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何爲生活散文隨筆

何爲生活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何爲生活散文隨筆1

這段日子感覺過得很艱辛,而且這樣的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不知道我能不能堅持下來,甚比度日如年的痛苦。

何爲生活散文隨筆

做夢般的勞碌生活,我發現我越來越迷糊,還是不適應此時的生活節奏。每天身心俱疲,現在除了上下班,已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想其它的事。有時想找個人訴訴苦,一怕煩擾了別人,二怕自己太嗦。一個人奮戰真的很苦,沒有分擔的人,沒有說話的人,浪費時間的同時也是在消耗自己的青春。或許我應該尋求另一種途徑,只是還有些不甘心,也沒勇氣決斷。前面付出了很多,才換來的今天,漸漸地發現,現有的日子並不是我相像中的模樣,多了些酸楚與無奈。

不好不壞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每天都在安慰自己,不輕易放棄,自己選擇的路,不到山窮水盡之時,決不回頭。路有千百種,我也講不清當初爲什麼會下此決定。我不後悔,那時並非頭腦一時發熱,是經過了多個糾結夜晚才考慮而成的。困窘的近似落魄天涯的人,哪怕受了他人的氣,一肚子委屈,也要強壓心頭,明天一早起來還是要做到若無其事。

很想沒心沒肺地活着,抽看以前所寫的日誌,一個故事,一次落差。再看看他人的留言,一次感動,一種溫暖。過去了的終究是永久地過去了,生活還要繼續,很是想念我的朋友們,懷念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現在的生活,摻雜了太多的繁瑣與卑微,解不開的結只等來世再解,也許離去是最好的解脫。不聞不問,一句話,一個眼神,足以讓整個神經跳動起來。忍受不住的那一天,終會爆發無名怒火,那麼我會決然離開。

確實多年前就有過歸隱山林的念頭,但抱着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我還是混跡於江湖之中。想與不想是一個問題,能與不能也是一個問題。在步步踏足中,越發沒了當年的信心和勇氣,人變了,世界變了,如今也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每天只是渾渾噩噩,今天重複着昨天,沒有激情可言。我始終無法改變結局的'進程,無法預料事事過心的困惑,不過是對自身心靈的愧疚。

黑夜降臨了,我勞累的一天也即將結束。可憐人活一世,要經歷多少磨難纔會懂得一點道理,纔會在得失之間自由暢行,無礙無終,在一次次的考驗中成熟起來。

但願,有一天我會明白,我還是不是我。我的過去,我的未來,我的生活在哪裏……

何爲生活散文隨筆2

相信不少人都這樣捫心自問過,在短暫的19年光陰裏我也曾苦苦追尋過......

我不能說,可以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但請允許我引用生活雜誌的公司格言:

看見世界,面對危險。跨越藩籬,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真正可惜的是,總是有很多人活在這世上,絕大多數人的人生經歷都比我豐富,卻很少有人正真“生活過”。因爲很多人連生活最初始的含義都未曾思考過:造物主爲什麼會創造我們自我的意識,活着又有着什麼樣的終極意義。畢淑敏曾在一次大學演講中這樣說過:問出“人應該怎樣活着”這個問題時,就證明了你在活着。她還說,沒有人可以給答案,因爲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存在答案。

說的太好了,餘華也這樣描述過“生活”:一個人活着不是爲了任何其他事物而活着,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或者,可以這樣解釋,一個人在追求“生活”或者“生命”的意義的同時,就已經在用自己人生的軌跡去書寫這個答案。

很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人,不能過上“有意義的生活”。因爲人本身是物質的,這個社會也是物質的,我們被平庸的日常所麻木,忘記了曾經青春的激情;我們太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開始學會迎合、違心,卻不曾爲當初那個一閃即逝的夢想付諸行動。我們的感情開始變得單一,我們的目的變得純粹,不斷地壓榨自己去適應所謂的“時代的腳步”。這個時代的一切都過於太快,有人說“化繁爲簡”不是人類文明一直追求的嗎?我們的效率的確在提高,但這加速的過程,也讓生活本身“變質”,全世界統一的物質慾望和單一的價值觀扭曲了人們的心靈......

體驗生活,就是生活本身。

我所理解的生活,是遠離世界腳步的生活。獨自逃到一個遠離塵世的地方,遠到只有自然本身的剪影。無需固定的居所,現實的蝸殼束博了我們的本性,人類的天性是嚮往自然的,因爲自然造就了我們。用自己的雙腳,去到每一個我夢魂牽繞的地方:蒙古、崑崙、冰島......請用彷彿最後一活在世上一樣的態度去珍惜,去體驗,放慢節奏,閉上眼睛,用一顆無慾無求的心去感受,每一口艱難的呼吸,每一陣烈風夾雜着冰雪掃過臉頰的隱隱作痛,每一次曝曬在豔陽下肌膚的灼熱,每一滴水從舌尖滾落到喉頭的甘甜,每一場暴雨的酣暢淋漓,每一粒雪的晶瑩通明,每一片葉的綠,每一朵花的紅,每一次筋疲力竭地癱倒在地平線上.......

重新經歷過去我們一直忽略的、最普通的經歷,用心去體驗美,去感受自然。

願我那狂放不羈的靈魂能飛向渴望的天空,那是一片茫茫淡藍色的靈的天空。只有當夜幕降臨,當我摘下平日虛僞的面具時,閉上眼睛,我才能再次聽見靈魂振翅的聲音。那聲音是那麼熟悉,有那麼陌生,彷彿從夜的盡頭傳來,有像在耳邊的生生切切。我不能向你們描述這樂音,它不是一種具體的、形象的節奏,而更接近於:鳥兒在陽光下的清啼,樹葉在秋風中的沙沙作響,海浪拍打在礁石上的轟鳴,以及那久違了的、孩童般的純真的歡笑......

每當我在靜謐的夜晚,沉浸在這種半夢半醒的遐想之中,我就不自覺的輕哼起一首祖母經常哼過的的一首無名的歌謠:

咿——

咿呀,咿呀,咿呀哎哎喲——

咿,咿呀,咿呀哎哎喲——

哎,咿呀,咿呀哎哎喲——

就是這樣一首沒有歌詞的搖籃曲,讓我得以逃離城市間的鋼筋水泥,逃到自己的蘆葦蕩裏,找到與自然共鳴的節奏。

前日,夢中忽然醒來,一首小詩依然從胸中吞吐而出:

海棠花前空見月,

松濤驚鵲夜無眠。

昨日斷橋劉水邊,

夢裏曇花忽現。

問世間滄海幾桑田,

緣起,緣滅。