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插秧經典散文

插秧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天剛矇矇亮。

插秧經典散文

一出門,便和寒氣撞了個滿懷,不禁讓人猛地打了個激靈。都四月了,還有種春寒料峭的意味。年年都有“栽秧寒”啊!放眼一望,或濃或淡的霧氣,將山巒、叢林、田野、村莊氤氳得若有若無,如夢似幻。空氣潮乎乎、涼絲絲的,混着泥腥味。草木的葉子上攢着細碎的露珠,凝定昨夜的清夢。蓄精養銳了一年的布穀鳥,不分晝夜地催促“黃秧插棵,黃秧插棵------”清越悠遠的啼囀,空谷足音般響徹山谷,跟使牛人的吆喝聲應和着,合奏出一天的序曲。

使牛的來得最早。他要趕在插秧工來前耖出部分田來,不誤他們的功夫。這最後一遍喚作“趕直耖”,就是駕着牛拉着耖在田間縱向走一遭。目的`有二:其一,再次平整田畦,耖爛田泥;其二,趟渾田水,纔好插秧。“清水插秧慢發棵”嘛!

插秧工陸續來了。有人墊着化肥袋坐埂上抽根菸;有人袖手遠望着使牛人耖田;有人哈腰扒鞋襪、挽褲管準備下田;有幾個湊在一起閒扯淡。使牛的隔老遠喊:“還在晾埂,我都做半個工了!現在該我歇歇了!”說完,喝下牛,起埂小憩。大夥兒回他:“老虎追到腚後了,還敢看是公是母!三十個‘犁頭秧’留着呢。”按老規矩,使牛的要插三十個秧把,謂之“犁頭秧”。

這時東家最忙,一攤子雜事忙得他亂了手腳。好在大夥並不觀望,就有手腳勤快的趕緊幫襯。有人扒開田缺口放水;有人掄起耥耙耥田;有人往臉盆裏倒滿肥料準備撒;有人一手提溜一簇秧把,運到田頭埂邊,等待拋散。

管田水也有講究。田水的深淺,以漫過田泥爲宜。過淺,拋散的秧把膠着黏糊的田泥,插秧時分秧不利爽;深了,插下的秧苗難定根;遇上低窪處或腳窩,秧苗沒了頂,會泡爛的;還易“漂棵”——水一漾動,插得淺的秧苗就會“撐排”。

這次施肥算作“耖口肥”,是提苗用的。端着滿盆子肥料,東一把西一把地撒,揚沙一般。看似優雅隨意,但多少田施多少肥,就在你拿捏之間;還要撒得均勻。生手來撒,厚薄不均,時輕時重,一段時間後,秧苗的長勢參差不齊,疏密有別,像人剪了陰陽頭似的。

莊稼人說:耖田平不平,田水是師傅!使耥耙耥田也得看水。一方大田,能邊邊角角都耥遍,那得費多少時辰!瞅着水,拿耥耙專撿顯山露水的地方,削高填低,前推後搡,直攪得濁浪橫流,泥漿激盪。

撒過肥,耥好田,就進入插秧前的最後一道工序——拋秧把。閃着幽光的田畝,鋪着青灰色的畫紙,靜候人們用秧苗在上面揮毫潑墨呢!拋秧把也得“胸中有丘壑”。會拋秧的人,無論大田小疇,秧把多少相差無幾。以什麼爲依據呢?看秧苗的長勢。有的秧苗分櫱多,長得茁壯,一把秧苗棵數就少,不經插,這樣,秧把就得拋密些;反之,秧苗纖弱,分櫱少,一把秧能插老長一段,則拋稀點。還得遵從主人的要求。吩咐大家密植或插稀些,拋多少秧把,自然不等。秧把拋少了,遇上趕趟兒,前有“逃敵”,後有“追兵”,跑老遠去取,不跳腳罵娘纔怪呢!拋多了,礙手礙腳不說,丟來丟去,秧把在泥漿裏打滾,變成了“泥老鼠”,影響插秧速度;稍不留神,就會一腳將秧把踩進泥水裏。拋秧要特別小心,一來提防秧把上的濁水污泥灑到人身上,二來忌諱秧把擊中人。鄉親們認爲秧把落在身上不吉利,說是要遭背運的兆頭。因此,孩子們拋秧,大人們總要嚴正警告——千萬別往人身上拋。

一切準備停當,大夥兒紛紛捋襪脫鞋,鴨子一般跳下田去,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拉開了序幕。

就像一場演出前的暖場,又像一首樂曲的前奏,必須經過鋪墊,才能進入高潮。清早插秧一般先插小田。剛鑽出熱被窩,冷風一襲,涼水一浸,身子有些麻木,手腳不靈便。小田逼仄,僅容下一兩人,一哈腰就插完了,不趕趟兒,正好做做熱身,找找感覺,纔好漸入狀態。

下田插秧叫下趟子,一般從田頭或狹窄處開始。第一個下趟的叫“摸光埂”,依着田沿的曲直靠左插,一行五棵,剛好手臂夠得着,倒退着往後插,餘者緊隨其後,挨着前面人插的線路,如法炮製。大人說:“靠埂插一棵,家裏養個巧老婆。”意謂靠緊田埂插,不屈田,可增加產量。但我發現秧苗不可靠埂太近,否則大多會被“土狗子”(螻蟻)咬斷秧根,整顆死去的。

左手持秧分秧。張開手捏緊秧把,大拇指一推,其餘四指反向一搓,一棵秧苗從秧把中剝離出來,謂之“掭秧”。右手取秧插秧。只用三指拿捏秧苗,中指、食指併攏伸直,緊貼秧苗的基部,拇指夾緊,快速下插,使秧苗直立於田裏。插入的深淺,除了積習外,還要視田水的深淺而定。低窪處須插深些,否則秧苗根基不牢,立足不穩,易“放排”;高起處,觸到泥土就撒手,不宜插得過深。農諺說:“插秧插到底,到老不結籽。”是指插得深,影響生長,發育遲緩,難成熟。也有人插的秧棵往前倒伏,稱作“眠秧棵”,是插得不正所致。這種插法活棵慢些,不規範。

彎腰的活是十成的活。這話不錯!插秧像蹲馬步似的,上身與兩腿幾近垂直,且懸着上身,趴在田裏,使着暗勁,往後倒退。不消一刻工夫,就累得不支,甚至有暈眩感。這會兒,大夥慢心小意地將左手臂搭在左膝上,名曰“撐打杵”。左腿支撐了上身部分的重量,腰痛緩多了。但這種姿勢兩手離得相對較遠,延長了右手取秧的時間,影響速度,趕趟時不足取,可現在大夥樂意這樣插。連日插秧使大家精疲力竭,腰痠背痛,難得有個緩衝,暫時苟且偷安一下,好蓄勢待發。他們心裏明白,上午一場鏖戰在所難免,大田不還空着嗎?得悠着點勁兒,好戲在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