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臘八粥散文隨筆

臘八粥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臘八粥散文隨筆1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只是個傳說,我上網查過,醫院裏從來沒收過凍掉下巴的患者,因事故或者車禍掉下巴的真有,還有整容沒整好,一笑下巴掉了,看來整容最恐怖!今年冬天不太冷,即使臘八也沒感到太凍人,所以說北極熊面臨生活困境是真實的。不冷好,我們家裏有暖氣,你想想那些住着小平房的人,這天,屋子裏照樣冷嗖嗖的,不信,你去住一個星期。前幾天去吉林拍霧凇真回到小時候冬天的感覺了,那手凍得真像貓或者狗咬的似的。

臘八粥散文隨筆

臘八古典版本的的故事不去重複了,如今的臘八粥可能成了奢侈品,飯豆、小豆、紅豆、枸杞、大棗、葡萄乾、薏米、小米、高粱米、江米,樣數比八寶粥都多,可能有錢的富人還要加海蔘、鮑魚、大閘蟹、鹿鞭、老鱉,想加蛤蟆,那東西不老實,很容易蹦出鍋外,於是就不加了。有錢人太任性也不好,據說海蔘全是抗生素、生長素喂出來的、鮑魚也喂那些東西。老百姓吃的各種雜糧也不十分保靠,現在轉基因時興!咱活着真不容易,到處充滿危險,但臘八粥也得喝呀,茅臺喝不起,咱喝臘八粥還不行嗎?

臘八粥散文隨筆2

我一直以爲,母親是個心思靈巧的人。她常常會用一些小把戲,製造一些小驚喜,把平淡的日子過得活色生香。我的童年,因此多了繽紛的回憶。

每年臘八節前幾天,母親就開始悄悄準備做臘八粥的料。她不聲不響地備好大米、小米、大棗、花生、紅豆等,等到臘八那天,她會把香濃的臘八粥端上餐桌。

那時候,紅棗是比較稀缺和珍貴的。臘八粥裏,母親一般只放三顆紅棗。我的兩個妹妹還沒有出生,我和父親母親,每人一顆紅棗。母親神祕地告訴我,她在其中一顆紅棗裏放入了一粒花生仁,誰能吃到帶花生仁的紅棗,誰就是最有福氣的人。我知道,母親這個方法,是如法炮製大年初一餃子裏面放硬幣的習俗。

粥在火上慢慢熬着,我們一家人圍爐而坐,聊着天。父親母親聊着今年的收成、明年的打算,還有,過年給我買什麼樣的新衣服。我在一旁不時插嘴,爐火把我的臉烘烤得熱熱的。那種氛圍,現在回想起來,溫馨如一幅暖色的畫。任憑屋外的世界怎樣寒冷徹骨,屋子裏,一家人其樂融融。

粥裏的香味慢慢飄出來,我顯得有些急不可耐,眼巴巴望着鍋裏,偷偷嚥着口水。母親說:“不急,粥要慢慢熬,熬夠了火候纔好喝。”臘八粥終於端上了桌子,每人的碗裏都浮着一枚紅棗。白白的碗,紅紅的棗,濃濃的粥,真好看!喝一口,真香啊!吃了幾口,我驚喜地叫起來:

“吃到有花生仁的紅棗了!”我看到,父親母親會意地相視一笑。母親對我說:“傻丫頭,每年都是你最有福氣啊!”我開心地吃着臘八粥。母親熬的臘八粥,味道特別地道,糯糯的,香香的。那種綿軟醇香的味道,一直留在記憶裏。粥香濃濃,暖入肺腑。有母親的臘八粥,再冷的冬天,人也安然。吃上一碗粥,心都暖了。最重要的是那份驚喜,彷彿真的有幸運之神會來垂青我。

