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故事老師散文

我的故事老師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張以進老師是我在浦江作家協會文學沙龍每月月底的學習活動中認識的,聽他的《怎樣寫故事》的講座,聽了他的寫作精神和方法很受啓發,後來我才走上了故事寫作的道路。他不到五十歲,個子不算高,和藹可親,他在浦江縣建設局人祕科從事文祕工作。業餘時間堅持文學創作。

我的故事老師散文

最近,張以進老師喜訊不斷:一是收到浙江省作家協會的獲獎證書,他去年在全國文學期刊發表文學作品獲獎多多,成爲全省36位受到表彰的作家之一;二是收到了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四本樣書,他的21篇故事入選青少年快樂閱讀系列叢書。從2006年發表第一篇故事,到如今發表40餘萬字的故事和文學作品,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成就了他的作家夢。三是幾家電影公司要給他的作品改編微電影。

一.張老師有個微電影在瘋傳

幾天前,浦江文學寫作圈裏的QQ羣裏都在熱傳張老師的一部微電影《你不是一個小草》,這個故事的原文我早就在浦江小小說文集裏看過,當時就感覺是一篇很有正能量很接地氣的文章。故事情節如下:

18歲那年,我被分配到一座偏僻的山村中學去教書。當時,我教的是初一語文,開學第一天,我就看到班上竟然有個很特別的學生——一個坐着輪椅的男孩子。還沒去學校時,我就聽幾位朋友說過,教學競爭很激烈,都想多做點成績,爲的就是想早一天離開這個地方,爭取往縣城調動。班上出現這樣的學生,無疑會嚴重影響我的教學成績。下課後,我立即跑到校長那裏,聲嘶力竭地想讓校長把這個學生調走。校長根本沒有理會我的爭辯,也沒有答應我的要求,他說,是這個學生選擇了我這個老師。我不想聽任何理由和解釋,我擔心我的前途和命運很可能就毀在這個學生手裏,但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當我無可奈何滿臉淚水地打開校長室大門時,我愣住了——那個學生竟然也在外面,他的臉上也是滿臉淚水。

從學生家長那裏,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叫羅曉雲。他曾經是一個非常喜歡蹦蹦跳跳的孩子,兩年前,他在給外婆家拜年回來的路上,意外遭遇了車禍,被壓斷了雙腿,家中爲他花去了全部積蓄,卻仍然沒有保住他的雙腿。他父親哭泣着哀求我:“老師,你一定要收下他。孩子說過,他一定會聽話的。”看着淚水漣漣的父子倆,我再也沒有了拒絕的勇氣。

開頭一段日子,羅曉雲確實很聽話,爲了照顧他的生活,我還發動班裏的幾位同學組建了愛心行動小組。可沒多久,我就發現他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對很多知識也是一知半解。一瞭解,原來是他車禍期間,家長和老師沒有給他補課,上課的時候很多知識都聽不懂。沒有辦法,我只能在課餘時間去他家裏幫他補課。

在羅曉雲家,我一邊給他補課,一邊從側面瞭解他的愛好,發現他最喜歡聽的歌就是《小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夥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風啊春風你把我吹綠,陽光啊陽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親把我緊緊擁抱。”每當他唱起這首歌的時候,他的臉上就神采飛揚。我問他爲什麼這麼喜歡這首歌,他回答說:“我是一棵小草,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我知道他的心結還沒有解開,遭遇車禍後,失去雙腿的他孤單而寂寞,讀書的成績也比較差。怎樣才能幫他鼓起勇氣呢?

回校後,我在整理資料時,突然發現一本獲獎證書,那是我在師範學院的文藝演出中,我表演的歌舞作品獲得了優秀文藝作品獎。想到羅曉雲那麼喜歡《小草》,我的腦海中靈光一閃,突然出現了一個新點子。我一邊給他補課,一邊教他唱《小草》這首歌。

兩個月後,在學校組織的文藝大會演中,當坐着輪椅的羅曉雲聲情並茂地唱完歌曲《小草》時,全場掌聲雷動,評委會特別授予他特等獎。當我推着輪椅帶他領完獎後,他拉着我的手久久不願鬆開。我也趁機對他說:“曉雲,你不是一棵小草,你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唱歌能行,讀書也肯定能行。”

第二天,羅曉雲交給我一篇《小草》的作文,裏面寫着這樣一段話:“我是一隻折斷翅膀的小鳥,當我絕望的時候,我遇到了張老師——一位美麗的天使,她是我的春風,她是我的陽光,讓我這棵小草漸漸成長……”讀着讀着,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把這篇作文認真修改後,推薦到縣裏參加“小作家”徵文大賽,結果獲得了二等獎。

從縣裏領獎歸來,羅曉雲改變了很多,我也趁機給他推薦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並給他講了一些身殘志堅的先進人物事蹟。鼓勵他敢於面對生活的挫折,讓他對生活充滿陽光和信心。

