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迤沙拉村散文

迤沙拉村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從秦漢時期開始,由四川至雲南有一條南絲綢之路,連接緬甸、印度,通往東南亞、西亞、歐洲。千百年來,這條古道上來往着的馬幫商旅,將中原的商品和文化帶往西南,進行國際交流。迤沙拉村便是這條路上的一個交通要塞,曾在軍事、政治、商貿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

迤沙拉村散文

迤沙拉村建在四面環山的山坳裏。連綿山脈上立着高大的風力發電的白色風車。在迤沙拉村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古驛棧,是古時馬幫商旅們休息落腳之處,現在做了展覽館。

古驛棧門口搭着一個3米多高的“艹”形木架子,上面掛滿一把把青翠的松枝。木架子邊有一塊巨石,刻寫着古驛棧的由來簡介。古驛棧有着青瓦白牆的圍牆。圍牆外是一個花園,裏面種植着向日葵、雞冠花、大麗菊等亞熱帶花卉,花型巨大,花色繽紛豔麗。圍牆內的翠竹和盛開的紫紅色三角梅探出牆外。古驛棧在一片花團錦簇中,仿若春到江南。

進入院子,南側是一個木廊。木廊的樑柱上垂掛着一串串玉米和一個個燈籠,廊下襬着幾個矮桌,矮桌上擺着圓形的大簸箕,矮桌邊擺着草編的圓凳。木廊地上擺着一些裝滿木炭的火盆,可以做烤肉。院子地面、木廊地面、簸箕裏,都鋪滿了青青松針葉,四處洋溢着松樹的清香。古時馬幫遠途而來,進了驛棧,便在松針墊上席地而坐、而眠,又幹淨又暖和。松枝松針也寓意吉祥、長青,帶着人們的美好願望。

院子北側是一幢兩層磚木結構的房子,木雕門窗,掛着“伽仳館”的匾額。“伽仳”是一個彝族詞彙,“伽”是彝族的姓,“仳”是分離的意思。“伽仳館”寓意驛棧是人來人去的地方。館內張貼着關於驛棧的說明圖片文字,還展覽着一些舊物件,有明清時期的桌子、椅子、木牀,馬幫所用的馬鞍、蓑衣,以及一些苴卻硯藏品。迤沙拉村地處金沙江大峽谷區域,這裏出產一種苴卻石,打磨而成的苴卻硯,明清時便名揚海外,曾是朝廷貢品。館內有一塊鎮館的苴卻硯,長寬約六十公分,雕刻着“二龍戲珠”的圖案。這塊硯臺的.石質厚重,雕工精細,是硯中精品。

由古驛棧前行,便到了迤沙拉村。迤沙拉村是最大的彝族自然村之一,有着“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稱。村子裏住着2萬多彝族人,是彝族中的裏潑支系。

村子外是一片開闊的莊稼地,種了玉米、葡萄、菸草等作物。山坡和田野裏裸露的土質,都是鮮紅色的。迤沙拉村的民居,便以這種紅土爲主要建材,都有着紅色的牆體。屋頂上覆蓋青瓦,檐牙高啄,與蘇皖民居風格相似。明朝朱元璋移漢平亂,大量的江南漢民來到這裏,與彝人通婚落籍。村裏有四大姓氏,“起家車輪子,毛家筆桿子,納家包穀子,張家酒罈子”,其中的毛家和湖南韶山的毛家同宗共祖。迤沙拉彝漢融合的獨特歷史文化,也體現在了房屋的建築風格上。

村子裏的房屋依山勢而建。家家紅牆深院,連綿成片,在青山的環抱中,蔚爲壯觀。戶戶檐脊相連,鱗次櫛比的飛檐翹角,在藍天白雲下,氣勢非凡。村子裏狹窄的小巷,鋪着青石板,縱橫幽深。院內爲四合院形式,一般兩到三層,房屋都有着雕花的門窗、檐樑。偶爾可見院牆邊一棵三角梅熱烈地盛開,偶爾可見巷子裏一棵古榕樹靜靜地篩着陽光,偶爾可見一棵石榴樹飽滿而裂的果實懸垂,偶爾可見一兩個村民背了籮筐無聲地走過。村裏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了,村子裏很安靜,少見人影。這種安靜,好像此處是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村子裏有一個文化廣場。廣場四周的牆壁,是用紅土製作的浮雕,介紹了迤沙拉村的歷史和文化。廣場上有一個舞臺,是進行“談經古樂”和火把節表演的地方。“談經古樂”融合了佛道音樂、宮廷古樂、江南小調的特點,是迤沙拉彝族獨特的音樂表現形式,具有與衆不同的藝術感染力。火把節是彝族的盛大節日。在火把節期間,村子裏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點染松木火把,載歌載舞,祈求幸福安康。

村子裏稍微熱鬧點的地方,是村中心的村委會大樓附近的小廣場小廣場中心有一個紅牆圍起來的大水池,池裏飄滿綠萍,池邊立了“迤沙拉歷史名村”的牌坊。小廣場邊有一個小菜場。村民們將自家種植的果蔬擺出來賣。所賣果蔬除了南瓜、玉米等常見蔬果,也有仙人掌果、酸角、野生菌等亞熱帶特有的品種。迤沙拉地處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人們的膚色偏紅黑色。少數人穿着鮮豔的彝族服飾,有着精美的繡花和鑲邊。與村民交流時,他們所說的普通話帶着濃重的地方口音,比較難懂。水池邊有一排榕樹林,一些老人在樹下怡然自得地打牌聊天。小廣場邊有幾家飯店、農家樂。農家樂開在村民家中,村民熱情好客,爽朗淳樸。沒有菜單,村民家中吃什麼,客人便吃什麼。這些菜也大多是村民自種的蔬果、自制的臘肉、酸肉等。村民家中完全開放,客人可以隨意參觀。村民家中的佈置,與大多漢民家中的佈置差不多,所掛匾額、對聯等,也皆爲漢文。

村外山坡上,偶爾會有牧羊人趕着成羣的黑羊走過。羊脖上掛的鈴鐺一陣丁零作響,讓人恍惚以爲是古時的馬幫趕馬走過。如今,不再有驛道商旅,南絲綢之路也由繁盛走向湮沒。古道傳播的燦爛文化,通過很好的融合,在迤沙拉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