臘八,是過年的序曲。“過了臘八就是年”,我知道,以後有更多的驚喜在等着我。饅頭、豆腐、臘肉……不知母親又會帶給我什麼樣的喜悅。

長大了,我才知道,其實,母親的臘八粥裏,每顆紅棗裏都放了花生,只不過父親母親是悄悄吃掉的,他們把一份驚喜留給了我。

很多年以後,我也做了母親。我學母親,用一些幼稚的小把戲,爲我的女兒製造小驚喜。看到她歡呼雀躍的樣子,我想,我嘴角的笑容,一定和我母親如出一轍。我相信,我的女兒將來做了母親也會這樣做。一種生活態度,像一個家族的遺傳密碼一樣,就這樣心照不宣“遺傳”下來了。

每一位母親,都是一位出色的魔術師。她們把愛和歡樂,以千變萬化的形式展示給兒女,而且有層出不窮的花樣。

我終於參透了母親臘八粥裏的祕密:臘八粥裏,藏着的都是愛———對兒女的愛、對生活的愛。

臘八粥散文隨筆3

臘月,四川話又稱之爲lia月,意思是日子一lia一lia的,一下就Iia到了年關。

年關是一個不好lia的字眼,經常是年未到,莊稼人就要絞盡腦汁把一年欠下的債務逐一進行了結,不讓債主上門,不帶着債務過春節是莊稼人最爲純樸的原望。

臘梅逸香,寒意漸濃,臘月終結了十二個月份的輪迴,古人曾雲“臘者,接也”,有新舊交替,冬去春來的寓意!

勞累了一年,不管日子怎樣衰擺,莊戶人家都要圍桌在一起,體面的喝上一碗滾燙的臘八粥,畢恭畢敬的給竈王夜獻上三柱香,日子無論苦與甜都要倔強的生活下去。

落魂橋是玉成鄉爲數不多的〞山區〝,溝壑縱橫,清溪環繞,不大的地方三溝、四橋、十八坡有玉成〞夾皮溝〝之稱。

由於水田面積少,人們利用邊坡,山頂的地種植花生,高梁,玉米,巴山,紅豆,綠豆,南瓜,葫豆等作物,施農家肥,澆山泉水,獨特的地理位置,傳統的種植方法收穫了顆粒飽滿的果實,味道好,有營養名噪一方。

印象中,落魂橋曾經是玉成橋最爲貧窮的村落,由於山高水底,道路不通的制約,村裏土牆草房密步,單身漢成羣,體強力壯的男人選擇背井離鄉到外地幹苦力補貼家用。

有生意頭腦的男人翻山越嶺,行走上百里崎嶇山路,把花生和葫豆挑到鷂子壩賣一個好價錢發了家。

只有那些窩在家裏的青壯男人窮得叮噹響,反而無事可幹,迷上了牌桌子,成了單身漢。

鄉人巫昌友曾經慨嘆過,梧桐溝的單身漢都倒在了窮困潦倒的鄉親路上。

臘月是辭舊迎新的月份,能喝上一碗可口的臘八粥,滾滾燙燙的度過歲末成了梧桐溝人最簡單的願望。

臘月,lia月,回首一年lia脫的日子,一碗臘八粥成了莊稼人最好的慰藉,從地圖上看梧桐溝上三裏,下四里,契合了一個大大的7字,村民說肖公河就是一根巨大的綰子索掛起了梧桐溝這塊老臘肉。

臘,從“肉”旁,古人用肉“冬祭”,難道梧桐溝真的lia脫到嘴的肥肉成了名符其實的〞夾皮溝〝?

二十幾年來,鄉親們都認爲應該給張二娃立個碑,或者是把張二娃載入梧桐溝的史冊。

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年代,土生土長的張二娃憑藉自己的一雙手下田捉黃蟮,下河摸魚蝦,下塘逮青蛙,上山抓耗子硬生生的把幾個成都下來的女娃娃養得眉開眼笑,上演了一幕現實版的城裏大學生愛上了農村娃的〝樣板戲〝,成爲了村裏單身漢最生動的活教冊。

老人們說,當年梧桐溝顆粒無收,麥粒還在麥田裏就被飢餓的人們偷吃光了。到梧桐溝鍛鍊了一年的知青妹妹對張二娃說,很想在臘八那天喝上一碗臘八粥。

在飢慌年月,要喝一碗臘八粥確實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不過喜歡動腦筋的張二娃卻做到了。

