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在路上之陽朔行散文

在路上之陽朔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行走何嘗不是一種修行,那不只是視覺盛宴,不只是心情上的愉悅,那應該是播種在心底的一枚種子。

在路上之陽朔行散文

記得從桂林出發去陽朔的第一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大雨,那天早上慌亂而忙碌。三歲零四個月的女兒吵個不停,加上很少出門遠行的母親,真覺得有三頭六臂都不夠用。爲了趕7點45分的旅遊大巴去碼頭,我不足六點就起牀了。母親胃不好要喝熱水,燒開水,洗漱,叫女兒起牀,收拾好行李,都差不多七點鐘了。早餐是自助餐,自助餐就更忙了,女兒叫嚷着:“媽媽,我要吃那個,吃這個……”我覺得自己思維和動作不是協調的,有種手腳並用的錯覺。

女兒過三歲後在這四個月裏,我經歷了兩次旅行,兩個月前去了澳洲凱恩斯、道格拉斯港,有爸爸一起的旅行是輕鬆自在的,爸爸都安排得當,不用操任何的心。可是這次完全不同,一老一小都需要我一個人照顧。那天早上大巴車到碼頭的情景還清晰可見,我望着前面到碼頭還有那麼長一段路程,天空的雨像豆子一樣砸下來,我再看看身邊的母親和女兒,還有行李箱、大揹包、手提袋,這樣打着傘走到碼頭會淋溼的,我還要緊跟着大隊伍去拿兌換好的遊船票。記得我們是最後下的大巴車,但是母親抱着女兒跟在後面是怎麼也走不快的,我一邊向後望着她們,一邊向前看着我們同車的隊伍,向後望的一剎那突然覺得母親老了,她小心翼翼地看着腳下的路,緊緊抱着女兒的手臂顯得沒有那麼牢固了,28斤重的女兒在她的身上晃晃悠悠的,感覺隨時要掉下來的樣子,媽媽時不時地需要再調整一下手臂使自己抱得更加牢穩。媽媽如今已經六十歲了,這是有生以來我第一次帶她旅行,從未有過的笑容綻放在她的臉上,從未有過的新鮮感使她看上去更像個孩子。

只見黑壓壓的人羣擁擠過去,安檢處一個老婦人和安檢工作人員爭吵着,因爲一把大約有一指那麼長的小刀爭執着。旁邊有人說,不要擠了好嗎?不要擠了!我穿過人羣總是尋找着身後的母親和女兒,這段時間是最漫長而又焦慮的,最後終於找到了一顆懸着的心終於落地了。我們是大約在10點鐘登船的,需要經過一段很陡峭大約有兩大段的石臺階才能抵達我們的船艙,江邊有六艘白色的遊艇橫着並排停靠着,船與船之間是用一塊板子接壤着,下着雨的石臺階很滑,若有人不慎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我望着母親抱着女兒的身影捏了一把汗。旅遊本是一種體驗,但是如果代價太高,會不會一輩子再也不會去旅行?我這麼悲觀地想着。

女兒蹲在船艙沙發下面一側大口喘着氣繼而大笑起來,她看見我在給她拍照,故意把她的小嘴巴嘟起來。儘管我的衣衫都淋溼了,特別肩膀處和裙襬下面粘着皮膚傳來陣陣涼意,船艙的冷氣不禁讓我有種環抱手臂渴望取暖的慾望。可是,望着女兒那一刻的笑顏是溫暖入心的。

我和母親既互相安慰又互相抱怨這樣的天氣,經歷了這麼艱難的路程,卻又不能去甲板上看看這麼美的山水風光。特別是船艙裏的導遊在說着一個個的即將遊離的美景,再望一望甲板上已人滿爲患,人人都撐着雨傘,傘沿的雨水像斷了線般向下流着。有拍照的有擺POSE的,還有的爲了一張美景不惜把傘扔到一邊淋雨拍照的。當導遊說船馬上要進入九馬畫山了,我鬼使神差地居然上了甲板,天空竟奇蹟般的`在那一瞬間住了雨,風很大,江水的浪花也很大,有一種錯覺,船像行駛在大海上一般。

