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年輕人與存在主義散文

年輕人與存在主義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腦袋長在肩膀上,不代表它就會產生思想。

年輕人與存在主義散文

“一旦他開口說話,一旦他的學識抹去了他臉上的粉刺和浮腫,他醜陋的外表就消失了。”雷蒙·阿隆在描寫學生時代的薩特時這樣說道。這讓我想起了之前和老哥聊天,他說他正在啃哲學,啃下來了,在情場上就可以“殺敵四千”了。想起這句話倒是覺得好笑,並不是笑我哥的想法,而是笑現在這年頭,竟然還能用哲學“誆騙”無知少女?要是這招能用,我想我就不至於單身多年了。

行走在書店裏,柏拉圖、尼采、存在主義、福柯的身影都不在。可問題不在這裏。問題在於,當你在書店裏走着逛着,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羣人手一本書在翻閱,你以爲大家都愛看書了,這個世界還有救。可當你再仔細看看每個人手中翻閱的那本書,人們樂於談論的那些書,你就會再次對這個世界失望。

我這人喜歡說大話,喜歡悲劇主義精神,所以偏好刻薄與責難。雖然只活了二十三四,卻好像剛過十一或二,年少輕狂與年輕氣盛還是一種稱得上是標誌的標籤。所以我很難想象,在這樣一個年紀的年輕人,迷上所謂的佛學是怎麼回事。是時代的問題,還是個人的問題?我點了一杯咖啡在書店裏坐下,突然想到了我高中的好朋友老馬,一個在高中就對佛學十分着迷的'人。那時我們倆都對哲學有着興趣,但愛好互相鄙夷與爭吵,說得好聽點就是哲學上的思辨,說得不好聽就是互相不看好對方的想法。他能和我談佛教的各種原著,現在看來比很多人厲害多了,畢竟不是市面上爛大街的佛學闡述。當時我就在想,這個人怎麼這麼老氣呢,這不還沒成長嗎,怎麼就要放下了呢?後來上了大學,有一天去他的學校找他玩,在閒談之餘他說他開始理解西方哲學了,開始理解尼采與薩特這類人了。這或許和他研讀很多西方文學有關,但刨除原因這個層面,再刨除他所謂的理解是否是踐行的意思,我突然覺得這纔是一個年輕人應該有的東西啊。

在我的觀念裏,年輕人怎麼可以不讀尼采和存在主義呢?八九十年代在中國盛行的東西,和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有關。在話語權突然得到釋放和擴大的年代,年輕人在壓抑多年後都開始要說話了,可說什麼好呢?年輕人的叛逆屬性發揮了作用,存在主義也就盛行起來了。自由,在薩特看來,位於人類所有經驗的中心,正是這一點,才把人類與其他事物區分開來。那句簡單而有力的“存在先於本質”,在薩特看來足以概括存在主義。而在我看來,也應該足以概括所有年輕的人兒們。

可或許是時代不同了吧,人的生命在時代的洪流中逐漸被稀釋。權力的不斷收緊與壓逼,消費主義對人思想的衝擊,信息時代對人思想的放大與放空,這些或許都是我們這些年輕人不再如以往的年輕人那般生機勃勃的原因吧。我們的反叛在哪了呢?我們所要爭取的東西又變成什麼了呢?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主題又是什麼呢?我以前一直以爲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在哲學中找到答案,在不斷地交流中找到答案。然後我找到了尼采,找到了存在主義,找到了福柯。我以爲我找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主題了,可在發現這已是上一代人的主題時,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正如當年馬塞爾在火車上聽到一位女士說的一句話:“先生,太可怕了,存在主義!我有個朋友的兒子就是存在主義者,他竟然和一個黑鬼女人住在廚房裏!”

當然,我的想法只代表我的視野,事實上我總是在極大程度上發揮着哈代的“多記印象,少談主見”的精神。但不管怎樣,我還是沒能找到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答案,我的朋友依舊奮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對未來迷茫前,對現在都迷茫。或許我們都在抗爭,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比如我用文字的形式,有朋友以放棄工作的方式 ,也有朋友以堅持工作的方式。可到目前爲止,哲學已經消解得差不多了,存在主義精神在年輕人的腦海裏已經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了。但這種想法或許也不太對,畢竟年輕人們都在努力生活着,就像薩特在一次演講結束後不久接受採訪時總結的那樣:“沒有任何劃定的道路來引導人去救贖自己;他必須不斷創造自己的道路。但是,創造道路,他便擁有了自由與責任,失去了推脫的藉口,而所有希望都存在於他本身之中。”

所以,年輕人們都心懷希望了?這就不得而知了。我知道的是,在存在主義哲學家們看來,通過哲學的方式反思生命的無常,這讓他們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加堅韌,更能超然於環境,並能更充分地做好準備,去面對悲痛、害怕、發怒、失望和焦慮;而我,也還堅信着。

走出書店,廣州的春天陣陣寒涼,伴着片片落葉,竟有一絲浪漫主義。想起歌德說過,各時代的特徵都是浪漫主義。沒什麼別的意思,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