原來,張二娃在保管室附近發現了一個淺淺的耗子洞,他不動聲色,每天晚上用細鐵絲把耗子從保管室裏搬來的花生,核桃,大豆一點一點收入囊中。耗子不停的偷,張二娃不停的挪,一週下來,張二娃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不久,一鍋熱氣騰騰香噴噴的臘八粥端到了女知青的面前,淳樸的農村青年勾走了女知青的魂,留住了女知青的心。

後來,隨着女知青返回城裏,張二娃也得道昇天成爲了村裏最早進城的人。

以後村裏人到成都做事,務工都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梧桐溝也在不聲不響中改變了自己的容顏。

一碗臘八粥引來了一隻金鳳凰,成就了一段佳話,至今想起,人們仍然羨慕張二娃當年走了狗屎運連耗子都要幫助他。

物質貧乏的年代,果實飽滿品相好的花生,人們捨不得吃,都要挑到鷂子壩換白生生的大米。只有那些生了蟲的,癟的,留下來煮臘八粥吃!

每逄臘八節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事情,女人們會把九里埂花生,梧桐溝核桃,吊腳樓梗米,蘇家溝葫豆,黃家廠紅豆混合在一起,摻一大鐵鍋水,蓋上木蓋子,用小火熬製。

小孩子們圍着竈頭磨拳擦掌,其實饞蟲早就在肚子裏鬧騰得不亦樂乎,一邊往竈裏添柴,一邊接開鍋蓋偷撈浮起來的核桃和花生,儘管熱浪滾滾,一雙小手還是〞火中取栗〝大功告成,不過這樣的舉動非常危險不是被燙傷就是被母親揪着耳朵訓斥一頓,在女人們看來,偷吃鍋裏的東西是對竈王爺的大不敬會遭報應的。

經過半小時的煨煮,一鍋香中帶甜的臘八粥就呼之欲出了。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想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小孩子們還得上山完成撿一背柴禾的任務。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割豬草,打柴禾,幹農活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區區一背柴禾對小朋友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大家一聲吶喊,拿着竹笆,背上背兜,嘻嘻哈哈衝上山坡,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一背柴禾。

對一碗粥的嚮往,成了孩子們幹活的動力。對外面世界的念念不忘,也成了孩子們奮發學習的動力。

小時候家境不好,養的牲畜也時常害瘟,爲了我的學習和生活,〞賒〝字成了一家人的生活常態。

每年的臘月,父親就開始計劃賣雞賣糧還一年欠下的外債,辛苦勞碌了一年的勞動成果,一夜之間就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不過父親並不氣餒,他說欠債還錢,相信來年會好起來的。

這樣的願望,父親從我上小學到高中,不知道許了多少遍,一直都沒能夠實現,還是我步入社會打工家裏纔開始有了轉變。

不管日子過得有多艱難,臘喝粥的習慣從來沒有中斷過。

有一年臘八節,大家剛坐上桌子準備喝粥,門口的阿黃突然兇狠的狂叫起來,父親跑出去一看,原來是一個穿着破爛的年輕人蹲在門口瑟瑟發抖,看樣子是個乞丐。

他向父親乞討二元錢,父親難爲情的笑了笑,他告訴年輕人,自己也是窮人,經常爲兩塊錢發愁。如果年輕人不嫌棄,歡迎進來喝碗臘八粥暖一下身子。

年輕人也許真的餓了,沒有絲毫的拒絕,徑直上桌子,端起碗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

對於父親的舉動,全家人非常生氣,怎麼可以容留一個乞丐在家吃飯呢!在鄉下,大家對年輕的乞丐是有戒心的,生怕遇到壞人。

乞丐渾身髒兮兮的,散發着說不出的臭味,大家沒有了食慾,厭惡的看着乞丐,紛紛離開了桌子!