在我的指點下,羅曉雲的學習成績進步很快,好幾次竟然在學校和縣裏的.語文知識競賽中獲得了名次。兩年以後,不知是誰把消息報給了新聞媒體,當地的報紙和電視臺以《你不是一棵小草》爲題,對我和羅曉雲的事情進行了專題報道,讓我這位默默無聞的山村教師成了“名人”。原本讓我最爲擔心的一個學生竟然成就了我的夢想,我接到了縣城第一中學的調令。

告別羅曉雲和全班學生的那天,我和全班學生一起唱起了《小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

“你不是一棵小草,你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這是我對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學生的鼓勵。其實,在我自己的生活中,這句話也一直激勵着我自己,在教學之餘,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創作故事作品,當我的作品在全國的故事刊物不斷髮表時,我也會對自己說:“你不是一棵小草。”

這部微電影讓看過的人深受啓發,所以在浦江網絡圈裏瘋傳。

二.他的故事短而精

他的故事都不長,那篇《溫暖的距離》只有幾百字:劉明是一家企業的職工,爲人有點大大咧咧。工作之餘,就是喜歡攝影。不知什麼原因,他經常和妻子磕磕碰碰的,最近妻子竟然提出離婚,這讓他很是煩惱。

妻子回孃家後,劉明也在不斷思考:他不嫖不賭,工作也還過得去,按理說也算是個好男人,可爲什麼妻子老對自己不滿意呢?這天,劉明和幾位攝影愛好者一起,來到一個偏僻山村採風。劉明聽說村裏有對年過八十的夫妻非常恩愛,他就特別留意那對老人的行動。

第二天一大早,劉明被雲霧繚繞的山村景色陶醉了,他欣賞着美麗的景色,不停按動着快門。突然,蜿蜒曲折的山道上,出現了兩位老人,老大爺拎着一隻皮水桶,老太太拄着柺杖。兩人一前一後來到山道旁的泉水坑邊取水。

不一會兒,兩位老人取好了泉水。兩個人一人伸出一隻手,抓在水桶的拉手上,拎着裝滿水的水桶往下走。劉明趕緊拍下了照片。

彎彎的山道上,兩位老人走走停停,劉明拍攝了不少照片。快到村口的時候,劉明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起初的時候,兩位老人抓住拉手的兩隻手離得比較遠;越到後來,兩個人的手都往拉手中間靠攏。劉明想,拎水桶的手應該是放在拉手外面才省力,他們怎麼都往中間放呢?

看到老人進村,劉明特意去拜訪了那對老人。大爺聽了呵呵一笑,說:“老伴年紀大了,我該多出點力,所以我把手儘量往中間放一點,可以讓她減輕一點重量。”老太太說:“他年輕時候左腿受過傷,我把手放中間一點,可以多爲他分擔一點重量。”老人的話讓劉明感動不已。兩位老人看似你一點,我一點,其實都是在心裏想着爲對方減輕一點。而正是這一點點,兩位老人的心相互溫暖着,幸福着。

離開那個山村,劉明想了很多:在過去的生活中,他常常是以自己爲圓心:除了上班,就是攝影。遇到影友,他就顧自談天說地,一聊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遇到影友臨時召喚,他給妻子打個電話就離家好幾天。他在尋求快樂的同時,根本沒有考慮到妻子的感受。正是這種大大咧咧的性格,讓家庭的小矛盾逐漸演變成越來越多的矛盾,產生了夫妻之間的隔閡。

到家後,劉明和妻子誠懇地進行了長談,表示今後將改正自己的缺點。他把那對老人拎水的一組照片取名爲《溫暖的距離》,端端正正地掛在書房裏,用以警醒自己:多爲自己心愛的人想一想,哪怕一點點,也可以成就幸福的生活。

他在給我們講課時說:“故事就是一件事,兩三個人,情節多拐幾個彎,不要太長,一定要精彩。”

三.他當年的寫作夢

張以進讀高中時就喜歡閱讀文學作品,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文學社,他的心中有一個當作家的夢。參加工作以後,他當過代課教師、鄉鎮報道員、企業工人、報社記者,生活的坎坷讓他漸漸遠離了那個夢想。但是,他是個不服輸的人,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在寫作上也從未放棄過努力。

2004年3月,張以進調到浦江縣建設局人祕科從事文祕工作。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張以進愛上了看故事,他訂閱了《上海故事》、《故事會》等雜誌,有空的時候經常閱讀一些故事作品。2006年5月,他在網絡中認識了江蘇的一位故事作者,這位作者介紹他參加了故事作家豐國需舉辦的故事創作網校。通過學習,他在故事創作方面取得了突破。當年,他的第一篇作品《爲愛打折》在《民間故事》雜誌上發表。

