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井底的天空抒情散文

井底的天空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很多時候,我們的世界只有看到的那麼大,即便有網絡有圖書,你的所見所聞就是井底天空那麼大。

井底的天空抒情散文

同學曖華被安排去西藏支教,原初她有點兒功利的意思,政途上的支教猶如淘金,積累的資本直接有用。半年支教期間,她瘋狂地在朋友圈發帖子,要小孩子能穿的衣服鞋襪,要圖書,各式各樣的。帖子先是徵集,後來是跪求。如果不是朋友圈發的,如今類似的帖子氾濫,真的沒幾個人當回事。衣服圖書一包包郵走,換來了曖華的淚水飆升。

換了環境,也就換了思想。曖華支教結束後,一反過去投親友問仕途的“嗜好”,而是潛心教學,得空就搞慈善募集,她說西邊雲彩落下的地方,有一羣孩子在期盼着她的消息。大俗轉爲大善,改變她的,是她心底長存的善良,環境是催化劑。

曖華說,我,從來不知飢餓的一個人,突然看到了這樣一羣孩子,因沒有襪子穿腳上長着凍瘡,結痂的地方磨破了流着血水;拿一支平日裏司空見慣的帶彈簧的原珠筆作爲學生的小獎品,學生卻因從未見過而打不開;有一個學生將僅有的一塊頭巾送給我,怕我凍壞,是僅有的一塊原本狹窄的世界突然洞開,心跟着大起來,大到能裝得下貧窮、飢餓、疾病,能裝得下世界,其他的都是浮雲。

另一個同學第二個孩子過十歲生日,宴請親朋。一個在農村工作多年的同學參加聚會時,看到堆滿餐桌的魚蝦肉蟹,孩子們開心地追逐打鬧着,對席面上的大餐熟視無睹,他惋惜地說,我工作的那個地方的孩子,從來沒見過這些食物,他們是一羣留守兒童,父母在內蒙古開礦,多年不曾回家。我們提議他把整盤未動的食物帶些給孩子們。他說,不必了,沒看過就不會有得不到的痛苦,看過了就會去想,徒增煩惱。

說起留守兒童,我想起女兒冰曾經參加過的一個交流活動。他們學校組織一個年級的學生乘車穿過一座城,翻過一座山,那兒有一個學校,全校學生加起來沒有冰學校的一個年級的學生多。交流的其中一項是體驗農家飯。冰和另外兩名同學跟一個孩子走了一個小時到她家,飯不夠吃,冰沒敢吃飽,菜只有一個,清水燒冬瓜,一盤。

冰回家後立即收拾東西,將一些不常用的文具、玩具收拾進紙盒,郵寄到那個曾留下她腳印的那個地址。後來冰跟那個女孩經常互相通信,告訴她自己學校的概況,相約將來一起考同一座中學,那是全市最好的'學校。那個孩子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寫信是有限的聯繫方式之一。

在北京上了一年學的外甥女放假回家後,一改以前愛逛街的習慣,帶着冰逛本市的博物館、展覽館以及各類文化中心,還到省城去看畫展聽音樂會。冰跟着表姐參觀完省城的城市規劃館之後,再說起省城來,有近期有遠景,宛如省長一樣如數家珍。她的心願是將來到表姐就讀的大學去,出來立刻變得有文化。

當冰看到曖華在微信裏展出她在西藏的學生圖片時,滿臉黯然。她說,我有個理想,是在這個小學建一所最好的圖書館。我笑話冰不諳世事,圖書館固然好,對於那些孩子來說,未必是最好的。但冰相信,圖書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她說的時候滿臉虔誠。

很多時候,我們的世界只有看到的那麼大,即便有網絡有圖書,你的所見所聞就是井底天空那麼大。但是,我們所能想到的給別人帶去的便捷,可以無界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