只有父親若無其事的陪着他,離開時,父親還偷偷捧了一把花生給乞丐,這可是來年的花生種啊,平時父親也捨不得吃的,因爲這件事父親沒少挨母親的罵!

父親不敢言語,只是呵呵的笑着,他說能幫一個人度過難關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父親的話沒有錯!

20xx年,一個開着小車的中年人專程到我家感謝父親當年的一飯之恩。

對於這個太過於電影的橋段,全家人一下子反應不過來了,只有父親依舊呵呵的笑着,他不好意思的告訴中年人,當年自己確實沒有錢,只能請他吃一碗臘八粥了。

原來,中年人姓周,綿陽人!

當年,由於太過自負,販豬到簡陽賣被歹人騙了,身無分文,只能靠乞討爲生。

他說,如果沒有父親的那一碗臘八粥,後來會怎樣真不好說!

對於臘八粥這件舊事,父親不願多提,他說lia月lia月,日子就要lia起過,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

是的,臘八粥熬的就是生活的甘甜,一分愛心,一分執著,一定會lia出一個好的未來!

臘八粥散文隨筆4

看到朋友圈裏瘋轉有關臘八粥的祝福,才知道真的要過年了,突然明白了安意如“時間太瘦,指縫太寬”的詩句是多麼精闢的比喻。

臘八粥的味道,聽起來是否是很遙遠的過去式了,但那份殘留在腦海中的滋味,彷彿就在舌尖上跳躍。

記得小時候,每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就漸漸地濃起來了,第一宗便是吃臘八粥,栽臘八蒜,關於栽臘八蒜可是有口彩的:初八栽蒜,免災免難。吃過了臘八粥,過年的序幕就算拉開了,母親開始忙於年底的大掃除,拆洗全家老小的被褥,晚上還要挑燈夜戰趕製一家老小的新鞋子,這樣的忙碌一直會持續到小年夜。

我家煮臘八粥一直都是祖母的專利,因爲人口衆多(全家老少最多時是十二口人),備料總是在幾天前就開始了,具體有哪幾樣食材記得不是太清楚了,好像小米、黃軟米、去皮的小麥粒、高粱米、玉米糝糝、紅小豆、綠豆、黃豆、花生豆、核桃仁、紅棗是必須的,對了還有豆角籽,煮熟後的豆角籽特綿,特好吃,偶爾還會有薏米,記得那時生產隊有種過薏米的。每一樣食材都要事先仔細篩選,挑出其中的壞粒或小石子、小土塊等雜質,比如豆類中的鐵豆,看上去和正常豆子也沒啥區別,可你就是煮再長的時間,它都不會熟,特容易磕牙,祖母卻能一眼識別出來,這其中老花鏡的功勞自然不小。而我們通常只能檢出裏邊的小石子之類的,祖孫們一邊檢一邊聽祖母說古今,在那個年代聽老人說古今和今天小孩子看動畫片一樣很容易上癮的。這幾樣食材應該是當時北方農村全部的食材了吧,雖沒有南方臘八粥的'用料講究,更沒有現如今用料的五花八門,但在當時條件下已經算是很用心了。

煮制過程通常會比較漫長,幾乎要用整整一天時間,印象中祖母一般會在早飯後在她起居的窯洞裏生火,然後開始一天的忙活(那時農村是一日兩餐,早飯一般在九點左右)。然後祖母會一直守在竈臺邊,據說火候很主要,燒開後要轉爲小火慢燉,那時農村的竈火不像現在的燃氣竈容易調大小,所以控制火候是需要技術和耐心的。各類食材的入鍋也不同步,有些還需要提前浸泡。竈火上一口大鐵鍋咕嘟咕嘟的冒着氣泡,不時的還需要翻鏟翻鏟,以防糊鍋,水的量是有比例的,一般中間不再添水,祖母說這樣熬好的臘八粥才醇香,見功夫。

