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長安的散文範文

關於長安的散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長安是中國的心

秦王揮劍東進,統一了中國,宣告自己是始皇帝,不料秦有二世而亡。

關於長安的散文範文

隨之漢高祖劉邦在長安建都,享國二百餘年,是大朝代。

隋文帝發兵南下,結束了中國之分裂,當然屬於偉大的君主,可惜隋也有二世而亡。

隨之唐高祖李淵建都長安,享國近乎三百年,也是大朝代。

長安居中國疆土的中央。中國大地的原點現在仍在長安的範圍。北京時間,實際上是由這個原點所測算。

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最早是從長安傳播的。世界不知道中國的日子,已經知道了長安。從長安所傳播的中國也最強大,最富裕,最繁榮,最浪漫,是禮儀之邦。天下人誰不向往長安!

長安文化弘孔子之仁義,取老子之清靜,融釋迦牟尼之慈悲,合乎大道,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和正宗。它的開放性和寬容性,讓天下人景仰。漢長安,尤其是唐長安,使長安文化充滿了美。

長安之得名甚早。春秋以後,中國出現了連綿二百餘年的兼併戰爭,暗無天日。那時候,有一位智者見民苦難,悽慘,不可聊生,便給秦嶺與渭河之間或曰豐鎬之間的一個地方命之以長安。其處周之杜伯國,秦之杜縣,雖小,僅僅屬於鄉之所聚,但它卻表達了天下人對和平的切盼與深訴,也表達了對極權和苛政的抵抗。此事應該發生在公元前361年之後的某一天。過了幾世,秦王嬴政之弟嬴成蟜封爲長安君,食邑於斯。遺憾不管是秦王還是秦始皇,他的天下沒有長安。

長安是中國的心。

  長安屬於中國人

長安是天子的城,一千餘年,十三朝的幾十位皇帝,開國於斯,拓疆於斯,祀神於斯,教民於斯,也哀於斯,死於斯,借黃土葬身於斯。

漢軍從長安出發,徵匈奴於千里之外,從而把漢人的強大傳播至西域以西,北地以北。唐皇帝坐長安,接受貢拜,萬邦遂體驗了唐人的繁榮。

中華民族復興的復興,就是創造中華民族的又一個盛世。顯而易見,在歷史上無一次或數次之興,絕無復興之謀。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盛世,纔有現在的中華民族復興的奮鬥。歷史上的盛世,最是漢唐。中華民族之復興,以漢唐爲精神參照,合情合理,也使自信和自尊獲得了源流。長安是漢的國都,也是唐的國都,長安的意義遂有十分的深刻和十分的豐富。長安文化是足以永持之瑰寶。

唐代的青年,凡有志的,都希望往長安去,因爲長安大存建功立德的機會,能封侯任相,光宗耀祖。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那時候赴長安的才俊。

長安像溫潤堅韌的玉一樣鑲嵌在唐詩之中,唐詩像種子一樣逢春開花,逢秋收獲,把長安流佈給子子孫孫,千門萬戶。文學作品反覆出現長安,遂使長安變成了一個原型,一個象徵。不管國都在東還是在西,在南還是在北,都可以用長安喻之國都。長安也變成了漂泊者的故園,讀書人的情結,甚至只要喊出長安,就會想到晨曦中的宮殿和夕照下的'陵闕。

長安的形勝、史蹟和遺址,無不附有先民、先賢和先王的靈魂,蘊含着他們的理想。如此長安,當然屬於中國人。也基於這樣的邏輯,四海之內的中國人才連長安的殘碑剩石也緊盯着,看誰在改變原貌,誰在製造危境,誰在暴毀。

明清之西安府,中華民國之西安市和今之西安市,都是依長安而爲城的。生於西安,在西安生活,在西安工作,應該感到榮幸,不過更應該感到一種對長安所餘的保護和承繼的責任。西安人利用長安的形勝、史蹟和遺址,其權利顯然是有限的,因爲它們屬於包括西安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它們是前輩創造的,不是今之西安人創造的,也因爲不唯今之西安人具利用的權利,後代也具利用的權利,遂需給他們留一些空間。任何對長安的損害和破壞,甚至過度利用,都是無法向中國人交代的,甚至不配長安意象和長安氣派的規劃與建築,也無法向中國人交代。實際上西安人爲庇守長安形勝、史蹟和遺址,素有非凡貢獻。西安人懂得,長安的任何一片餘輝投射在自己的城上,長安的任何一片餘香飄蕩在自己的城上,都會使自己的城增美。

長安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