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1

一場雨更讓人想起了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細細品味這首詩,用詞用字精確而又深刻的點綴當時的情景。試想,只有淵博的知識,對生活的深切感觸才能抒寫出這種切近百姓心聲、沁人肺腑、廣爲流傳的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

由然,清明源於古代掃墓祭祖,經歷代沿襲,成爲中華民族八大傳統節日之一,20xx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時節,楊柳發芽抽綠,杏花、牡丹花、杏花、玉蘭、櫻花、杜鵑競相開放,嫩嫩的青草鋪天蓋地的舒展,在鮮花與綠色中,猶如一塊色彩斑斕的油畫,再美的語言也無法這種美麗,也許只有拿起手機,記錄着,這美麗盛開的時刻。在互聯網時代,打開微信,將美麗與朋友傳輸分享,此刻每個人將成爲美麗的使者。

我非常喜歡古人千百年來,經生活長期積累下來的農諺,如“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春天當溫而反寒,不用看天氣預報,就能準確的把握出節氣前後的氣候變化。在二十四節氣中,過了清明和穀雨,才意味着寒潮天氣節本基本結束。而在此時,氣候會反覆多變,人體最易受風寒侵體,也最容易感冒。在古方中,生薑紅糖飲,治感冒和暖胃,比西藥效果更好,更不傷身體,不會降低人體的自我免疫系統。

清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掃墓了,此刻深切的感受到國家對公祭的重視,無論家庭還是公祭,祭拜祖先,表達感恩之情;祭拜先烈,促進民族和諧,增強民族凝聚力。重視傳統節日的教育和繼承,也必將起到慎終追遠的效果。同時發揚了重親情、重家庭、重孝道的傳統美德,更培養了孩子的孝心和敬意,激勵了後代,不斷努力奮進。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2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的,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紛紛灑灑,習慣了在清明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一個大晴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籍。

陰雨,破敗的路面。一座山,有着無數的靈魂休眠着。這座山是那樣的蒼老,它們講述着淪喪的過往。山中的靈魂和這座山是一體的,當山倒下,靈魂也灰飛煙滅,看着山上,突起的一個個小山包,那種感覺正如繾綣的憂傷,山山水水,最終東流。

看,那墳前開滿的是不是丁香花?

“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那有人在唱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淚,慣性般的滑落。今天,不尋常的日子,讓已經遺忘太多事的我想起了太多太多讓人難以抹去的事。

那一刻,吵鬧的家裏突然變得死寂;那一刻,歸家的路變得遙遙無期;那一刻,死神獰笑着向沉睡在牀上的他走來……

再也見不到了,再也聽不見他的聲音了,再也看不見他的笑容了,再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了……

站在墳前,一種莫名的憂傷涌上心頭。可以裝做什麼事也沒有,可以選擇矇騙別人,但是永遠騙不了自己。在心裏默默的說着,你可以聽到嗎?如果還有知覺,是否可以請你站起來,可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了。在那個落莫的秋季,秋風吹起,帶走了落葉,也帶走了你……如果還有輪迴的相遇,希望依然可以親切的叫你一聲:“外公。”希望,你依舊是我親愛的外公……

依稀記得你說過的話:“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心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藐視你的人,因爲他覺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會你該獨立;”感謝你,因爲你讓我知道了感激,讓我成長了太多……

清明,是該來看你的時候了,卻喚不回你內心的記憶。你是否知道還有那麼多人在想着你……

墳上塵封的傷痕,是你前世的宿命……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3

鬱郁清明,落雨是常客,藏匿着山色的空靈。總歸是年年相似,又何懼尋不得一方水木清華?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將至之時,這天地萬物已然領略了春山如笑,明媚中的暖意亦是融了冰雪,泯了寒氣。“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總偏是遇上“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這粼粼萬絲沉入朦朧天地,竟是讀不出一毫的煩心,倒是微涼成的氣候蘊在春日裏,溢出一方風清人靜,落雨歇在翠綠之上,靜默倒也不乏氣氛。