現在想來,祖母熬的不僅僅是臘八粥,分明就是把對孫輩的愛就着這文火一點點的融進這粥中的一種享受。爺爺是獨苗,祖母育了一兒一女,可惜姑姑不到三十就早逝了,到父親和母親這兒一口氣生了我們姊妹八個,六個孫子兩個孫女,把祖父祖母樂的跟得了什麼似的,印象中兩位老人家幾乎沒有責罵過我們一丁一點,即便是我們哥幾個合夥將祖母藏起來的香菸偷光的時候,祖母也頂多是氣的把柺棍舉起來又放下,嘆嘆氣跺跺小腳而已。

不久五穀雜糧的香味就溢滿了整個窯洞,進而飄滿了整個院子,然後各家各戶的臘八粥香味最終在小山村的上空聚會、融合,於是滿村子都彌散着臘八粥的香味。不對,好像少了點什麼?是蘿蔔乾,不是胡蘿蔔或白蘿蔔的那種,而是北方農村秋天醃製酸菜的那種圓蘿蔔,通常是醃製酸菜剩下的小蘿蔔,蒸熟後,用粗棉線串起來掛在房門外曬乾,平時不動,好像專爲煮臘八粥準備的,入鍋後臘八粥的味道會立馬上一個臺階,很濃烈的一種不可名狀的香味,只是那時候不是很喜歡這種味道,每每央告祖母不要加蘿蔔乾,但每年煮臘八粥時老祖宗都會固執的加進去。即便這樣,午後放學回家能吃上一碗祖母盛上來的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仍是一種很愜意的享受。將近四十年過去了,這種感覺就在嘴邊,彷彿隨時可以呼之欲出。

後來唸書、工作一直在外,就再也沒有吃過真正意義上的臘八粥了,所以記憶裏的臘八粥永遠是散發着祖母味道的那份臘八粥。

今年臘八,受微信裏臘八粥氣氛的蠱惑,我決定自己煮制臘八粥,從選料到浸泡我都按照記憶中祖母的方法去做,另外又加入了適量的黑米、糯米、白芝麻、蓮子、桂圓、百合、葡萄乾。當然了,熬粥的過程輕鬆多了,智能燉粥鍋,只需按鍵設定,慢燉三小時,既不用擔心溢鍋也不用擔心糊鍋。蘿蔔乾是無法找到了,我別出心裁的另外準備了胡蘿蔔,切成丁單獨煮到爛熟,從而避免與粥一起燉,這樣做是因爲兩姑娘不吃胡蘿蔔,而大人吃粥時可以靈活調配,或許真能找回祖母臘八粥的那份獨特味道。

很快滿屋子都洋溢着暖暖的粥香了。

午飯前,當我把臘八粥盛上來時,兩姑娘淺嘗一口直呼比娃哈哈八寶粥要好喝,我知道這功夫算是沒白下囉。八十一歲的老父親更是笑得合不攏嘴,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連說:“飽了,飽了,午飯不吃了。”只有我知道這臘八粥永遠也吃不出祖母的那份味道了。

臘八粥散文隨筆5

每年一入冬,兒子就開始追問什麼時候喝臘八粥。我總是疑惑的望着天資聰敏的兒子,“傻瓜,臘八粥當然要臘八喝,不過現在物質生活那麼好,五穀雜糧一年四季應有盡有,想什麼時候喝都成。”說起臘八粥,還流傳着一個歷史典故。

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裏非常窮,經常食不飽腹。有一年冬天,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的朱元璋,在一個老鼠洞穴裏,發現了老鼠偷運來的各種五穀雜糧,便挖出來,淘淨,讓母親給做了一鍋粥,因爲餓極了,吃起來覺得非常香甜可口。再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珍饈佳餚吃盡,忽然想起小時候自己用老鼠洞裏的糧豆參雜熬製的米粥,就吩咐御廚用各種米,豆混在一起熬製了一鍋甜粥,那天正是臘月初八,因此得名臘八粥。後來流傳到民間,便逐漸演變成一種風俗。

小時候,家家生活條件有限,作爲小孩子的我們就一直盼着冬天,盼着臘八,彷彿不單單是因爲臘八粥的香甜誘惑,更是因爲過了臘八,年就一天天走近了,就是再拮据的日子,到年節也會奢侈一回,犒勞一下貧瘠的胃口。

