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智慧生活,如魚得水散文

智慧生活,如魚得水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晚上與一位網絡上的朋友聊天,談到如何面對婚後對方家庭的問題。這位朋友出身知情達理的人家,本人也不是沒有原則的人,可與同學三年、戀愛八年、結婚十二年的丈夫結婚後,總是不能適應丈夫家的人際關係。用她的話來說,丈夫的親人們都比較不講理,而且面對他們的不講理,做丈夫的還“幫親不幫理”,讓她很是委屈,也倍感疲憊。這位朋友在家做全職太太,老公似乎遺傳了其父的性格,動不動愛發脾氣,也說粗口。種種煩惱,聽起來很讓人同情。

智慧生活,如魚得水散文

這個問題其實具有普遍意義,也就是通常說的相處問題。歌詞中說,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也就是說,愛情容易產生,也容易維持,但愛情之外的瑣事,就不那麼容易對付了。柴米油鹽、家長裏短、人情往來、三親六故……如此種種,足以讓浪漫的氛圍化爲雲煙,足以讓快樂的心情佈滿烏雲。

其實,用將心比心的眼光來看問題,就容易理解些--作爲父母兄弟姐妹的一方,自己的兒子或女兒或兄弟或姐妹,都是從小到大生活在一起的,而愛情與婚姻讓他們從此脫離出去,成爲獨立的存在,感情上肯定不能接受;所以,世界上就多了干涉女婿、媳婦的長輩,多了種種由婚姻產生的親戚之間的各種事務。用句有些玩笑的話來說,嫁(娶)一個人,也就是嫁(娶)了他(她)的所有社會關係。此話並不爲過。能夠用“愛屋及烏”的方式去愛他(她)的家人朋友當然最好,如果難以做到,也要理解、體諒爲先。

遇到明事理、有修養的親戚,會懂得婚姻中人的苦衷,不是特別需要的.事情一般不會麻煩他們;也不會對他們的生活有過多參與或過問,這樣的給他們自由的同時,也讓自己少去許多爭執、口舌之擾;而如果遇到個性太強的親戚,就只有通過智慧來讓身處其中的夫妻得到解脫了。我認爲途徑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理解萬歲。如上所說,對方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都有一個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包括親人、包括朋友;我們要從體諒他們的心情入手,瞭解他們的一些行爲、想法都不是針對你個人的,都是他們一貫的性格使然。如此,就不會太牴觸,或者太出乎意料。

二是堅持底線。即使是再親的人,也應該有個底線--可以在經濟上幫助,也可以在辦事時行方便,但不能侵犯到自己的生活方向和做人原則。血濃於水是不錯的,但每個人也都有其生活的權利。如果某些事超出了這些權利,就需要有勇氣拒絕。一次的委屈求全,就會有第二次的違心之行;而第一次就給予拒絕,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線,就能夠避免更多的牽扯和自己的身心俱疲。

三是夫妻間要有良好的溝通。觀念相同的婚姻不容易出問題,而如果某些觀念不同,一定要坐下來好好交流,不能某一方獨斷專行。雙方各自說出道理來,說深、說透,讓彼此都心服口服;如此,既消除了內耗產生的隔閡與互相傷害,也能夠在關鍵的時刻彼此互相給對方力量。

四是夫妻雙方都要不斷提升自我。提升自我包括事業上的要求上進、學識上的不斷更新、智慧上的日益深厚。事業上成功了,信心與經濟問題都迎刃而解;學識上更新了,看問題的角度與層次都會隨之改變;智慧上深厚了,就不容易被誘惑或假想迷惑,就能夠珍惜與善待人生中的財富,包括親情,包括友情,包括愛情,包括真正的生活。

五是做好自己、不負他人。這個心態很重要,在一切與相處有關的場合都適合。做好自己,也就是不留遺憾,不自設障礙,即不主動去冒犯別人,不給別人的心裏種下仇恨的種子。佛家說,一切皆有因果;用這種思路看問題,也許別人的不講理正是自己某一個時段裏虧欠他的地方,要用“還債”的喜悅心情去謙恭的對待;在不違反自己底線的前提下,讓別人多佔些便宜、自己多吃些虧,也就是“嚴於律己”的真諦所在;它能收穫許多不可思議的功德與順利。回到現實上來,也就是“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讓原則爲我們的高質量人生保駕護航,讓風格爲我們的未來鋪平道路

以上種種,做到很不容易,需要不斷的在實踐中循序漸進;也許有人會說,一味吃虧,憑什麼?我要說,吃一點虧並不是壞事,但原則或者說底線一定要堅持,那就是不放棄自己追求的方向和生活的模式,包括求學創業、包括交友處世、包括無礙於他人的生活習慣,等等;而吃虧的好處就在於,一方面節省了紛爭的時間精力,一方面消除了因小失大產生的仇恨,一方面也爲自己贏得了形象與人脈。

人無完人,但也不會有一無是處的人。舉凡看似難處的人,都有其不同常人的經歷或者主、客觀因素;縱觀古今,所謂“盜亦有道”,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所謂“有弱點的戰士仍是戰士”等等,都是先哲告訴我們的智慧--再不講理的人都有其閃光亮,都有其良心發現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一方面是瞭解其無理的方面,更多的也要體察其值得欣賞與肯定的地方。如此多角度的看問題,便不會因“光暈效應”的反用而造成對某個人的以偏概全式的排斥了。這樣的好處不僅僅是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他們溝通,更能夠讓我們從一味的委屈、憤怒中解脫出來。

相處是一門大學問,其中的道理絕非短短一篇文章可涵蓋。紅樓夢中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說,雖然歷來對這兩句話褒貶不一,但林妹妹的清高孤傲、薛寶釵的靈活通融,也爲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個環境中的心態體驗。活在理想、浪漫裏確實很美,可離開現實的童話世界又能維持多久?而能夠在紛繁的瑣事中仍然遊刃有餘、談笑風生的人生,豈不更灑脫、更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