前方的九馬畫山被煙霧籠罩着,猶如仙境。據說民間有一首歌謠:“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幾多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見九匹狀遠郎。”看着遠處的山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這些自然景觀孕育的藝術色彩增添了人們豐富的想象力。一路上女兒把許多座山比作了許多隻動物,“你看,媽媽,老虎、駱駝、大象……”時而又作深思狀,這也許是孩子認爲旅行最有意義的地方,樂此不疲。

遊艇行駛了三個多小時,由於下大雨的緣故水位漲高,因此行駛會比往常快。我提前兩天就訂好了陽朔的酒店,酒店不大,更像一種大家庭的味道,一共五層樓,房間不多,佈置得很溫馨,特別一樓大廳設了客座和功夫茶,每天出門和進門都可以隨時喝上泡好的桂花羅漢果茶。

一座城代表着一種記憶。那晚我們漫步在西街,霓虹燈五彩繽紛異常眩目。街角酒吧,一座石橋橫穿西街,橋下潺潺的流水,水中央擺放着幾朵白蓮花。當街角酒吧門口抱着吉他的男人唱起歌來,那種別樣的味道就如腳下潺潺的溪水一樣像一股清流穿透心田。這樣有味道的地方難免不會吸引更多的遊人。走在街上側目望過去可以看到很多的外國人,也有很多酒吧、商鋪、餐廳是外國人開的。

陽朔不大,但就像一個聚寶盆,處處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我們先後去了銀子巖、十里畫廊、月亮山、世外桃源,還看了有1400年曆史的大榕樹。在去往每個景點的路上,都會遇到一些人,然後延續一些故事。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也不瞭解對方身上經歷過什麼,我們此時此刻只是同行的路人,但是我有一種暢所欲言的快感,有一種對神祕事物的探索感。

記得那天上午我們是九點鐘出發去的銀子巖,等待車開的過程中認識了同車的一老兩小和一箇中年婦人。中年婦人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老人是兩個孩子的姥姥。姥姥一直逗着我女兒,不自覺地就和她們攀談了幾句,她們是從天津過來的,從她們的衣着和氣質上看着她們並不普通,從她們的一個五歲多和一個剛三歲的兩個小男孩身上看出了教養。這是我有生以來從這麼小的孩子身上能看到的教養,那不是寵溺和貧乏所能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很有規矩很穩重,我不知道爲什麼能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用到“穩重”這兩個字。他們不追逐不打鬧,不吵着問媽媽要任何東西,哥哥依在媽媽旁邊,弟弟牽着姥姥的手。

去往銀子巖的大巴車開了將近40分鐘,我依然沒有在車上聽見哥哥弟弟的半點吵鬧聲,反而我女兒在一邊嚷嚷着要吃東西。下了車,不遠不近地望着身後的他們,總覺得他們走得好慢,擔心他們會不會掉隊,可是一不留神居然發現他們在我們的前面,然後緊追慢趕,不一會發現他們又在我們前面。他們看上去始終是不緊不慢的節奏,不着急不催促,那種從容淡定不是一朝一夕所練就的。

我們在巖洞裏面又相遇了,就邊走邊聊天。姥姥說她平均一年出行五六個地方,基本時間都花在了這路上了,心裏很是佩服這姥姥的勇氣和毅力。銀子巖屬層樓式榕洞,裏面有鐘乳石,晶瑩剔透,閃閃發光,有千奇百怪的各種石頭,有獨柱擎天的,有像冰淇淋的,還有像瀑布般傾瀉而下的。這段路大約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臺階,自始至終姥姥都沒有抱過她的外孫子一下,讓我對這位老人肅然起敬!

想起我的手忙腳亂、心急如焚,和她的淡定從容、不慌不忙真是天壤之別。她的舉動使我豁然明白了,行走何嘗不是一種修行,修行在路上,礪志在路上,淡定於心,從容於行,只要修煉一顆淡定從容的心,邁開堅實的腳步不斷前行,就一定能抵達那個夢想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