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遠去的身影散文

遠去的身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一個寧靜的山村,幾間老舊的瓦屋,這裏是一羣兒女永遠的精神家園。

遠去的身影散文

父母健在的時候,這裏充滿了生機。屋裏屋外閃動着兩位老人忙碌的身影。雞成羣,豬滿圈;果木繁茂,蔬菜蔥蘢。一派欣欣向榮。

父親是個訥於言而敏於行的人。他很有生活品味,尤其愛整潔。小巷門外有一條檐溝,又狹窄又不平,很難清理。父親經常用鋤頭刨去裏面的落葉淤泥,又用掃帚仔細打掃,弄得像屋裏的地面一樣乾淨。小巷門口石壁下有一小塊空地,父親把它修得平平整整的,讓家人冬天在這裏曬太陽,夏天在這裏乘涼。他做這些事的時候雖然累得直不起腰,可是臉上總是掛着舒心的笑容。

父親知足常樂。他很愛酒,可是不貪杯,每次喝一兩。不管喝什麼酒,他總會咂着嘴笑眯眯地說:“該酒好質量!”孩子們孝敬他的好酒,他捨不得獨自享用,一定要等到家人團聚的時候與大家共享。他喝了酒心情特別好,話也比平時多了。興致高的時候還吟詩作對呢!父親識字不多,可是崇尚文化。有一次父親問我:“好多人用‘英’這個字做名字,這是什麼原因啊?”態度虛心得像個小學生。我說:“男的叫英是勇敢,女的叫英是美麗。”其實我也說不清。可是父親聽了很滿意,恍然大悟似的說:“啊,原來是這樣。”阿鋒考上大學的時候,父親很高興,擬了一副對聯。可惜我現在只記得下聯的一半“時來爛鐵變黃金”了。父親擬對聯從來不動筆,而是打好腹稿之後一個字一個字念出來,讓大家品評。我們聽了都說好,老人家很有成就感。

父親的胸懷是坦蕩的,對兒女有足夠的寬容和體諒。雖然兒女成家之後各自忙於生計,對老人的照顧是有限的,可是父親並不介意,總是說自己福氣好。有一次,我的一位同事問他:“兒媳對你好嗎?”父親回答:“好!好!我三個兒媳婦都好!”

母親跟父親一樣,也是一個很愛子女的.人。每一個兒女都是她的心頭肉。兒媳和女婿也不例外。

家裏有好吃的東西母親總是留着等兒女們回來。有一個週末,大姐夫從外地回來,母親高高興興地從樓上找出綠豆啦,花生啦,線粉啦,臘瘦肉啦,做好吃的飯菜招待他。母親一邊忙碌着一邊說:“阿榜難得回來一次。這些東西都是他喜歡吃的。”其他的兒女回來,她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母親很珍惜榮譽,特別是兒女們的榮譽。她經常對我說:“莫看佛保小時候不喜歡說話,他會讀書,還上了躍進班。”在母親看來,上躍進班是莫大的光榮。她爲兒子感到驕傲。

兒女們的客人來了,母親總是熱情接待。有一次,我孃家那邊幾位同事來看我,母親做了一桌又豐盛又可口的飯菜招待他們。我現在還記得其中除了臘肉雞蛋幹筍炸豆腐之類農家最好的待客菜之外,還有一盤又香又脆的炸蝦片。那年頭家裏生活是拮据的,母親爲了給兒女們爭氣,總是千方百計把客人款待得體體面面。

我32歲那年參加教師錄用考試,母親爲我捏着一把汗。結果出來之後,母親對我說:“佛保說,這次參加考試的多數書比你讀得多,又年輕,只怕你沒指望。你到底還是考上了。”語氣裏有慶幸,有讚賞,更有自豪。

那年冬天我和大嫂一起動手給老人縫製了兩條棉褲。褲腿做得過肥,有點難看。可是老人滿意得不得了,說寬寬大大穿着舒服。母親逢人就說:“這是我細花跟書敏替我連的。”

聽遠謀說,在他們兄弟姐妹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親曾經蒙受過一次不白之冤。如果這個冤案不推翻的話,對這個家庭的打擊將是慘重的,經濟上的處罰不說,更糟糕的是名譽掃地,一家人將從此擡不起頭。事情發生後,母親一個人不聲不響走出家門,步行幾十里路到縣城,向有關部門請求幫助。有關部門通過調查取證,很快爲父母洗雪了冤枉。母親沒有上過學,卻能夠在緊要關頭鎮定勇敢地採取正當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就憑這一點,母親就算得上是女性中的佼佼者。

家裏有慈愛的父母,兒女們對家格外依戀。到了節假日,在外面工作的兒女陸續回來。如果是在冬天,夜裏,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父親抱着孫兒坐在木桶做的座位上,閉着眼睛,微笑地聽大家講從外面帶回來的新聞。母親一面開心地聽大家說話,一面不停地往火爐裏添木柴,忙着做晚餐啦,燒熱水啦。母親的四寸金蓮時常在房間裏走來走去,可是腳步輕得幾乎沒有聲響,好像是怕驚動了家人,破壞了屋子裏的和諧氣氛似的。昏暗的煤油燈下,暖暖的爐火旁,籠罩着濃濃的親情。

無論什麼時候想起這些往事,心頭總是充滿溫馨,充滿眷戀。

兩位老人早已遠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