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動物的生死觀散文

動物的生死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科學家們通過觀察發現,有的動物儘管仍在茹毛飲血,但對死亡有着不輸於人類的理解,它們的死亡觀讓人類震撼。

動物的生死觀散文

難捨遺體:期待奇蹟出現

沒人知道大猩猩賈納的腦中或是心裏到底充斥着一種怎樣的情緒,但動物學家能肯定的是,在野生的環境下,幾乎所有的猿類和猴類母親遇到幼子夭折的情況,都會出現類似賈納的反應:把幼子緊緊抱在胸前,就像它們仍活着一樣照顧有加。在其後的幾天甚至幾周裏,母親走到哪裏,都會帶着幼子的屍體,並對那些試圖奪走屍體的威脅進行反擊。這就像人類的一些行爲,隨意動亡者的屍體,也會觸犯很多人的忌諱。

關於賈納難以放棄孩子屍體的原因,科學家認爲它還一直希望那個小身體忽然醒來。所以即使小猩猩真的死了也不肯撒手,期望奇蹟來臨。

對於大猩猩來說,從受精卵到呱呱墜地,小生命在子宮中要待295天,出生後夭折率很高,所以母猩猩每隔6~8年才能成功撫養一隻小猩猩,這種喪子因此更具悲劇性。

保存遺骨:緬懷同類

在肯尼亞等非洲國家,人們認爲大象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能預知自己的死期,瀕死前便自行前往“大象陵園”。那裏很早就有這樣的傳說:大象族羣非常團結,野生大象都有自己的家族墓地。如有半路死去的大象,其他同類遇到遺骸後也會幫助保存下來,用長長的鼻子將死者捲到墓地。不僅如此,活着的大象還經常跑到墓地裏對着死去的大象的白骨進行“緬懷”。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麥克科姆博士表示:“大象是非常特殊的動物,在路上發現一個死去很長時間的同類,甚至內臟都已經被鬣狗吃掉,或者只留下一地白骨,它們也會變得緊張狂躁起來。象羣經常會緊緊地擠在一起,走向同伴的屍體,顯得非常謹慎。它們用鼻子接觸整個屍體,像吸塵器一樣嗅上面的氣味,如果發現象牙,它們會用鼻子將其捲起帶走。”

清理遺骸:以防傳染

鼴鼠生活在高度社會化的地下世界中,它們挖掘的'通道四通八達,宛如一座迷宮。如果它們在地下隧道中遇到一具同類的屍體,會立即將其拖拽到地底世界的“公墓”隧道中。

如果“公墓”已被堆滿,按照美國科內爾大學保羅·謝爾曼博士的說法,“鼴鼠會用土將整個‘公墓’隧道牢牢填充,然後挖掘出一條新的‘公墓’隧道,而它們這麼做可能是出於衛生方面的原因。”

像蜜蜂或者螞蟻這類羣居的昆蟲,會把有關處理同類屍體的事項考慮得非常周到,有“專蟲”負責從事這方面工作。這些“專蟲”會在幾分鐘內拋棄那些屍體,將它們扔到不會影響到蜂巢或蟻穴的安全範圍之外,有的還會用沙土和青苔把屍體掩埋起來,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傳染性疾病在蟲際的大規模傳播。

看破生死:冷靜接受大限

生物學家認爲,在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動物的很多行爲都說明它們至少模模糊糊地知道死亡的可怕之處,生死大限以一種壓倒性的力量統治着它們,它們對此卻無可奈何。而這種生死觀上的無力感看上去與人類原始哲學的起源何其相似。

據觀察,絕大多數成年黑猩猩對其他成年同類的死亡並不會表現得多愁善感。而且,黑猩猩的社會中有條規則,就是年老或體弱的個體會離開整個種羣,獨自進入森林深處迎接死亡。而那些在種羣中死去的黑猩猩通常會躺在另外一些成年同類的身邊離世,這些同伴“有時候會去確認一下死者是不是真死了,有時也會不理不睬”。

獨自默默走向死亡,或是淡然面對同類的離去,在黑猩猩的死亡觀裏,當永別真的來臨的時候,這就是最現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