在故事創作上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後,張以進的心頭再次燃起了當作家的那個夢想。平時他很少遊戲,玩樂,總是把時間投入到看書學習和創作上。隨着創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作品先後在《上海故事》、《百家故事》、《中外故事》、《百花懸念故事》等故事雜誌發表,許多作品還被《讀者》、《格言》、《微型小說選刊》等雜誌轉載。在多項全國性的徵文徵稿大賽中,張以進先後獲得了第二屆中國(浙江)廉政小小說大獎賽特等獎、第七屆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一等獎、第八屆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三等獎等成績,堅持不懈地追求,終於讓他實現了作家的夢想。

四.另一種快樂人生

故事追求情節,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編織情節,讓讀者在閱讀中受到教育和啓發,是他想得最多的。張以進希望自己的故事溫暖、陽光、感恩、勵志,正是這樣的創作心態,不僅讓他開心地進入創作狀態,也讓他享受故事創作的快樂。

金華報不久前發表了張以進創作的故事《短缺一釐米的愛情》。這個故事講述一位名叫陳天明的青年,愛上了身材比他高的姑娘柳慧心,姑娘的父親以陳天明身高只有1.59米爲由不同意這門親事,並提出假如陳天明能夠長到1.6米,就同意這門親事。作爲一個成年人,陳天明知道無法再長高了,但他提出了三年讓自己長高的條件。三年後,當陳天明把自己創作的長篇小說放到自己頭頂時,柳慧心的父親點頭笑了,兩釐米厚的小說,讓陳天明的身高達到1.61米,他同意了這門親事。而故事結尾的哲理,更讓讀者發人深省:一釐米的距離,看似無法逾越,但只要不懈努力,奇蹟就有可能發生。這篇故事發表後,張以進接到了很多讀者的電話。有位學生特意給他打電話,說他的爸爸把這篇故事剪下後放在玻璃臺板下面,鼓勵他要不斷努力,去創造生活的奇蹟。

張以進創作的故事《人生最美好的一步棋》在《上海故事》發表後,先後被《格言》、《思維與智慧》、《讀者》等10多家雜誌轉載,入選福建廈門高三語文試題。

“讀者喜愛我的故事,是我最大的快樂。”張以進說,每當在博客和QQ中看到讀者的熱情評價,他就會忘卻生活中的煩惱和故事創作中的艱辛,這激勵着他在故事創作的路上不斷追求。

五.不斷超越自我

文學創作是孤獨的旅行。在故事創作的旅程中,張以進獨自摸索、跋涉。好在現在有了網絡,讓天南地北愛好故事的朋友有了溝通和交流的平臺。爲了提高創作水平,張以進經常學習故事創作的理論知識,參加一些故事編輯在QQ羣裏舉辦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提高了自身的創作水平,不斷突破和超越自我。

“放一放,看一看,寫一寫。”這是張以進老師調節創作的最好方法。有時候,單位裏工作比較忙,他很少有時間去關注故事。這時候,他就會在牀頭放幾本《故事會》、《上海故事》等雜誌,看看人家創作的故事。網上有的編輯在講故事創作課程,他總是千方百計擠出時間,認真聽課,重要的還摘錄筆記,平時多翻翻。而最後一關“寫一寫”,更是重要,因此,他總是不斷地尋找精彩故事。張以進最近發表的故事《神筆》中,描繪了一個作家的成功之路———磨礪成就夢想,一個作家用他一生的努力成就了一支神筆,也成就了他的輝煌事業。是的,生活就是這樣,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堅持不懈的努力,讓張以進在故事創作的路上取得了成績。

“一指梅花”,這是張以進的網名。當記者問他爲什麼取這樣一個奇怪的名字時。張以進說:“一指梅花”是“一枝梅花”的諧音,當初開始寫故事時,他想,梅花凌霜傲雪,清香四溢,假如自己的故事能像朵朵梅花一樣經歷風雨,傲然綻放,讓讀者感受到清香,那是多麼快樂的事情。一枝梅花開,清香遍九州。如今,隨着張以進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歡,他的快樂也被越來越多的讀者分享着。

作爲浦江作協副主席的張老師,向社會作者發出邀請:也許你生長在浦江,淡淡的鄉愁總是讓你魂縈夢牽;也許你工作在浦江,昨日的記憶總是讓你歷久彌新;也許你邂逅過浦江,美麗的相約留下你永恆的回味。有1800多年曆史的浦江,就這樣讓我們愛戀、牽掛和珍藏。假如你和浦江有緣,請寫下你的文字,讓我們在2015年用文學作品一起相聚,一起編撰《浦江文學散文卷》,共同描繪詩畫般美麗的浦江。作爲總編輯的他正在廣泛收集精彩文稿,這本書正在編篡中。

張老師現在是浦江作協副主席,浦江散文集總編輯,在建設局上班的空餘時間繼續創作,他的寫作人生爲文學愛好者樹立了一個榜樣,值得我們網絡寫作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