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過年短文散文

過年短文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一直想寫寫過年,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國地大物博,整個版圖像一隻大公雞,今年又是雞年,雞年值得寫。看現在的春節,現代時尚氣息濃,沒有小時候年味重;雖然小時候窮,但年有味道。今年在合肥過春節好像就鞭炮聲有印象,或者到酒店吃喝;這個春節被炸得暈暈乎乎,可愛的大合肥何時才能禁放煙花爆竹。

過年短文散文

我的老家天長是典型的皖東農村小鎮,春節過得很有意義。小時候常聽長輩說:“大人怕過年,小孩盼過年”,這句話到走上工作崗位後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義。那時家裏窮,一到過年,父母們要想辦法籌錢置辦年貨,給小孩子添件新衣服;還有一到過年要結清所有往來賬目;兒時印象中就發生過幾次要債的就趕在年三十到欠錢的人家裏要債,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還錢大家都不要過好年。小孩子就盼着過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

到了臘月就離過年很近啦,二十三就是祭竈,也有二十四祭竈的。意思是在外奔波的人要趕在這一天回來,過了這一天後也不再出遠門。從這天起,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了,特別是家裏的衛生要打掃乾淨;農村都有土鍋土竈臺,不像現在城裏面的整體廚房。街鎮上便熱鬧起來了,趕集購置年貨;原來四五天逢一次集,過祭竈後,天天逢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歡樂的氣氛。天長老家的風俗還要趕在年三十前幹三件大事:殺年豬、蒸包子和蒸年糕、磨豆腐;家境富裕的可以殺大一點的豬,家境收入一般的就殺小一點豬,反正家家都要殺,殺豬的師傅也要預約,十里八村的會這門手藝的不多,自帶大木桶和殺豬工具,關係不錯的親戚、朋友還會被主人邀請到家裏面吃“頭刀”,主要品嚐新鮮的豬血和豬肉;蒸包子和磨豆腐,也是在自己家裏完成,印象中,許多家裏人也趁此機會忙完了在家裏洗個澡(因爲一個鄉鎮也就一個澡堂子,白天男同胞、晚上女同胞,洗澡十分困難)磨豆腐和蒸包子都是大人在家自己幹,從泡豆子、和麪、發麪,到用石磨把豆子磨碎等十幾道工序,都是純手工操作,要忙上一兩天。

到了大年三十,家裏面的一家之主,要早起煮豬頭,一般凌晨兩三點,然後端上豬頭去周邊土地廟敬香放鞭炮,預示着新年新氣象。在中午十二點前貼春聯、門神、對聯,還有的在門上把福字倒着貼,表示福到啦的意思。家裏這一年中要是有人去世,不能貼紅春聯,要貼黃色的或者綠色的春聯,而且要連續貼三年;吃飯時也要裝滿一碗飯,放一雙筷子,空一個座位;都表示悼念。中午要燒上一大桌雞魚肉蛋,特別要煮兩條整魚(是不吃的,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回鍋煮,寓意爲看燈魚)

晚上是年三十“守歲”的重頭戲,守歲全家人聚在一起,一定要吃湯圓或者餃子,寓意團團圓圓;一般家長要總結一年裏家裏的大小事,計劃新年如何幹;然後給每個家庭成員發“壓歲錢”。。。還要熬夜守歲,家裏面所有燈是不關的',全家人休息後,大人還要在大門裏面貼上“封條”,外面人不能進來,家裏人不能出去。(原來農村電視少,不像現在有電視春節晚會等)到了年初一四五點鐘時,大人們帶着孩子歡天喜地的放鞭炮和煙花,迎接新年的到來,還要在門口空地上畫魚,表示年年有餘;空中燃放的煙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動着五彩斑斕的錦緞,把家鄉漆黑的夜晚點亮的像白天一樣,同時也點燃了希望,點燃了願望。。。

大年初一拜年,天長老家有規矩的,不能亂拜年。全家人換上新衣服,見面要招呼新年好,拜年!年初一上人年(爺爺、奶奶、父母)、年初二丈人年(岳父、岳母)、初三四舅舅、姑姑等長輩。拜年一般吃兩頓,先是喝茶,吃點包子、年糕之類的,然後吃正餐,喝酒等。

到了初五,老家簡稱“財神節”,中午要做幾個菜,敬逝去的人,燒香叩頭,下午要把家裏面的所有墳頭燒一遍紙錢。

還有就是十五“元宵節”,中午要燒上一桌豐盛的菜餚,把年三十的看燈魚煮了吃;晚上一定要吃元宵(湯圓);有條件的地方會看燈會、逛廟會。元宵節後,人們陸續開始外出,幹農活。

到八十九十年代,農村條件逐步好轉,開始有鎮村組織文娛宣傳隊,挨家挨戶表演,主要有獅子、旱船、龍燈、麒麟等。豐富多彩,其樂融融;整個春節文化娛樂活動和拜年走親訪友一直持續到正月結束。過年,實際前前後後忙一個月。

送走猴年,迎來雞年;大吉大利、大雞大利;隨着年齡的增長,動筆的機會少啦,想寫也寫不了幾句。有時靜靜思索,捫心自問,要錢幹啥?提升生活質量;現在生活好了,應該舒心、想寫就寫,想鍛鍊就鍛鍊;但現實人們生活卻是浮躁的。

雞年啦,祝福所有朋友們平安、健康、好運、精彩、美好、愉悅、甜蜜、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