清明、端午、中秋或是其它獨棲在這片土地上的傳統日子,於我,都是信仰所在,至於清明更是多分敬意。在我的記憶裏,清明是祭奠和緬懷先人的日子,感恩他們賜予的生命,安撫他們曾經的不幸,重溫他們當年的幸福,走這一生,轟轟烈烈,平平淡淡都成了回憶的一抹,耀眼或灰暗,歸塵歸土,倒是不懼前方。可是啊,生命的神奇在於延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萬世人間,萬次輪迴,亦未曾腐朽。“草色入簾青”,再不是幾月前的枯黃。按照每年的慣例 我隨着父母去給先人掃墓,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和她的兒女們,這確爲常見,我耳邊依舊有隱隱的哭聲,思念化成傷悲也自是常事,只是這老人臉上未曾改變的一抹微笑,成爲了那刻我眼中最美的風景,她的兒女也是一樣,舒心的笑容在陰雨下竟是有着陽光的溫暖,依稀聽得見,老人是來看前幾年去世的老伴的,老人撫着碑,說着家常,平平淡淡的生活瑣事那般真實美好 ,不覺間我竟是帶上了一樣的笑,兒女在旁應和,其樂融融,雨聲漸大,我的視線朦朧了,耳畔也模糊了……

這個世界多美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一個又一個的不可思議。清明,踏青,一切都自然而和諧,伴着細雨又如何呢,不過就是多了一朵在頭頂盛開的花而已,如此,外面早已是另一個天地了,“霧裏看花”豈能不是另一種美?若非如此,哪裏見得到雨水滴落進綠葉上,開出一瞬的美麗?哪裏聽得見風停在水面上,奏出不歇的空靈?

只一瞬回首,便隱入了草色中,不捨回眸。清明時節雨,朦朧山水間。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4

又一個清明,在這草長鶯飛,氣候怡人的春天!小雨,在煙霧瀰漫的早晨,似乎一如當初的約定,不早不晚的攜着一股空氣的微微的暖流如約而至,每年,好像在這樣的節日,這樣的時刻,她總會斯斯文文的娓娓而來,於是,清明,更多了一份傷感,也多出一份情趣!

漫步於這樣的雨中,手中可以省略那把撐起的雨傘,因爲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小雨,灑在臉上,有一股甜潤的香味,落在身上,便如浴人間最美的甘露,在似雨似霧的夢幻和現實中,絲絲小雨一點一點沁人心脾!只是清明時節,會多出一份感懷,不然,此情此景不會無端的想到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於是,不自然的也想起改編而成的清明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刻,不知路上人,有幾個,魂欲斷?爲這煙雨濛濛的感傷?爲那插青之時對故去亡靈的懷念?

本來,真正插青的日子應該在今天,只是因爲上班時間不爲已所欲,所以,抽取前些時日到老家便已將這份祭奠故去長者的感情深深地放在掛起的清明吊子之中!老家是一個偏遠的山村,但這麼多年以來,或者今後一生,我都一直對她懷着濃濃的無以融化的鄉情,於是,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淳樸善良的人們,總是無時不刻的深深植入我的夢中,我的內心!他們,我想已無可磨滅的融入到了我的靈魂!

走在鄉間的小道上,我似乎聞到了泥土的芳香,多麼熟悉的味道!兩旁的油菜花競相開放,那股沁入肺腑的香氣,使我久久陶醉不願醒來;巍峨的高山桓古不變的永遠那麼挺立着,不竟給我心底堅實的感覺;潺潺的溪水依然像兒時那般叮咚叮咚的唱着歌,捧起一泓清泉,那股清甜依稀還在;而老家的那條略通人性的狗,一路搖着尾巴,似乎有說不完的熱情…這裏,永遠那麼溫暖!

男太女太,外婆,爺爺奶奶,在他們的墳地,無限虔誠的掛起清明吊子,給他們燒去紙錢,這份沉重的懷念,不知隔天一方的他們是不是真的能感應?如果有知,願他們一切安好!某些記憶,此刻,開始漫上心頭,記得:在我出生醫療條件極差的那時,生下來是包衣的我,當時差點被當“怪物”,是外婆,用剪刀剪出了一個生命,而出來之後沒有啼哭的我,也是並沒有醫療知識的外婆,用人工呼吸喚救了今天的我!還有那個永遠那麼疼愛我們的奶奶,身體一直健康的她竟然悄無聲息的就離開了人世,那份心底的隱忍的痛,這麼多年一直還在!於是,我更加懂得了珍愛身邊的人,珍惜現在的生活…或許,對他們,這份懷念,用一摞紙錢,一個清明之吊,都不足以表達,只願:逝者已矣,生者當如斯!

清明之雨,還在密密斜織着,本來,這是一個掃墓的時節,也是一個踏青的時候,遠遠的草坪上,一層層新綠正肆意的鋪展開來,湖水開始脫掉厚重的冰層在波光粼粼中甦醒,魚兒雀躍的在水中嬉戲遊動,小鳥欣喜的用清脆的歌喉唱響着春天的旋律…九湖,遊客已紛沓而至,一切,又煥發出生機!