每年一進臘月,母親就開始把平時積攢下的五穀和各種米豆挑揀好,再把親戚送的紅棗和花生準備齊全。因爲那時沒有天燃氣,更沒有壓力鍋,純粹是手工熬製,爲了把各種米豆熬得更爛更軟,所以在臘八的前一天,母親就會把各種原料都放到盆子裏用水泡上。第二天當我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就會被那香濃的米香味兒饞醒。一直習慣懶牀的我們,只有在臘八這一天,纔會主動起牀,爭相爬上飯桌享受每年一次的臘八粥。這時母親總會倚在門口,看着我們饞貓兒一樣的吃相,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還有一絲淡淡的倦意。

我們哪裏知道,母親爲了不影響我們上學,起牀就能喝上溫熱適口的臘八粥,在天上還佈滿星星的時候,就開始熬粥了。整整一大鍋生米豆,要把它熬的香濃粘稠,需要將近兩個小時的火候,而且還要一邊添柴禾,一邊拉風箱,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軟,還要時不時的攪拌一下,爲的是怕米粘在鍋底。當時年幼的我們根本不能理解這鍋香濃的臘八粥裏包含了母親多少的愛。

如今早已爲人母的我,能夠深切的體會到當年母親爲我們熬粥時勞累又幸福的心情。在每年的這一天,我也會學着母親的樣子,爲兒子熬一鍋包含着愛心的臘八粥。五穀雜糧,自不必說,再自己配置花生,核桃,栗子,紅棗,蓮子,桂圓,百合,葡萄乾等乾果,與各種米豆混在一起淘淨,以1:2:5的比例加水熬製,壓力鍋一般要四十分鐘左右,一鍋香甜黏糯的臘八粥就熬製好,稍微回氣,起蓋,便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現在生活好了,雖然我不再像母親那樣辛苦,可我一樣會把我的每一點愛融進每一粒米里,用心去做。現在的孩子不知要比我們那時幸福多少倍,他們的口味也越來越高。早已喝膩了超市裏香甜八寶粥的兒子,也像我小時候一樣,愛喝自己熬製的臘八粥。他說媽媽做的粥裏有他喜歡的味道,我會告訴他那是家的味道,有媽媽的愛在裏面。

臘八粥散文隨筆6

婆婆愛喝臘八粥,每次哥從日照回來都給她買一箱,可姐姐們不願讓她喝,因爲她有糖尿病。哥說:娘都八十七了,喜歡吃啥就吃啥吧。我看她抱着一罐臘八粥,笑嘻嘻地喝着,心裏總是酸酸的。

對於我爲什麼要寫“婆婆的臘八粥”這個話題,還得從三十多年前說起。一九八二年秋,我畢業分到了礦山任教,不久,邂逅了我可以託付終身的男人。應邀去他家做客正逢臘月初八,雖是週五,哥和兩個姐姐都從外地趕回來,說是過節,其實不說大家也能猜到。可就是這種閤家團聚的氣氛,讓我感受到家的溫馨與和諧。一碗香甜的臘八粥,幾個入口回味無窮的肉包子,讓一個沒經歷過這個民俗節的我舒心難忘,於是,我和他就這麼簡簡單單地進入了婚姻生活。

有人對婆婆說,看你兒媳走路的精神勁兒就知道很厲害。可她卻回答說:厲害不怕,只要講理。有人提醒我,你婆婆可不好惹,婚後可得小心。更有人私下議論:看着吧,這對個性強的婆媳過不了幾天就會吵起來的,大有幸災樂禍之嫌。

婆婆是個很聰明的老人。她明白地告訴我:小溫,媽對你好是因爲我希望你對我兒子好。我對你不好,兒子會難過。兒子心裏不好受,我也不會舒服。所以,媽必須對你好。我心裏清楚,遇到了一位通情達理婆婆。

