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遊船駛過馬江古戰場散文隨筆

遊船駛過馬江古戰場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某日,帶小兒一起參加單位組織的閩江一日遊。船從臺江碼頭出發沿江而下,穿過幾座大橋,繞過馬尾港,經過金剛腿、神龜山,到壺江島參觀媽祖廟,飯後返程。行程中大多的時間在船上看兩岸風景。對於純萃看風景的旅行我總覺得有點單調,金鋼腿、神龜山等一些景觀全是人類憑空想象再添油加醋加上一些傳說之類的,只能聊以自娛。島上的媽祖廟是完全新建的,最多隻能算是一個仿古的現代建築。此行最值的是遊船經過曾經的馬江古戰場。

遊船駛過馬江古戰場散文隨筆

在福建人眼裏,馬江海戰幾乎和甲午戰爭齊名,最近幾年馬尾宣傳船政文化,圍繞船政和馬江海戰背景建了一些博物館、雕塑羣等,能給觀衆一個大體的印象,昭忠祠和海軍博物館裏展了不少當年的物品和掛圖。羅星塔公園裏還有一張石頭雕的馬江海戰平面示意圖,標上了當時中法艦船的位置,挺直觀,但我總是有種隔岸觀火的感覺,站在這些物品和地圖前看,猶如我們都是指揮的軍官或審判官,拿着指揮棒或法槌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地作些品評,雖有“一將功虧長嗟嘆”的感慨,其實不能感受作爲真正主角的水兵的感受。

遊船經過羅星塔附近的水域,導遊簡單地介紹了馬江海戰,遊客們多是看看羅星塔的美景。回程時許多人都覺得無聊了,有些人回船艙打牌。我和兒子坐在船艙的窗邊,看着有點發黃的滾滾閩江水,我想尋找一點關於海戰的印記,可是沒有,這片水域一如往常。在造物主看來,曾經的紛紛擾擾似乎都太不足掛齒。

我對兒子說:“這裏發生過馬江海戰,死了五百多人。”

“哦,爲什麼呢?”

“清政府和法國打仗,我們的船被法國人炸沉……”

“哦……”

一知半解的我似乎也不知要再說點什麼了,對於不足10歲的兒子,我更不能指望他理解太多,我自已也是糊里糊塗。我想,對於普通大衆,能稍說出些來龍去脈的已不多,如何能讓小孩也明白呢。

馬江海戰據記載只持續了約半小時,作家南帆寫了一本書《馬江半小時》,寫半小時內馬江海戰前前後後的人和事及對後世的影響,半小時的戰爭卻在國家歷史上記載了濃重一筆,幾乎作爲“落後就要捱打”的反面教材,應不算多見。

馬江海戰時,這片水域和周邊的`景觀我想並不會有太大的區別,當初的水兵航行在這片水域,也許一如往常,站在鐵甲船舷邊,欣賞着江天一色,青山綠水,沒有想到半小時後,戰火紛飛,他就和五百多名同胞連同艦船,沉入江底。

時過境遷,海戰至今已過了一百多年了,百年時光足以抹去傷痕。時光老人是偉大的,多少曾經如火如荼的戰場花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就像我們拂去一粒灰塵。500名壯士的生命已如煙雲般飄散。而如今行駛在他們的屍骸上方,也許遊船的漿正掠過他們的旁側。

馬江海戰的發生據說有個荒謬的細節:開戰在即,清朝船政派使者乘着一艘小船往法國艦船駛去,意思是去通知法國延後開戰,法軍以爲是敵軍來犯,於是開火,戰爭爆發……

歷史或政治學家角度分析,這場戰爭似乎不可避免。縱觀所有戰爭,“存在即合理”這句話都成爲事後談論戰爭不可避免的理由。放在已逝的歷史角度上,這話是有道理的——如果可以避免,爲何它卻實實在在發生了?如果用“戰爭的不可避免性”來推測未來,便有點可怕。好戰的政客們總是極力鼓吹髮動戰爭的必然性,說到底還是對生命的漠視,至少對他人生命的漠視。拋開國界、民族恩怨,即使有再大的理由,站在生命的角度,奪人性命都是最大的罪過。

沉舟側畔千帆過,時光推移,如今即便是讓後人記得有這回事就很不容易,更何況是每個壯士鮮活的故事,但不管怎麼說,那曾經是如我們一般鮮活的生命啊,沒有理由說他們必須得死。從生命角度看,所有戰爭都是雙輸的!贏的快意,輸的恥辱,在生命面前都是浮雲。

當下國際,耀武揚威的不在少數,武器是越來越先進了,戰爭手段各國都與時俱進,從來不必擔心不夠殘忍,更可怕的是歷史的傷痛被淡忘,甚至被娛樂,反戰的觀念變成老土,反戰的聲音變得低調,反戰的力量變得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