清明時節,雨,應——不再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5

清明節這天,一早的雨就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偶爾還伴有“隆隆”的雷聲,窗架上的玻璃似乎經不住雷聲的振盪發出了“吱吱”聲響。坐在電腦前的我突然間想起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來,腦海裏頓時便是那“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景象。原打算要在正清明節這天回老家去掃墓的,可是沒能成行,心裏難免有些傷感。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一百零八天。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植樹節、鬼節等。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爲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時間最長的節氣,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時候,人們會帶着祭品去到已故親人的墳塋前,插香獻供整修墳墓,表達對亡人的哀思和緬懷之情。

清明節的頭一晚給大哥和堂弟通了電話,說了一些清明掃墓的事宜,趁機表達了一番自己不能去掃墓的遺憾和內疚。每年的清明節這段時間,正是人們春種的大好時機,常言道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老家的親人們很忙,他們或蓋新房子,或準備着栽種。一年之計在於春,儘管農事繁忙,然而作爲子孫後代,抽出一些時間來對已故之親人儘儘孝道,這是綱常之內的事。

我是真的有些慚愧,甚至覺得愧對了先祖,因爲一些事耽誤了回去掃墓。就在前幾天,我接到了雲南紅河學院李金髮博士的約稿,要我撰寫一篇相關文章參加紅河學院舉辦的“邊疆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研討會”。寫這樣的文章不比寫一篇散文、一首詩歌那樣單純,其間要閱讀大量的資料和作一些必要的調查……不找理由了,越說心裏越堵得慌!說真的,我不想先祖聽到我爲沒能回去掃墓找藉口。我在想,就趁這個清明吧,好好把彝族聚居區人們的心聲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借紅河學院舉辦這次研討會的契機告訴更多的人們,使我們保護民族文化的倡導儘可能地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千百年以來彝族作爲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他們勤勞勇敢,他們創造了很多人類歷史上的燦爛文化,比如位列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的至今在彝族羣體裏活用着的古彝文字,比如蜚聲海外的十月太陽曆……如今,國家雖然提倡大力挖掘和發展民族文化,然而很多文化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日見消失,一些具有傳統意義的民族建築或建築元素漸漸地被大同吞噬,更叫人難以接受的是一些趨於大同的元素被死搬硬套了進來,而一些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卻被遮蓋了起來,被凝固進了現代化的水泥砂漿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但願紅河州學院舉辦的這次“邊疆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研討會”對所有民族地區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建設是一次好的契機,先祖們要是天上有知的話,我想他們會感到欣慰的。

目前國內過清明節的民族有:苗、滿、壯、侗、土家、瑤、黎、水等二十四個少數民族,黔西北地區的彝族也過清明節。火葬是彝族的傳統葬式,墓葬朝向也不是東南西北而是對應天上的星座,這一墓葬形式曾被學術界稱之爲罕見的彝族墓葬——向天墳。在彝族傳統文化理念裏,君王死後上太陽,大臣死後上月亮,師死了上啓明星,而滿天星斗是老百姓去的地方……一個區域內的節日是共享的,生活在同一個區間內的各民族,他們因爲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需要或者說利益關係,處於弱勢的民族往往會有意無意地掩藏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文化,漸漸地靠向另一個處於強勢的民族,就如黔西北地區彝族自清朝中葉後改火葬爲土葬一般,雖然那是清廷強行推行的結果,卻也凸顯了一個強勢文化的擴張性和兼容性。其實,每個民族的節日都有其被傳承下來的理由,這些節日或祭奠或祈福或辭舊迎新,它們幾乎都彰顯着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敬畏和膜拜、認識和依賴,同時也蘊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各自民族的文化根源。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一種文化對另外一種文化的兼併是必然的,在這個程中不迷失了自己纔是最重要的!

清明節的掃墓,一些平常關係較差的族人也會走到一起來,大家誠心地或爲先祖上香,或爲之培土,相互間在不經意間便會少了一些芥蒂多了幾分親切。這個時候的人們更多的則是想念逝去的先祖,或爲先祖曾經的磨難吁嘆不已,或爲先祖曾經的風光心生豪情。

快到中午的時候雨小了下來。依窗遠眺,對面半山腰銀帶似的高速公路橋下,幾個掃墓人似乎在避雨並燒火取暖,青煙嫋嫋升起,幾處墳塋上掛着的白紙格外顯目。雨越來越小,陰霾的天空漸漸明朗開來,公路橋下的人們復又鑽了出來,在山野間忙碌開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想起了陰陽兩隔的先祖們,但願他們在那個世界裏不會遭受如此瀝瀝細雨。突然間,我的眼前浮現出了大哥和堂弟他們的身影,他們正虔誠地在先祖的墳塋前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