婚前,我和他誰都沒做過飯。可婚後,婆婆和我商量,爲避免日久產生矛盾,還是分開單過。我想,這樣也好,彼此自在,減少摩擦,不會做的我可以學,反正每天吃不了夾生飯。

愛人每天下班都比我早,等我進家,飯菜都已經放到桌上。他偶爾加班,我就邊做邊等他回來。後來,每遇到他在家,飯都做得很好吃。我不由得問,是不是你做的。他說是娘做的。

我明知道婆婆就是婆婆,偏心向着兒子,可這是人之常情,她沒生沒養我,就是因爲兒子愛的女人,她就得用心和這個陌生女人相處。我也一樣,婆婆不是媽,可她是我愛人的母親。我愛這個男人,就要愛他所有的親人。

調整好心態,我就不再多心,反正每天能吃到婆婆做的可口飯菜,心裏自然感激。其實,婆婆就是這樣的人,別看嘴上說讓我們單過,不一起開伙,可她還是不放心我們兩個各自在家嬌生慣養的老小,獨立生活的能力很差,需要她慢慢引導。

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我慢慢品出婆婆的性格:依着她,順着她,讓她高興,聽她安排,我們就能得到她的關懷,特別是當她知道我懷孕後,更是絕口不提分開單過的話。

一天中午下班,老遠就看婆婆站在高坡上招手。等我走過來,她滿臉堆笑說:小溫,快回家,媽給你做臘八粥了。幾個隨行同事羨慕地說:瞧你多有福啊,老婆婆做好飯等着,回去正好過臘八節!我吃驚地望着他們,真是臘八了?他們笑嘻嘻地點頭。我美滋滋地跟在婆婆身後回家吃飯。

進門揭開鍋,我看到的不是稀粥,而是一鍋紅米飯。婆婆看我遲疑的樣子,笑着解釋:咱老家的臘八其實就這習俗,雖然離開多年,可飲食習慣沒改變。你看這鍋裏的臘八飯可是由大米、小米、黃米、糯米、紅棗、花生、紅豆、雲豆混在一起做的。過去可沒這麼多米,家裏有啥吃啥。第一次去婆家時,哥和姐都在,吃的是肉包子和臘八粥,可這次我不知說什麼好了。

想起從小總羨慕夥伴一進家,飯菜就在桌上,母親收拾竈臺等孩子們回來,而我脖上總掛着鑰匙,在鄰居家等父母下班。他們忙於工作,平時一家人很少相聚。當母親吩咐我把蒜剝了皮,等她下班泡蒜時,我知道年快到了,哥哥們都會從外地回來,我就可以像夥伴們一樣,玩兒回來,進門就能看到爸爸媽媽,飯菜放到桌上等着我。在我心裏,臘八就是過年的標誌,不外乎就是企盼過年時,那種一家人和和美美聚在一起吃飯的幸福。

現在,婆婆給我做臘八飯,過民俗節,享受另一個家庭的關懷和照顧,這是何等的幸福?五穀雜糧混在一起,做成飯也好,熬成粥也罷,不都是爲了體現家庭和睦,共享豐收的喜悅嗎?媽媽說“裏層父母,外層父母都要一樣對待”,我爲什麼不能像愛媽媽一樣愛我的婆婆?其實想想,身處外鄉,婆婆給予我的,遠比我給她的多得多。

礦山高低不平,路窄臺階多。快分娩時,婆婆把院長請到家裏,還邀請一位老姐妹陪着一同守候着我生孩子,對我無微不至照顧令人心生暖意。那時,母親還沒退休,我也沒姐妹。婆婆的兩個女兒都大我十來歲,受她影響,對我也疼愛有加,就連妯娌也與我如同姐妹。愛的氛圍,讓我和孩子沐浴着大家庭的溫暖。

