不少中國人的共同記憶吧,只是現在很難見了。

納好硬邦邦的千層底,再用麻線鞝上鞋幫,一雙老棉鞋就完工了。大人用黑色燈芯絨,小孩用紫紅色的`。裏子不拘,總是絨布爲好,輕暖,顏色鮮豔一點也無妨,比如張愛玲在散文《穿》中寫到的:“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慢,正像老棉鞋裏面,粉紅絨裏子上曬着的陽光。”老棉鞋的裏子,可以光華奪目,可以風月無邊,和平庸低調的表面迥然不同,這也許就是中國人爲人處世的一大特色吧。

有老棉鞋陪伴的童年,是很溫暖的。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起,老棉鞋也有了新樣式:鞋幫不是剪兩片,而是四片,鞋臉處打孔,裝上“汽扣”,可以穿鞋帶,這樣穿起來就很“跟腳”了。除了款式有異,其他一切都和“一道眉”相同。母親是出了名的巧手,我可能是村上最早穿新款老棉鞋的孩子,那時候感覺是很驕傲的。

無論是老式的“一道眉”還是新款,穿到最後總要變形的,尤其是我們這些不正經走路的女孩子。踢毽子穿它,跳房子穿它,溜冰還是穿它,過了一兩個冬天,幫就是不幫,底也不是底了。有一部分的鞋幫被踩在腳底,面目全非;底也磨薄了,原來一粒粒白芝麻似的麻線針腳也看不到了,局部地區露出了各色的袼褙,藍布,粉布,每當飛跑的時候,鞋底掀動,繽紛的花色鞋底翻飛,也是很有情致的——過氣的明星也有她露臉的時候啊,想當年,袼褙的前身也是衣褲,也曾經有過風光的時刻。

長大後讀嚴歌苓的自傳式小說穗子系列,看到穗子“穿着幫成底底成幫的棉鞋到處忙”,會心一笑。只有穿過老棉鞋而又淘氣的女孩子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這樣的文字,越多越好,因爲老棉鞋是越來越難見到,也許有一天,我們只能到文藝作品中去體驗,去享受穿老棉鞋的溫暖和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