剛做母親的我不知如何餵奶,怎麼抱孩子。婆婆耐心指導,一點點教我。月子不能吃鹹了,可又不能不吃鹽。她就將核桃仁兒炒了,再碾成粉末,拌一點點鹽,讓我蘸着吃,還將炒熟的小米熬成噴香的粥。俗話說:坐月子的女人吃六頓飯。這是形容初爲人母的日子隨時餓了,隨時吃。喂孩子吃奶需要營養,婆婆既要做稀飯(雞湯、荷包蛋、小米粥,雞蛋龍鬚麪),還讓我吃暄騰騰大花捲,不等我餓就把飯送過來,似乎掐着手指算的一樣準,知道我什麼時候該吃飯,什麼時候該喝紅糖水了。

婆婆很開明,既遵循傳統養生,又注重新方式補充。整整一個月,她什麼都不讓我做,甚至不允許我下地,所有洗洗涮涮的工作,都叮囑兒子負責。出月子時,爲給孫子過大滿月,竟炸了三十多斤面的黃糕,送給街坊四鄰,分享我家的幸福。她還特意批准我吃了四個餃子,兩個炸糕呢!

由於她的悉心照料,我沒落下任何月子病。婆婆是個傳統觀念很強的人。她總說:閨女和媳婦不一樣,閨女好嫁到人家伺候別人去了。媳婦不好,生下孩子姓咱家的姓了。說歸說,她對家裏每個成員都一樣對待,只不過情感的天平稍稍有些傾斜。平心而論,她對我的確比對閨女好。家庭聚會,她每次都將兩個閨女安排在廚房,讓我陪孩子在客廳。我說我給做點事,她就說:烙餅容易糊叫你三姐做吧;煮餃子容易爛,讓你二姐看着吧;麪條煮不好就一鍋粥了,讓你姐她們煮吧。吃完飯我去洗碗,她說甭管了,你性子急,別把碗打了。不管怎麼着,她總找理由不讓我做。時間長了,姐她們也有微詞。

有一次因爲包餃子,二姐開了句玩笑,我生氣了,將擀麪杖往桌上一扔,不做了。婆婆當時就拉下臉數落二姐不該那麼說。她說,世上讀書最難,小溫都學會了,做飯算個啥?二姐、三姐和嫂子都哭了。公公耳朵聾不知發生什麼事,看大家的表情也唉聲嘆氣。我覺得自己太任性,不該把姐的話放心上,還耍性子扔了擀麪杖。二姐流着淚向我道歉,我哭着說姐是我不懂事,姐別計較。一家人又有說有笑地一起做飯,一塊吃飯,快快樂樂地度過一天。

我父母去世早,婆婆和公公對我更加關懷備至,說我沒爹沒孃,也沒姐妹,一個人在外鄉,不能讓我有孤獨感。每次回婆婆家,她都做我愛吃的飯菜,兩個姐姐更是對我噓寒問暖。

和和睦睦的日子一年年過去,公公病逝後,婆婆也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她說:什麼也幹不了了,沒用了。聽到這話,我心裏格外難過。

每次邀她到我家住,她都開玩笑說:不去了。家人都知道,婆婆年紀大,腿腳不利索,從樓房搬到平房後,她覺得出入自由,更不願再回到樓裏,可住在平房,兩個姐姐比我們付出更多的辛勞照顧婆婆。姐姐們受累,我心裏也過意不去,可又能做點什麼呢?

婆婆半個多世紀沒回過故鄉,常叨唸記憶久遠的人和事。爲了卻她的心願,在幾位好友的幫助下,我親臨蔚縣,拍攝了很多照片,製成動畫,用筆記本電腦播放給她看。她聽着,看着家鄉的變化,笑得像個孩子。

去年春天,我要去南方採訪,走之前去看望婆婆。她抱着一罐哥買的臘八粥,喝得津津有味。離別時,我說:媽,等我回來給您買南方好吃的。她笑着搖搖頭,抱着那罐臘八粥說:還是臘八粥好喝。誰知這一別,竟是我和她的最後一面。

今年的臘八節快到了,我不禁想起離開了十個月的婆婆,想起情同母女的三十年婆媳相處的歲月,想起第一次見她時,家裏呈現的洋洋暖意,想起那碗香香甜甜臘八粥,我的淚又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